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游戏音乐交流区』>声优及广播剧讨论专版>[转贴]从一休到天鹰, ..

[转贴]从一休到天鹰,辽艺的悲情声优史

ccercom2003@2003-09-13 18:42

上次我写了一些上海译制片厂的关于变形金刚太空堡垒的文章(后面又转贴了一篇关于变形金刚人名翻译的文章),现在看见了一篇网上介绍辽艺的文章。我觉得很好,转贴了过来。也让大家看一看。尽管辽艺的《天鹰战士》不尽人意,但是他也有着光辉的历史(虽然可能比上译差一些)。从历史的角度感慨译制的沧海桑田,时光变换,和现今的凄凉!

引言

如今一提到辽艺,不少人都会想到《天鹰战士》。接着便是一顿痛骂,或者留下一句“唉,我都懒得说了。”甩袖而去。据我观察,现在的动漫论坛一般只要出现辽艺的讨论,大都是盲目跟骂的多,理性分析的少,而能夸赞两句的简直就微乎其微了。《天鹰战士》已经过去两年,可还总被拿出来说事,好像他们只配过这一部戏一样。我们确实得承认辽艺近几年比较严重的退步,但同时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去对待这个事实。那些狂热的动漫迷我们管不了,但对于我们这些配音爱好者来说应该懂得宽容,既然你喜欢这门艺术,就应该理解配音者的心情,分担他们的痛苦,给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相信他们还能重现辉煌。我说这些并不是在替他们辩解,差就是差辩解也没有用,况且我也没得到他们的任何好处,何必要说虚的呢?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客观起来,全面了解一下辽艺。骂虽然能使当事者警醒但终究解决不了问题,而且骂多了反而适得其反。作为我一个业外人士所能做的,除了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外,便是帮助大家认识他们了。

拙文可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如果您有兴趣就姑且看着,如果看着不舒服便抛到一边当作垃圾就是了。资料基本无误,观点纯属个人所有。




--------------------------------------------------------------------------------



现在好像人人都称“辽艺”配音,可要问辽艺是什么,恐怕有一些人便不知道了,按如今普遍的说法解释,辽艺即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简称。我也说不清辽艺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传开的,当然传开了想必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证明有一定知名度了。可是我从前是不太习惯叫这个名字的,起初我称“儿艺”配音,后来干脆称辽宁配音,不过现在我也随大流叫“辽艺”了,因为想来想去觉得不过是个名字,叫什么倒也关系不大,何必较真呢?但是对于所谓历史来说还就得较较真。所说的辽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是从头至尾都以辽艺冠名,其实它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特点。大致说来,第一个时期我称为“儿艺创业期”,时间介于1983年到1989年之间;第二个时期我称为“儿艺&人艺黄金期”,时间1990年到1998年;第三个时期我称为“辽艺逆水行舟期”,时间为1999年至今。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每个时期的情况。


儿艺创业期


这话要从1982年说起了。那时中国对国外动画配音还相对比较陌生,把握得也不是很好,配起来有些生硬。即使是央视配的《铁臂阿童木》现在看来也不能叫人满意。当时广东算是配音大户,以姚锡娟为首的一拨配音演员的实力不容小视。那时广东的片源比较多,也时常会进一些动画,但是他们似乎更擅长配译制片,对于动画总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说白了就是配不出味儿来,他们配着没趣观众看着也没趣。

1982年底广电部在广州召开了一次会议,当时的辽宁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晋韬光先生也出席了此会。在会上他听说广东刚进了一部日本动画,本来打算自己去配,但由于他们对动画配音把握不太好便有些踌躇,于是晋先生便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说:“我们省有一个儿童剧院,不如把片子交给我们来配吧。”经过几番交涉,粤方终于同意将片子拿到辽宁去配。这部动画就是《聪明的一休》,这所剧院便是辽宁儿童艺术剧院。

由于儿艺从没接触过配音,也没有录音棚,所以进片方将片子交给了儿艺和辽宁电视台两家单位共同制作。儿艺出演员,辽台出设备。辽宁电视台也因此获得了这部动画的首播权。此时事情都是领导们运作的,儿艺的演员们还一点都不知情。辽台将任务委派给了台里的张井方,让他去儿艺选出合适的配音演员,并且任他为此片的导演。张井方,也就是一休结尾字幕中的井方,他便是“辽艺”配音历史上的第一任导演,不过那时是儿艺,还没辽艺什么事呢。

说到这,我想不妨先介绍一下儿艺。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于1960年7月。建院以来,创作的代表性剧目有《小铁脑壳遇队记》、《雪女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红军》、《报童》、《人参娃娃》、《妈妈的梦》、《潇洒女孩》、《这里将是别墅》等。上述剧目获全国奖及省级奖的有17个,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员获专项奖励的有80多人次。其中,《小红军》曾在60年代赴京进入中南海演出,《人参娃娃》在1982年获全国儿童戏剧调演优秀创作奖、优秀演出奖,《妈妈的梦》获全国儿童戏剧调演优秀演出奖,《潇洒女孩》在1992年获全国儿童戏剧调演一等奖,《这里将是别墅》获全国优秀儿童新剧目评比演出一等奖。

