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漫游水世界』>海派文化——魔都百 ..

56824419@2014-07-19 10:01

引用
引用第42楼huokok于2014-07-16 23:37发表的  :
我出生在90年,看来和你我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

我说你能扯,就是能扯到过去,将现在的东西和过去完全不同时代经济背景的东西放到一块。

“赤裸裸的违宪行为”,哦哈哈哈哈,你逗,你再逗点哈?在你的眼里还存在着可行性吗?理想化的东西那么容易实现,哈?为什么说你说得太多做的太少?理想很丰满。
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能区分投机性高考移民?
我有没有常识,你有?

恩陈列事实当然不是攻击我。哦是啊, 你没攻击我。

废话,我当然不能让太阳从东边升起。说话阴阳怪气的。不管是我还是你都不能把太阳怎么样,你收不收回你说的东西你自己的事情。

我不是替谁说话的,我本是想着来求证你开篇意味不明话语的意思的。不过事已至此,要说我讨厌什么的话,想必就是你这类人吧
我是嘴炮?我回的帖子里面难听的话有你多?人贵自知!

最后一句我深表赞同!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苟活下去了。至于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荡涤他人蒙昧、授予他人睿智的大业就交给你了!








开始跳墙了?连伪装也不要了?

什么样的人会认为宪法没有可行性?什么样的人能从得不到贯彻的宪法中获得好处?你不怕卖了什么人?

我现在帮你总结你都干了些啥。

我跟你讲法律,你跟我说政策;我跟你说政策,你跟我谈民意;我跟你谈民意,你跟我讲国情;我跟你讲国情,你跟跟讲接轨;我跟你讲接轨,你跟我讲道理;我跟你讲道理,你跟我耍流氓;我跟你耍流氓,你跟我讲法律。

你这一流的强盗逻辑、二流的历史观念、三流的逻辑思维,不入流的文化学识。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现实,更不尊重文化,还敢更下作无耻一些不?

自己自我感觉良好预设立场自己是5毛——不知道是5毛当惯了还是有被迫害妄想症,然后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跑过来狂吠。选择性失明的事情数不胜数,还屡次篡改他人意思。我举得历史是不少,我举的现实被你给吃了不成?历史连贯性那儿去了?没历史那里来的现在?自称5毛却不懂历史唯物主义吗?

投机性高考移民你区分不出来是吧?上海卷跟全国卷不一样的知道吗?没在上海念高中就用上海卷高考这不是花样作死就是有针对性的高考移民。而且现在高考移民早就玩花样玩出天朝了,复旦留学生院一堆只会说中文不会说外语的伪留学生被曝光也有段时间了。反正自己脑袋不够用就是没办法,所以就一刀切是吧?自己连脑袋都不肯多动那么一下,背景调查也不做就抛出各种谬论,却指责他人说的多做的少?这是现在最流行的遮羞布还是拿无知当个性吗?知道前面很多解释制度原理的内容为什么你找不到焦点吗?因为你根本看不懂!陈丹青先生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记者:你怎么看现在的国学热?
陈丹青:国学热,他要热就热了,可以“养”很多官员嘛。刚才谁,那个钱文忠说他想不通了,孔子学院的老师那来。我忘了跟他说了,那想的太天真了。孔子学院就是你成立一个孔子学院,就有院长、副院长、什么人事。就有饭吃了嘛,大家就有活干了嘛!中国最要紧的就是混饭吃,大家都有口饭吃。管他什么文化。

记者:为什么突然之间开始利用文化
陈丹青:人太多了嘛,该利用的都利用过了,忽然想起来文化忘了,我X,赶紧来弄文化,扯淡嘛根本是。但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文化,机会主义文化。活着一天是一天,逮着一件事是一件事,中国人是不讲原则的。这是中国人最不好的地方,也是中国人最好的地方。什么东西TMD有用咱们就用,没用打倒它,结果翻翻还有用,再拿出来,就这样。中国人不讲原则的,不是按照一个哲学系统、思想系统来处理这个国家的事和私人的事,就怎么能活下去就好

记者:是因为普遍没有信仰吗?
陈丹青:是因为没有西方那样的信仰。中国有自己的信仰——中国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信仰。

记者:好像包括像《1942》那样XXX大灾荒,都是卖国求荣还要活下去(此处有点没有听清)
陈丹青:对呀。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读历史。远的读不懂算了,就近代史多读。


以上是我听写的前后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下采访视频。

陈丹青先生的意思明明是在讽刺当下没有原则的功利主义。到你那里变成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

至少我很确定这个理解问题不是智商问题。

多读点书不丢人!真的!




