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评菅野洋子战斗音乐(一) --]

『漫游』酷论坛 -> 音乐论坛精华区 -> [原创]评菅野洋子战斗音乐(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liyingcherry 2008-06-02 18:46

[原创]评菅野洋子战斗音乐(一)

评菅野洋子战斗音乐(一)


作者:Cherrypony 2008年6月2日



很久没在论坛发个像样的帖了,最近忽然心血来潮把一些菅野的战斗音乐拿出来听个遍(莫非这是传说中复活的战斗魂@_@~)听了之后,再次为之倾倒,一如最初的感动,于是传教士心态作祟=_=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塞给同事欣赏,结果连发了三遍,他们的邮箱都被撑爆了,汗~
不晓得洋子粉丝们最喜欢的都是她哪些风格的曲子,我最初是因为听了她的战斗音乐而无法自拔的,以下是我最近为朋友们写的鉴赏guidance,和大家分享,水平很不专业,拿出来贻笑大方吧.有部分是重新修改了过去自己的一篇评论里的片断,耳朵不好使,有些地方听岔了见谅呵~

1.ウィルゲム離陸 6:29From OVA OST Track 03
2.human step~aramaki's theme 3:32 From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SSS> Track 11
3.死の森 1:56From <狼雨> OST2 Track 14

