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duketassadar 发布
这个还比较好解释,可以说他当时处于战舰近防火力的射击死角。
可是为什么舰桥一被击毁全舰也就跟着“轰隆”了?当年的“俾斯麦”的舰桥指挥塔被击毁后仍然挨了上百炮才沉……
darkmoonx@2005-05-22 12:51
一早上就看到这种帖子,不知道该不该佩服你,对先入为主认为是蠢的东西还研究的这么“仔细”却不得要领,既然这样就再给你看一些东西吧,只是空泛的列举时间没意义,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一次次去看来研究其否合理。无知不可耻,固执是美德,但是两者兼备就没什么意思了。最后对用酒后开车违法来证明啪丸不合理的这句话嘲笑一下,那么说就该直接把少校抓起来还让他到地球去干什么啊。darkmoonx@2005-05-22 13:03
舰桥爆炸那个还好解释一点,因为宇宙战舰内部有些部分应该是纯氧低压环境,目前一般是100%氧气1/3大气压的水准,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火焰引燃就会导致那个结果,内部高热燃烧然后爆炸。引用最初由 duketassadar 发布
这个还比较好解释,可以说他当时处于战舰近防火力的射击死角。
可是为什么舰桥一被击毁全舰也就跟着“轰隆”了?当年的“俾斯麦”的舰桥指挥塔被击毁后仍然挨了上百炮才沉……
Raymon@2005-05-22 13:35
引用最初由 darkmoonx 发布
一早上就看到这种帖子,不知道该不该佩服你,对先入为主认为是蠢的东西还研究的这么“仔细”却不得要领,既然这样就再给你看一些东西吧,只是空泛的列举时间没意义,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一次次去看来研究其否合理。无知不可耻,固执是美德,但是两者兼备就没什么意思了。最后对用酒后开车违法来证明啪丸不合理的这句话嘲笑一下,那么说就该直接把少校抓起来还让他到地球去干什么啊。
![]()
首先是冲锋这张,从上面两张可以看出扎古是分左右两组进行冲锋,从最左侧和最右侧看来冲锋队形是呈扇形,对于战车来说炮塔要射击前方呈86度角散开的五个目标就算一炮一个也要5炮,从扎古速度85km/h计算,就算10公里的距离也只需要七分钟,而且只要确定敌人位置了就可以在行进过程中依据地形来掩护自己,从冲锋图的下面两个也能看出扎古之间的距离和地形的复杂,真不知道你那所谓集中排一条线冲锋理论是用哪只眼睛看出来的?这种情况下少校能做的也只是用燃烧榴弹阻敌然后穿甲弹消灭拿175MM加农炮的那个,随后就要撤离原阵地,这就证明联邦队长的策略是正确的,难道要如你所说大家一起飞起来,然后被人在落地之前一一干掉?那不是战斗那是送死。
![]()
再看这个,战车近距离射击扎古这张,在这之前战车是利用车身回转和炮塔转动同时进行来加快转动速度,而且由于是近距离射击,无需象对中远距离目标那样锁定炮塔姿势来进行精准射击,所以才能在随后行进中比较快速的转身,这就是你所谓五秒内回转炮塔的秘密。扎古身高17.5米,战车炮塔变形为MS状态全高是13.3米,从扎古破碎的形状可以看出弹着点是近腹部位置,按照扎古身体比例可以计算出弹着点高度是11.8米左右,这是低角度还是平射一看不就知道了。所以战车车身才由于此次低角度和近距离射击掀起。
![]()
随后战车在中距离击毁一辆61,跟随其后的第二辆61躲到了一个山丘后面,被战车使用穿甲弹隔着山丘摧毁,至于其当时的固定状态可以从图里看出来,由于是中距离平射而且炮塔姿势锁定,因此车身没有很大影响,这时一台扎古冲上去,由于战车履带损坏导致其用车身转向的意图失败,所以选用了穿甲弹低角度射击来摆脱困境,然后利用车身再度被掀起的时候用单侧履带行进将扎古撞翻随后补了一炮,从最后那个小图可以看出即使不是穿甲弹后坐力也依然不小,导致射击后炮口上扬。
对于少校来说,此时的药瘾发作和误以为敌人已经都被消灭而完全放松下来,导致了只是脚部受伤的联邦队长在22秒内来到了战车身边,然后就是下面这个场景。
![]()
最后讨论你所说的该射击而不该砸的问题。
1、战车炮塔变形为MS状态,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头部是上下两部分组成的,而不是如扎古的一体化类似铸造结构。
2、在这里可以从前方看其头部,头部是两部分构成看的更加明显
3、很明显的在用枪托伸进观察窗部分撬压
4、观察窗在撬压之下损坏
5、与1相比可以看出观察窗开口比原来大了一些
6、队长在这种情况下用枪管刺进去对斜下驾驶舱位置射击
到底是该用枪射击还是该用枪托撬压,只要视力凑合理解力一般的人都该明白,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我就真没办法了。
好了,以上这些自己慢慢看吧,知道你还会找出越来越少的理由来证明这个证明那个,但是我已经彻底没兴趣了,把时间花在这种无聊且无趣的类似扫盲的工作上真是没意思。你愿意继续就随意继续,以上问题我解说的够明白了,没精力再这么浪费时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谢谢duketassadar对炮塔转动部分的指点。^_^
