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主题讨论精华区>AREA88中的飞机与空战

Raymon@2004-01-16 16:35

有“驼峰”的好像不只这两个型号吧?
引用

环礁(Atoll)AA-2

paulph@2004-01-16 17:13

概述
“环礁”AA-2是前苏联的第一种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1961年投产,外形、尺寸和性能与美国的“向尾蛇”AIM-9B空对空导弹相同或相似。前苏联自己的代号为K-13,代号“AA-2”和名称“环礁”是西方给定名的。该弹在歼击机(战斗机)的整个速度范围内,在普通气象条件下(云层以外),在白天和黑夜都能使用。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5~7km
速度:M=2.5
弹长:2.8m(雷达型3.1m)
殚径:127mm
弹翼翼展:530mm
舵翼翼展:450mm
弹重:75.3kg
制导:标准型 被动红外制导
改进型 半主动雷达制导
引信:红外近炸引信
战斗部:11.3kg
动力装置: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24.5kN

装备使用
AA-2空对空导弹是华约各国空军的MiG-21,MiG-23的主要武器。在中东、印巴、越战的空战中曾使用过此导弹,空战效果不佳,在最佳发射位置发射导弹仍有跟踪偏离现象,且其机动性能也不理想。

以上资料摘自《世界导弹大全》


Raymon:慢慢来,悠着点儿:D
引用

aegis165@2004-01-16 18:04

总的来说88做的还不错
引用

Raymon@2004-01-16 18:41

当肥皂剧看看还不错

如果以军事片的眼光看来,剧中的错误多如牛毛
引用

paulph@2004-01-16 18:45

引用
最初由 Raymon 发布
当肥皂剧看看还不错

如果以军事片的眼光看来,剧中的错误多如牛毛


本来就不是军事片嘛,俺主要看剧情,顺道看图说说话:D
引用

Re: 环礁(Atoll)AA-2

银河将军@2004-01-16 19:25

引用
最初由 paulph 发布
概述
“环礁”AA-2是前苏联的第一种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1961年投产,外形、尺寸和性能与美国的“向尾蛇”AIM-9B空对空导弹相同或相似。前苏联自己的代号为K-13,带好“AA-2”和名称“环礁”是西方给定名的。该弹在歼击机(战斗机)的整个速度范围内,在普通气象条件下(云层以外),在白天和黑夜都能使用。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5~7km
速度:M=2.5
弹长:2.8m(雷达型3.1m)
殚径:127mm
弹翼翼展:530mm
舵翼翼展:450mm
弹重:75.3kg
制导:标准型 被动红外制导
改进型 半主动雷达制导
引信:红外近炸引信
战斗部:11.3kg
动力装置: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24.5kN

装备使用
AA-2空对空导弹是华约各国空军的MiG-21,MiG-23的主要武器。在中东、印巴、越战的空战中曾使用过此导弹,空战效果不佳,在最佳发射位置发射导弹仍有跟踪偏离现象,且其机动性能也不理想。

以上资料摘自《世界导弹大全》


Raymon:慢慢来,悠着点儿:D

就是仿造AIM-9的
引用

Re: Re: 环礁(Atoll)AA-2

paulph@2004-01-17 07:57

引用
最初由 银河将军 发布

就是仿造AIM-9的


引用AFWING资料,原文:http://www.afwing.com/combat/bear.htm
“1958 年秋,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了一系列的空战,在这些空战中,国民党空军的 F-86 使用了全新的红外制导的 AIM-9B 导弹,在战斗中,总共发射了 20 枚左右的“响尾蛇”,其中至少一打击中了目标。然而,其中一枚在击中大陆空军的 MiG-17 后并未引爆。这样,这位幸运的大陆飞行员将完好无损的导弹带回了基地,这枚 AIM-9B 受到了苏联人的高度重视,他们惊叹于“响尾蛇”的简单与高效,决定仿制并生产他们自己的型号,他们为自己产品的编号是 R-3S/K-13(北约编号 AA-2“环礁”)。另外一枚完好无损的“响尾蛇”于 1967 年被送到苏联,它是从西德的仓库中被偷出来的,用邮件的方式(!)被送到了莫斯科”

