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漫展相关-----支持LOLI ..

cys_pitaten@2007-05-09 17:49

引用
最初由 私の直樹 发布


你给我好好的搜索下

中国古代七夕风俗

乞巧不过内容之一


乞什么巧??主要求的就是好郎君啊!!!

这可是公众活动;)



那你搜索给我看吧,劳驾…………[/han]
引用

私の直樹@2007-05-09 17:50

引用
最初由 minco 发布

好吧,你认为的骚客是什么意思?[/han]


你要说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

读读花间集去

我现在反问你一个

“破瓜”是什么意思?
引用

wentworth@2007-05-09 17:52

引用
最初由 cys_pitaten 发布



当然……这只是个笑点……[/han]

七夕哪儿有幽会的传统啊,七夕是乞巧,“中国情人节”这个名号可是有新中国特色的东东啊:o

那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您该不会不知道吧?
要论古代风流韵事那是海了去了,几乎现在推崇的一大半所谓古代才子没有不逛红灯区的
有新中国特色的可是“矫枉过正”啊,为了去其糟粕,可是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有爱之物都歪曲了那么久。想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偶们还把这诗写在卡片上送给老师(师生恋的起源?)[/KH]
引用

cys_pitaten@2007-05-09 17:53

引用
最初由 私の直樹 发布


你要说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

读读花间集去

我现在反问你一个

“破瓜”是什么意思?


你别老动不动就提花间集啊,这让人觉得你是复习花间集复习的想引领风骚了……[/han]
引用

xwz@2007-05-09 17:53

引用
最初由 wentworth 发布

那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您该不会不知道吧?
要论古代风流韵事那是海了去了,几乎现在推崇的一大半所谓古代才子没有不逛红灯区的
有新中国特色的可是“矫枉过正”啊,为了去其糟粕,可是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有爱之物都歪曲了那么久。想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偶们还把这诗写在卡片上送给老师(师生恋的起源?)[/KH]



最后一句我喷了……

还是一树梨花压海棠比较得我心……
引用

私の直樹@2007-05-09 17:53

引用
最初由 cys_pitaten 发布



那你搜索给我看吧,劳驾…………[/han]


http://www.ilib.cn/A-shcfyk200609004.html

去这

都是学术论文

够公信力吧?

有空好好看看。
引用

cys_pitaten@2007-05-09 17:54

引用
最初由 wentworth 发布

那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您该不会不知道吧?
要论古代风流韵事那是海了去了,几乎现在推崇的一大半所谓古代才子没有不逛红灯区的
有新中国特色的可是“矫枉过正”啊,为了去其糟粕,可是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有爱之物都歪曲了那么久。想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偶们还把这诗写在卡片上送给老师(师生恋的起源?)[/KH]



那啥,“幽会”和“在七夕幽会的传统”是一回事么?[/han]
引用

大菠萝12@2007-05-09 17:55

引用
最初由 wentworth 发布

那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您该不会不知道吧?
要论古代风流韵事那是海了去了,几乎现在推崇的一大半所谓古代才子没有不逛红灯区的
有新中国特色的可是“矫枉过正”啊,为了去其糟粕,可是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有爱之物都歪曲了那么久。想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偶们还把这诗写在卡片上送给老师(师生恋的起源?)[/KH]


红灯区是封建男权的产物,作为物品的老婆管不了,除了某些个悍妇……
引用

速食咖喱也好味@2007-05-09 17:56

支书你选的题目越来越诡异了,真的,歇歇吧。
引用

私の直樹@2007-05-09 17:57

引用
最初由 xwz 发布



最后一句我喷了……

还是一树梨花压海棠比较得我心……


姓苏的这个乌鸦说猪黑的家伙!

LOLI控本色啊:p

除了我已经帖的那一句

我喜欢的是杜牧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

——够直白

也够浪漫

也够知名:eek:
引用

曾被自己转学@2007-05-09 17:58

引用
最初由 大菠萝12 发布


红灯区是封建男权的产物,作为物品的老婆管不了,除了某些个悍妇……

我要说,卖艺不卖身是多数,是主流……(有气无力
引用

cys_pitaten@2007-05-09 17:59

引用
最初由 私の直樹 发布


http://www.ilib.cn/A-shcfyk200609004.html

去这

都是学术论文

够公信力吧?

