『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原创]关于Akira
[原创]关于Akira
0078@2004-07-17 23:21
关于Akira——联想ing
封面上红衣的少年走向机车,站在废墟顶端俯瞰,空旷的画面里横七竖八的药丸形成了视觉幻象,怒火中烧的眼睛属于一个摇摇欲坠的时空。在电影开始的几分钟内,我的脑海里直接浮现出并不舒服的画面记忆。如果看过大友克洋的画集,这些画面应该会从此给人留下压抑的印象。在我的眼里,每一张画即使是最平静的画面,似乎在划破纸面的伤痕里,都可以立刻看见一个黑色涌动的世界。电影安安静静的开场,于是东京再一次静悄悄的消失在地球表面。现在看起来恐怕有些老套,但对于一部1988年的动画来说,它的表现足以为它赢得大师级的赞誉。如果看过大友克洋的其他作品,自然会拿来稍做对比。例如多年前的捍卫者,或是翻译成地球末日。一个年轻的强力主角和机械,军方、政府和混乱的社会,成为一切始作俑者的超现实力量,和状似年幼的怪异儿童。如此,诸多要素构成大友克洋的故事,你说这电影怎么能让人舒服的起来。大友克洋的末世情怀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在一遍遍的毁灭和重生之中,他也许一直在努力表达些什么。末世情怀几乎延伸到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去,慢慢走向灭亡的人类似乎从最初就在对力量的向往和控制里迷失,光怪陆离的世界从中心腐坏,那些黑色的液体出现在每一个角落,极至混乱在每一个为人的单位,然后就可以看到大友克洋在《迷宫物语》里述说,在《捍卫者》里挣扎,在《大炮之街》里思考,在《最臭兵器》里嘲笑,在《Akira》里拯救。但是,从头到尾他缓缓捏碎每一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无力反抗和无力挽救的末世。就像押井守在机动警察2里一样,奋力的挣扎最终也只能无奈的选择后藤队长代表的现实。由于表达方式和风格的不同,大友克洋显得更为抽象,非现实的成分居多,而押井守即使在非现实的背景里依然更为贴近观众。大友克洋的选材,可以说是个性,也可以说是局限。就像经常看到主角们探询什么是正义,这类大而空洞的主题一样,原本就虚构的故事再缺少了和生活的契合点,至少它的感染力是要打折扣的。不过,对于表达方式这一点来说,还是大友和押井厉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押井还特意牵扯了更多的真实在片子里以混淆视听。一直在考虑什么是动漫作品的现实意义,当年Clamp的东京巴比伦就已经被评论为具有现实意义,而大友克洋用尽心力传达的末世显然内涵更为广阔,那么它的现实意义又在哪里?说一句并非玩笑的话,看到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背景类节目,就觉得也许我们本身和生活已经能够折射出大友克洋的设定,幸运的是现实的事有平衡也有界限。所以在动画里看到各种失衡各种物极必反并不奇怪,像是《奇诺之旅》。因为水平有限所以不知道大友克洋本身想表达的是什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个看起来无可救药的大环境。谈论这种话题其实很没趣,有时候主题越谈越深刻,但是有时候并是不越深刻就越好的。
另外,记得无论是Akira还是捍卫者,都是有漫画版本的,捍卫者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从整个长篇故事中抽离了一小部分做成动画,所以不免出现问题落人口舌,但是前半部分的一段动作场面印象中相当好看。类推,Akira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呢?起码我是不会花劲儿再去研究了。回到电影上来说,看动画无非是画面、情节和音乐,单就画面实在值得称赞它一下,整个环境被描绘的精致生动的颓废衰败,每一个画面中街道环境的破损都仔细的让人惊叹。人物表情也十分丰富,特别是眼睛和嘴的动作。不过大友克洋的人物,脸都差不多,圆眼塌鼻苦脸,有时候男女都分不清。情节,这部片子很让我奇怪,回忆起来就是想不起哪儿是高潮部分。每部分内容虽然有轻重之分,但紧张的地方不够紧张,实在不能说是张弛有度,Akira的死亡也在预料之内,最后的爆炸又显得冲击力不够。