补充一下:AA-2的发展和改进(以下资料摘自《世界导弹大全》)
六十年代中期,前苏联曾对此导弹进行了多次改进,如采用硫化铅致冷探测器。七十年代后期,前苏联在此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高级环礁”AA-2.2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该弹比AA-2约长300mm,主要用于装射弹载雷达接收机和天线组件。
引用

格鲁门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F-14“雄猫”

paulph@2004-01-17 09:04

1970年12月21日试飞,V-GF-14A 1972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改良并更换发动机后,伊朗购买了80架。1992年,第632架F-14交付美国海军。

数据
机组/舱位:飞行员和武器系统操作员
最大速度:(F110发动机)马赫=1.9
活动半径:(外挂油箱)1,600海里(2,965千米)

军事装备
内装炮:1门20毫米M61机关炮
外挂点:6 (paulph:应该是八个,包括两个副油箱挂点)
最大武器负载:6,577千克(14,500磅)
代表性武器:AIM-7(-9,-54)空对空导弹;MK.80系列炸弹;“岩石眼”集束炸弹;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AGM-84G防区外发射对地攻击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指示器或侦察装置和外挂油箱
(paulph注:只有D改型能使用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

规格
机长:19.1米(62英尺8英寸)
翼展:扩展——19.5米(64英尺1英寸)
全后掠——11.6米(38英尺2英寸)
机高:4.8米(16英尺0英寸)

特征
双垂直尾翼;变后掠翼;2台普拉特.惠特尼TF30或通用F110涡扇发动机;翼根下进气;后腹鳍。

以上资料摘自《简氏航空器识别指南》

其它资料:
http://www.afwing.com/intro/f14index.htm
http://airkiller.myrice.com/fighter/f14.htm
http://bbs.xilubbs.com/cgi-bin/bbs/view?forum=aerofield&message=15473
http://bbs.xilubbs.com/cgi-bin/bbs/view?forum=aerofield&message=15472


引用

paulph@2004-01-17 13:28

响尾蛇(Sidewinder)AIM-9系列(上)

AIM-9B

概述
“响尾蛇”AIM-9是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被动是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AIM-9的原型AIM-9A没有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是AIM-9B。它由美海军武器中心于1948年开始研制,1953年9月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56年7月装备部队。主要用于从尾后攻击速度比较慢的轰炸机。除美国自己使用外,还用英、法、联邦德国等十多个国家以及台湾也使用。
三十多年来,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战术使用要求,美国空、海军曾分别在AIM-9B基础上作了十多次改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空对空导弹系列。虽然改型型号甚多,但他们在总体的启动外形、结构布局、部位安排、制导方式(AIM-9C除外),动力装置类型等方面都机成了原来的设计特点。
AIM-9B是“响尾蛇”AIM-9空对空导弹系列的第一代,也是该系列的基础性,总计约生产了80000枚。装备飞机为F-4B、F-4C、F-4D、F-8D、F-8E、A-4B、F-86F、F-100A、F-100D、F-104A、F-104C、F-104G、F-104J、F-105D。主承包商尾飞歌.福特公司。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发射距离:1~7.6km
射程:11km
使用高度:0~15km
速度:M=2.0
攻击方式:尾追(后半球)
使用条件:-50~+50摄氏度
云层以外,偏离太阳不少于20度角
弹长:2.84m
弹经:127mm
翼展:609mm
发射重量:75kg
制导:被动红外制导,最大脱靶距离约9m
引信:红外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作用半径0~9m
战斗部:破片式战斗部,重11.4kg,杀伤半径10~11m
动力装置: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26.68kN

发展和改进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其可卸部件不超过不超过24件,制导装置体积小、线路简单,只有七个电子管,相当于一台普通收音机。重量轻,造价低,成批生产每枚约三千美元。使用维护方便。其缺点是只能从目标尾部攻击,机动性差,受气象及阳光背景影响较大。

