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eDonkey交流区』>ED精華區>技术座谈会>[重要][原创]吃硬盘.... ..

Random Man@2003-06-27 12:54

引用
最初由 Torune 发布
来点狠的,2个硬盘做热备份
总不会2个一起坏吧


用Raid 1是吗?
......果然狠.......
(钱烧的......)
:)
引用

Random Man@2003-06-27 13:01

引用
最初由 fallerr 发布
我用的是IDE的硬盘,机器买来快三个月了,都没有关过,也没有见坏过,


...我说的1周坏掉当然不是用ed/em,做论坛可比这个狠多了:)
你这种开法,不可能3个月就坏的说
引用

Random Man@2003-06-27 13:24

引用
最初由 bosch 发布
scsi 的硬盘质量好吗? 应该和ide一样的,都是 矽钢 片制作的。
scsi的传送速度高而已。

硬盘阵列,即所谓的 RAID,从安全性上说,0 1 2 3 4 都是非常差的,只要有一个硬盘出现微小错误,所有硬盘的数据都飞~~。 真正有使用价值的是 raid 5 6 7 ,需要的硬盘数量很多。

关于 ide 硬盘作服务器用的,也是可以的。 班上的pc,自己开了ftp,提供电影在内网看看,每天的流量都有60GB以上(100MBPS的网络哦),开了7个月,还没有坏。呵呵,应该不是少数的强者。 

-----------
我的观点是: 既然花钱买了硬盘和pc,就要用,贬值的速度比用坏的速度要快很多。一台pc使用2-3年,就应该更新了,否则,软件,游戏,电影都不能用或不能看,这样的pc实在垃圾,用的无聊。

3年前(2000年)的主流配置: intel P3 ,amd的雷鸟,到了现在,有什么游戏可以玩? 恐怕多数pc看片都卡了。



SCSI的优势是它对数据存取的优化,我记得DMA66的传输率就比SCSI大了
另外盘片材料不等于质量呀,看看价钱就知道的(10000转的SCSI和西数10000转IDE硬盘......)

Raid5,6,7.......
说得对,但是需要很多money呀
比如raid5,就需要3块呀,坏一块是没关系,但坏一块换一块,数据保住了,钱就......


另外,ftp下载是硬盘连续读取数据,和em不一样呀
ftp当然要做IDE的,IDE硬盘容量价格比高嘛
引用

wavez@2003-06-27 14:21

基本上,硬盘做好散热,没有突然震动的话,基本上用到保修期结束都不会坏的。但是硬盘要坏的时候,就算你没动它也一样会坏,我同学的seagate就是在每天使用小于半小时的情况下坏掉的……
引用

skyfire@2003-06-30 09:27

我硬盘没加风扇(顺便说一下,我的机器也机箱风扇都没有),大热天照常24小时开机,因为去年玩网金要天天练功升级,今年要看动画经常用ED下载:)这两个IDE硬盘都是2000年买的,格式化都没超过10次,用到现在没坏过。所以照我说啊,这是运气来的,运气好时想让它坏都不可能,运气不好时,嘿嘿,说不定买来刚一个月就完蛋了
引用

jonnyyu@2003-06-30 22:31

硬盘的读盘损耗还和缓存有关系,大家有用linux的吗?
知道linux系统为什么适合做服务器的吗?
它把所有剩余的内存全部去做缓存了,我的512M里面2xxM的缓存........

多买点内存吧?(1G内存)在内存里面开个512M的虚拟盘,把热门的共享文件都放内存里面
这样应该会好很多的.
引用

wtarot@2003-07-01 10:09

引用
最初由 x_eva 发布
另外没事就开关电脑才是最大的伤害啊~不要以为关了电脑是让它休息,频繁变化的电流才是电子产品的杀手!


汗。。。。。高见啊。。。。。。。偶尔关机休息一下算不上频繁吧:D
引用

cloudtim@2003-07-01 12:40

我認為除了做好散熱~~
若是HDD已經壞了!!不妨考慮大BUFFER的硬碟!!
BUFFER變大了!!就可以減少讀取跟寫入的次數!!
速度也較快!!
純粹各人意見!!
有錯的話也多多包涵...
引用

星☆魂@2003-07-01 19:58

引用
最初由 jonnyyu 发布
硬盘的读盘损耗还和缓存有关系,大家有用linux的吗?
知道linux系统为什么适合做服务器的吗?
它把所有剩余的内存全部去做缓存了,我的512M里面2xxM的缓存........

多买点内存吧?(1G内存)在内存里面开个512M的虚拟盘,把热门的共享文件都放内存里面
这样应该会好很多的.



