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日本电影垃圾?你看过日本电影?
你说的这个在商业上早就不适用了,消费者所消费的未必是消费者真正所想消费的,日本的消费者至上主义恰恰体现在穷尽办法的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在漫画行业就体现的非常明显。而且必要的时候,消费者必须是被引到的,潮流的根源必定都是生产者而非消费者。
淅沥哗啦@2005-11-21 02:17
引用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日本电影垃圾?你看过日本电影?
你说的这个在商业上早就不适用了,消费者所消费的未必是消费者真正所想消费的,日本的消费者至上主义恰恰体现在穷尽办法的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在漫画行业就体现的非常明显。而且必要的时候,消费者必须是被引到的,潮流的根源必定都是生产者而非消费者。
霸王哆啦@2005-11-21 02:36
引用最初由 淅沥哗啦 发布
日本电影就算不垃圾也称不上出色,几部经典,几个大师,并不能掩盖整个电影界得平庸。相比于动画得繁荣,日本电影在某种意义上讲还真就“垃圾”了
那个抚子 你不说开会来着? 会开了么? 啥结果?
淅沥哗啦@2005-11-21 05:31
引用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经典要几部,大师还要几个?大师满地跑的那还叫大师么?若说日本电影就“几个大师”,我国的“大师”何在?好莱坞又有几个“大师”?
平庸和垃圾之间相差的何其多,如何就能“在某种意义上讲还真就“垃圾”了”,不妨说说你的“某种意义“是哪种意义?
霸王哆啦@2005-11-21 06:18
引用最初由 淅沥哗啦 发布
日本电影虽然诞生很早,但不说现在,即使是有几部经典电影,有大师存在的年代,产量也是可怜的,要挑好电影当然是矮子里拔将军了。
当然我并不鄙视日本电影,日本的部分电影也是有很高学术讨论价值的,SEVEN SAMUBAI常居IMDB TOP250前十位就能说明问题了,(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以美国人为投票主体,以好莱坞电影为主体的排名)
上次那帖就没搞明白你立场,不过看的出你对国内的电影“大师”是持否定态度的。
对不起,国内还是有几位国际上认可的大师的,台湾香港现在比较有名的李安,吴宇森不说,这早年的大陆的谢晋,香港张沏。后来台湾的候孝贤等等,都是能称得上大师级的人物,这老谋子估计你也不欣赏、不认可,但人家国际上威尼斯,柏林,蒙特利尔,嘎纳(是个摄影奖吧,没记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也都拿过奖,虽然奥斯卡嘣了多年,好歹也混了三个提名,说人家是公认的大师也不为过了,至于陈凯歌虽然也拿过奖,个人不怎么喜欢,所以你说他不是大师也就不是了吧。
费这个口舌为啥?就是想说这个电影,量和质的关系,这国内电影包括香港,这一年有多少部电影?日本有多少部?
你也许会说一年不拍多少,就拍几部经典就可以了,像日本电影。
对不起,我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香港台湾电影辉煌的时候也是高产的时候。
虽然这量多未必质量就好,但是量多肯定是前提,没有大量的电影,怎么培育市场?怎么比较哪部比哪部更经典?所谓大师,也不都是一生只拍十部的某导演那种吧?(他监制的电影就多了去了,所以量也不少了。。。)大师也是很多很多电影铸造出来得。
我说日本电影大家一致认可的的经典就那几部,大家一致认可的大师就那几位,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日本电影很悲哀。就是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电影很垃圾。
日本电影最悲哀的是什么你知道么?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一部好莱坞大片,北美贡献最大,其次就是日本了,也就是说,日本人都是掏钱去看别人电影的,所以很悲哀。(我说的这部分不包括日本动画产业里的那些电影)
现在跟你解释这个某种意义,其实就是对比出来的意义,拿好莱坞的电影来说,在美国人看,所谓的经典,一百个人心中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吧?为啥?因为人家量多,这质是相互比较的,一大堆经典里,比较谁比谁更经典,每个人口味未必一样,即使强迫统一,人家也能选出个TOP250。这可是人家电影业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你别小看电影这个量,没有量你就没说服力。日本能选个TOP20就不易了~
