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转贴][超·内涵]银河 ..

fifman@2006-07-18 11:44

说真的,银英没必要批判,因为它本来就是不认真的。

所以后面那一堆我只略微看了一下就放弃了。
引用

diablo12@2006-07-18 11:53

引用
最初由 fifman 发布
说真的,银英没必要批判,因为它本来就是不认真的。

所以后面那一堆我只略微看了一下就放弃了。


简而言之,就是一本小学生的政治教科书根本没有批判的价值……
引用

漫畫懶人@2006-07-18 12:47

其實, 這是kuso文?!
引用

neongo@2006-07-18 12:52

我说啊,银英这东西处处充满了田中那变态的洁癖,完全一个容不得一点点污浊的英雄舞台绣.
至于战争描写嘛,谁都知道,田中是个军事盲.
引用

diablo12@2006-07-18 12:53

引用
最初由 漫畫懶人 发布
其實, 這是kuso文?!

态度决定一切
引用

sekiryo@2006-07-18 13:01

囧……

我也只能一起囧了,此人太可愛了……
引用

diablo12@2006-07-18 13:11

引用
最初由 sekiryo 发布
囧……

我也只能一起囧了,此人太可愛了……

点头,同意……是不是要和他战………………
引用

diablo12@2006-07-18 13:25

http://bbs.ps21cn.com/viewthread.php?tid=499366&extra=page%3D1

刚想去PSX论坛转,没想到真人出现了,大家去批判呀……
引用

skykings@2006-07-18 14:15

囧.......话说有几个看懂了............
引用

wu0213@2006-07-18 14:26

所谓的英雄,就是实现人类所不可能作到的事情为代价得到的赞许,但是在人类
的眼光看来,没有一定的修饰,其实非常的无聊,比如雷*。如果人类能作到,
要英雄干什么。所以我只能说:他的理解也对。
一家之言
引用

Julien@2006-07-18 14:29

不是说所谓英雄,不过是灵长类集体意识抑止力的工具么……
引用

ledgundam4@2006-07-18 14:35



这个作者受什么刺激了吧
引用

diablo12@2006-07-18 14:45

话说,我用SAC理论分析过杨……
引用

50319926@2006-07-18 15:05

銀英原來可以這樣理解
引用

diablo12@2006-07-18 15:09

原本是想找以前的帖子的,但是实在是不想挖坟了,所以,这里贴一下,参考参考……

《个人英雄主义祭坛上的杨威利》

“我们斗争的圣典——《个别的十一人》,它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它把五·一五事件和日本的“能”相互对照,论述了它们的本质。所谓“能”,是战国时期武士们蔑视一切表演艺术的情况下,唯一得到认同的表演形式,与其他变成只是重复既定模式、形同虚像的戏剧相对。唯有能乐的公演限定为只进行一次,因为蕴含于其中的精神,与现实中的行动无限接近。如果身为革命指导者走完只有一次的人生,其人生就会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英雄的最后因为死亡而得到盖棺定论,得到永远,这就是Sylvestre在《个别的十一人》中论述的内容。”

——選自 POPGO版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2nd GIG 第五話「動機ある者たち INDUCTANCE」


杨威利,不败的魔术师,对于银英世界而言,他可以说是一个炫目且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杨威利本身却极其不喜欢这样一种存在。因为自身的一种麦田守望者情结,杨威利对不可或缺、伟人、炫目的存在这样的字眼是抱有极大反感的。其生前就很多次不屑于身边人们对自己的神化。然而不管杨愿不愿意,在他死后,人们就彻底神化了这个被唤为魔术师的男人。戏剧性的逝世,为杨威利戏剧性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辉煌的终止符。借由死亡,人们完成了对现实中的他最后的朝拜,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不死的魔术师。

人们最初对杨威利的认识来自于战场,不败的魔术师是人们对于杨威利能力最好的评价,也是人们对杨神化的开始。不管是因为幸运,还是能够超越杨的对手确实是没有,杨威利在战场上的不败纪录在人们心中构建起了一个英雄的轮廓。而且随着不败纪录的不断增加,轮廓也逐渐清晰起来。然而仅仅只是这样,一个永生之伟人的塑造或者说对杨威利的神化毕竟还是完成不了的,逐渐增高的大厦如果没有坚固支撑和厚实根基的话,完全有可能只在小小失误的触动下,就轰然倒塌。也既是说,一旦不败的纪录被终结,那么不败的英雄之形象在人们心中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成为了眩目但却极为短暂的存在。然而,杨威利却不是这种短暂的存在。因为不败的纪录只是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真正在人们心中植根的,更确切说是杨威利的革命者形象。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会反驳说杨是因为是一个自由思想者才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并被当作英雄崇拜。然而这却是对于杨威利现象的最大且最严重的误解,偶像崇拜从来就不以被崇拜的对象所持的思想为触发点。而且,杨也不能完全被称为自由思想者,其充其量不过是时代的代言人,如傀儡般的存在。

从来,英雄是不可能创造时代的,只有时代才可能把英雄当成自己的傀儡推上历史舞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相信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阐述。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是什么使银英时代得以成为能够出现英雄的时代?而时代为何选择杨威利来成为其代言人?