细节方面,比如最初Takashi的出逃,显得让人无法理解;再比如,为何只有Tetsuo的力量失去控制等等。当然,理解出现问题和影片翻译质量差也有直接的联系。最后,整部片子最让我不满的是音乐。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完全被我忽略掉,虽然是名家之作,还是让我不敢苟同。对比起来,机动警察电影版的音乐就动听了很多,在影片最后、字幕之前轰然出现,让人一瞬间颇为感慨的回忆起无数电影画面。机动警察2和3尤其如此,2的音乐响起在拓植被逮捕后向城市最后的注视,故事黯然地融入到黄昏的现实中。3的音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片头打出的罗马字母13,如同母亲渐渐锈蚀、变质的感情。Akria在安静的急促敲打声中消失,我当然也就什么都想不起来。回顾大友克洋的作品,配乐都没有给我留下过什么好印象,他的重点不在这里。他的个性显示出过于没有旋律的音乐,和整部作品倒是很有些配合的意思。
最后,乱弹几句。看Akira,一边看一边联想。88年Akria出现的时候,机动警察才刚刚起步,攻壳机动队还是士宗正郎的漫画,宫崎骏当然在让他的孩子们飞上蓝天,之后才有《Prefect Blue》、《人狼》等等等等。这样看来,有Akira打头还真是不错,可以想象它当年的影响力。机动警察2和人狼里同样在水道里战斗的情节,明显就比Akira好看的多,但是那都是在多年之后。Tetsuo显然不会料到,一只失控的怪物也是在东京圆形运动场里呼救,高台上不是三个只有回忆的孩子而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母亲。幸好素子跃下的不是Akira的新东京,否则不是失业就是被烦死。影片的最后,大友克洋并未将东京完全击碎,有没有人觉得可惜?在日复一日失去动力的人群里,人们创造出叫做Akira的神明,另一些人则产生了对Killer的信仰。大友克洋的末世情怀恐怕还会延伸到《蒸汽男孩》里去吧,谁知道呢。
看到影片里,Kaneda毫不留情的向Tetsuo攻击,而Tetsuo毫不手软的杀害了自己的朋友,虽然都各有原由,摆在末世的大前提下更显得不值一提,还是忍不住为这种感情的极度淡化愤懑了一气。但是,Akira并不是这样看的,实在有些悲哀。
Vampire__X@2004-07-17 23:33
写得不错,起码字满多的-_-lll
但电影版始终比不上漫画版的。
blueshadows@2004-07-17 23:56
押井守其实看不惯大友克洋,一次谈话中,没点名的说让东京随便的毁灭,还是太过分。而且废弃物13号是押井完全没有参与的一部作品,所以这部作品并没有像以前的作品一样出现海量的信息,而集中表现人性。至于Kaneda与Tetsuo的感情其实是一种如果不能拯救只有亲手毁灭的感情表现,如果看过漫画会更明了,没什么生硬之处。
大友的Akira表现了他对社会结构的灰心,对矛盾的不可调节的绝望,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出路,却充满了对现有结构毁灭的渴望,宫崎骏的作品总是把孩子作为最后的希望,但大友却赤裸裸的表现了孩子的邪恶,而且根据我活了的这几年亲身体会我知道这种邪恶是真的,换句话说大友的作品封住了所有的出路,却揭开了被遗忘的黑暗,再让这一切毁灭。
我与大友在一样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的黑暗,因为这比宫崎骏表现的善更容易体会到,也许只是我被黑暗蒙住了双眼,也许是我已在黑暗中被遗忘。
大友的新作出了,听说很感人,我像他应该已经有所改变了吧。
myarms@2004-07-18 00:17
其实大友也一样把希望方在少年身上的,否则Akira里也不会最后出现一个被少年所占据的东京.
blueshadows@2004-07-18 00:51
很难说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
gghh@2004-07-18 08:41
大友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冲劲很有力量!
yauaaa@2004-07-18 09:13
实在要支持一下,因为近年已很少见到有人"敢写"大友的评论了...