PS:我陈述事实本来就不是为了让某些人开心的,如果觉得事实难听的话,看CCTV去吧!
引用

56824419@2014-07-19 10:05

引用
引用第44楼苍山雪于2014-07-18 11:04发表的  :
百年积淀……
上海周围一圈,那个不是千年积淀……
  


上海跟和周围一圈都属于吴越文化,如果说出土文物的话上海的马家浜遗址也有大约6000年历史。

这楼的主题是还活着的海派文化。
引用

huokok@2014-07-20 00:49

哦见鬼,我什么时候伪装过了。
不知道谁在那里装着绅士说着胡话恬不知耻。
读书读得多,就是不一样。
我读书读得少,但是不会被骗





引用

56824419@2014-07-20 19:22

嗯~~~这脸皮厚度堪比城墙也是一流的~~~~值得嘉奖~~~

要数据没数据、要理论没理论、要实例没实例。仗着脸皮厚度也是可以通行无阻的嘛~~~~

北岛先生怎么说来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PS:在我眼前装蒜你还早了一百年。一边享受着资本主义的成果,一边享受着垄断特权的红利,却抨击宪法没有可行性?我再次提醒你,别谬论太多不小心把什么重要的人给卖了。真要比根正苗红你也未必比得过我。
引用

回 48楼(56824419) 的帖子

huokok@2014-07-21 09:24

比不比得过你,我毫不在意。(我怎能在意?我父母是最为普通的农民出生)
我也不需要你的提醒,谁要你提醒?真逗
脸皮厚?哈哈,再逗?

你这人自以为是,到一定境界了
1、你觉得你说的对
2、你觉得我说的不对
3、你觉得我这个人就是不对
从你步入到第三步的时候,我就开始后悔趟这浑水。
这是纯粹的,浪费我的时间。

气度如此非凡,还要跟人谈文化,你确定不是谈小家子气文化?





引用

56824419@2014-07-23 22:20

引用
引用第49楼huokok于2014-07-21 09:24发表的 回 48楼(56824419) 的帖子 :
比不比得过你,我毫不在意。(我怎能在意?我父母是最为普通的农民出生)
我也不需要你的提醒,谁要你提醒?真逗
脸皮厚?哈哈,再逗?

你这人自以为是,到一定境界了
1、你觉得你说的对
2、你觉得我说的不对
3、你觉得我这个人就是不对
从你步入到第三步的时候,我就开始后悔趟这浑水。
这是纯粹的,浪费我的时间。

气度如此非凡,还要跟人谈文化,你确定不是谈小家子气文化?








不比最好~~~这年头说溜嘴卖了啥人的事没少见~~~

早就跟你说过别预设立场了~~~还设?前面自己搞的自己前后逻辑矛盾,打自己脸打的噼啪作响还嫌打的不够是吧?

客观事实摆在那里有对错吗?事实看上去像是什么那就是什么,不会为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你都睁眼说瞎话、颠倒黑白了还在这里说对错?谁教你的强词夺理?

你要是敢在李傲面前这么搬弄是非说台湾,只怕你已经被李傲骂的狗血喷头,北都找不着了。

你打算继续开疯狗模式那就随便,我也懒得搭理。不过令尊貌似也是有些脸面的人,他知道你这么在外面学地痞耍泼不?