同盟三百年对个人权力的自由放任和不间断的战争,使民众自觉的对国家存在所应负的责任发生了扭曲,几乎大部分人都把吞并帝国,完成另一半人类的民主化当成了对国家的唯一所应当负有的责任。然而战争却久拖未决,加之对政府监管方面的不利——由战时趋向集权的体制,人们逐渐对民主概念、对宪法精神发生了扭曲。民众对公民责任的认识误区外加权力腐败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导致了公民对民主的集体失望。同盟赋予的过多个人权利和单一的个人义务间的巨大落差(例证:书中提到过同盟是人类史上最民主的国家,然而从全书对同盟国民的描写来看,同盟也是人类史上对国民要求义务最单一的国家——不用监督政府行为,不用强求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一切都只要为了和帝国间的战争就够了。而造成这一切的也是战争本身,恶性循环下,民主也就变了质,长期的权利与义务严重失衡,最终导致民众对民主政治的厌恶。),使绝大多数同盟国民错误地把民主理解为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杨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的,也是最集中的表现。在那个时代,民众偏向于认为个人是所有一切的目的,政府和国家只不过是服务于个人的手段,而战争中的政府行为恰恰相反,把个人作为手段。康德曾认为,“一般说来,每个人都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他完全不是作为手段而任由这样或那样的意志随意使用。他的一切行为,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其他理性的存在,都必须始终把他同时当作目的。”民众中认同这一思想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在同盟军于亚斯提和亚姆利札的惨败后,这样的思想不断涌现,直到同盟内战中的国家广场大屠杀时达到顶峰。军政府彻底专制的站时政策把原本就不断觉醒的个人主义革命思潮推向了高潮。因此,政府与个人的对立这一当时时代的主要矛盾迅速恶化,个人主义革命业已(又称,无政府主义,也可以部分类比为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公社运动)不可避免,其发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杨威利敏锐的大脑细胞捕捉到这场变革的深层次思想实质和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事实,他成为了革命的指导者和实施者。当导火索燃烧到最后一刻,同盟对外侵略的惨败、政变派的极端政策、以及国家存亡危机的出现,这些事实都把同盟的国民推向了同一个迷宫般的十字路口——到底何去何从,是放弃觉醒的个人主义思想,回归国家至上,先保住政权,还是放弃国家,彻底无政府主义化,其实在变革发生的那一刻任谁都不会明了的。然而作为时代的傀儡,杨威利却深刻地了解唯一答案,一个时代已经决定好的选择。所以,他最后对国家的背叛就不足为奇了。而在杨背后控制的,则是当时的时代,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类社会主流思想的潜意识。

所以,与其说杨是一个思想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时代思想的代言人。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杨天才般的大脑和身体里流动着的商人血液(父亲的影响),是使他极其容易地和时代发生了共鸣,并最终被其傀儡化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人们眼里看到的却不是这么一个傀儡化的英雄。在变革前夕,民众一般是处于弱势群体,因为自身的能动力(人往往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而不能完全依意志行为,所以不同人间因权力、能力、智力等各方面因素,以意志行为的能力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这衡量的标准抽象为能动力)的限制,对于贯彻自己的意志极为有限的。“一旦起事,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但如果没有目的地起事,任何思想都会遭受失败和挫。”所以,在变革面前很多人都是无力的。然而他们却在杨威利身上找到了力量,于是他们就把贯彻自己意志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杨身上。革命者的形象与其说是杨不经意间为自己披上的,还不如说是同盟国民为寄托自己意志刻意强行让他穿上的。但不管怎么说,汇聚社会大部分人的革命理想和意志的杨到此不管愿不愿意,都被戴上了神圣的王冠,进入了英雄的圣殿。