楼主对亚基拉的所有负面印象,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又有一点个人的审美...
例如提到结尾的大爆炸不够冲击力、山城组的音乐被你忽略...
以大爆炸那场面为例,感觉平平是因为被近年动画中泛滥式的数码场面弄至观感麻木的后遗症。还有就是,大友在处理该场面时使用了非一般的"无声" 静态手法,喜欢的话会觉得张力登时被扩大了好几倍,不喜欢的话就觉得劲度不够...
至于山城组的配乐... 不多说了。
个人认为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优秀,亦难以超越的神作。没有了这套配乐,亚基拉的逼力会消失一半以上。
我是当年正场电影大银幕下观看的,第一次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 消化不来。
因为一直只抱着看超神传说的态度入场。
第二次再买票,看毕后只有另外一个全新的感觉: 呆若木鸡,哑口无言。
先不说制作上的突破对日本动画界带来什么冲击...
配对口型、超精细作画、分层主体移动、超业界标准的色阶运用、每秒张数增倍...
这些全手功的动画制作,会有心力和野心去实行的,差不多肯定是后无来者了。
"日本史上最高质动画" 的宝座,已经被亚基拉于88年坐上了。
同年的天空之城是将动画的"能力" 发挥至顶峰之作,但真正将动画的界限突破的是亚基拉,它很清晰地给动画和电影迷表明了一个讯息: 动画是可以这么做的。
这也是日本动画令迪士尼感到汗颜的第一次。
押井只能说"不喜欢",或在故事内涵或深度上努力超越。但在给动画定义可能性这门课题上,他根本就没达到能给大友批评的份量或材能。
95年 的GIS,只是他一部永远的痛...
我宁愿少了宫崎,也不要决了大友。
因为宫崎的贡献只是将日本电影的严肃和民俗元素带进动画而已,这走向是有点必然性的,就算不由他来操刀也会是另一位大师。
但没有大友克洋,日本动画的可能性将会是个未知数。
ps. 补充一句,说到大友作品的主题,由我看过他全部动画和大半漫画,总结是: 由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冲突,引致一发不可收拾。
blueshadows@2004-07-18 09:47
押井看不惯大友记得还是在论坛上见到的,是在对押井与宫崎的访谈转载上,两个人吵得快下不来台了,押井拿大友垫背,虽然没说名字,可是说起来毁灭东京这事只有大友干得最多,在一部作品里就干了两次,最臭兵器那一次还没算,加起来干了三次。
我也是喜欢大友多过宫崎骏,喜欢那正视黑暗,敢于证明黑暗的存在的勇气,大友的作品错过老人Z,说起来惭愧,连机器人嘉年华那样的早期作品都到手了,老人Z居然让我错过了。
yauaaa@2004-07-18 11:51
引用
最初由 blueshadows 发布
押井看不惯大友记得还是在论坛上见到的,是在对押井与宫崎的访谈转载上,两个人吵得快下不来台了,押井拿大友垫背,虽然没说名字,可是说起来毁灭东京这事只有大友干得最多,在一部作品里就干了两次,最臭兵器那一次还没算,加起来干了三次。
我也是喜欢大友多过宫崎骏,喜欢那正视黑暗,敢于证明黑暗的存在的勇气,大友的作品错过老人Z,说起来惭愧,连机器人嘉年华那样的早期作品都到手了,老人Z居然让我错过了。
那不算"吵"得下不来台吧。
我觉得他们只是谈笑风生而已(可能是不同翻译的问题)。
押井跟过宫崎在吉卜力混的,名义上不只是前辈这么简单了。
大家都是大师级了,肯座在一块谈动画都应该有分歧的觉悟,不应该会有争执的。
不过说宫崎和押井不认同大友我是同意的。大友其"颠覆"的本质跟他们的创作取向是很不同类的,有点猫与狗的分别一样... :)
说到正视黑暗,我倒觉得宫崎更积极些。大友在黑暗的取材上有点借题发挥旁观挖苦的味道,而宫崎差不多就是以此为主题了。
魔幻大战和工事终止命令你看了没有?