如果要继续信口雌黃、搬弄是非的话,我还是那句话——恶即斩。

引用

霸王哆啦@2014-07-26 11:34

第一点,为什么通商的五口中上海发展最好,我觉得除去长毛发难财主东渡这些人尽皆知的理由,最重要的还是上海本身缺乏原有的政治建制,干扰资本在上海孵化财富的障碍要小,广州有广州府,上受广东巡抚节制,上海虽然名义上系属松江府管辖,且后建上海县,但内辖多数地区按租借的规矩办,州府行省皆不得预事。
第二,承第一点所言,上海是外国资本得以发展的渠道和平台,自然就带出了一批寄生在外国资本之下的买办资本,也只有买办,才有闲暇和余资去喝咖啡,看电影。
第三,广州人反对普通话或许有些道理,上海人反对普通话就不应该了,特别是有人还怪罪到北京人头上,真是不通情理。且不说中国近代的政治文化精英几为南方人一统,北方人就没什么发言权,何况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的现代化规范化,多数都是在上海完成的,是云集上海的江浙文化人,通过商务印书馆,三味书屋等机构,通过翻译欧美科学,哲学著作,出版新式的书报杂志,不断的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完善普通话,至今不辍。更不要提,上海电影在引领有闲阶级讲话方式方面发挥的巨大影响。这都是在没有任何外部政治强压下产生的成就,是江浙文化精英突破地域和自身利益局限,站在更高的历史格局,在破败的时代为未来中国开万世太平的伟大情怀。否定普通话,就是在否定上海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历史上任何国家,没有任何例外,都需要common tongue作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语言工具,这是统一国家和统一市场在发生阶段的必然要求,common tongue会随着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资源随处流动,和各地域的既有文化分布在融合的同时发生冲突,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根本不需要任何人,任何团体以任何阴谋手段既可实现,东晋衣冠士族南渡,吴越人士被目为傒狗,语言发音遭到嘲笑,吴越士人亦耻之,并以音习洛阳语为荣,随开后世吴越方言演进的大局,闭塞的农业时代尚且如此,发展如此迅速,信息几无疆界的后工业时代,你们却妄想方言如腐水不流,也太不把历史当回事了吧?

引用

霸王哆啦@2014-07-26 11:45

促成香港(以及新加坡、台湾等)经济腾飞的因素众多,最根本的我觉得还是得益于彼时中国大陆自绝于全球市场,进口任何东西,唯依靠香港。如果50年代开始搞改革开放,60年代港农就要老老实实去派出所上户口,哪来那么些毛病。
引用

kkula@2014-07-26 17:41

终于爬完高楼,难得水区出现这么高的楼了,果然有爆点才有人气啊╮(╯_╰)╭
其实,本地人跟外地人的冲突本身就是人的流动带来的,我一直认为海派文化是所谓的民国范儿的重要代表,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其实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杭州的外来人口比例也不低,但是也没有像魔都这么厉害的外来本地冲突,个中缘由值得玩味。
还有,现在能在上海置业落户的,都是不简单的人物,我觉得以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素养也应该不至于参与到这种无品的争端中。
最后,地域歧视总会多少有一些啦,没啥大不了,无视就行了,总归都是中国人╮(╯_╰)╭
引用

回 50楼(56824419) 的帖子

huokok@2014-07-28 08:24

哈哈,真是笑话,阁下真是人才。多活几年,骂人真是不嘴软,我是不会这样的。下限,我还是要的。
看看,脑洞大开到什么程度,我真不想多说什么了。
客观事实摆在那,那你就那样看吧。

恶即斩,说得好!




引用

Possibility@2014-08-01 10:17

论“海派”

