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主题讨论精华区>[原创][征文]古韵之风 ..

ownfish@2004-08-20 14:36

…………我再次提出,老子和庄子是不一样的,政治上只有“黄老之术”,没有人用“老庄之术”之类的说法(楼主你还是把两个人搞到一起……)。真要举例子就举老子的话。老子如何“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你认为??老子的解决方法在道经第三章里写得很清楚,他就是这个意思。

庄子的养生主篇恰巧就是要申明“无为就是不作为”的意思,因为那个故事要说明的,是做人要“保身,尽年”,就必须像解牛一样避开矛盾。人处理问题,无论你是否顺从规律,都是在解决矛盾(比方说当时的汉,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笑),即使你采用黄老之术,那也不过是解决方法上的不同,但不能改变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这个“本质”!(同样的例子参阅庄子其他篇章,对一个人的思想必须作综合性的考量,如果只单单从这故事来证明顺应客观规律那没有问题,但你说这是庄子的意思那就大错特错)。因此,这“无为”“有为”是你自己延伸出来的,不要扣到庄子头上。

至于先周和春秋为什么用那号来称呼的问题,简单啦,想想这东西本来发明出来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就懂了……
引用

fifman@2004-08-20 14:39

梦散人亦残??????

这个“人亦残”是什么意思?读书读得身子废了?:D

另:法家的失败一半在于不近人情,另一半在于不择手段,类似马基维其利。
引用

chelin@2004-08-20 14:41

我看了一半,昏撅~~~~~~楼主强~~~~
引用

foxbaboon@2004-08-20 15:08

第一,我觉得楼主对于祥琼,阳子和铃的想法写的太生硬了~
而且在阳子的想法里掺进孟子的话感觉怪怪的~阳子的身份应该是日本的高中生吧~

第二,忠孝仁义都是礼的基本内容~并不是对立的~也就是说不存在取义就舍礼;在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在融合中趋于统一~礼的精神容于法的具体规则之中~礼的作为一种思想,在君权父权体制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其中的精髓,怎么会存在礼本身是悖论的问题呢?~社会崩溃的原因也不应该单纯归咎于摧毁社会力量的积聚吧~这只是表面现象~

第三,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手段~也就是说在其他方式都行不通的时候法律才发生作用~教育应该是首位的~
引用

ownfish@2004-08-20 15:36

歇口气回来继续说……

“礼”和道德是有很大区别的。广义上来说(狭义的话就是指类似《礼记》里面那些东西,仪式性质和行为举止以及服装方面的规定),“礼”是一种中国思想史上的大传统,不仅有道德,礼仪,服装,秩序,还包括许多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理由的神秘观念(比方说五行和政治的关系)。单纯看作道德,那就太小看这东西了。

儒家的比较搞笑,事实上儒家(我也是说后人修改那些……)的人从来不会和什么不公平的社会作斗争(这里的斗争,是指破坏性的……),看看资治通鉴以及读《资治通鉴》(王夫之)这些后来的大儒之作吧,里面完美地反映了“有事快溜”的本色。根本不存在什么悖论,他们的所谓“斗争”顶多是修补工作(很多时候干脆是惯性运转混日子的,无数例子可证……),这里不存在任何悖论……
引用

foxbaboon@2004-08-20 15:52

怎么形容楼主的观点呢~好像过多的把现在的理解强加到了那个时候~比如对礼对法~这些东西早就已经改变了含义~如楼上所说,礼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的渗透根本就不限于道德这么个领域~

德主刑辅的思想其实最能体现礼法的关系~这确立于西汉,历代沿用~即主张把德治教化和刑事惩罚两种手段结合运用,以收到恩威并用宽猛相济的功效~还有汉代的亲亲得相首匿和唐代的同居相为隐原则都是礼对于法的深刻影响~目的就是维护君权父权社会的稳定~礼的教化作用始终是以这个为前提的~
所以反抗社会力量的聚集根本不是礼的号召影响~
引用

ownfish@2004-08-20 16:00

本质上,反抗现行社会制度,都是肚子饿在号召……(如果是反现当权者,还有可能是权力在诱惑)……
引用

lovecomic@2004-08-20 16:18

佩服楼主
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
引用

foxbaboon@2004-08-20 16:41

十二国记的政治体制和西周是非常相仿的~与唐朝的联系我却不觉得~对于君权神授这一点,夏商主张天命天罚,建立了趋于残暴野蛮的制度~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即“惟命不于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失德则失天命~分为敬天孝祖保民~它的提出其实是神权思想的动摇~