ウィルゲム離陸 《韦尔吉姆离陆》6:29-这是首典型的菅野式交响曲,也是我最喜爱的菅野交响曲。
全曲恣意汪洋,无端而起,无势而终,旋律极其流畅,绝无传统古典音乐惯用的反复变奏或ABA的回旋体式etc,从头至尾风驰电掣一气呵成,让人意尤未尽。
首先,以长笛一声嘹亮的宣战,战争打响。弦乐急促苍黄地不停张望,情势可谓暗流涌动,战争前夕的剑拔弩张呼之欲出,直到0:42时,战火在小号的烘托下熊熊燃起,随之出乎意料的,弦乐和长笛急促的三连音加上三角铁的颤抖陡然将乐句抹上炫目的异域色彩,旋律的走向突然神秘莫测,大号一个快速的下行,情势急转直下,0:58秒的时候,还没当听者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温柔的弦乐却已引导起了神圣之光降临,圆号拨云见日,小号使天空豁然开朗,其戏剧性之强,让听者应接不暇而被深深吸引(不由得感叹下,菅野玩弄起听众的expectation可谓是老奸巨滑呵~)。简短的描写后是一段快速的情绪上升,飞行器在天空自在地遨游,宽广博大的旋律饱蘸热情(1:17),烘托这人类奇迹即将出现,此处长笛不忘若隐若现穿插其中煽风点火,一遍遍重复的华丽上行下行(1:31,1:37,1:40),有类于竖琴擅长表现的浪漫,而在此处长笛和三角铁晶莹悦耳的金属声却映衬出三连音弦乐旋律的激昂(1:22-1:40),听众眼前顿现一片星光灿烂,一种遨游于空际的自由和征服宇宙的荣耀感油然而生,人类精神被无比放大,此架势之大气磅礴,跟星球大战之主题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一直YY如果星球大战用的是这曲子,效果不知会好多少呢@_@)1:42 曲子在一片钟鼓齐鸣中逐渐归于短暂平静。本以为耳朵将暂得歇息,因为通常在第二段古典音乐家便奉上用以疗伤的抒情曲,可没曾想,战争残酷得让人毫无喘息之机,马上,清脆的铃鼓一响(1:59,铃鼓一般被用于西班牙风格的曲子中,用在此处,使得旋律具有西欧舞曲风格,非常独特),管弦乐齐上阵,战争又一次走向了白热化的境地,大号和鼓在下面气喘吁吁,笨重地打着底(2:12-2:32),长笛赶紧跟着弦乐起哄(2:24-2:36 这几个小节长笛的旋律极其华丽,水平十分精湛),大肆渲染着战争初期的风起云涌,在几轨旋律撕扯正酣之时,大号只用了三个音(2:52-2:53)就扭转了局势,预示战争中的一个势力要走向统治地位,随后吹出的乐句(2:57-3:04),仿佛描绘着巨型飞行器腾空而起的宏大场面,同时作为衬托的弦乐使用了大量华丽的三连音,此用来描绘飞行中的争斗十分恰当,接着弦乐轻声作陪,长笛吹出一段舒缓的旋律,好似自由轻快飞翔在天际(3:10-3:24),很快战舰便行至云端之上(3:27-3:39),只见各路火力在半空中纵横,织起一张交错的网,大鼓紧张的敲打,大号制造着惶恐的气氛(3:40-3:55),不失时机的引导着战斗走向激烈,长笛忽地一跟头俯冲(3:56),又猛地拉升起来(4:00),把战斗的激烈刺激渲染到了极点,大量三连音在此释放着战斗的能量(4:08-4:20),一阵狂放的扭打之后,管乐弦乐从残酷的争斗中走向了和谐的统一,鏖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最后一段(4:28)描绘的是胜利后的捷报到来,管弦乐以气势磅礴的开头掌控着局面,定音鼓从容响起(4:37),音响松弛之际,铃鼓和长笛趁势补足(4:38-4:39),胜利的旋律便被引了出来,小号仗着大镲和三角铁撑腰(4:46-4:49),尽情的吹响欢腾的号角,小军鼓击的甚欢(5:01),轻快的在下面作衬,先弦乐圆号打头阵(5:02-5:15),弦乐接着重复主题(5:16-5:23),辉煌的钟声陪伴(5:16-5:24),使得这种胜利显得无比的崇高和神圣,甚至而带有了神性的光芒,长笛小号赶紧吹出欢快胜利的喜悦(5:27-5:30,注意长笛吹的其实是下一段的主题),偷偷安排下一段的主题露脸,为后面的展开铺垫。接着相对的安静留给最后的主题(此段本来单独名为《军靴的记忆》),两只小号一前一后地展开(5:49-5:59),从容严谨而又欢快活泼,弦乐又将此华丽的乐句进行了重复
(6:03-6:13),并在这种重复中结束了整曲。在此曲的终了,菅野并没有用一种充满号召力的传统大团圆式的钟鼓齐鸣收尾,而是将最后<军靴的记忆>悦耳欢快的主题给听者留下个意犹未尽的印象,这也是此曲的高明之处吧。
现代许多作曲家在创作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时显得慌乱而无从把握,可能是时代精神之狭隘所致,而作者心胸亦无法承载如此丰富强烈、开阔博大的情怀,而对于女作曲家洋子而言,整曲驾驭的却非常轻松,结构清晰,穿插有致,疏落互补,其对位之丰富,转调之频繁,浑然天成,真乃上帝之神曲。这首极具戏剧性的曲子全长仅仅6分多钟,却演绎了一场极其生动具体的战斗传奇,大场面的描写中也中不忘细小什物的华丽。当然,指挥的深刻到位和华沙爱乐乐团的精湛演奏是功不可没的。
激情洋溢时洋子有如阿波罗乘驾金色马车,耀眼跋扈,旋律带有让人无法抵抗的强权色彩,难怪说音乐是种暴政,被这种暴政征服真是如此幸福。她是音乐界的鲁本斯,在画布上填满明丽的色块与纠结扭打的人体,并不像一些缺乏灵感的音乐家“惜墨如金”,却奢侈的在一首曲子中一气呵成段段美妙的旋律,辅之以高度驾轻就熟的编曲技巧,从头至尾都高潮迭起,不掺一点水分,连桥段也同样动听,并不为了规范的起承转合而牺牲作品本身的优美。其实随便从中摘些精彩片断,再掺点水重复or变调几下,有些音乐家就能写出好几部交响曲了,但洋子如此挥霍一闪而过的灵感,让人不禁叹服其才思之如泉涌。很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的口味差不多已被她宠坏,就如吃惯了浓郁的印度咖喱和意大利面就喝不惯日本清汤似的,对于一些“掺了水”的音乐已完全失去了耐心。当年听完此曲,很长时间什么其他的交响乐都不想听了,就如猫头鹰被突如其来的光芒刺瞎了双目。这音乐佐料之丰富,让人的知觉也为之麻痹,暂时丧失了品味其他作品的味觉,一个音乐家宠得粉丝如此挑食,真罪过啊。唉,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哈~