最后还要说明一下,辽宁儿艺、人艺原来本是一家,后来儿艺单分了出来,(当然还在一个大院里,只不过挂了两个牌子。)不过1999年又合并了,真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呀。

言归正传。张井方便来到儿艺,让演员队的每个人都录一盘磁带,录音内容包括:1、一则寓言故事,最好其中有多个的角色,用不同声色阐释不同的角色;2、朗诵一首诗歌,题材不限;3、读一篇报纸上的简讯。当时院里还没有录音棚,大家便到剧院的行政处录音。当时演员们还不知这是要干什么,都还蒙在鼓里呢。录完后,张井方便把所有磁带带回台里,非常认真地分析每个人的声音特点,经过几天地筛选,终于从几十个演员中挑出了八个最理想的。这八人分别是李韫慧(一休)、陈大千(将军)、方树桥(长老)、邓常兰(小叶子)、袁子纹(新佑卫门)、俞德元(桔梗店老板)、李舒燕(弥生小姐)、付利白(各种小角色)。张井方又重新回到院里把配音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一时间,这件事成了剧院的热点话题,选上的人自然高兴万分,而落选的人则失望之极,后悔自己当时准备得不够好。辽宁的配音工作便在此时正式拉开了帷幕。

除了这八个演员外,其他工作人员都是辽台的,后来名扬一时的王启予先生在那时不过是个剧务,负责派车接送这些演员。这八个人在院里都是相当当的实力派,但在录音棚里却一窍不通。加上那时的电视普及率比较低,人们对电视传媒这种东西都很陌生,悟性也比较差,所以配音很吃力。当初的喜悦在录第一句话的一刻起便全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时正值8月份,天气酷热难当,而在棚里又不能开电扇,这便给刚接触配音的儿艺诸将们一个极大的考验。对于把握角色也许还不在话下,毕竟都是搞儿童剧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口形。本来在下面已经准备得挺好,可一正式录音就又找不到感觉了,常常是对上口形便顾不上感情,而感情抒发到位了口形又错得一塌糊涂。实在是让人大伤脑筋,演员们这时才发现,配音和演戏其实根本是两件事,在舞台上你可以尽情发挥,但在棚里绝对不行,你只能在一个框框里发挥,既不能出框还得发挥到家,这实在太难了!张井方便不厌其烦地给每个人讲角色的性格特点,分析不同人的说话方式。虽然他也没搞过配音,但从事电视事业这么多年也多少有些经验,理解得也相对快一些。为了度过对口形一关,井方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把台词背下来,正式录音时绝对不许带本进棚,这种极端的做法是以后都不曾有的,但不可否认这办法的确行之有效。第一集(20分钟的戏)配了半个月才算结束。真所谓万事开头难,之后的配音要比第一集轻松许多,也许是找到感觉了,但那也需要三四天。在当时,导演先把戏看上五六遍,把每个角色都搞透了,然后再让演员看几遍,不但要注意自己角色的特点,还要注意全片的基调。对每一句台词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现在看来,张井方确实是辽宁配音历史上最棒的导演。当然也好在那时的进片方不像现在跟逼债似的,恨不得一天就要配3集。“慢工出细活”这话的确不假。当配到第7、8集时演员们看了一遍第一集,集体建议重配,认为那种配音简直没法听,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建议没被采纳,但也足以看出第一代儿艺配音演员的素质。

后来由于演员角色不够又从院里精挑细选上三个人:石宝兰(一休母亲、王小燕(璐姬公主兼某些集的旁白)、郝琳杰(小角色)。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地奋战了四个月,终于在12月份完成了所有配音。没过多久便在全省放了这部动画,看到自己用声音塑造的角色出现在屏幕上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每人一共才拿到120元的报酬(李韫慧因配主角拿了125元),但也毫不在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意过这些,心里除了美就是美,那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啊,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们当时的心态。功夫不负有心人,此片一经播放便大获成功,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观众从没看过这么好的动画,更没听过如此“卡通”的声音,简直就像动画自己在说话一样。这个版本的一休也一播再播,我最晚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是在2000年。儿艺也因此一鸣惊人,声名鹊起。很多电视台都请他们配音,儿艺便从此走上了配音的道路。