然后发展到先秦儒家(儒家发展阶段为先秦儒家和秦汉儒家,后者已经“儒而不纯”)~儒的含义是指掌握一定文化知识,懂得周礼,从事教育和相礼的人士~所以儒最先只是一种职业派别,后来因为孔子早年从事这个职业又广收弟子,并整理了六经,逐渐把儒演化为理论派别~儒家人治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对传统神权思想的否定,强调以人为本~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体现~

对于周礼的问题,周礼其实是西周时期在周公的主持下,结合现实需要,对夏商之礼进行整理编撰,重新厘定的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完善了宗法制度等,把伦理和政治融合在一起~其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尤为重要,是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新起点~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代~并不是楼主所形容的那样没有意义的存在~
引用

joanner_xqy@2004-08-20 17:01

各位都强的。。。。。。。越看越晕。。。。。
引用

chenbing99@2004-08-20 17:14

总体来说,十二国记的小说没有动画好看
引用

deepwater@2004-08-20 17:18

引用
最初由 chenbing99 发布
总体来说,十二国记的小说没有动画好看


你真的看过十二国记的小说吗??
引用

ownfish@2004-08-20 17:55

引用
最初由 foxbaboon 发布
十二国记的政治体制和西周是非常相仿的~与唐朝的联系我却不觉得~对于君权神授这一点,夏商主张天命天罚,建立了趋于残暴野蛮的制度~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即“惟命不于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失德则失天命~分为敬天孝祖保民~它的提出其实是神权思想的动摇~

然后发展到先秦儒家(儒家发展阶段为先秦儒家和秦汉儒家,后者已经“儒而不纯”)~儒的含义是指掌握一定文化知识,懂得周礼,从事教育和相礼的人士~所以儒最先只是一种职业派别,后来因为孔子早年从事这个职业又广收弟子,并整理了六经,逐渐把儒演化为理论派别~儒家人治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对传统神权思想的否定,强调以人为本~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体现~

对于周礼的问题,周礼其实是西周时期在周公的主持下,结合现实需要,对夏商之礼进行整理编撰,重新厘定的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完善了宗法制度等,把伦理和政治融合在一起~其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尤为重要,是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新起点~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代~并不是楼主所形容的那样没有意义的存在~


子曰:祭神如神在~~~阿门~~~:D
引用

iliiad@2004-08-20 18:02

引用
最初由 deepwater 发布


你真的看过十二国记的小说吗??


听说小说里面没有浅野,使俺丧失了找小说来看的兴趣……
引用

foxbaboon@2004-08-20 18:22

引用
最初由 ownfish 发布
…………我再次提出,老子和庄子是不一样的,政治上只有“黄老之术”,没有人用“老庄之术”之类的说法(楼主你还是把两个人搞到一起……)。真要举例子就举老子的话。老子如何“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你认为??老子的解决方法在道经第三章里写得很清楚,他就是这个意思。

庄子的养生主篇恰巧就是要申明“无为就是不作为”的意思,因为那个故事要说明的,是做人要“保身,尽年”,就必须像解牛一样避开矛盾。人处理问题,无论你是否顺从规律,都是在解决矛盾(比方说当时的汉,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笑),即使你采用黄老之术,那也不过是解决方法上的不同,但不能改变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这个“本质”!(同样的例子参阅庄子其他篇章,对一个人的思想必须作综合性的考量,如果只单单从这故事来证明顺应客观规律那没有问题,但你说这是庄子的意思那就大错特错)。因此,这“无为”“有为”是你自己延伸出来的,不要扣到庄子头上。


引用一段老子的话为佐证:“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引用

«123456»共8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