Human step ~aramaki's theme 长3:32. 描绘的是从战争硝烟弥漫到拨云见日的过程,此曲甚短,但较富戏剧性,确切地说,比较具有实验意味。
本曲以小军鼓的缓慢节拍起头,弦乐和管乐的旋律低沉而略带忧郁,均营造出战争惨烈的一面,战后冷灰死寂的场面毫无遮掩地呈现在眼前,而0:46分起,小号亮嗓,阴霾渐渐驱散,光芒刺破浓雾重洒这片土地,1:17的时候,管乐弦乐齐鸣的造势,赞美着人类精神意志之伟大,残破的旗帜仍在风中飘扬,但伤亡毕竟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1:33时伴随着定音鼓的第二次造势,重复前几小节的旋律,弦乐已基本是吊着嗓子渲染,一种战争胜利的神圣感已征服了一切。值得注意的是,小军鼓在期间贯穿始终,不离不弃,富有变化地从容走向光明,真乃军人的威严也~ 此前半段可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神来之笔相较高下。后半段自1:50开始,以电子乐+小军鼓+电子风笛,附以很强的混响效果,既有摇滚的元素,又颇有苏格兰风味。当然,这也就使得前半段和后半段对比强烈,像是勉强凑和在一起,又具有某种默契,这样的拼接是很有实验精神的。可以说,没有比音乐更能表现出人作为"宇宙的主宰,万物之灵长"之伟大了,此曲亦像是描画人类文明的一点一滴之积累,从起初的蹒跚学步至一路克服艰难险阻,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过程,我想若配合人类登月画面欣赏的话效果应该更好吧=_=~

死の森 此曲杀气腾腾,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让我想起了二战纳粹德军气势汹汹的进攻,真是标准的杀伐之声。
虽然只有1:56秒,却是首配器热闹非凡的曲子,编曲技巧相当了得。这首行进曲披着古典的外衣,但骨子里是相当现代的。
比较特别的是用传统的交响乐队加上电子混响营造出了非常具象的战争氛围。特殊音效包括类似齿轮的滚动声,机械运转的声音,及军队行进的脚步声等,此类音效跟军鼓的节奏叠加在一起,很好的强化了整曲的节拍和韵律,更渲染了战争紧张的气氛。在乐曲的一开头能比较清楚地能听到机械有节奏的运转声,0:58-1:05时金属声和脚步声比较明显,1:25-1:32机械运转和脚步声也趁着空挡露了出来,其渗透出的那种军人铁一般的discipline和杀戮的will让人不寒而栗。虽然杂七杂八的音效声总被压抑在军鼓紧张的节奏和管乐闹腾的音色下,但若去掉混响的话,这首曲子会大打折扣,便会沦为与古典作曲家无二的境地,它的丰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配器的创新。
该曲的旋律紧张华丽,有如箭在弦上,让人心不由得被攫紧,更产生无端的惶恐幻想。旋律的层次是较多的,如果看谱子的话,花花绿绿的音轨估计得让人应接不暇@_@ 多条音轨交错并行,但丝毫不乱,似乎都各就各位,该作陪衬的时候安心陪衬,该亮嗓子的时候,弦乐也好,长笛也好(值得一提的是1:18处的长笛在几小节的重复,一声紧似一声,仿佛催命,随着大镲的助威,紧张情绪被渲染到了整曲的极致),大号也好,都哗的一下起来,看似无端而起,其实都早已蓄势待发,正如战争中的阴谋和各种势力潜滋暗长,只待到了时机便露出狰狞的面目。这也是菅野擅长的编曲方法。