AIM-9C、AIM-9D
概述
为了提高到导引头的灵敏度和增加射程以适应战术使用的要求,美国在五十年代中开始在AIM-9B的基础上作了多次改型,形成了该导弹系列的第二代。其中有美国海军研制的AIM-9C、AIM-9D、AIM-9G、AIM-9H,美国空军发展的AIM-9E、AIM-9J,以及联邦德国发展的AIM-9F。
AIM-9C、AIM-9D于1965年开始装备部队。AIM-9C为该导弹系列唯一的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因实战使用效果极差而退役,只生产了2000枚。AIM-9D首次采用了红外探测器氮气致冷技术,提高了导引头的灵敏度,发动机的总冲增加,红外或无线电近炸引信任选,约生产了12000枚。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18.53km
使用高度:>15km
速度:M=2.5
攻击方式:尾追
弹长:2.87m
弹经:127mm
翼展:630mm
发射重量:AIM-9C 75kg
AIM-9D 88.5kg
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或被动红外制导
引信:红外或无线电近炸引信
战斗部:Mk48型,连杆式杀伤战斗部重,11.4kg
动力装置:一台Mk36Mod5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总冲比AIM-9B的大30~40%,比冲亦比AIM-9B的大。

以上资料摘自《世界导弹大全》


Photo: via Jane's
From top: AIM-9B, AIM-9D, AIM-9C
引用

Xenon@2004-01-17 19:11

现在这个漫画已经在Tvgame和街机上出现了,空战中的经典!
引用

银河将军@2004-01-17 22:16

没有民团团员
引用

paulph@2004-01-17 22:46

引用
最初由 银河将军 发布
没有民团团员


http://www.vectorsite.net/ava5.html
是这个吗?漫画里好像没有啊?
春节前要能把第一集出现的导弹和飞机资料贴全,我就谢天谢地了:(
引用

paulph@2004-01-18 09:40

响尾蛇(Sidewinder)AIM-9(中)

AIM-9E

概述
“响尾蛇”AIM-9E,约生产了5000枚,主要由大量库存的AIM-9B改装。该弹装用了热电致冷的硫化铅探测器,并采取了提高导引头跟踪角速度的措施,使其达到16度/秒。导引头的视角达40度,调制盘转速为100赫。此外,还采用了新的电子部件,增大了低空的攻击范围。引信只是在AIM-9B的引信上稍作了改进。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4.2km
攻击方式:尾追
弹长:3.0m
弹径:127mm
翼展:559mm
发射重量:74.5kg
制导:被动红外
引信:红外近炸引信
战斗部:破片式
动力装置: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AIM-9F

概述
“响尾蛇”AIM-9F,由AIM-9B装FGW Mod 2型导引头而成。由联邦德国的波等户一起技术公司在AIM-9B导引头的基础上采用了CO2致冷硫化铅探测器,提高了灵敏度;用硅整流罩代替了玻璃整流罩;采用了抗背景干扰措施;采用了较先进的半导体电子部件,提高了导引头的跟踪角速度和对及动目标机阳光背景下的攻击能力,太阳盲区减至5度。1966年首次试验,1969年投入生产。这种导头共生产了约15000台。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3.7km
攻击方式:尾追
弹长:2.91m
弹径:127mm
翼展:609mm
发射重量:75.8kg
制导:被动红外
引信:红外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
战斗部:高能炸药破片式
动力装置: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AIM-9G

概述
“响尾蛇”AIM-9G世界或范围扩大方式的AIM-9D,就是对AIM-9D的导引头作了改进,扩大了截获范围。1970年装备部队,约生产了2120枚。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17.7km
弹长:2.87m
弹径:127mm
翼展:630mm
发射重量:86.6kg
制导:被动红外
动力装置: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AIM-9H

概述
“响尾蛇”AIM-9H是AIM-9D的固态型。该弹采用固体电路,改进了可靠性和维护性;缩短了最小发射角距离;又比较快的角跟踪速率,跟踪角速度可达20度/秒;加大了舵机力矩,达160牛米,从而具有比以前幸好更大的机动能力;增大了杀伤性;并具有离轴截获和跟踪能力;战斗部尾连续杆式,适用于高空使用。于1970年装备部队,生产了约7700枚。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17.7km
弹长:2.87m
弹径:127mm
翼展:630mm
发射重量:84.5kg
制导:被动红外
战斗部:连续杆式
动力装置: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AIM-9J