DoraPan@2004-07-18 11:52
Akira的漫画前不久刚看过,还没消化完。六卷的鸿篇巨制啊。画面间流淌出的真实与黑暗令人咬牙切齿……没能提起笔来写一篇真是遗憾....只为笔力单薄,少少做了笔记了事
彩色的扉页弥漫整页大块的橙色、蓝色、青色,立刻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发条橙
说真的,看过大友,宫崎的“小儿科”直让人觉得虚伪,乌托邦式的幻梦与逃避。
Akira是黑色的,是负面的。Tetsuo是追求力量、破坏和毁灭,Akira以缄默显示了与社会的对立。Tetsuo在实验室里做测验,便表现出了反叛、憎恨的性格,那种宁愿快刀斩乱麻,也不肯耐心坐下将绳结一一解开的攻击性人格;然而他招致那么多人憎恨之后,我们才清楚看到,他还是个孩子,虚荣而没有自我:Kei被“思动”到他所在的实验室,他的膨胀的信心立刻萎缩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不是顶尖的强者,盲目追求力量正是他不成熟的标志。他可怜又可怕,区区一少年,独自执着地步行于探索通往人类最高境界的道路上,逼得全世界对他正视,甚至在失去一条手臂后活动于崩溃的社会中,拉拢追随者,建立自己的政权。回想tetsuo在最初仅仅是一个身处工读学校(?),受社会歧视的骄傲少年!青春的激情和成长性呀!事实上在接近尾声,代表上一辈的Lady Miyako,将军等人,就对Kei和Kaneda托付了重望,年轻的活力就是一切。
从Tetsuo的成长中,大友要传达的显然不是负面的、黑暗的思想,而是积极进取:Kaneda的坚韧自信和粗野宽厚是Tetsuo至死都可望不可及的。他更设计了与Tetsuo相抗衡的治愈性的宗教力量,在世界末日散布生的希望,使人们不致于失去教化和人性。不看透这一层,不能说是读懂了Akira。
另外,听了Akira OST,效果出奇,The Battle Against the Clowns,和Shohmyoh都很有意思,似乎出现了东密。。。。
yauaaa@2004-07-18 12:02
我不觉得亚基拉抱有"希望",所有的大友作品我都没见过"希望"、也没有"绝望",而是非常旁观地揭示第二、第三种现实。
大炮之街就是好例子。
引用
另外,听了Akira OST,效果出奇,The Battle Against the Clowns,和Shohmyoh都很有意思,似乎出现了东密。。。。
你要知道,亚基拉ost 的前生是"轮回交响乐" 啊! 根本上是姊妹作来的。
blueshadows@2004-07-18 12:29
引用
最初由 yauaaa 发布
那不算"吵"得下不来台吧。
我觉得他们只是谈笑风生而已(可能是不同翻译的问题)。
押井跟过宫崎在吉卜力混的,名义上不只是前辈这么简单了。
大家都是大师级了,肯座在一块谈动画都应该有分歧的觉悟,不应该会有争执的。
不过说宫崎和押井不认同大友我是同意的。大友其"颠覆"的本质跟他们的创作取向是很不同类的,有点猫与狗的分别一样... :)
说到正视黑暗,我倒觉得宫崎更积极些。大友在黑暗的取材上有点借题发挥旁观挖苦的味道,而宫崎差不多就是以此为主题了。
魔幻大战和工事终止命令你看了没有?