有空好好看看。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在江苏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在陕西,七夕夜女孩子们则要用稻草扎成个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织女),并让她穿上女孩子的绿袄红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们供上瓜果,并端出事先种好的豆芽、葱芽(即“种生”,妇女们称巧芽芽),剪下一截,入扩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在福建,妇女、女孩子们摆设香炉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和织女用的脂粉。祭拜双星后,即把献给织女的脂粉分成两半,一半投向屋顶给织女,一半自己梳妆美容。相传与织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丽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摆设,寓有求生育之意。妇女们并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戏。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据参加过民国年间的“拜七姐”活动的老人回忆,广州西关一带,尤为盛行“拜七姐”。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临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凑起一些钱,请家里人帮忙,用竹篾纸扎糊起一座鹊桥并且制作各种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厅堂中摆设八仙桌,系上刺绣台围(桌裙),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红巧物,大显女儿们的巧艺。有用剪纸红花带围着的谷秧、豆芽盘,盘中点着油灯,灯光透出彩画薄纸灯罩,艳彩夺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兰、茉莉、素馨及其他鲜花插在铜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难辨;还有把苹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叠成各种鸟兽等形状的果盘;寸许长的绣花衣裙鞋袜及花木屐;用金银彩线织绣的小罗帐、被单、帘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种豆粟苗配细木砌的亭台楼阁,总之是越细致越显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灯草芯、彩纸制成各种形式的塔楼、桌椅、瓶炉、花果、文房四宝及各种花纹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还挂一盏盏的玻璃或彩纸的花灯、宫灯及柚皮、蛋壳灯(上雕山水花鸟图案),动物形灯。最惹人爱的,是女儿们用彩绸扎制的精美的雏偶,即布娃娃。雏偶有牛郎、织女及一对小儿女的形象,一般放于上层,下边是吹萧弹琴舞蹈的小儿形象,庆贺双星相会之意。还有“西厢”、“红楼”、“杨门女将”等成套的戏剧人物形象(也与瓷塑雏偶,是家长买给小儿女作节日礼物的)。另外,当然也少不了陈列化妆用品,如小胭脂盒、镜、彩梳、绒花、脂粉等,既供织女使用,也供女儿们自用。还有蜡制瓜果、小动物等。此外就是甜咸点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烛台、香炉、插上香烛,并用最好的檀香点燃。


==============================


我实在不明,这幽会是哪里的风俗,又是哪篇学术论文里有。你看过的话你贴出来好了。
引用

私の直樹@2007-05-09 18:02

引用
最初由 cys_pitaten 发布


你别老动不动就提花间集啊,这让人觉得你是复习花间集复习的想引领风骚了……[/han]


此书比较集中啊

难道不是个好推荐

文人骚客本来不是我说的那意思,不过现在就包含有我那意思

就像破瓜一样,现在就是这意思,原来那意思都被大众忘了

斗字眼没意思
引用

xwz@2007-05-09 18:02

引用
最初由 私の直樹 发布


姓苏的这个乌鸦说猪黑的家伙!

LOLI控本色啊:p

除了我已经帖的那一句

我喜欢的是杜牧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

——够直白

也够浪漫

也够知名:eek:


再喷…………

最早的应该还是诗经吧?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女 君子好逑

好吧,我知道是淑女……
引用

hac0101@2007-05-09 18:06

百度百科

http://bk.baidu.com/view/139913.htm
============================================
花间集
晚唐五代词选集。10卷﹐选录唐末五代词500首。编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此集当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其时赵崇祚为卫尉少卿。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五代十国时﹐前蜀王氏﹑后蜀孟氏割据蜀中﹐60年间﹐沉湎于歌舞伎乐﹐曲子词也因之盛行。《花间集》即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词作者18人﹐其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是北汉宰相﹐以制曲著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张泌或疑为南唐词人﹐此外﹐从韦庄到李珣14人﹐都是蜀中文人﹐为王氏或孟氏的文学侍从之臣。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代表了《花间集》中的两种风格。其他词人的词作﹐则多蹈温﹑韦余风。它们的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如鹿虔扆的《临江仙》抒写“暗伤亡国”之情,欧阳炯的《南乡子》歌咏南方风土人情﹐较有现实意义。宋人论及《花间集》﹐都赞扬其文字富艳精工﹐几乎没有人称许其思想内容。到了清代﹐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却以“比兴”﹑“讽谕”的观点释温庭筠﹑韦庄词﹐认为它们表现了“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序》)﹐恐未免流于穿凿附会。
==============================================

这个也算是证据?
[/KH] [/KH] [/KH]
引用

«23456789»共9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