作为现代作品,这些曲子在短短几分钟里已经完整的描述了几个场景或生动的故事,并不拘泥于规范的起承转合。这在古典作曲家是不会这么做的。在古典技法中,一个乐章不写个10多分钟,一个主题不变奏个两三次是不够充分表现的。而许多现代作曲家则不得不改变这种套路,因为对现代作曲家而言,听众的耳朵已经到了相当挑剔的地步,再加上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讲求效率,对感官的刺激和快感要求更迅速直接,听个1分钟还没进入正题的曲子,就像个迟迟不肯献身的女人,在充分供给的市场中,显得陈腐而乏味,挫折感或不耐烦甚至不曾占据男人的心,因为另寻他求实属太易。羞羞答答半遮面孔的少女或中规中矩的优雅贵妇,就这样败给了性感女郎。许多年轻人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忠实拥蹵,这也许是当代古典音乐的悲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现代古典风格的音乐质量也提高了,如何在短时间内加足调料使尽噱头,抓住听众的心,使得现代音乐家注定要使劲浑身解数扮靓外表兼修养身性。第一眼惊艳,第二眼沉醉,然后便让人死心塌地深深爱上,当然,这并不等于给感情保鲜。对于洋子这样的音乐家来说,不弄出些新招来便意味着失败,被残酷的听众厌弃。肖斯塔科维奇曾说,他赞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我想菅野的曲子,按照这个标准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派的杰出代表。可惜洋子选择站在这风口浪尖,景色甚美,下面也是破浪翻滚,一不小心便要翻船,被无情的归入无调or实验作品,打入市场的冷宫。否则像约翰威廉姆斯这样的新古典主义传承人,沿袭着传统规范的学院派作风,也混得口好饭吃,名利双收。但在音乐的历史上,倘若没有拉威尔将音符如光影撕扯得支离破碎,而格什温也并未有机会把爵士这个"小瘪三"领入阳春白雪的"大宅门",我们便从未有机会品辍其异香,甚至于无从想象其美之甚。对此,我只有深深地对洋子们的努力无比感激了^_^~

偶在YKfan上发帖地址如下,also me~
http://www.ykfan.cn/bbs/viewthread.php?tid=4770&page=1&extra=page%3D1

superkidx 2008-06-05 23:42
边听 Human step 和 死の森 边看LZ的文

单首曲子能分析到这种程度 赞啊

LZ是学音乐的?

maliyingcherry 2008-06-06 21:39
完全没学过音乐的说,残念唉@_@...

viosonia 2008-06-06 22:34
菅野洋子的管弦乐作品应该是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吧,最近听MacrossF的OST1,间或感觉到了美国早期彩色电影电影配乐风格和洋子早期在光荣为信长作过的BGM的味道,看来是有点退步了……

viosonia 2008-06-06 23:02
另外我不认为菅野洋子做的曲可以叫做交响乐,充其量只能叫做管弦乐作品,其作曲大多是为画面服务的,音乐起的是衬托作用。这与古典音乐完全不同,古典音乐那时用的只是耳朵,现在是眼睛+耳朵。再说仅仅几分钟的东西是无法与其数倍乃至数十倍长的交响乐所能相比的,你还指望几分钟里塞个ABA,这不开玩笑么。

不过LZ耳朵不错,基本能分清各乐器的特有音调。再加把劲的话应该可以听出弦乐里有几种提琴了,铜管么……除了小号大号还有法国号和长号(- -b当年居然选了低音长号,真失策),有的管弦乐队还有中号,不过最近几年少见了,拜托您不要一杆子都给打翻喽

superkidx 2008-06-06 23:53
看来LS才是学音乐大啊
被LZ忽悠了:rolleyes:

H_Master 2008-06-08 20:08
引用
最初由 viosonia 发布
菅野洋子的管弦乐作品应该是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吧,最近听MacrossF的OST1,间或感觉到了美国早期彩色电影电影配乐风格和洋子早期在光荣为信长作过的BGM的味道,看来是有点退步了……