此后片源逐渐多起来,而内容就不仅仅限于动画了,也有不少译制片。当时合作最多的是中央电视台和辽宁电视台。这样一来,最早配一休的那十一个人明显就不够用了,于是剧院又选拔了很多“新人”(对于配音而言的新人)。动画的主角以小孩居多,所以儿艺的女声实力相对较强,这在以后的辽艺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但涉及译制片后,男声的薄弱便渐渐显露出来了。原先配男一号的是陈大千,但他的声音更适合配那种不太正经的角色,配主角反而显得有些不自然了。所以寻找更字正腔圆的男声便成了当务之急。85年为中央电视台译制的六集日本电视剧《犬笛》让姜泽文初露锋芒,他的声音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姜的声音带有一种胸腔的共鸣,声如洪钟,饱满浑亮,让人感受到某种威严和气势,难怪后来他成为“魔王专业户”,这种角色实在非他莫属。

在《犬笛》中还有一个人初次配音,他只配了一个很小的群众角色,而他在日后却成为了儿艺乃至辽艺的台柱子,他便是刘喜瑞。之后的《血的锁链》展示了刘喜瑞天才的配音实力也奠定了他的地位。刘的声音不算明亮但却很细腻,有一种牛奶般丝滑的质感,声线也比较靠前,配个奶油小生毫不费力。而且有时略微的颤音更赋予了他声音一种暗藏的魅力,轻轻地触及到你的灵魂,偷偷地把你打动。更了得的是他声线变化幅度非常大,既能配龀年幼童又能配古稀老翁。

李韫慧的声音衰老得很快,配完一休没几年便应付不了小孩的配音了,而当时剧院里像她那样声色纯正的女声又很少。所有在这种情况下,王小燕便肩负起了重任快速成长起来。1988年辽台又引进了一部分《聪明的一休》,此次由小燕担当一休一角,在各种压力下她成功地完成了配音工作,甚至还有超越李老师之势,从此小燕便理所应当地成了女一号。

后来儿艺建了自己的录音棚,配音也更加正规化了。他们不断培养新人,配音队伍也愈加庞大起来。有一个统计名单,记录了儿艺80年代的所有配音演员,竟然有23人之多。我在此列一下:

陈大千、李韫慧、方树桥、于振波、李放、邓常兰、郝琳杰、高宝英、袁子纹、李树仁、刘喜瑞、蒋昌义、俞德元、孙丽萱、张弘琴、姜泽文、王小燕、邢斌、佟春光、齐淑菊、石宝兰、何常顺、马晓光。

说到这我要提一句于振波先生。他是个资辈很老的演员,早在儿艺刚建院时就已经是成员了,为儿艺做出了很大贡献。80年代参加过一段时间配音,后来因年老便退休了。98年以后由于辽艺配音演员吃紧他再次出山,但因为年事已高,又常年不参加配音,吐字变得有些含混不清,对角色的把握也不太好,可像他那把年纪能出来配音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也参与了《天鹰战士》的一些配音,有些动漫评论者竟然不负责任地把于老师说成“重度弱智”,这简直是对人格的极度侮辱,对老艺术家的最大不敬,纵使这种评论写得再头头是道也不值一提。

“儿艺创业期”的配音演员全是儿艺自己的人,由于是儿童剧演员出身的缘故,使他们对动画的把握比较到位。这一时期的配音清新明快、朝气蓬勃,看他们的片子给人感觉轻松舒畅、充满活力。早期的配音话剧腔较重,后来慢慢自然多了。但随着片源的增多,演员就要接触更多类型的片子,逐渐地,儿艺的音型便不够使了。而且也有可能大都是儿童剧演员的缘故,文化底蕴似乎不如正经话剧演员深厚,把握动画还好,可对于大量的译制片就慢慢有些应付不了了(不要拿当时的动画和现在的比,那时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起初还可以,但时间长了那种苍白便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石宝兰于1989年从辽宁人艺借来了韩力。他的加盟有如儿艺配音的一场春雨,一切都顿时变得更加富于生机;他的到来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从此“儿艺创业期”结束了。



儿艺&人艺黄金期


其实儿艺早就有意从人艺那里挖来一些金子,而人艺也一直都希望能在录音棚里一试身手,因为配音对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的,儿艺的成功更促进了人艺对配音的兴趣。但当时一直是辽台管理配音事宜,儿艺只出配音演员,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辽台的,所以他们的权力比较大,这种人事调动在没有经过辽台的许可前是不敢随意办的,而当时台里也没有要招用人艺演员的意思。但儿艺确实有一些困难,至少在音型缺乏的问题上比较严重。虽然上面我列了那么多配音演员,但真正一直配下去的并不是太多,有些人只配了很短时间就退了。李韫慧、邓常兰等人声音逐渐老化,虽然有王小燕顶着,但一个人终究忙不过来。女声还算好,男声的问题就比较大了。男声里能领衔主配的只有刘喜瑞和陈大千。蒋昌义和佟春光音色虽然华丽但不适合作主角,他们的表演尚不具备主角的气质。刘喜瑞配个风流小伙奶油小生这类角色还行,要去配热血男儿肌肉猛男就有些别扭了,他的声音毕竟太软太柔;而陈大千配主角本身就有点勉强,这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主要是他的声音特质就不适合作主角。队伍里没有一个有霸气的男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石宝兰悄悄地到人艺去淘金了。因为没跟台里商量故不敢找太多人,左挑右选地找到了韩力。就这样儿艺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带着韩力配了一部电影。没想到反响非常好,台里马上注意到了这个音色极为漂亮的新人。张井方便问儿艺有关人士为什么配音这么久都不曾听到他的声音,难道他是刚调到儿艺的?儿艺这才说他是人艺那边借过来的。张导演眼睛顿时一亮,觉得从其他剧院招徕贤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个剧院再大也不过40多个演员,难免会出现矬子里拔将军的情况。