darkmoonx@2005-05-22 14:01
这就是区别所在,逐渐完善和改进,而不是抱着所谓的常识一直在强辩,扫盲到此为止,毕竟这不是我的义务。Raymon@2005-05-22 14:15
引用最初由 darkmoonx 发布
这就是区别所在,逐渐完善和改进,而不是抱着所谓的常识一直在强辩,扫盲到此为止,毕竟这不是我的义务。
PS:过于激动和抓不到救命稻草的人一般都喜欢无理取闹,可以理解
慵懒闲人z@2005-05-22 14:40
引用最初由 duketassadar 发布
这样说有些不妥,应该是车身回转与炮塔旋转同时进行,只不过看起来像“炮塔由于惯性而转动”,否则炮塔的稳定机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还比较好解释,可以说他当时处于战舰近防火力的射击死角。
可是为什么舰桥一被击毁全舰也就跟着“轰隆”了?当年的“俾斯麦”的舰桥指挥塔被击毁后仍然挨了上百炮才沉……
robin567@2005-05-22 15:15
很简单的解释,当时MS使用的火箭筒装备的是5-6W吨当量的战术核弹引用最初由 duketassadar 发布
这个还比较好解释,可以说他当时处于战舰近防火力的射击死角。
可是为什么舰桥一被击毁全舰也就跟着“轰隆”了?当年的“俾斯麦”的舰桥指挥塔被击毁后仍然挨了上百炮才沉……
robin567@2005-05-22 15:19
我怎么记得麦哲伦的舱室可以提供几近地球环境的标准大气压力以及气体混合比例呢?引用最初由 darkmoonx 发布
舰桥爆炸那个还好解释一点,因为宇宙战舰内部有些部分应该是纯氧低压环境,目前一般是100%氧气1/3大气压的水准,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火焰引燃就会导致那个结果,内部高热燃烧然后爆炸。
darkmoonx@2005-05-22 15:24
在真空环境工作的人员必须呼吸低压纯氧,所以在飞船里都有部分舱室也是低压纯氧的,类似于减压仓的原理。而在舱内长期工作的地方都是氮氧混合气体,配比和大气类似。引用最初由 robin567 发布
我怎么记得麦哲伦的舱室可以提供几近地球环境的标准大气压力以及气体混合比例呢?
robin567@2005-05-22 15:39
麦哲伦、撒拉密斯、姆塞等等宇宙舰艇的都属于可以在宇宙空间内长期执行任务的能力,甚至具有行星间航行的能力。为此格瓦金级以及联邦的飞马级甚至拥有人工重力的舱室引用最初由 darkmoonx 发布
在真空环境工作的人员必须呼吸低压纯氧,所以在飞船里都有部分舱室也是低压纯氧的,类似于减压仓的原理。而在舱内长期工作的地方都是氮氧混合气体,配比和大气类似。
darkmoonx@2005-05-22 15:58
问题不在于船内,而在于船外作业的时候为了防止氮中毒就必须呼吸纯氧,而且从舱内的氮氧混合环境里外出必须经过吸氧排氮的过程,这就需要个别舱内必须有纯氧存在,另外我觉得战舰只是舰桥被击中就发生爆炸还和内部压力有关,为了维持氮氧混合空气的使用,舰内必须保持标准大气压。这也是爆炸的原因之一吧。舰桥里似乎没有爆炸物的存在。引用最初由 robin567 发布
麦哲伦、撒拉密斯、姆塞等等宇宙舰艇的都属于可以在宇宙空间内长期执行任务的能力,甚至具有行星间航行的能力。为此格瓦金级以及联邦的飞马级甚至拥有人工重力的舱室
问题在于即使标准服也能够提供近乎标准大气压的压力,以保证人员的作战能力。
再者明知纯氧的危害,这样庞大的战舰怎么还会使用。
robin567@2005-05-22 16:03
你把潜水作业和太空作业弄混了吧,引用最初由 darkmoonx 发布
问题不在于船内,而在于船外作业的时候为了防止氮中毒就必须呼吸纯氧,而且从舱内的氮氧混合环境里外出必须经过吸氧排氮的过程,这就需要个别舱内必须有纯氧存在,另外我觉得战舰只是舰桥被击中就发生爆炸还和内部压力有关,为了维持氮氧混合空气的使用,舰内必须保持标准大气压。这也是爆炸的原因之一吧。舰桥里似乎没有爆炸物的存在。
darkmoonx@2005-05-22 16:09
这方面是一样的,可以查一下有关资料,早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整个太空舱都充满纯氧,曾经有几个宇航员在地面同样条件下实验时起火燃烧全都烧死了,后来才改成现在这种氮氧混合气的,但是外部作业依然要呼吸纯氧。另外战舰里操作MS的人和维修班的人穿的太空服就很不同,我认为后者应该是低压类的。引用最初由 robin567 发布
你把潜水作业和太空作业弄混了吧,
舰内存在的爆炸物何其多,导弹、推进剂等等都是危险品,联邦的战舰舰桥以下就是燃料与主发动机连接的部位
爆炸的主因也解释过了,核武器
duketassadar@2005-05-22 16:54
引用最初由 robin567 发布
很简单的解释,当时MS使用的火箭筒装备的是5-6W吨当量的战术核弹
robin567@2005-05-22 17:35
对付战舰使用的是半穿甲的高爆弹引用最初由 duketassadar 发布
可是夏亚击毁萨拉米斯的舰桥的时候只用了120mm机关炮啊,而且机关炮装的应该是穿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