音乐元素的新旧能成为退步的标志么?orz
关于剧伴音乐的评论不从音乐本身来说有啥意义。。。

viosonia 2008-06-08 21:27
引用
最初由 H_Master 发布

音乐元素的新旧能成为退步的标志么?orz
关于剧伴音乐的评论不从音乐本身来说有啥意义。。。


——元素新旧倒是无所谓,但换汤不换药我觉得就是退步了(譬如当年各色版本的FLY ME TO THE MOON),所以最近打算把菅野的作品全都从头听一遍,看看是我神经过敏还是新瓶旧酒……

sfw-cd 2008-06-10 02:53
引用
最初由 viosonia 发布


——元素新旧倒是无所谓,但换汤不换药我觉得就是退步了(譬如当年各色版本的FLY ME TO THE MOON),所以最近打算把菅野的作品全都从头听一遍,看看是我神经过敏还是新瓶旧酒……


全听一次?OH MY GOD,太猛了,工程浩大啊~[/KH] [/KH]

zijin1983 2008-06-10 08:47
看完了~ 感觉就像很认真地数美女身上有几根骨头一样

到底多少脂肪多少肌肉多少骨头才能造出相貌好身材正的美女呢。。。这个初级教程还是做得不错的,嗯

maliyingcherry 2008-06-10 14:33
我听菅野的音乐从来不看画面的说,起码都是先听OST的,再去了解些情节etc,就算狼雨从朋友那拷来,也是当MV看...汗,真对不起信本敬子小姐...最喜欢的那几部Turn A啊,Escaflowne等,压根都没有看过动画,剧情也完全不晓得,但这不妨碍我欣赏。说实话,有时候觉得,这么出彩的音乐配那么烂的片子(如Brain Powered)真不是一般的浪费。除了Cowboy Bebop,画面和音乐的Sync大大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或者说,两者的搭配是天衣无缝,宛若天生,其他的菅野所作的配乐,我觉得,音乐往往超越了画面,唱起了主角。
另外,我觉得菅野的很多音乐独立性还是非常强的,即使没有画面,闭上眼睛还是能想象image,其画面感非常强烈。但是并不是说画面感强烈的曲子就不如给人感觉比较抽象的作品那么优秀,这多少取决于音色的丰富与否,还有作曲家本身的气质等等。因为菅野本人是具有联觉能力的人,她是通过自己想象的画面来作出合适的曲子的,经常是与片子本身没什么关系的。(我翻译过一个她的访谈,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她本人如何创作OST的过程。) 对我来说,我往往会觉得亲眼所见画面远不如自己听音乐想象出来的画面/场景美好,这样想象就被锁定了而了无生趣。有时,人还是保留点想象空间的好。

几分钟里面塞个ABA有可能的嘛,比如什么老柴的作品,再如现代久石让的作品。再说我感觉,很多古典交响乐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牺牲了本身的优美,觉得灵感其实很涩,加了桥段再延续下去,再来几个变奏,也就是拖泥带水的,最后被人牢记的仍然是那精彩的几分钟。完整有完整的好处,瞬间灵感的不掺水的迸发,原味的展现也是符合我口味的。就如听了遍魔笛,就陷入了怪圈,放着那段夜之女王复仇的咏叹调听到吐为止。仿佛这之前,这之后发生什么都再也不重要,这也是很自然的状态,咔咔~