起初儿艺只是从人艺借来几个演员以填补音型上的空缺,这时双方还要签一些合同。后来随着人艺的演员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之两剧院同处一个大院的便利条件而逐渐演变成了彻底的合作。韩力无疑是两院合作的最大亮点。此时已经到了1990年,“辽艺”配音的春天开始了。一部《特警4587》让观众认识了肯·沃尔,也让人知道了他声音的塑造者韩力。韩力的才华在这部戏中释放得淋漓尽致。他那嘹亮的声音中似乎镀着一层金属般的光泽,充满磁性的音色里隐藏着一种深邃的底蕴,华美而高雅的韵调就像一只飞速而来的利箭,还没等你有所准备就已经刺入心房。他的魅力是不加掩饰的,是直接的,是炽烈的。他这把箭虽然来势迅猛,但刺入你的灵魂后却马上化成了温柔的溪水,暖溢的泉流。他的配音不知让多少人迷倒倾醉心眩神晕。如果你喜欢配音却没有听过韩力的声音那实在有些可惜,如果你喜欢韩力却没听过他的4587那就更可惜了。遗憾的是现在电视台不再重播这部译制片了,它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经典警匪片,而配音则丝毫不逊于片子本身。91年的《海底小精灵》是他配的第一部动画(饰老K),同样很出色,这更展示了他多面手的风采。韩力的到来让儿艺男声的声型基本上完整了:刚毅型当属韩力,温和型有刘喜瑞,奸滑型有陈大千,沧桑型有方树桥,威猛型有姜泽文,豪放型有袁子纹,滑稽型有俞德元,亮丽型有蒋昌义和佟春光……

韩力的成功引进坚定了辽台和儿艺继续招纳他院贤才的信念。之后又从人艺引进了刘莉,在90年的译制片《小公主》中她配了自己第一个角色小女仆贝基。虽然这次配音并不能算成功,但她的能力已经显现出来。她的嗓音比较粗,配清纯少女不太合适,尤其是亚洲的片子,但由于她的高音很亮,如果适当变一下声配少女的效果也还可以,不过随着她年龄的增长音色的老化,这种角色就越来越牵强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对于火辣女孩或职业女性她最为拿手,尤其是欧美片中的这类角色她发挥得就更到位了。在此剧中还有一个人艺的演员,他的配音也堪称一绝。他擅长配中老年男性,虽然音色略带沙哑却很有磁性,那附有韵味的声音里蒙着一层神秘的丝纱,坚毅而厚实的话语中闪烁着隐隐的忧郁和哀伤,你静静的聆听他的娓娓道来,不由自主地为他敞开心扉,他轻轻地踏入你心灵的门槛,张开慈父般宽大坚实的臂膀将你揽入怀中,而你也便陶醉在那种深沉与安详的气息之中了。他就是辛敏航。他在这部戏中配小公主萨拉的父亲,这对他来说只是牛刀小试,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儿艺除了引进人艺的演员外,也把目光投向了抗敌话剧团(也就是沈阳军区话剧团)。方树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抗敌老演员杨光的声音,便把他请过来一起参加配音,当时正赶上要配《特警4587》。由于此片的大获成功杨光也一举成名。之后的《羚羊号历险记》他配的爷爷也很出彩。他的声音高亢洪亮而且靠后,配起音来底气十足。不过这种特点也给他的演绎带来一些局限,因为他的嗓音显得比较低沉老成,一般配老年人更适合,而他的底气却又非常足以致与角色中老人的感觉有些不相符,所以他配的角色不太多,但是所配角色都很精彩,可以说少而精吧。

要说抗敌话剧团中实力最强的配音演员那非刘艺莫属。这也是儿艺与抗敌合作的最大亮点。刘艺很早就参加过配音,但当时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一部墨西哥影片《坎坷》中她配玛丽亚娜,之后便一直没怎么配音,直到被儿艺相中。由于她的声音与王小燕有几分相似,而且又是外来的,所以配音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无不经典。记忆中她最早配的动画是儿艺92年译制的《丹佛,最后的恐龙》,所配角色已经记不清了。而93年的《魔神英雄传》才是她的春天。刘艺好像在一夜之间登上了艺术的巅峰,成为了足以在配音史上大书特书的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她配的片子不多,但一部《魔神英雄传》,一个瓦塔诺已经完全可以流芳百世了,胜过配几百部片子演几千个角色。至少现在我看她配的这个男孩角色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可谓千古绝唱。她与王小燕在音型上确有几分相似,但她的声音更柔一些。平心而论,起码在98年以前她的演绎都要更深更浓,你能感到她的配音已经与角色融为一体而不是粘在表面。

