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52wy 发布
貌似很有吸引力啊。。crf18的质量 crf22的体积:)不过如果码率控制方式不同可能这样比也不科学,哈哈~
roozhou@2009-08-21 21:48
引用最初由 52wy 发布
貌似很有吸引力啊。。crf18的质量 crf22的体积:)不过如果码率控制方式不同可能这样比也不科学,哈哈~
superkidx@2009-08-21 22:23
码率控制方式不同 有人能解释一下么superkidx@2009-08-22 12:48
引用新加的参数mbtree的强度 和 qcomp的值成“反比”关系,Strength of MB-tree adjustments can be tweaked using qcompress; higher values mean lower MB-tree strength.
我用了固定码率的2pass做测试,从qcomp 1.0一直试到qcomp 0.0,结果发现qcomp 0.4的画质最好,同时CRF 的值也必须要改变,就从CRF22 改到了CRF 18,qpmin也相应提高到18 ,最终的大小仍保持在300M 以内.
至于画质的提升,我觉得静态画面的提升幅度更大,这又是一个适用于动画的参数
引用此处是说如果能记录并整理各帧内MB被参考的频繁程度的话,或许能通过这个频繁程度反馈的信息,优化编码各MB时bit allocation的策略,从而达到改善质量的效果。
这点不难理解,如果一个有偏差的(比如承载着错误的图像信息)编码MB,被频繁的作为参考帧使用,那么这个参考帧的错误会传递到所有使用该块做估计的MB上,于是形成了累加恶化效应,这也是后面ds所说的propagation的来由。
这里说的是Mainconcept中对I帧用的一种渐进式量化算法,低运动场景会得到高质量的I帧,而相反,高运动场景会得到低质量的I帧。
这个策略其优势也是不难理解,低运动场景大量的MB会被重复运用到后续编码块的prediction中,这种方式保证了这些块的误差相对较小,从而降低了错误累加恶化的速度。对大动态场景,运动的部分往往本身就是帧内预测块。(当然这由MSE决定)
另外此策略的优势来自于人眼,人眼对运动场景的辨识能力是随着运动频率递减的,而受视觉暂留的影响这种递减的速率会随着运动场景的逐渐加快而加速,因此人眼是很难辨认大动态场景中错误,选择较低的码率来编码大动态场景,这也是符合人主观质量的做法。
52wy@2009-08-22 14:16
啊呀~果然相当费解。。。。理论这等东西不适合我们研究。。。坐等高人的结论吧。。vempx@2009-08-23 22:03
mbtree在2pass中无用ssnake@2009-08-23 22:11
为什么说没用引用最初由 vempx 发布
mbtree在2pass中无用
vempx@2009-08-27 09:38
因为你2pass已经指定了最终平均码率了,不用它来控制了ssnake@2009-08-27 11:36
这句话我完全没看懂。。引用最初由 vempx 发布
因为你2pass已经指定了最终平均码率了,不用它来控制了
小kero@2009-08-27 23:24
更新到0.3.1.1053后 使用原来的参数压片 老是错误提示 说什么没有MBTREE的 请问是不是关事?ssnake@2009-08-27 23:36
你x264升了没,1205以上才有mbtree以及--no-mbtree参数小kero@2009-08-28 08:19
引用最初由 ssnake 发布
你x264升了没,1205以上才有mbtree以及--no-mbtree参数
ssnake@2009-08-28 09:23
不用megui不行么- -引用最初由 小kero 发布
MEGUI上没提示X264升级,我自己下了个X264.EXE放到MEGUI里的TOOLS/X264后再次压制提示版本不符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小kero@2009-08-28 12:46
感谢LS的提醒 重新安装后再下载最新版X264终于可以了a4840639@2009-08-28 15:34
引用最初由 小kero 发布
感谢LS的提醒 重新安装后再下载最新版X264终于可以了
我想问问新的X264里多了一个PRESETS的 预设是FAST 不知选PLACEBO 跟 FAST 有没画质上太大的区别呢?如果影响不大就选FAST了
还有,新版X264支持SUBME=10了 ,想知道9跟10的差别大吗?我知道8跟9区别还是很大的,但不知9跟10有没太大的区别,因为10实在是太慢了。
ssnake@2009-08-28 16:06
preset反正设到你能承受为止,另外用了preset就只要管ratecontrol了,其他参数如果写了的话是会覆盖preset的。给张Dark Shikari的图,顺便那篇文章我翻译了不过还在润,预计随下期妇联评论之类的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