至于Viosonia San说的BGM的话,我认为就是近年来很多好莱坞大片的配乐,跟音效音也没啥区别,真的太程式化了,包括号称要一反“音效音”的怪圈而作出部真正音乐的,为哈利波特5配乐的科班出身的作曲家尼古拉斯·胡珀,最后竟然走上了他所批判的那种风格的老路。没办法,灵感少就只能音效音啊,音效音无论如何都能编得出阿,而灵感之神却不常眷顾一个作曲家。伟大的音乐可以让画面配合它甚至超越画面,而不是音乐配合画面。也许在现在人看来还不能预见到配乐的前途,但不是没有先例的。--有多少人还知道An American In Paris这部好莱坞老片子讲些什么?甚至有多少人知道An American in Paris是部电影配乐?但是格什温的这部"配乐"至今仍被反复演奏,它的价值仍在逐步被发掘而已。星球大战的配乐也让John Williams名垂千古,说实话,我还真没看过星球大战(是不是很out of date呵=_=~) 人们最终会觉得,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不过就与Music inspired by 其他可以引起灵感的东西一样寻常,正如Richard Strauss受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inspire,Oh,鬼知道尼采说了些什么,Who cares! But we know Richard Strauss's Value. Anyway,我觉得菅野的东西还是非常有别于"音效音"的,是很有内涵的,这个我上面的帖子已经写得够多了,就不罗索了。

至于洋子小姐是不是新古典主义,这个很难说...老约翰是稳坐这把椅子了,而洋子小姐常被归入NewAge,抹汗,这个说话已经被许多人反驳过无数次了...洋子小姐做的东西范围比新古典主义大的多吧(否则没法解释她做的爵士/电子/摇滚etc了唉),她是个多维空间,她其中的一维,古典风格的作品中的一部分可以算作新古典主义的传承吧。嗯,我这么认为。

那个...长号?...很难吹的巴@_@牛哦。低音长号只能打打底了,的确不如吹小号法国号来的爽阿,时常可以当当主角,当然,稍有瑕疵也会给听众无法弥补的遗憾,sigh~那个,音色很杂的时候,要分辨各种号子还是有难度的,到那水平都能写总谱了吧,汗=_=b~ Anyway,偶不是专业的,听点皮毛而已了。

PS:H Master 好久不见:)没想到你还上popgo呢~

viosonia 2008-06-10 21:52
长号不难吹就是有够重而已,特别是低音长号,另外手短的没戏……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名言还是很多的,譬如“上帝已经死了”这句。

置于约翰威廉姆斯么,个人觉得SW的音乐也就凑合(只记得New Hope里的配乐了)……我还是倾向韦伯多一点,毕竟人家除了写写百老汇曲目也写过安魂曲(虽然是听了让人昏昏欲睡的那种),第二任老婆莎拉布莱曼也是妻凭夫贵(但是长得很不月光女神……)。威廉姆斯老人家给电影配乐做得太多,有些不能自拔了,闲暇就写了点运动会主题歌之类的。

我对菅野阿姨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她的交响诗和NewAge,而是她在光荣为信长野望做的配乐。

A+B+A是三段式,除此之外还有二段的A+B和A+B(a+b)+A的复三段。老柴的ABA最短的应该是《船歌》了吧。

菅野的特点在于曲风多变,在多种音乐形式间游走。西式,和式,Blues,间或来点西亚和东欧民族风格。不过个人觉得菅野阿姨管弦方面不如学院派出身的岩崎琢,西亚民族风味不及光田康典...

至于“全听一次?OH MY GOD,太猛了,工程浩大啊~”——菅野洋子作曲的到现在为止算上单曲大概90多张,不算太多,刚下完全部APE。(手头虽然也有不少菅野CD,不过EW9和CT820得下半年入了,又不忍心用AC97凑合PX100听……)

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倒是没啥,听完能写总谱倒是一门绝学了,以前只听说广东有这么一个高手,无论什么流行音乐,听过就能把乐谱写下来。

maliyingcherry 2008-06-11 10:41
引用
最初由 viosonia 发布
长号不难吹就是有够重而已,特别是低音长号,另外手短的没戏……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名言还是很多的,譬如“上帝已经死了”这句。

置于约翰威廉姆斯么,个人觉得SW的音乐也就凑合(只记得New Hope里的配乐了)……我还是倾向韦伯多一点,毕竟人家除了写写百老汇曲目也写过安魂曲(虽然是听了让人昏昏欲睡的那种),第二任老婆莎拉布莱曼也是妻凭夫贵(但是长得很不月光女神……)。威廉姆斯老人家给电影配乐做得太多,有些不能自拔了,闲暇就写了点运动会主题歌之类的。

我对菅野阿姨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她的交响诗和NewAge,而是她在光荣为信长野望做的配乐。

A+B+A是三段式,除此之外还有二段的A+B和A+B(a+b)+A的复三段。老柴的ABA最短的应该是《船歌》了吧。

菅野的特点在于曲风多变,在多种音乐形式间游走。西式,和式,Blues,间或来点西亚和东欧民族风格。不过个人觉得菅野阿姨管弦方面不如学院派出身的岩崎琢,西亚民族风味不及光田康典...