工事停止命令在迷宫物语之中,看过。但魔幻大战就不清楚了。
宫崎骏相信孩子的善,但大友正视孩子那单纯的恶意,因为单纯所以邪恶。
blueshadows@2004-07-18 12:41
引用
最初由 DoraPan 发布
Akira的漫画前不久刚看过,还没消化完。六卷的鸿篇巨制啊。画面间流淌出的真实与黑暗令人咬牙切齿……没能提起笔来写一篇真是遗憾....只为笔力单薄,少少做了笔记了事
彩色的扉页弥漫整页大块的橙色、蓝色、青色,立刻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发条橙
说真的,看过大友,宫崎的“小儿科”直让人觉得虚伪,乌托邦式的幻梦与逃避。
Akira是黑色的,是负面的。Tetsuo是追求力量、破坏和毁灭,Akira以缄默显示了与社会的对立。Tetsuo在实验室里做测验,便表现出了反叛、憎恨的性格,那种宁愿快刀斩乱麻,也不肯耐心坐下将绳结一一解开的攻击性人格;然而他招致那么多人憎恨之后,我们才清楚看到,他还是个孩子,虚荣而没有自我:Kei被“思动”到他所在的实验室,他的膨胀的信心立刻萎缩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不是顶尖的强者,盲目追求力量正是他不成熟的标志。他可怜又可怕,区区一少年,独自执着地步行于探索通往人类最高境界的道路上,逼得全世界对他正视,甚至在失去一条手臂后活动于崩溃的社会中,拉拢追随者,建立自己的政权。回想tetsuo在最初仅仅是一个身处工读学校(?),受社会歧视的骄傲少年!青春的激情和成长性呀!事实上在接近尾声,代表上一辈的Lady Miyako,将军等人,就对Kei和Kaneda托付了重望,年轻的活力就是一切。
从Tetsuo的成长中,大友要传达的显然不是负面的、黑暗的思想,而是积极进取:Kaneda的坚韧自信和粗野宽厚是Tetsuo至死都可望不可及的。他更设计了与Tetsuo相抗衡的治愈性的宗教力量,在世界末日散布生的希望,使人们不致于失去教化和人性。不看透这一层,不能说是读懂了Akira。
另外,听了Akira OST,效果出奇,The Battle Against the Clowns,和Shohmyoh都很有意思,似乎出现了东密。。。。
客观地指出黑暗所在可不是什么负面的、黑暗的,将客观存在的黑暗等同于负面的东西是了解不了大友的,不肯承认黑暗的存在才是负面的。大友只是像镜子一样映出真实,将东京作为试验场,让人群发生反应,就像一个试验。
wbcan@2004-07-18 13:26
"大友却赤裸裸的表现了孩子的邪恶",什么呀,那几个还能被称为孩子?怪物差不多。没必要拿这来说事,欧美惊悸影片中,孩子做邪恶的代言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比如X档案中,就有能力超人的搞怪小孩的典型。
某些文化中承认人性本恶,这么来看也不会大惊小怪了。
“看过大友,宫崎的“小儿科”直让人觉得虚伪,乌托邦式的幻梦与逃避。”
两个人的动画里世界完全不是一个模样,硬着联系比较有用贬一方来捧一方的嫌疑。
大友的作品我看得都是水版,在效果上得不到多么震撼的印象:(
jxq0310@2004-07-18 13:47
大友克洋的影片并不缺少和生活的契合点,Tetsuo正是觉得自己无能,总是需要别人保护而自卑愤恨,才会在突获力量时丧失理智。还有老人Z,谈不上黑暗却分明感受到痛苦,也许就因为是以人的感情为主题吧。
可说回Akria,一想到那个男孩披着红披风站在废墟顶上的镜头,就感到说不出的厌烦,男孩脸上的邪恶和疯狂转瞬变成脆弱和恐惧,影片情节的发展全无出人意料之处。随着Akria力量一步步的变强,它的毁灭和破坏被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渲染,我说知道了知道了,不用再描写了,它说不够不够,还能更强呢,你看你看……
Akria作为科幻作品,超强的毁灭力量,最后的怪兽躯体,主角靠精神去毁灭,日本人还真是喜欢这种东西呀。就算是88年的作品,比起很多六十年代科幻小说的宏大想象力,Akria还真是让人提不起兴趣。个人认为,这样的主题,如果表达方式能稍稍改变一下,会更好看。
«12345»共5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