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请教]千与千寻的最后 ..

Kanna@2005-11-27 16:45

引用
最初由 qshbg 发布
还有河神给千寻的药丸,千寻救小白时不是把整个药丸都给小白吃掉而是咬成两半只给小白一半,似乎是事先就知道了另一半要留给无面人吃


那时候她认为河神的丸子可以救自己的父母,所以没有全给Haku吃,后来在面对巨大化,恶心化的Kaonashi时也有说这本是留给父母的.
引用

i65615@2005-11-27 16:53

我也认为这是直觉,毕竟相处很久了,一定知道的
引用

RedNax@2005-11-27 17:07

难道和“即使化成灰我也认得出他”一个道理?
引用

Lolicon@2005-11-27 17:45

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猪,汤婆婆叫她从猪里找出父母,不论她选的是哪个,都是认同了“父母是猪”这个事实,所以她说“他们不在这里”,也就是说她的父母不是猪,所以她的父母才能变回来。

宫崎俊千寻里主要就是耍了一个儒家理论里有关于“名”的把戏,前面把千寻和白龙的名字收走,与后面父母变回人的逻辑理论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去名”“赋名”,“必也正名乎”,各位的中华传统理论素养让一个日本人比了过去,有点惭愧呀。

不过说起来很多日本人是十分精通的中华传统理论的,不是有个很出名的段子,说某日本人在中国某大学的演讲上问在座学生,有谁读过荀子,无一人敢应。
引用

qshbg@2005-11-27 18:35

引用
最初由 Lolicon 发布
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猪,汤婆婆叫她从猪里找出父母,不论她选的是哪个,都是认同了“父母是猪”这个事实,所以她说“他们不在这里”,也就是说她的父母不是猪,所以她的父母才能变回来。

宫崎俊千寻里主要就是耍了一个儒家理论里有关于“名”的把戏,前面把千寻和白龙的名字收走,与后面父母变回人的逻辑理论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去名”“赋名”,“必也正名乎”,各位的中华传统理论素养让一个日本人比了过去,有点惭愧呀。

不过说起来很多日本人是十分精通的中华传统理论的,不是有个很出名的段子,说某日本人在中国某大学的演讲上问在座学生,有谁读过荀子,无一人敢应。


呵呵,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Lolicon兄果然有见地,佩服。不过所谓“各位的中华传统理论素养让一个日本人比了过去,有点惭愧呀”的说法实在不能苟同,而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读过庄子个人认为更没有什么奇怪的,中华怏怏五千年文化庄子也只是只鳞半爪而已,除非专业人员,对普通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去学习诸子百家,去研读四书五经,而日本人如果不是因为研究需要也绝对不会去碰那些东西
引用

pk2000@2005-11-27 18:46

呵呵,孟子荀子庄子孔子等等的,那是有闲的人才去看的书,我们这等劳苦大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情去研究这种东西,要不是马克思给恩格思送牛肉吃(还是反过来?不记得了……),就不会有马列主义了…………哇卡卡卡卡卡卡~~~~貌似很反动啊…………
引用

zhaw@2005-11-27 19:49

引用
最初由 Lolicon 发布
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猪,汤婆婆叫她从猪里找出父母,不论她选的是哪个,都是认同了“父母是猪”这个事实,所以她说“他们不在这里”,也就是说她的父母不是猪,所以她的父母才能变回来。

宫崎俊千寻里主要就是耍了一个儒家理论里有关于“名”的把戏,前面把千寻和白龙的名字收走,与后面父母变回人的逻辑理论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去名”“赋名”,“必也正名乎”,各位的中华传统理论素养让一个日本人比了过去,有点惭愧呀。

不过说起来很多日本人是十分精通的中华传统理论的,不是有个很出名的段子,说某日本人在中国某大学的演讲上问在座学生,有谁读过荀子,无一人敢应。


真让我大开眼界啊,你无敌了。
引用

zhaw@2005-11-27 20:04

“名字”在影片里是自我精神的象征。
影片里很多人都没有名字,是说他们都失去了自我,这些人代表的是现代的都市人。
千与千寻是说小千失去自我,找回自我的过程。
跟儒家思想好像扯不上什么关系。


至于“不论她选的是哪个,都是认同了“父母是猪”这个事实”的解释。
我觉得肯定不对,宫老头怎么可能糊涂到这份上!
引用

fishvip@2005-11-27 20:23

各位的确有见地!我还真没有仔细地看呢!
引用

0 Haku 0@2005-11-27 22:41

“他爹不是猪”.....强论膜拜- -
然则那些猪,通过剧情可以认为实质上的猪是人被变的;而最后的猪是工人变的;这样一来,岂不成了“谁都本来就不是猪”了,笑^^
因此那些“无名人”,本质上是和在电车里看到的“无色人”是一样的,无色和无名,从两个角度暗示了这些人的生存状态,不用“去名”,只要“去色”也就够了。
几米就说得很清楚了,“这城市里有许多人每天都会见面但却根本不知道彼此...”,综上,名字是在本片里是一个夸张化的符号;
而“正名”说是很牵强的,因为汤某大人并不是精神上的权威,然而是物质上的权威。

另外,千寻被改名却没有改变好的品格,这“名”也“正”得有些牵强罢;其实本来就是一种符号,代表被剥夺,这样就行了。


至于LZ的问题,我比较倾向于自然的童话性的解读,也就是一种“报答”,对于G工作室的东西,这应该是可以的罢。

关于名字的问题只是本片的一个层次。倘若导演真是“借用”,我想应该也“借”了别的地方或典故,可以寻找一下...不过借此来搞诙谐,就太调侃了吧^^


p.s,说猪鬃的帖子,实在强.....OTL,忍不住去看她爹怎么“板刷”了,笑^^
引用

icewater@2005-11-27 22:50

在影片中间,千寻在工作之余去看变成猪的父母,应该是因为常看,所以最后能发现哪一个都不是。

关于名字的问题,那确实是《千与千寻》的一个主题,但是应该和这个细节无关。
引用

xbbills@2005-11-27 23:05

引用
最初由 Lolicon 发布
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猪,汤婆婆叫她从猪里找出父母,不论她选的是哪个,都是认同了“父母是猪”这个事实,所以她说“他们不在这里”,也就是说她的父母不是猪,所以她的父母才能变回来。

宫崎俊千寻里主要就是耍了一个儒家理论里有关于“名”的把戏,前面把千寻和白龙的名字收走,与后面父母变回人的逻辑理论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去名”“赋名”,“必也正名乎”,各位的中华传统理论素养让一个日本人比了过去,有点惭愧呀。

不过说起来很多日本人是十分精通的中华传统理论的,不是有个很出名的段子,说某日本人在中国某大学的演讲上问在座学生,有谁读过荀子,无一人敢应。


和我看后思索的结果一样,握手下。至于儒家的这个理论,没怎么听说过
引用

icewater@2005-11-27 23:11

刚才又看了一遍。最初是白龙领千寻去猪圈,告诉她哪个是父母,后来常去,就记住了。
引用

0 Haku 0@2005-11-28 02:14

其实剧情连续看来的话就是三夜两天半,谈不上什么“多次”.......
当然,因为设计得很好,让人不觉得短,其实找个空当往里塞好多天应该也可以,然而那也就意味着白龙去钱某大人的家这件事太过磨蹭= =(最后用了半个晚上就飞回来了...)
引用

whatever@2005-11-28 06:39

忘了, 好像是她记得她父母变成猪后有某种记号(忘了到底是哪个地方是粉红色的), 她就是靠它认出的.
引用

«1234»共4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