至于国内导演,其实国内导演挺不容易得,虽然大家有时候会去骂,但了解很多东西以后就不会那么想了,他们也都挺不容易得,因为各方面原因,题材涉及,剧本编写,拍摄过程,都未必能真正意义上符合导演的初衷,有些东西是不能拍的,所以要出大师真的很不容易。就算如此,中国电影的香火也一直没有断,四代、五代、六代。。。 每一代也都有有大师潜质的人才。这是幸事。
在我看来,东方人对电影艺术的基础追求更多的是,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这跟西方快餐式的电影不一样,文化的东西才是永恒的,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想拍出好电影,其实要比某些国家容易很多。
ikarigendou@2005-11-21 07:23
引用最初由 淅沥哗啦 发布
日本电影虽然诞生很早,但不说现在,即使是有几部经典电影,有大师存在的年代,产量也是可怜的,要挑好电影当然是矮子里拔将军了。
当然我并不鄙视日本电影,日本的部分电影也是有很高学术讨论价值的,SEVEN SAMUBAI常居IMDB TOP250前十位就能说明问题了,(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以美国人为投票主体,以好莱坞电影为主体的排名)
上次那帖就没搞明白你立场,不过看的出你对国内的电影“大师”是持否定态度的。
对不起,国内还是有几位国际上认可的大师的,台湾香港现在比较有名的李安,吴宇森不说,这早年的大陆的谢晋,香港张沏。后来台湾的候孝贤等等,都是能称得上大师级的人物,这老谋子估计你也不欣赏、不认可,但人家国际上威尼斯,柏林,蒙特利尔,嘎纳(是个摄影奖吧,没记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也都拿过奖,虽然奥斯卡嘣了多年,好歹也混了三个提名,说人家是公认的大师也不为过了,至于陈凯歌虽然也拿过奖,个人不怎么喜欢,所以你说他不是大师也就不是了吧。
费这个口舌为啥?就是想说这个电影,量和质的关系,这国内电影包括香港,这一年有多少部电影?日本有多少部?
你也许会说一年不拍多少,就拍几部经典就可以了,像日本电影。
对不起,我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香港台湾电影辉煌的时候也是高产的时候。
虽然这量多未必质量就好,但是量多肯定是前提,没有大量的电影,怎么培育市场?怎么比较哪部比哪部更经典?所谓大师,也不都是一生只拍十部的某导演那种吧?(他监制的电影就多了去了,所以量也不少了。。。)大师也是很多很多电影铸造出来得。
我说日本电影大家一致认可的的经典就那几部,大家一致认可的大师就那几位,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日本电影很悲哀。就是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电影很垃圾。
日本电影最悲哀的是什么你知道么?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一部好莱坞大片,北美贡献最大,其次就是日本了,也就是说,日本人都是掏钱去看别人电影的,所以很悲哀。(我前边所说的电影都不包括日本动画产业里的那些电影)
现在跟你解释这个某种意义,其实就是对比出来的意义,拿好莱坞的电影来说,在美国人看,所谓的经典,一百个人心中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吧?为啥?因为人家量多,这质是相互比较的,一大堆经典里,比较谁比谁更经典,每个人口味未必一样,即使强迫统一,人家也能选出个TOP250。这可是人家电影业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你别小看电影这个量,没有量你就没说服力。日本能选个TOP20就不易了~
至于国内导演,其实都挺不容易得,虽然大家有时候会去骂,但了解很多东西以后就不会那么想了,他们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因为各方面原因,题材涉及,剧本编写,拍摄过程,都未必能真正意义上符合导演的初衷,有些东西是不能拍的,所以要出大师真的很不容易。就算如此,中国电影的香火也一直没有断,四代、五代、六代。。。 每一代也都有有大师潜质的人才。这是幸事。
在我看来,东方人对电影艺术的基础追求更多的是,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这跟西方快餐式的电影不一样,文化的东西才是永恒的,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想拍出好电影,其实要比某些国家容易很多。
ipis@2005-11-21 09:24
从小做起吧。。别学人家做大制作,现在中国还没那本呢。。。从小做起吧,别刚学会走就想飞抚子@2005-11-21 09:27
引用最初由 淅沥哗啦 发布
日本电影就算不垃圾也称不上出色,几部经典,几个大师,并不能掩盖整个电影界得平庸。相比于动画得繁荣,日本电影在某种意义上讲还真就“垃圾”了
那个抚子 你不说开会来着? 会开了么? 啥结果?