时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傀儡英雄,而人类群体则制造了被寄托群体意志的人造英雄。然而既然是人造的,那也就是说终有那么一天英雄也会被人为地毁去,而且相信其所经过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毕竟人类是一种健忘且多情的动物,难免不会有一天忘记自己过去的造物,移情别恋到新的造物上。杨威利当然也不可能幸免。然而,杨威利却被最终神化了,成为了同亚连?海尼森一样的神一般的存在。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果然是化不可能为可能……”这句话道出了所有的实质。杨一直到被刺杀为止,都一直在用神话般的胜利拉拢着众多的崇拜者。爱尔?法西尔的胜利大逃亡,亚斯提的同盟军大逆转,伊谢尔伦的奇迹攻略,一切的一切都宛如魔术般令所有人为之瞠目结舌。如果说,海尼森的神化是因为他把不可能成功的“长征一万光年”完成的话,那杨的被神化就是因为他把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事都完成了。(巴米利恩时的杨并没有失败,他不攻击的原因完全出于那是时代对他的要求)。当他戏剧般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所有的一切都盖棺定论后,其人生就会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最后英雄因为死亡而得到永恒。

当英雄得到永恒后,神化也就最终完成了。因超乎常人的能力被注视,因洞察力的敏锐,被时代赋予成为英雄的权力,同时被期望变革却无力变革的民众制造为革命英雄寄托意志,同时自身又以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能力不断创造奇迹,直到戏剧性地死亡为这一切盖棺定论,最终把属于一个时代的短暂、耀眼、炫目的辉煌化为永恒。时代英雄得以升上天空成为了不可替代的神一般的存在。

这就是杨威利现象的实质,然而探究这种现象的最根源,我们将惊奇地发现,STAND ALONE COMPLEX再一次出现了。STAND ALONE COMPLEX是一个悖论,渴求孤立,却又无意识地在寻求融合。杨威利现象也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不断重现。英雄可以说是一个孤立体的最好代表,他的不同寻常的事迹充分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孤立表象。人们崇拜英雄,有时甚至刻意模仿英雄的打扮、行为、举止等都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个人主义式偶像崇拜是把个人价值终极化,而终极化则代表着唯一。当英雄在生时,终极化的唯一是英雄本体,此时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只能显示出自己对独一无二的孤立体的渴求。当英雄死去后,人们把英雄的个人价值终极化,这时的唯一,因为英雄已经入土,也就没有了代表物。所以此时人们对英雄的模仿和崇拜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孤立体验。这也就能够揭示为何英雄都是在死后才被确认为永恒的价值的。然而,英雄本身又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独特性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把他视为与自己相似的孤立体。也既是说,在他身上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又因为英雄的能动力大于普通人,所以普通人就把自己不能贯彻的意志寄托于看似与自己极为相似的英雄身上,把独一无二的英雄比同为自己。有时甚至在英雄死后,以英雄的意志继承者之身份去刻意模仿英雄的所作所为。从而英雄这个概念也成为了悖论,一方面英雄被视为独一无二的,成为人们追逐孤立的象征和方式,一方面英雄必须是能被社会大部分成员看作相似体的存在,得到社会的认同,无意识地成为了一种孤立体的融合过程。人类追求从社会中脱离的孤立体验,然而又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要让这种孤立体验得到社会的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就是孤立体再融合过程。借由孤立体之间的融合,孤立体验被确认,同时孤立体的融合也使这样的体验失去了孤立的意义,这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的本质,也是个人主义祭坛上的杨威利的实质内容。

英雄存在的最终价值也不过是一种个人主义式的虚像罢了!人们需要英雄,所以创造英雄,仅此而已。英雄的真正的伟大之处仅仅在于,他不但完成了傀儡化了他的社会要求他完成的任务,同时还满足了绝大部分人对于孤立体验的需要。说到底,英雄们不过是人们手中的一些木偶,只是一些木偶的引线容易断,另一些的则永远也不会断…………


“生死去来,蓬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后记:对银英传而言,可以说英雄这个概念已经完全凌驾于全书所体现出的其他思想之上。如果说银英是一片灿烂的星空的话,那那些英雄就如天幕上闪烁的群星。然而因为生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那么英雄对于独一无二的生命而言也就不是那么伟大了,那么辉煌了。他们的存在仅仅只是起到了被人们YY的作用,他们如同钉在天幕上的群星,仅仅只是用自己光芒来为人们消除无聊。他们只是一群不同时代的寄居傀儡,英雄并不能创造时代,反而只有时代才能发掘英雄。因为真正的历史不是英雄谱写的,贱民未干的鲜血所绘就的时代,才是真正的历史撰写者。
引用

«123»共3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