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漫畫懶人 发布
小白的我想說一下........
我老師說比起普通話, 粵語更近中國古代用語
他舉出的例子是唐詩.....
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用普通話讀第一句是會很困難, 用粵語則非常容易.........
這情況亦出現在其他唐詩中
某程度上證明粵語更近中國古代用語
原因是因為粵語保留了入聲字........
有錯請指正
流心@2006-02-05 03:05
这帖。。最后都变成强人学问帖了tgl10@2006-02-05 03:13
据说本世纪下半夜中国政府决定用粤语当国语普通话,这是八卦^^alfred19840326@2006-02-05 03:48
引用最初由 漫畫懶人 发布
小白的我想說一下........
我老師說比起普通話, 粵語更近中國古代用語
他舉出的例子是唐詩.....
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用普通話讀第一句是會很困難, 用粵語則非常容易.........
這情況亦出現在其他唐詩中
某程度上證明粵語更近中國古代用語
原因是因為粵語保留了入聲字........
有錯請指正
霸王哆啦@2006-02-05 04:32
引用最初由 漫畫懶人 发布
小白的我想說一下........
我老師說比起普通話, 粵語更近中國古代用語
他舉出的例子是唐詩.....
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用普通話讀第一句是會很困難, 用粵語則非常容易.........
這情況亦出現在其他唐詩中
某程度上證明粵語更近中國古代用語
原因是因為粵語保留了入聲字........
有錯請指正
引用偶只补充一下花边: 据说革命成功后,“国民大会”上有不少议员提议将粤语定为“国语”,因为革命的政治经济发源地都是广东。
但是,我们的孙国父为了平息北方军阀,最后将这提议搁置了。
shazuna@2006-02-05 04:35
引用最初由 rayxu 发布
有些事情总是没有办法贯彻两面论。。。。。
说新文化运动“不”字的东西还真不多见。
漫畫懶人@2006-02-05 04:38
引用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同理,我更不止一次的听说过福州话念唐诗更来神韵,这么说到底谁是正宗呢?
因为当时的国会议员广东籍为多,若然在当时的情形下将另全国绝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粤语定为国语的基础会让革命变成广东一省的革命。
霸王哆啦@2006-02-05 04:39
引用最初由 漫畫懶人 发布
其實應該是沒有正宗吧.......
只是粵語, 福州話這些華南地區方言保留較多古漢語的特徵.....
rayxu@2006-02-05 07:34
引用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同理,我更不止一次的听说过福州话念唐诗更来神韵,这么说到底谁是正宗呢?
有一点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何长安到广州数千公里的距离只有最远端的粤语保存了古韵而途中其他地区却“没有”,这么想想不奇怪么?再者来,说吴方言有代表性的亦大有人在,只不过没有岭南方言这么具有知名度而已。
引用最初由 shazuna 发布
如果你看三联出的一些东西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学者关于这个的态度的,基本来说对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后果大家也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不会有人跳出来在主流媒体上讲这个问题,一方面确实所谓的舆论导向不支持(虽然没有明白说反对),另一方面和中国学术界的风气有关系。
marxian@2006-02-05 08:16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文化。疾风の狼@2006-02-05 08:37
不过北方人的普通话还是最普及的jack34b@2006-02-05 09:55
引用最初由 shazuna 发布
如果你看三联出的一些东西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学者关于这个的态度的,基本来说对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后果大家也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不会有人跳出来在主流媒体上讲这个问题,一方面确实所谓的舆论导向不支持(虽然没有明白说反对),另一方面和中国学术界的风气有关系。
引用最初由 rayxu 发布
实际上不奇怪,中原地区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民族之间的朝代更替造成的战乱不说,北方以及西面一直受到外族的威胁,到了南宋干脆连北半个中国丢给外族。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口流动,以及外族融合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使古汉语发生变化。
而南方一带地区自古和平,凭借渔业和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自给自足,在清末之前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战乱影响,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对于语言的传承较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引用最初由 marxian 发布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文化。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和文化的开放程度高,能不断吸收外国外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同时向外广为传播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才能保持不断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果自我封闭,则情况相反。
汉语,乃至中华民族,对外开放,谦虚能容,吸收借鉴,就能呈现兴盛。一旦自大,自我封闭,就要落后,落后的结果就是将面临文明和文化的灭亡。其实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同此理的。
语言文字,同时也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汉语也有很多外来语,不讲历史,就说现在吧,沙发,汉堡包,因特网,卡通……
日本是个岛国,相对来说,这个国家更加容易而且需要开放,注重吸收借鉴外国外民族的先进文明和文化,因为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保持文明和文化的先进(只是在近二三百年,因为封闭才不断落后),而且地理上与日本近邻,可能更多的受到中国的影响。
引用最初由 疾风の狼 发布
不过北方人的普通话还是最普及的
rayxu@2006-02-05 10:18
引用最初由 jack34b 发布
个人有个观点,好像有时候反而是迁移出一个地方本土的人群更会珍惜原来的文化,传统文化在迁出的人当中能更多地保留,像是英国和美国英语的关系,美国至今还会保留着不少英国已经不用的英语单词意思和表达。。。
jack34b@2006-02-05 11:53
引用最初由 rayxu 发布
那个只是一些人自身的意愿而已,想珍惜不代表现实条件就允许你珍惜,所谓的入乡随俗便是如此。越想珍惜有时越会发展成一些四不象的东西。
美国至今的确还会保留着不少英国已经不用的英语单词意思和表达,但是你能说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更加传统和地道么?
canny_1@2006-02-05 12:49
日语很多型近中文,音近拉丁语系(如英文).....但是它中汉字有自我的读音和意义,所以没必要误解.....习惯话会发现发音像英文的更多...霸王哆啦@2006-02-05 13:50
引用最初由 rayxu 发布
实际上不奇怪,中原地区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民族之间的朝代更替造成的战乱不说,北方以及西面一直受到外族的威胁,到了南宋干脆连北半个中国丢给外族。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口流动,以及外族融合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使古汉语发生变化。
而南方一带地区自古和平,凭借渔业和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自给自足,在清末之前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战乱影响,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对于语言的传承较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引用政治力量的推动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