此外来自抗敌的演员还有不少,比如在《机动警察》中饰配条原游马的高剑伟,配香贯花子的李晶,在《岱尔菲和他的朋友》中配秃鹫的林华春。

从1990年开始,由于成功的招贤纳才,儿艺配音实力开始迅速增强,精品佳作也一个个相继诞生。译制片中,《特警4587》自不必说。之后的英国儿童剧《羚羊号历险记》也堪称经典。此片讲的是三个小矮人遇海难而漂流到人类世界的故事。片中每个角色都那么鲜活可爱。个人以为最精彩的配音要数陈大千先生配的那个算尽心机要得到小矮人而发财的坏蛋。尤其是他那笑声,简直太绝了!他的表演甚至盖过了原片的风光,我不知道这是否算走了配音的误区,但我仍很欣赏这种配音。1994年《黑暗的公正》将韩力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怎能忘记每集片头的那些话,韩力用坚决而铿锵的声音说:“作为警察,我无法阻止我的猎物钻法律的漏洞,可我相信法律制度;作为检察官,我的案子经常被无孔不入的律师推翻,可我相信法律制度;作为法官,我的手脚被法律条文所束缚,可我还相信法律制度;直到我的妻子和女儿被害,从此我不再相信这个制度,我开始相信--正义!”尼克白天是一个儒弱的法官,而到了晚上便摘掉眼睛,散开头发穿上皮衣成为了一个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正义“骑士”。动画的精品就更多了,1991年的《海底小精灵》,92年的《丹佛,最后的恐龙》、《魔神坛斗士》(顺便提一句,此片中又一个新人出世了,这便是贾丽娜)、《大力水手》,93年的《魔神英雄传》、《华斯比历险记》、《骑士公主》、《降魔勇士》等等。在《魔神英雄传》中不仅成就了刘艺,另外还有郝琳杰。她在片中配那个调皮可爱的西米格,郝琳杰那稚嫩甜美的嗓音与清泉流水般的笑声让人永远也忘不了。而且她的声线变化也相当大,刚才还是小女孩摇身一变就成了老太婆,而这两种角色配得都很自然,实在是配音怪才。

1993年辽宁电台的女播音徐琳在她的处女作《热带侦探》中成功地塑造了西尔维娅一角之后配音队伍的女声声型也趋于完整了:硬朗型有王小燕,温淑型有刘艺,柔美型有徐琳,妩媚型有李韫慧,可爱型有郝琳杰,清纯型有贾丽娜,冷艳型有刘莉,而石宝兰配的奶奶,邓常兰配的男孩都可圈可点。可以这么说,“辽艺”配音发家是在83年,发达是在90年,而达到最高峰则是在92、93年,《魔神英雄传》便是这巅峰时代的巅峰之作。在这个时期,配音演员的阵容几乎可以用超豪华来形容。就拿《魔神英雄传》(Ⅰ、Ⅱ)举例吧,两部戏所涉及的配音演员都是各剧院的佼佼者,儿艺这边有陈大千、刘喜瑞、郝琳杰、王小燕、方树桥、邓常兰、石宝兰、李韫慧、何常顺、姜泽文、蒋昌义、佟春光、贾丽娜;人艺那边有韩力、刘莉、辛敏航、王余昌、曹玉敏、宋国锋;抗敌话剧团有刘艺、杨光。而且陈大千曾任儿艺的副院长,邓常兰、石宝兰、王小燕、韩力、辛敏航是不同时期的译制导演,宋国锋是现任的辽艺院长,如此强大的配音阵容只出现在一部动画中,实在是非常罕见的,难怪这部片子成为了传世经典。