哦?高内存对这个也有影响吗~

第一次听说~好象有点道理哦~~
引用

wingman@2003-07-02 10:09

硬盘风扇还是不要用了,本来硬盘就怕震,要是搞到个烂风扇一会硬盘准坏
硬盘缓存再大也不如内存开buffer好,再说现在8m的和2m的差价太大,可以多买一个档次的硬盘了
引用

icebird@2003-07-04 03:22

我也觉得不是EM或者ED的原因,我是IBM的30G硬盘用ED也是1年多了,24小时一直在线,停电就不算,一直都是用ED上下东西,完全没什么影响,我也觉得是个人使用因人而异
引用

4点半@2003-07-04 16:02

引用
最初由 行云流水88 发布
em有办法调连接数吗?

其实根本就不怕速度快的,就怕硬盘同时读取的是不同部分的文件,不断的移动磁头寻址的话肯定是受不了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给出150k的速度给3,4个人也不希望50k的速度20多个人在我这里分。不但因为连续地址的读写省掉了好多寻址移动磁头对磁盘的损伤,而且如果请求的块比较集中的话,很多内容实际上都不用重复从硬盘读出,而是在硬盘的缓存或者是内存里面。这样对于磁盘的损伤会小得多。

只不过好像emule里面没有限制连接数目的选项吧?



假如把文件集中在一起,应该可以减少磁头移动的次数吧?例如只在共享文件夹里放出最新的热门档。

不过这样也就失去共享的意义了。
引用

VFX@2003-07-05 14:11

另外我还向说点
就是你用的 硬盘分区的文件格式
建议 用作 ED BT EMULE 的文件分区用 NTFS
不要用FAT得
如果你用 WIN2004的话 那就用 WINFS好了

关键的问题是 文件的管理方式不同

windows 95的使用者倚賴fat 16檔案系統。當分割區為256 mb以下時,叢集的大小為4 kb;當分割區更大,如2 gb時,叢集就變成32 kb。一個35 kb的檔案在上面的情形中將會佔據兩個叢集,而在第二個叢集中,就有29 kb是無法使用的,因為在每個叢集中你只能有一個檔案。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釋:如果硬碟中有著1,000個40 kb的檔案,在500 mb的fat 16中,將會使用391 mb的容量。而在1.2 gb的分割區中,同樣的1,000個檔案將會用掉超過620 mb的硬碟空間。fat接下來會將檔案配置在叢集裡面。每一次進入表格,代表的是一個叢集的配置。表格記錄了一個檔案的開始,下一個叢集的數目,以及最後一個叢集的認定。這個系統創造出兩套fat作為備份。在fat 16和fat 32系統中,表格是位於磁碟的最外軌。而在ntfs中,表格本身是和檔案組織在一起的。


ntfs下的資料組織

與fat在儲存空間開始處有著分離的配置表不同,nfts將配置表以隱藏檔案的方式組織在其中心,也就是mft之中。mft管理所有有關儲存空間的檔案,以及在相關資料庫結構所稱的metadata(資料中的資料)。檔案的資訊以橫列方式作排列;其屬性(隱藏、加密、壓縮、系統等等)則為縱列。在mft中訊息則包含在metadata內,並放在前16個紀錄中,總共16 kb。

下面是mft的表格,其中顯示了前幾項紀錄。下一個mft資料記錄包含了mft中的位置資訊,內容資訊,以及未使用磁碟空間的資訊。同時,大小不超過900 bytes的檔案可以完全?#123;入一個紀錄中。對於較大的檔案,mft中包含了指標以指出如何在記憶體裡面找到檔案。同樣的規則也適用在資料夾上:如果它們夠小,那麼就可以完全?#123;入mft中。ntfs使用稱為b-tree結構來管理較大的資料夾,資料夾中的資料結構指向外部的叢集。b-tree結構的優點是,ntfs將相似的檔案或是檔案名編在一起,因此可以加速特定檔案的搜尋。


这就是为什么NTFS的分区整理磁盘碎片快的原因
这很明显的说明在NTFS下 文件的管理 比FAT更加有效!
引用

VFX@2003-07-05 14:24

junjun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也不全对
CPU占用低是SCSI的一个特点
但是 SCSI最大的特点在于
高速寻址能力 以及并发操作的写入,读出能力上

你用SCSI 硬盘 向IDE 硬盘拷 大于1G以上的文件
同时再从 光驱向 SCSI拷东西
看看效果

然后你再试 把IDE和 SCSI互换下试试

如果是向 系统分区写入 的话效果更加明显!
引用

lotya@2003-07-09 08:26

引用
最初由 icebird 发布
我也觉得不是EM或者ED的原因,我是IBM的30G硬盘用ED也是1年多了,24小时一直在线,停电就不算,一直都是用ED上下东西,完全没什么影响,我也觉得是个人使用因人而异


和你一样的IBM笔记本移动硬盘刚刚坏掉,价钱也和SCSI有的拼。
引用

«1234»共4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