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新闻]今天的《环球时 ..

[新闻]今天的《环球时报》--《何必错怪日本漫画》后续(全文编辑在顶楼)。

纵横四海@2006-06-08 20:46

《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的作者陶短房先生在6号的《何必错怪日本漫画》
作者晋阳发表文章后,在今天的报纸上再次发表文章。

全文如下:


《环球时报》2006年6月8日 星期四 第11版 《为何要警觉日本文化的输入》作者 陶短房 (旅居温哥华的自由撰稿人)

该如何看待日本文化的输入,的确是当前中国国民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发表《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一文后,引起一些人的争议,比如晋阳先生的《何必错怪日本漫画》一文,认为我“呼吁中国漫画界停止效仿日本,要以‘喜闻乐见’来吸引孩子们”是不对的,并提出不必盲目排外,不必把任何日本的东西都打成军国主义。

晋阳先生可能误解了我的文章的意图。我的确希望中国漫画界用‘喜闻乐见’吸引孩子们,但‘喜闻乐见’与‘停止效仿日本’并无直接联系。事实上,日本漫画最值得的国内漫画界借鉴的,正是他们的‘喜闻乐见’,受孩子们欢迎,并予以影响的方式。但这正是日本漫画值得我们警觉之处。

国内漫画界令人遗憾,不能吸引读者,无法在青少年中产生影响力,导致日本漫画轻而易举地占据中国市场,并把“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传播给中国青少年。这里当然不是要闭关锁国,拒日本漫画于国门之外,问题在于,如果长此以往,怎样才能把中国的、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更好的传播给我们的青少年?

其实,中国漫画起步不晚、起点也不低,上世纪中期,万氏五兄弟及其《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动画大片和一系列水墨、皮影、木偶等极富民族特色的美术片,题材丰富的“小人书”,不但是好几代孩子的最爱、也是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奇葩。

但近年来,中国许多人士片面理解“国际化”概念,把精力放在对国外作品的模仿、引进甚至转包合同上,大量人才流失,历史悠久的大批品牌被搁置。漫画作品不是打着“寓教于乐”的旗号,实则味同嚼蜡、粗制滥造,就是从故事情节到人物造型统统模仿洋货,甚至还有赤裸裸的广告宣传品,这一切都使孩子们远离中国漫画,从舶来品中寻求精神食粮。

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品牌的失败和一个产业的衰落,而更意味着中国拱手让出了通过漫画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施加影响的话语权,意味着中国国民失去了从漫画中学习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机会,意味着中国轻易放弃了一张灿烂的民族文化名片。

青少年处与世界观形成阶段,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界,都非常注意用本民族文化的文化产品去熏陶、去影响他们,这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日本漫画在其本国扮演的,不正是这样的角色吗?他们不但塑造了一个响亮的品牌,赢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用本国文化(这里不乏有一些历史观歪曲的内容)影响了自己的下一代,更将这种影响推广到海外,特别是中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吗?“拿出属于本民族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漫画产品,并在文化市场上对日本漫画战而胜之”,关乎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当前,日本政府以漫画为先锋进行文化输出,其外相麻生太郎曾公开表示,“如果让人听到‘日本’一词,马上冒出的印象是明快、温暖、漂亮、酷等漫画形象,长远来看,日本的意见容易行得通,日本外交能够顺利展开,并一步步接近目标”。这种情况下,日本漫画的输入更值得我们警觉。甚至可以说,只有到了我们自己的漫画拿出本民族的、有质量的、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甚至为世界其他国家青少年所广泛欢迎作品的时候,我们才能更为坦然的面对来自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漫画产品。


如有错字及语义不清楚的,请参照《环球时报》2006年6月8日 星期四 第11版,对着报纸打出来的难免有错,诸位见谅了。
引用

cangqiong22@2006-06-08 20:47

=。=
内涵帖
鉴定完毕
引用

大木瓜@2006-06-08 20:49

环球时报的QS......
引用

韩子@2006-06-08 20:51

要开战了么
明早买报纸去
引用

纵横四海@2006-06-08 20:52

偶倒是觉得未来几期报纸关于这篇文章有“开打”的趋势,上爆米花、可乐,搬躺椅躺着准备看楼下上演的好戏了。
引用

魔炮少女なのは@2006-06-08 20:52

内涵时报真内涵……なの:o
引用

yzf686@2006-06-08 20:54

囧TL
把报纸内容打上来吧……
国外买不到……
引用

天涯海阁@2006-06-08 20:57

卯上了?等转载
引用

道德@2006-06-08 20:57

抄做啊抄做~~
引用

ewina@2006-06-08 20:59

时报故意的吧~~~
引用

玖羽@2006-06-08 21:00

陶短房?战国联盟的那位?

他不是在非洲吗?:rolleyes:
引用

huangqi17@2006-06-08 21:09

那个写文的人....
文章里提到的那些东西不就和篡改历史课本是一样的么.....日本连正规教育都要篡改别说其他方面了

我们又不是傻瓜...该恨啥该爱啥心里都清楚...一边看漫画一边骂小日本的多了去了~~~


《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
片面啊片面啊

楼上要的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hqsb/html/2006-06/02/content_6175337.htm

http://paper.people.com.cn/hqsb/html/2006-06/06/content_6296519.htm
引用

纵横四海@2006-06-08 21:11

《环球时报》2006年6月8日 星期四 第11版 《为何要警觉日本文化的输入》作者 陶短房 (旅居温哥华的自由撰稿人)

该如何看待日本文化的输入,的确是当前中国国民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发表《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一文后,引起一些人的争议,比如晋阳先生的《何必错怪日本漫画》一文,认为我“呼吁中国漫画界停止效仿日本,要以‘喜闻乐见’来吸引孩子们”是不对的,并提出不必盲目排外,不必把任何日本的东西都打成军国主义。

晋阳先生可能误解了我的文章的意图。我的确希望中国漫画界用‘喜闻乐见’吸引孩子们,但‘喜闻乐见’与‘停止效仿日本’并无直接联系。事实上,日本漫画最值得的国内漫画界借鉴的,正是他们的‘喜闻乐见’,受孩子们欢迎,并予以影响的方式。但这正是日本漫画值得我们警觉之处。

…………………………………
这是文章的前2段打字打得好累。
引用

逆天而行@2006-06-08 21:14

日本漫画最值得的国内漫画界借鉴的,正是他们的‘喜闻乐见’,受孩子们欢迎,并予以影响的方式。但这正是日本漫画值得我们警觉之处。
---------------------------------------------------------------------------------
怎么感觉逻辑乱七八糟的
引用

正义的朋友@2006-06-08 21:15

最近内涵派层出不穷啊…………连我也被内涵给包装了……
引用

«12345»共5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