说到这就顺便谈谈导演吧。辽艺的译制导演大概一共有这些(也许还有极短时期的导演就不列出了):张井方、董志斌、马荣、石宝兰、邓常兰、陈大千、王小燕、辛敏航、韩力、徐琳。前三个是辽台的,后三个是人艺的,中间四个是儿艺的。如果论能力和工作态度,辽台的导演无疑是最好的,张井方不必多说,董志斌导的《天地无用》和马荣导的《机动警察》都算得上优秀作品。从前儿艺配的片子大都为辽台引进,而且加之儿艺没有自己的录音棚,所以即便接到其他地方的片子也得到辽台去配,因此导演一般就是辽台的人了。可后来儿艺建了录音棚,这样就不必再到辽台,自己也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所以培养自己的导演就成了重要问题。最早的导演应该算石宝兰和邓常兰,她们都是第一批配音演员,长时间的译配工作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她们又是在一线锻炼出来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井方导演要更有实战性和针对性。同时二人也继承了儿艺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所以这两位的工作完成得比较出色。辛敏航与邓常兰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导演,也许要稍晚一些。抛开配音单论能力他没的说,现在更是辽艺的上层领导;作为配音演员他也没的说;但是作为导演较之儿艺的两位女士就差一些了。也可以这么说,自他以后的导演在工作态度上都略有退步,比如对感情的处理。当然我们也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他当导演时进片的频率已经可以用源源不断来形容,演员确实也没有更多看片的时间。韩力在他之后,可谓是在邓常兰的一手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导演。他年轻有为有抱负,只可惜身不逢时,刚做导演没多久便赶上了动荡混乱的“辽艺逆水行舟期”。他虽有满腔热情却无法尽情释放,所以他当导演的初期不是很让人满意,《天鹰战士》便诞生于此。但这不能完全怪他,毕竟他还年轻没有经验,而且周围那种落败的状况和灰暗的氛围决非他一个导演就能挽回的。不过在中后期随着自己经验的增加和思想的成熟,他逐渐适应了这种状况,也找到了一套相应的管理方法,导片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丝毫不逊于黄金期的导演们。但是由于演员本身的能力大不如前,韩力有些孤掌难鸣,自己的能力也便受到了较大制约。王小燕、陈大千、徐琳做导演的时间都比较短,作品也不是很多,不好评价什么,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1995年以后,儿艺的片源明显增多,可配音演员并没那么多,繁重的工作压得演员有些喘不过气来,这种趋势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隐患。除此之外,随着社会大气氛的熏染,演员们的心态似乎也在慢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家开始变得浮躁起来。这些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配音的质量。1995年译制的《天地无用》虽然不错,但已显出了日落西山之势。1997、1998年连着几部大制作:《我是小甜甜》、《美少女战士I》、《聪明的一休》,以及《师子王》的后面十几集……而这些作品似乎都已经找不到过去的感觉,虽然在演员配备上还算可以。不过当《狮子王》拿到中央电视台审查时还是得到了“嗯!这才叫真正的动画配音!”的称赞。这的确让人比较欣慰,可欣慰之余也不得不使我们产生了一丝疑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现在的热闹只是暂时的,就像暴风骤雨来临前那短暂的蝉鸣。大家似乎也觉察到了某些东西,静静地等着那个时刻的到来。果然,这些作品仿佛就像一种别礼--向一个时代说再见的别礼。1999年初两院的合并标志着辽艺配音又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



辽艺逆水行舟期


我要先说明一下,我以两院的合并作为标志只是个时间概念,没有别的意思,请大家不要误会,因为我想来想去觉得那时期有标志性的大事也就属两院合并了,所以便借过来用一下。说到这,可能有一些朋友还不太清楚合并的事,我想借某报的一段讯息来阐明这个问题。

本报讯 实习生张静波 首席记者魏全胜报道 昨日,省直两大艺术表演团体--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和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正式合并。两院合并后仍保留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名称,在对外演出活动中,根据演出内容和形式,使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和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名称。

据悉,两院合并后,将设立一套管理体制,领导班子由原来两院的11人减为5人。文化厅党组决定聘任宋国锋为院长,任命许淑琴为党委书记,副院长采取自愿报名、竞聘演说、民主测评、厅党组审批正式聘任的程序上岗。原来两院的所有中层干部一律待聘,和所有的演职员一起等待新的领导班子聘任,有一大批演职员将下岗分流到“艺术产业中心”,开发第三产业。


我觉得了解这段历史背景很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辽艺配音。上面我已经说过,社会大气氛的影响使演员们的心态不由自主地浮躁起来,可能大家的关注点就不像以前那样单纯,除了配音也许还有别的。1998、1999年左右是个人事更动比较频繁的时期,老一代演员陆续退休,新生力量又不能及时供给上来,还有些演员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辽艺或者配音岗位。总之,人一下少了很多。人才的流失是硬伤,即使再有工作热情再有优秀的导演,音型不足能力缺乏也无济于事。也正是从此时起,我们可以真正的称它为“辽艺”配音了。我个人以为,这个“辽艺”决不能仅仅认为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简称,它也包含着辽宁儿童艺术剧院。虽然对剧院来说人艺是儿艺的母体,但对于配音来说儿艺则是人艺的母体。没有当年的儿艺配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辽艺配音。当然,说这些其实意义并不大,也正像我前面所说,不过是个名字罢了,但我只想强调一下不要忘记历史。

