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hu14 发布
1、光束盾不是IF,概念上就不同。
2、NEW产生的偏偏不是IF,恰好是光束盾的雏形。
3、F91的时代几乎没有机体装IF,而是光束盾大行其道。
4、在F91时代诞生的VSBR正是为了破坏光束盾存在的,没有证据表明VSBR是在0105开始研发的。
sorcker@2004-10-26 20:47
引用最初由 hu14 发布
1、光束盾不是IF,概念上就不同。
2、NEW产生的偏偏不是IF,恰好是光束盾的雏形。
3、F91的时代几乎没有机体装IF,而是光束盾大行其道。
4、在F91时代诞生的VSBR正是为了破坏光束盾存在的,没有证据表明VSBR是在0105开始研发的。
hu14@2004-10-26 20:51
引用最初由 solidsnake 发布
难道像EX-S那种级别的IFB发生器也能扛舰炮?
对付IFB只有两种方法,只要MEGA粒子束的能量足够大,超过IFB能偏转发散的限度就有可能将其“击穿”,或者以饱和攻击使IFB超载停机,也可以对付IFB。
F97那个只能是MA的主炮的粒子束未达到IFB的承受极限,或是已经超过了IFB的承受极限却没有足够的剩余能量将其贯穿。
sorcker@2004-10-26 21:03
引用最初由 hu14 发布
问题就在这里,uc系的作品中,从来没有IFB被打穿过。每个时代最强的光束炮火力总是无法击穿当时的IFB装置,搭载IFB的机体经常都是面对整枝舰队的齐射却毫发无伤。
也就是说,以同等的技术水平制作的IFB对上同等技术水平的光束武器,IFB是不可击穿的;换句话说,同一个时代中,做不出功率大到可以击穿IFB的光束武器。
hu14@2004-10-26 21:07
引用最初由 sorcker 发布
估计你也没看过多少资料吧,光属盾的开发是什么原因?(机体小型化),光束盾是机体小型化的需求所产生的IF的一种折中的产物罢了(因为小型化的机体实在难以搭配大型的IF生成器.
1,光束盾的概念,
F91中的机体普遍使用的光束盾牌,平时只有一个发生装置在手臂上,作战时发生装置开动,光束在发生装置周围形成圆形的光束力场,抵挡攻击。其原理和光束军刀的原理差不多,利用I-F力场束缚住离子的形状形成盾牌,早在一年战争的时候自护军的超级MA“大扎姆”上就曾经使用过I-F力场来抵挡光束武器的攻击,不过光束盾牌体积小,灵活性高比起一年战争时期只能装备于巨大的MA上的I-F力场,已经装备于量产机型上的光束盾牌的技术已经先进很多了。
2,3,之前的解释你不服气的话,你硬要说牛高那不是IF我也没办法.
4,首先是它的由来,UC0105年 以前, 拥有I-F就等于无敌的代名词,而随着S高达、New高达等等,MS搭载I-F的技术趋于成熟。而除了精英驾驶员,没有什么人能够接近后利用实弹或者格斗兵器破坏对方I-F发生器,这样对于那些量产机的普通驾驶员来说就是一种屠杀。为了能够有效克制I-F带来的威胁,联邦决定开发出一种能够击破I-F的光束兵器,因为光束兵器是宇宙作战时候最好用的武器根据I-F的原理进行了N次测试,最终得出的科研方向集中在了光束兵器的出力改造上,如果能够将光束兵器有效提高出力,令其对单点攻击力大大增强,那么I-F自然会被攻破。
然而这并非是简单的工程,在过往,MS搭载的光束枪都是利用内部I-F的作用力而发射出去,用I-F弹出去的光束又怎么可能击破I-F?
阿纳海姆公司与奥特兰研究所(就是海军战略研究所)就此分别对此项目和MS小型化进行了开发。
阿纳海姆公司率先研究了V·S·B·R雏形的技术,也就是试做型V·S·B·R。此种技术率先克服了种种困难而开发出了无需I-F作用可以直接进行扩散控制的新系统,利用这种新系统并将光束兵器直接搭载在MS总动力源上从而达到了光束兵器的极大出力。
当然最初的V·S·B·R并不成功,搭载了试做型V·S·B·R的派3高达仅仅使用了一次V·S·B·R,就因为过大的消耗与V·S·B·R技术不够纯熟而令武器坏掉。然而这一次的实验却非常成功,因为它居然一击破坏了精神力高达Mk3的I-F并如同无视I-F的阻碍一般顺势将精神力高达Mk3半个身子以及其身后不幸站在同直线上的MS全部蒸发。
以上资料,转自炽天要看原文的请到
http://seraphgundam.myrice.com/gdwx/vsbr.htm
waiayh2002@2004-10-26 21:56
引用最初由 hu14 发布
很遗憾,NEW放出的不是IFB乃是公论,至少是MSL的公论。
IF和光束盾的区别,可以去看海贼GUNDAM的后记。明显的特征是:光束盾可以视为实体,可以同时抵御光束武器和实弹;IF是场,只能抵御光束武器对实弹毫无作用。NEW放出的东西是光束盾的雏形,而不是IF。
历史上曾搭载IF的机体大概有:大扎姆、若维-捷露、GP03D、EX-S、奥拉号、F97三号机,这些机体在使用中经常遭受整枝舰队的光束炮齐射(功率远非小小MS发出的VSBR可比),但是从来就没有被光束武器击伤过。
至于IF的小型化,直到海贼的时代,IF刚刚小型到可以装到MS上,还要忍受启动105秒散热120秒的糟糕处境......
而你引用的资料,我却不知道出处到底在哪里?给个日文官方出版物的名字吧,不然我颇为怀疑这一段资料的来历
hu14@2004-10-26 22:02
引用最初由 waiayh2002 发布
其實RX93是叫NU GUNDAM....
iliiad@2004-10-26 22:19
这个……同样是来自炽天高达的名词解释引用光束盾(BEAM SHIELD):
利用光束互相干涉成的光束干扰膜形成盾牌,可以破坏低质量实弹武器、中和部分光束攻击。
另外,阿姆罗的NEW高达利用5只浮游炮的光束制造的金字塔屏障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在几乎所有的游戏中都被和I-FIELD混为一谈了。
waiayh2002@2004-10-26 22:56
引用最初由 iliiad 发布
这个……同样是来自炽天高达的名词解释
好像不同作者的说法也不一样?汗…… @_@
miniwest@2004-10-26 23:49
光束盾里头有I-Field的原理,不过实际用途和I-Field相同;最好不要和IF混淆,不然V2背后那两把大刀(光之翼)也可以算是I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