抚子@2005-11-21 10:21
引用最初由 ipis 发布
从小做起吧。。别学人家做大制作,现在中国还没那本呢。。。从小做起吧,别刚学会走就想飞
cnhjl@2005-11-21 13:07
早就无视中国的动画了!自由泳@2005-11-21 13:39
想不生气真的需要些耐性..........抚子@2005-11-21 13:58
有不是自己生产的 有啥放的 对了好像新闻台下面有滚动字 说了下 什么魔兽金牌=v=淅沥哗啦@2005-11-21 14:32
引用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我还记得几年前看过的对李安的评价,“没有自己,没有根”,无论是理智与情感还是我虎藏龙,李安对电影始终只有适应性而没有创造性,所以我不认为李安是大师。吴宇森创造了香港商业电影的一种形式,影响可谓深远,但我同样不认为他是个大师,尤其是在他去了好莱坞之后,话说回来,有几个“大师”会去好莱坞拍电影呢?张彻是个很了不起的导演,至今西方人也会向他的番茄酱电影致敬,至于说侯孝贤,他离大师的门还远的很。张艺谋么,我很鄙视他,他的确很成功的满足了西方观众的“东方主义”窥视情节,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他就是屎,和他的电影一样。陈凯歌是我喜欢的中国导演,霸王别姬不说,我至今不认为有古装喜剧可以超越他的荆轲刺秦,当然更有一大票人说不好看,这也是各花入各眼的问题。
日本的大师少的可怜么?的确,和法国与意大利群星灿烂比起来确实是,但是黑泽明就是被永久的记住了,同样被记住的是他向世界呈现的电影式的日本。那么我国的大师哪个向世界呈现了电影式的中国?张艺谋,哦,花棉袄,哦,肚兜,哦,肮脏,哦,愚昧,哦乱伦(你还不要说,菊豆的乱伦feel哟。)。中国的昏暗阴湿,中国的姨太太,中国的……总而言之,他为这个世界呈现了一个无论如何也叫我自豪不起来的电影式中国,他是大师?啧啧。
日本人的确是掏钱看好莱坞电影,那么又有哪个国家不是呢?是中国还是法国?是俄罗斯还是意大利?可惜都不是,除了火星人,所有的电影院都在放映好莱坞的电影,这就是美国的文化霸权,日本是好莱坞的第二大消费国,那也仅是日本人的媚外情节和钱包荷实的外在表现而已。
国内电影制作的确步履艰难,但可惜我只是个电影观众不是电影批评家更不是电影救世主,他们为何拍不出好电影是一回事,他们的确没有拍出好电影又是另一回,无论是五代还是六代,《青红》我看了,虽然导演向他支援过三线的父母致敬,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他对那个时代的一无所知和苍白的电影技巧,《青红》的确得奖了,但是离同样得奖的《天堂电影院》还差得远。
是啊是啊东方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但我还是那句话,希腊语也很美,但是没有人会讲了。不妨等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文艺复兴我们再鄙视西方的快餐文化。
淅沥哗啦@2005-11-21 14:35
引用最初由 ikarigendou 发布
仔细看看,中国电影似乎还没有大师这种生物的存在啊...... 小津安二郎, 深作欣二, 大岛渚,黑泽明 难道就称不上大师吗?
shippou2003@2005-11-21 14:48
引用最初由 Ifing 发布
偶觉得中国动漫的基本问题在于——第一,没有一个好的定位;
第二,没有一个好的故事脚本。
没有好的定位,即没有正确认识动漫这种形式在
广大收视群体中的位置。在中国大多数人还是认为
动漫是拿给小孩子看的吧,因此首先收视群体便局限在孩子层。
但是,动漫作为一个产业,它必须争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因此只针对低龄观众的动画是毫无市场竞争力的。
没有好的本子,这个就太成问题了。现在虽然有很多热血青年努力投身于
国产动漫的制作,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依照自己的激情来制作。但是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暂且把动漫归进去,其实偶也不怎么赞同这样归类)
是要包含作者独到的视角,加上一定的表现手法,这些都需要编剧有比较高的
文学积累与素养。仅仅是热血青年,偶认为承担这种编剧工作还是应该打些折扣的。
其实偶一直非常支持国货,特别是期望能看到优秀的国产动画。但是现在看过的那些
所谓的国产动画只有一种感觉就是——情节完全不行,没有吸引力,没有内涵,没有
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仔细想想,现在的小孩子已经生活在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中,
他们的思想比较早熟,即便是针对低龄层次的观众,动画也应该让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
体会与共鸣,而不是单方面的枯燥说教。
总之,偶认为中国动漫从意识形态与理念上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动画投资不仅是在技术层面
更多的还应该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针对中国这种局面,偶现在只能一声叹息……
nanpa@2005-11-21 15:05
引用最初由 抚子 发布
是什么周边?(周边范畴大了) 所用的原料是什么名称? 你的原料哪里来的? 你的模具是哪里制造的? 产品规格和各项数值是谁设计的?
你能说清楚嘛?
没错中国的确出产一些日本的周边但是那个 是小日本把什么都准备好了 从原料到模具 能做廉价劳动力和能设计制造是2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