人才的缺失也让辽艺顾不上什么音型了,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的贴近,实在贴近不了便发挥自己的变声之所能努力靠近。所以经常出现一个人饰配几个角色的情况,让人感觉很牵强。女声里像刘莉、徐琳这些老将却不得不掐起嗓子配少女,男声里一向以华丽著称的佟春光在此时也扮起了老头。这些实在都是无奈之举。而且自从1995年以后,商业化洪水对辽艺配音的冲击也相当严重。片子一个紧挨一个地引进过来,而进片方又像逼债一样地催促早些完成。演员越来越没时间理解片子,常常是仓促上阵,甚至都到进棚的一刻还不知道片子讲的是什么。不仅如此,国家审查部门的思想也不知怎的愈发僵化落伍、不可救药起来。从前的动画还有拥抱接吻的镜头,或诸如“爱”、“男(女)朋友”、“爱情”之类的台词,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东西反而淡出历史舞台了,取而代之的是删减情节或将那些台词改为“帮助”、“男(女)同学”、“友谊”(友情都不行,因为还有一个“情”字)。这些举动对一部片子来说有时是致命的,如果再加上不理想的配音,不被观众骂才怪。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盗版原声片的泛滥以及观众欣赏品位和欣赏角度的变化。大量的原声片比配音片更早地进入市场,观众也便有机会一睹原声的风采。经过比较大家发现原来自己看的片子被改动了那么多,一种被“骗”的感觉油然而生。再加之先入为主的心态和我们配音能力的锐降等多方面因素,配音片似乎越来越不被看好。而辽艺也就成了众矢之的,其中最大的敌对者便是动漫迷和声优迷。

也许是1999年人才的大量流失让辽艺一时没有缓过来,到2000年译制《天鹰战士》时跌到了最低谷。演员们在多重压力下艰难地前行着,有自己剧院的压力,有进片方的压力,有审查部门的压力,更有观众的压力。自己剧院的问题还好说,可其他那三方面压力就很难协调了。进片方催着要成品便只好累死累活地干,从早8点干到晚10点,配到大脑昏天黑地;好不容易配完了还得经受审片方的考验,虽然剧情台词已经删改得面目全非,但仍难对审片方的口味,《天鹰战士》配了两遍就是这个原因;终于完成了一部作品却又逃不了观众们的一通狂轰乱炸。久而久之这简直就成了一条恶性循环。而此时再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翻唱一首动漫主题歌就更是火上浇油了,这对于歌唱者倒没什么损失,因为这些黑锅全扣到了辽艺的头上。配音演员在承受多方压力的同时还得蒙受不白之冤。

即使是这种状况,辽艺仍在不断奋斗着。他们继续努力培养新人,虽然这一时期新人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过去,但仍有几个很有潜力的值得我们去关注一下。首先便是滕奎兴。虽说他以前也参与过配音,但都是群众演员或很小的角色,真正有些戏份的是99年译制的动画《超能勇士》,他配精灵鼠。之后他又饰配了《七龙珠》中的天津饭,和《星际恐龙》中的飞天龙。这段时间他的声音没什么特点,很难区分属于什么音型,嗓音也比较尖,对角色的把握也不太好,所以配音实在不能叫人满意。不过韩力看出了滕奎兴的资质,他顶着压力毅然地让这位新人但挡了日剧《美丽人生》的主配。滕并没有辜负韩力的希望,他每天加班加点研究剧情,揣摩人物心态,最终比较完满的塑造了中二一角,虽然不能说很好,但也算中规中矩,这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了。此后,他的配音越来越有味道,而且也练就了多面手的本事。2002年译制的韩剧《明朗少女成功记》让他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今滕奎兴已经成长为辽艺的男一号,让我们继续支持他吧。

接下来再说说刘海霞。她最早的配音是97年的《聪明的一休》,她配璐姬公主。(不知何故这版一休也配了两遍,第一遍的公主是兰燕配的,海霞配的是第二遍的)但我注意到她的声音是在《七龙珠》中,她配琪琪和乌帕等小角色。她的声音让我顿时一亮,感觉那么清新活泼,略带奶味的音色中弥漫着小女孩的天真与羞涩。她的早期代表作有《星际恐龙》中的小王子,《光能使者》中的格利,《天才博士与机器娃娃》中的小阿卡等。这时由于她配的角色都比较小戏份也不多,而且与她的音型还算比较搭配,所以感觉不错,听过她声音的人无不说可爱。而之后的《百变小樱》便是对她的最大考验了。总的说来她的小樱保持了原声中音色上的特点,对于没有听过原声的人,她的表演还算无可指摘,但要与原声比较其差距也便显现出来了。丹下樱的配音更清脆更活泼一些,更像一个小学生,而海霞就稍显沉闷了,给人一种心里有事而强装欢颜的感觉,笑声中也略显木板,不够自然明朗,毕竟这是一个小学生,就算整天要与“邪恶”斗争却仍摆脱不了小孩的心态。与小狼那种微妙的感情似乎也不是很到位。不过对雪兔的那种羞涩心仪的感觉把握得倒还可以,虽说小樱一边红着脸一边结巴地说:“雪兔哥,你对我的帮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但这不是配音者的错,谁让审查部门不许动画里有“情”有“爱”呢。大体说来刘海霞的第一部主角动画完成得差强人意,我们相信她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