概述
“响尾蛇”AIM-9J是采用部分固体电路的AIM-9B/9E。一枚AIM-9B改为AIM-9J约需7000美元。早期的AIM-9J与AIM-9E一样,还保留某些电子管部件,后期的改进型AIM-9J已像AIM-9H一样,采用了固态技术。舵机力矩加大,达125牛米。重新设计了截梢双后掠鸭式舵,提高了舵面效应,增加了导弹的机动能力。快速随动系统式响应时间减少到只有AIM-9H的一半。燃气发生器的燃烧时间加长。此外,AIM-9J比AIM-9H轻,所以转弯半径也小得多。该导弹仍使用AIM-9B的破片式战斗部。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14.5km
弹长:3.07m
弹径:127mm
翼展:609mm
发射重量:78kg
制导:被动红外
战斗部:破片式
动力装置: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以上资料摘自《世界导弹大全》


引用

paulph@2004-01-18 09:58

引用
最初由 zhuzhu1111 发布
这部动画真的很好看,动作场面真实,至少比MACROSS ZERO真实。


觉得搞这类题材的动画在某些方面要比GUNDAM、MACROSS难,G、M只需要从科普杂志上找点东西就能搞好设定,但88的话就麻烦了……很难达到军迷的所要求的标准。话说回来,其实MACROSS ZERO也能挑出不少刺:p

另外88的动作场面更贴近现实,但严格的说水平还是不够 :p
引用

paulph@2004-01-18 15:02

响尾蛇(Sidewinder)AIM-9系列(下)

AIM-9L

概述
六十年代中,几次实战使用表明当时的几种空对空导弹都不适用于对付机动性大的战斗机,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需要研制专门的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于是,美国一方面将当时已有的“响尾蛇”等空对空导弹加以改进以满足当时的急需,一方面研制新的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响尾蛇”AIM-9L即其中之一。
该弹是美海、空军联合研制的第三代“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曾被誉为“超级响尾蛇”,它是以AIM-9H为基础,吸取AIM-9J的技术研制而成。主要改进在制导控制舱部分。此外,其它舱段也有改进。1971年1月雷锡恩公司负责研制,1975年3月完成研制,共试射46枚,1977年进入批生产,1983年停产。主要承包商是雷锡恩公司,福特航空公司。装备飞机有:A-4、F-4、F-5、F-8、F-86、F100、F-14、F-15、F-16、AV-8、OV-10、“幻影”、“龙”、“雷”等。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射程:18.53km
使用高度:>15km
速度:M=2.5
攻击方式:全向攻击、攻击角可大于90度、具有近距格斗能力
弹长:2.87m
弹径:127mm
翼展:630mm
发射重量:~86kg
制导:被动红外
战斗部:WDU-17/B型连杆式杀伤战斗部
动力装置: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发展与改进
“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发展很快,并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广泛使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有一种鲜明的特色——结构、系统简单。仅用一种极简单的陀螺来稳定导弹的横滚速率;成本低,早期的AIM-9B单价只有3000美元,约为“麻雀”AIM-7F的三分之一,为“不死鸟”AIM-54A的六分之一;使用方便,外场维护工作量小,导弹适应机种广泛;体积小、重量轻,其中重量为“麻雀”AIM-7F的三分之一;对载机性能影响小,悬挂位置容易安排;可靠性高,分舱段对接组成的结构有利于导弹的保管、运输、检查,更为不断改型创造了条件。该导弹系列的主要缺点是射程段、威力小,尚不能全天候使用。(paulph:以上对响尾蛇系列的描述,其对象并不包括该系列最新型号AIM-9X)

AIM-9M
“响尾蛇”AIM-9M是AIM-9L的改型。改进了格斗性能;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对载红外背景——如沙漠背景下的目标的截获能力提高了50%;采用闭环式致冷技术。

AIM-9N
“响尾蛇”AIM-9N是AIM-9J的进一步改型,大量采用固体电路,改进了制导和控制舱,装用了更可靠的近炸引信。

AIM-9P
“响尾蛇”AIM-9P,是AIM-9J的基础上提高了制导系统的可靠性,装有与AIM-9L相同的主动激光引信和固态电子器件,改装了消烟火箭发动机。1979年投入使用。约生产了21000枚以上,其中包括有AIM-9B、AIM-9E和AIM-9J的改装和新生产的,供美国自用和出口。

以上资料摘自《世界导弹大全》


上图是AIM-9系列的最新型号AIM-9X,由于动画里不可能出现,故在此不作介绍:p

上图是AIM-9M

上图是AIM-9J/N/P(不确定是三种中的的那一种:p )

上图是AIM-9L/M(同样不确定)
引用

«12345678»共11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