作者: 沈从文

 
  最近一期的《现代》杂志上,有杜衡先生一篇文章,提到“海派”这个名词。由于北方作者提及这个名词时,所加于上海作家的压力,有失公道处,故那篇文章为“海派”一名词,有所阐发,同时也就有所辩解。看了那篇文章后,使我发生许多感慨。我同意那篇文章。
  “海派”这个名词,因为它承袭着一个带点儿历史性的恶意,一般人对于这个名词缺少尊敬是很显然的。过去的“海派”与“礼拜六派”不能分开。那是一样东西的两种称呼。
  “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便成立了我们今天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在一般人却模模糊糊的。且试为引申之:“投机取巧”,“见风转舵”,如旧礼拜六派一位某先生,到近来也谈哲学史,也说要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
  如邀集若干新斯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诗谜者相差一间。从官方拿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思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派。感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人,邀功侔利,也就是所谓海派。
  因渴慕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撮取不实不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象这样子,北方作家倘若对于海派缺少尊敬,不过是一种漠视与轻视的态度,实在还算过于恕道了!一个社会虽照例必有这种无聊人与这种下流风气存在,但这种人所造成的风气,是应当为多数人所深恶痛恨,不能容忍它的存在,方是正当道理的。一个民族是不是还有点希望,也就看多数人对于这种使民族失去健康的人物与习气的态度而定。根据北方一般从事于文学者的态度说来,我还觉得有点遗憾。过分的容忍,固可见出容忍的美德,然而严酷检讨与批评的缺少,实在就证明到北方从事文学者的懒惰处。我觉得这种办法不是个办法,用好风气纠正坏风气,应当是可能的一件事。我主张恶风气的扫除,希望这成为不拘南方北方真正对于文学有所信仰的友人一种责任。正因为莠草必需刈除,良苗方有茁茂机会。然而在南方,却有并不宜于从海派文人中讨取生活的《现代》编者杜衡君,来替上海某种人说话了。
  这是杜衡君的错处。一面是他觉得北方从事文学者的观念,对于海派的轻视的委屈,一面是当他提到“海派”时,自己却俨然心有所慑,以为自己也被别人指为海派了的。这是杜衡君的错误。
  海派如果与我所诠释的意义相近,北方文学者,用轻视忽视的态度,听任海派习气存在发展,就实在是北方文学者一宗罪过。这种轻视与忽视态度,便是他们应得的报应,时间一久,他们便会明白,独善其身的风度,不但难于纠正恶习,且行将为恶势力所毁灭,凡诚实努力于文学一般的研究与文学创作者,且皆曾为海派风气从种种不正派方法上,将每个人皆扮成为小丑的。且照我所谓海派恶劣品质说来,杜衡君虽住在上海,并不缺少成为海派作家的机会,但事实明明白白,他就不会成为海派的。不只杜衡君如此。茅盾、叶绍钧、鲁迅,以及大多数正在从事于文学创作杂志编纂人(除吃官饭的作家在外),他们即或在上海生长,且毫无一个机会能够有一天日子同上海离开,他们也仍然不会被人误认为海派的。关于海派风气的纠正与消除,因为距离较近,接触较多,上海方面的作家,较之北方作家认识必更清楚,且更容易与之利害冲突,上海方面作家,应尽力与可尽力处,也必较之北方作家责任更多。杜衡君仿佛尚不明白这种事实,我却希望他已明白这种事实。他不宜于担心别人误认他是海派,却应当同许多在上海方面可尊敬的作家一样,来将刊物注意消灭海派恶习的工作。
  杜衡君,宜于明白的,就是海派作家及海派风气,并不独存在于上海一隅,便是在北方,也已经有了些人在一些刊物上培养这种“人材”与“风气”。虽还不至于如上海那么稀奇古怪,然而情形也就够受了。在南方,所谓海派刮刮叫的人物,凡在作品以外的卖弄行为,是早已不能再引起羞耻感觉,早已把它看成平平常常事情了。在北方,则正流行着旁人对于作家糅合了好意与恶意的造谣,技巧古朴的自赞,以及上海文坛消息的抄袭。作者本人虽多以为在作品本题下,见着自己名字,便已觉得不幸,此外若在什么消息上,还来着自己名字,真十分无聊。然而由于读者已受了得派风气的陶冶,对于这人作品有所认识的,便欢喜注意这作者本人的一切。结果在作者方面,则平空增加了若干受窘的机会,且对于陌生的会晤总怀了恐惧。在读者方面,则每日多读到了些文人的“起居注”,在另外某一种人,却又开了一条财源。居住上海方面的作家,由于友仇的誉毁,这类文章原是不求自来的。但在北方,愿意在本人作品以外露面的作家,实在太少了,因此出于拜访者大学生手中的似是而非的消息,也便多起来了。这种消息恶意的使人感觉方法如此下流的可怜,善意的也常常使人觉得方法拙笨到可笑。一个文学刊物在中国应当如一个学校,给读者的应是社会所必需的东西,所谓必需东西虽很多方面,为什么却偏让读者来对于几个人的起居言谈发生特殊兴味?一个编辑,不将稿费支配到一些对于这个民族毁灭有所感觉而寻出路的新作家的作品上去,却只花钱来征求属于一个人的记载,这种糟蹋读者的责任,实在是应当由报纸编辑人来担负的。若干刊物的编者,现在是正认为从这种篇幅上,得到若干读者,且希望从这方面增加读者的。这种风气的扩大,我认为实在是读者与作者两方面的不幸。
  北方读者近来喜欢读点不三不四的文人消息,从本人作品以外的半真半伪记录上,决定对于这作者的爱憎,可以说是这种恶习发展当然的结果。
  从南方说,几个稍稍露面的对于未来有所憧憬在沉默中努力的作家,正面的被某种迫害以外,不也是成天在各种谣言中受迫害吗?
  妨害新文学健康发展,使文学本身软弱无力,使社会上一般人对于文学失去它必需的认识,且常歪曲文学的意义,又使若干正拟从事于文学的青年,不知务实努力,以为名士可慕,不努力写作却先去做作家,便都是这种海派风气的作祟。
  扫荡这种海派的坏影响,一面固需作者的诚实和朴质,从自己作品上立下一个较高标准,同时一面也就应当在各种严厉批评中,指出错误的、不适宜继续存在的现象。这工作在北方需要人,在南方还更需要人。纠正一部分读者的意识,并不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但我们对于一切恶习的容忍,则实在可以使我们一切努力,某一时全部将在习气下毁去!
  我们不宜于用私生活提倡读者去对一个作者过分的重视,却应用作品要求读者对于这个社会现状的认识。一个无所谓的编者,也许想借用海派方法,对于一般诚实努力的作家,给他个冷不防的糟蹋,我们对他没有什么话说。至于一个本意在报告些文坛消息,对于中国新的文学运动怀了好意的编者,我们希望这种编者,注意一下他自己的刊物,莫因为太关心到读者一时节的嗜好,失去他们作为文学编辑的责任。
 