在与他院的合作上虽然不如以前了,但仍没有停止。抗敌话剧团的刘艺、张杰还时常参与配音。张杰在《美丽人生》和《黑衣警探》中都有良好的表现。沈阳话剧团的兰燕和辽宁电台的宋崴也不时进棚录音。他们的加盟也为辽艺配音带来不少活力。

这一时期的初期辽艺衰落得比较快,这也给新上任的导演韩力当头一棒,不过在他和全体演员的努力下还是有一些不错的作品问世的。动画有《超能勇士》,我曾在一些网站中看到过相关评论赞赏过它的配音;还有《天才博士与机器娃娃》也很不错,刘艺塑造的小雨相当成功,一时间刮起了一阵“哎呦呦!”旋风,这句名言也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译制片中的《女保镖》和《美丽人生》都还算可以。度过了这段困难期后,辽艺逐渐有了上升的趋势。动画《黑衣警探》,和央视制作的《小虎还乡》的配音还比较让人满意。个人以为辽艺对美国动画的把握一直都不错,那种美式的幽默配得也很到位。2002年译制的韩剧《明朗少女成功记》更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其表现说明他们一直在努力,辽艺终会重新崛起的。


结束语

“辽艺”配音简史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可能写得不好,但我已经尽了力,我也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希望大家也能在平和公正的心态下读它。辽艺现在的确遇到很多困难,可他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在尽力而为。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观众和配音爱好者的大力支持,我们应该相信辽艺有能力再站起来,重新英姿飒爽地屹立于配音之林。



辽宁儿艺1983年配《聪明的一休》时的情景,配音演员们正在这间简陋的录音棚里乐此不疲地排练着。

前排左起:邓常兰、李韫慧、李舒燕
后排左起:俞德元、陈大千、付利白、袁子纹、方树桥、石宝兰
引用

abcbuzhiming@2003-09-14 09:18

真正干活的人应该得到尊重,这是起码的标准
引用

lunahui@2003-09-14 20:37

最早注意到的中国配音员就是一休的配音员,中央台还专门介绍过她,当时好佩服的,那么大的阿姨居然能像小孩一样讲话(平时她的声音还是正常的,一进配音棚就感觉不同了)。
唉,中国的配音员就是宣传不够。

说到天鹰战士嘛,赫赫,已经看过日语的谁还想看中文的,对不起中国配音员了
引用

lestat@2003-09-15 09:09

引用
而此时再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翻唱一首动漫主题歌就更是火上浇油了,这对于歌唱者倒没什么损失,因为这些黑锅全扣到了辽艺的头上。配音演员在承受多方压力的同时还得蒙受不白之冤。


那么,那首让人毛骨悚然的歌到底是谁唱的?以前看电视里播的虽然是配音版,但残酷XXXXX仍然是用的日文原版。那个翻唱的,到底在电视里播过吗?
引用

卡凌伽@2003-09-15 17:10

播过啊,我最早看的就是翻唱的版本-_-||||
没看几集。
后来看原声的,明显对比。
引用

arluan@2003-09-16 10:32

看了楼主的文章,对辽艺有了不少的认识。
但是无论怎么说:《天鹰战士》真的是对艺术的亵渎!我再看了之后第一感觉不是觉得可笑,而是觉得有点愤怒了!无论这部片子的出现是谁的失误,或者是处于无奈,毕竟这个也反映了我们中国动漫界国情!很有必要改革了。
引用

aisaiyuki@2003-09-25 14:45

嗯,嗯!!
一休的配音确实不错!!
引用

美夕@2003-09-25 19:01

一休,怀念ING,小时侯天天守在电视机旁边等着看啊…………
PS:中国动画业目前也是这样~~(无语)同意楼上,改革啊改革…………
引用

半调子@2003-09-27 22:19

国人已经不在对配音很感兴趣了 谁来配都不如原声
引用

amlmk50_50@2003-09-29 15:26

改革唯一的方法。。。把现在负责审片的2b都杀了。。。
引用

NPC@2003-09-29 20:57

郝琳杰,中国的林原~
引用

ayia@2003-09-30 13:12

看了好感动,
原来自己对自己祖国的事了解的这么啊

也真的希望中国的配音也能达到一个新的程度
引用

fly_bee@2003-09-30 14:03

其实中国的译制片都是配的很有水准的~~欧美的动画如蝙蝠侠 超人水平也都不错!还是观念问题吗?
引用

empty@2003-10-03 16:55

对于中国配音事业的态度,如果是愤怒,小生觉得还算可以理解。但如果是鄙视,那小生觉得就太不理智了。
引用

sjmn9@2003-10-03 22:21

听说陈大千已故,是真的吗?他在一休和魔神英雄传中的出色配音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引用

«123»共3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