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发现]上影原来还有此 ..

abcbuzhiming@2005-12-24 17:28

上影想突破传统,可惜本身积累不足,他以外完全搞个西方形象就能糊弄观众,结果搞了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引用

warrior@2005-12-24 17:40

从某些角度来说光看这几张图可以说不错。。。。
但是加上背景和人物的截图在动画里。。。。。。。不说你也应该清楚是啥效果
引用

Moyan@2005-12-24 17:43

引用
最初由 warrior 发布
从某些角度来说光看这几张图可以说不错。。。。
但是加上背景和人物的截图在动画里。。。。。。。不说你也应该清楚是啥效果


赫赫,确实阿

人物和背景格格不入阿
引用

Ifing@2005-12-24 18:53

但是上影老一辈的配音演员绝赞啊!!
在看过N多上影译制片后由衷的感觉!!
引用

门束草@2005-12-24 20:44

楼主以及楼上的同学没弄明白吧:



名词解释
上影厂/上海美影厂


上影是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

http://info.datang.net/S/S0651.HTM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企业。以生产故事片为主。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接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中央电影企业总管理处及其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影场和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机构,由夏衍等负责在此基础上筹建电影厂。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1950~1952年,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此后它成为中国影片生产基地,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红色娘子军》、《枯木逢春》、《李双双》、《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秋天里的春天》、《芙蓉镇》等。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一度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电影制片厂:江南电影制片厂、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不久,撤销江南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建为上海市电影局。1973年后,海燕厂(当时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和天马厂(当时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重新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大门



1981年,厂内设立电视部,摄制了《卖大饼的姑娘》、《上海屋檐下》、《人之初》等优秀电视剧。
..................................

上海美影厂是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http://www.ani-sh.com/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成立于 1957 年 4 月。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注册资金 1246 万元人民币。
   这里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40 多年来,出品了 3 万多分钟影视美术片,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 200 多个奖项。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
   在中国电影业全面进入市场以来的 10 多年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创作生产能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动画片年产量逐年提高,年创作影视动画片达 3000 分钟左右。在动画“产业化”发展历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依托相继组建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等经营实体,积极运用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大力开发衍生产品,积极拓展产业渠道,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为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 30 家电视台播出。
   2004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被广电总局命名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成员单位之一。
引用

Magic Neko@2005-12-24 21:18

引用
最初由 门束草 发布
楼主以及楼上的同学没弄明白吧:



名词解释
上影厂/上海美影厂


上影是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

http://info.datang.net/S/S0651.HTM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企业。以生产故事片为主。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接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中央电影企业总管理处及其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影场和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机构,由夏衍等负责在此基础上筹建电影厂。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1950~1952年,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此后它成为中国影片生产基地,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红色娘子军》、《枯木逢春》、《李双双》、《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秋天里的春天》、《芙蓉镇》等。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一度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电影制片厂:江南电影制片厂、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不久,撤销江南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建为上海市电影局。1973年后,海燕厂(当时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和天马厂(当时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重新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大门



1981年,厂内设立电视部,摄制了《卖大饼的姑娘》、《上海屋檐下》、《人之初》等优秀电视剧。
..................................

上海美影厂是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http://www.ani-sh.com/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成立于 1957 年 4 月。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注册资金 1246 万元人民币。
   这里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40 多年来,出品了 3 万多分钟影视美术片,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 200 多个奖项。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
   在中国电影业全面进入市场以来的 10 多年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创作生产能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动画片年产量逐年提高,年创作影视动画片达 3000 分钟左右。在动画“产业化”发展历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依托相继组建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等经营实体,积极运用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大力开发衍生产品,积极拓展产业渠道,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为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 30 家电视台播出。
   2004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被广电总局命名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成员单位之一。


嗯……的确,把上影与美影的概念搞混了……
引用

巧克冰凌@2005-12-24 21:23

其实偶觉得这还算可以的.
等着被PIA
引用

真宫寺樱@2005-12-24 21:25

谢谢楼主了,主体曲还不错什么时候去看看。
引用

kargath@2005-12-24 22:02

没感觉人设好!!








PS:Magic Neko,你是不是交大的?
引用

peacemaker@2005-12-24 22:04

隋唐英雄传一些图片还可以...但要偶去看就不值得了..
引用

«12»共2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