  【按】一九三四年一月七日作。

我只引用,我不说话
引用

Possibility@2014-08-01 10:49

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我很喜欢闲话,但是不喜欢上海气的闲话,因为那多是过了度的,也就是恶俗的了.上海滩本来是一片洋人的殖民地;那里的(姑且说)文化是买办流氓与妓女的文化,压根儿没有一点理性与风致.这个上海精神便成为一种上海气,流布到各处去,造出许多可厌的上海气的东西,文章也是其一.
  上海气之可厌,在关于性问题上最明了地可以看出.他的毛病不在猥亵而在其严正.我们可以相信性的关系实占据人生活动与思想的最大部分,讲些猥亵话,不但是可以容许,而且觉得也有意思,只要讲得好.这有几个条件:一有艺术的趣味,二有科学的了解,三有道德的节制.同是说一件性的事物,这人如有了根本的性知识,又会用了艺术的选择手段,把所要说的东西安排起来,那就是很有文学趣味,不,还可以说有道德价值的文字.否则只是令人生厌的下作话.上海文化以财色为中心,而一般社会上又充满着饱满颓废的空气,看不出什么饥渴似的热烈的追求.结果自然是一个满足了欲望的犬儒之玩世的态度.所以由上海气的人们看来,女人是娱乐的器具,而女根是丑恶不详的东西,而性交又是男子的享乐的权利,而在女人则又成为污辱的供献.关于性的迷信及其所谓道德都是传统的,所以一切新的性知识道德以至新的女性无不是他们嘲笑之的,说到女学生更是什么都错,因为她们不肯力遵"古训"如某甲所说.上海气的精神是"崇信圣道,维持礼教"的,无论笔下口头说的是什么话.他们实在是反穿皮马褂的道学家,圣道会中人.
  自新文学发生以来,有人提倡"幽默",世间遂误解以为这也是上海气之流亚,其实是不然的.幽默在现代文章上只是一种分子,其他主要的成分还是在上边所说的三项条件.我想,这大概就从艺术的趣味与道德的节制出来的,因为幽默是不肯说得过度,也是Sophrosune---我想就译为"中庸"的表现.上海气的闲话却无不说得过火,这是根本上不相像的了.
  上海气是一种风气,或者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未必一定是有了上海滩以后方才发生的也未可知,因为这上海气的基调即是中国固有的"恶化",但是这总以在上海为最浓重,与上海的空气也最调和,所以就这样的叫他,虽然未免少少对不起上海的朋友们.这是复古精神之一,与老虎狮子等牌的思想是殊途同归的.在此刻反动时代,他们的发达正是应该的吧.

还有一篇周作人的
引用

回 56楼(Possibility) 的帖子

kkula@2014-08-01 10:57

概率子好久不见
引用

Possibility@2014-08-01 11:05

有多没文化才把19世纪喝咖啡当成资本炫耀啊
引用

XWZ@2014-08-01 11:20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在元素在上海历史上已经积淀了百年。就拿周立波的“咖啡大蒜”论来说吧,这个吐槽其实很传神。百年之前上海的白领就开始喝咖啡了,咖啡原本是办公室的符号,在这里形象地比喻了海派文化。大蒜则很形象地比喻了目前农村的主流文化——记得前年看到过一个数据,那时候中国收视率第一的连续剧是赵本山的《乡村爱情故事》。这差异实在太大了。


咖啡原产非洲,举着AK跳舞的黑叔叔们一定会很同意这观点,人家多少年前就开始喝咖啡了……
引用

«1234567»共7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