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您家清廷怎么奈何那仅仅个位数的英国炮舰啊?哦,因为没有船,不出去丢丑,于是就惩办林则徐,割让香港岛。是么?
恩,真不错。
明朝打壬辰打得倭寇闻风丧胆,清廷打甲午打得自己一塌糊涂。
这就是您家的胜仗啊?
zxc@2010-07-04 22:12
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您家清廷怎么奈何那仅仅个位数的英国炮舰啊?哦,因为没有船,不出去丢丑,于是就惩办林则徐,割让香港岛。是么?
恩,真不错。
明朝打壬辰打得倭寇闻风丧胆,清廷打甲午打得自己一塌糊涂。
这就是您家的胜仗啊?
马甲雷@2010-07-04 22:13
引用最初由 zxc 发布
你的理解也太奇怪了吧?人家说的是江南江西一代的水师 各营毋需议改,三眼普遍换鸟枪好不好?
wmhld@2010-07-04 22:15
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对呀,没有跟你说到底是针对什么,说的是这些话本身就是“议定”的内容,而不是“实际”的状况,只是说那些官员上报说要把三眼枪换成鸟枪,鞑子皇帝说“毋需议改”,哪告诉你说那些官员所辖地方真的有那么多三眼枪需要换啦?哪写着呢?
到底谁奇怪啊?我提出这个到底什么目的你搞清楚了吗?
zxc@2010-07-04 22:16
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对呀,没有跟你说到底是针对什么,说的是这些话本身就是“议定”的内容,而不是“实际”的状况,只是说那些官员上报说要把三眼枪换成鸟枪,鞑子皇帝说“毋需议改”,哪告诉你说那些官员所辖地方真的有那么多三眼枪需要换啦?哪写着呢?
到底谁奇怪啊?我提出这个到底什么目的你搞清楚了吗?
引用江南江西水师各营所用军器 枪炮弓箭, 毋需议改, 有设三眼铳的则改为鸟枪
马甲雷@2010-07-04 22:16
我就是告诉你,这些文字从口吻看就是“朝廷议定”的内容。并不能作为实际状况的完全反映,地方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你并不知道。马甲雷@2010-07-04 22:17
引用最初由 wmhld 发布
你自己证明了火绳枪直到那时都未完成对火门枪的取代了呗;)
更何况前朝[/han]
zxc@2010-07-04 22:18
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我就是告诉你,这些文字从口吻看就是“朝廷议定”的内容。并不能作为实际状况的完全反映,地方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你并不知道。
这点意思你不明白?
马甲雷@2010-07-04 22:19
引用最初由 zxc 发布
这中文怎么这么难[/ku]
马甲雷@2010-07-04 22:20
引用最初由 zxc 发布
我可跟鞑子不是一家好吧,扣帽子有意义么?
zxc@2010-07-04 22:21
鞑子皇帝对地方奏疏 的一篇议定”居然这么难,看来是要好好普及语文教育了。 [/QUOTE]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是很难啊,对你来说要理解这篇文字“不一定是地方的实际状况”,只是“
引用奏疏 zòushū 中国古文书之一类。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 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奏疏的文种名称,汉代有章、奏、表、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沿用章、表、议等外又增加了启文;隋、唐、宋时期一般用表和状两种,宋代增加札子,是大臣上殿奏事前先期呈递的程式比较简便的文种;元代有奏、启和表章,明、清两代有题本、奏本、表、笺、启以及康熙朝后广泛使用的奏折等。
马甲雷@2010-07-04 22:21
引用最初由 zxc 发布
你用江西江南水师的枪炮弓箭比例不变,三眼换鸟枪这个证明这些?这逻辑很怪啊
马甲雷@2010-07-04 22:23
引用最初由 zxc 发布
鞑子皇帝对地方奏疏 的一篇议定”居然这么难,看来是要好好普及语文教育了。
wmhld@2010-07-04 22:24
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没有完成等于没有开始?
这是你家的逻辑?
引用最初由 wmhld 发布
转变是鞑靼时期完成 的
满意不;)
马甲雷@2010-07-04 22:25
回答呀,选择一个就可以zxc@2010-07-04 22:25
引用最初由 马甲雷 发布
真的很难[/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