至于“全听一次?OH MY GOD,太猛了,工程浩大啊~”——菅野洋子作曲的到现在为止算上单曲大概90多张,不算太多,刚下完全部APE。(手头虽然也有不少菅野CD,不过EW9和CT820得下半年入了,又不忍心用AC97凑合PX100听……)

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倒是没啥,听完能写总谱倒是一门绝学了,以前只听说广东有这么一个高手,无论什么流行音乐,听过就能把乐谱写下来。



那个,viosonia的手果然够长,而且够有力,汗,想象ing@_@体形应该比较庞大吧...

铁三角,有钱人呵~ 我都是用10块钱的耳机的,汗。。。
朋友送我个PX200我都只听了一个月就封存供起来了的说,舍不得多听=_=以至于被我妈放的现在都找不着了[/KH] 呜。。。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高中无聊的时候翻过些,到大学再拿出来看忽然觉得,这书真有够意识流的,果然是他疯掉前的力作。说实话,尼采真的很难懂。对西方世界而言,上帝死了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当然,也是哲学发展早晚必须迈出的一步。这种介乎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某种东西(这是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哲学的定义),早晚总会想要摆脱神学的桎梏的。-我是把它理解为这种努力的,不代表一般的观点拉。从这点来说,音乐真的不足以表现哲学,它可以表现恢宏,痛苦,光明等与情绪相联系的感官知觉,但是在表现抽象的哲学思想上,我认为是不足以的。但是音乐也可以比哲学展现给人的更多。任何文艺形式在互相转换的时候就必定有信息丢失和扭曲,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也是所有文艺形式皆有存在必要之理由。所以我宁可称之为inspired by,而不是哲学尼采在音乐斯特劳斯上的展开。

约翰威廉姆斯在现代的功绩还是有目共睹的,除了早年的SW能突破音效音和画面的约束,让人关注到OST之外,毕竟还是让很多小朋友从哈利波特的音乐中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一些魅力。我觉得那个Main Theme还是不错的哈,虽然,的确十分的,学院,汗=_=...约翰作哈利波特还是很用心的,甚至到哈3的作品中,竟然出现了Jazz的新鲜元素,作为一个学院派的老人和新古典主义的嫡传者,这种尝试实属不易了。至于韦伯,我看过现场版的剧院魅影,效果不错~不得不承认,奶油蛋糕是必须的,我也爱吃奶油蛋糕的哈!游走于古典和现代间的莎拉布莱特曼还是不错的,偶最喜欢的她的歌是Time to Say goodbye~

"我对菅野阿姨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她的交响诗和NewAge,而是她在光荣为信长野望做的配乐。"-这个,我一直不想对她的光荣配乐有太多的评论,因为据说她在光荣时期,可能是团体作曲。洋子可能是作曲,编曲可能是一个团队这样的。-不过,这是传言,我不firm。我觉得她个人的个性并不能很好地在游戏音乐中展现,她自己本人也说最讨厌作游戏音乐。BTW,RO2也是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汗。而且毕竟是早期的作品,虽然好几首我也很喜欢,但编曲显得冷清,而且感觉有的地方有模仿痕迹,并不如她日后的战争音乐那么grand,技巧也日趋成熟。但是作为新人的刚上手的习作,水平已属上乘。

不晓得洋子这种借鉴世界五大洲的音乐元素能否被称之为world music(允许我歪曲下这个名词哈),反正中东的,印度的,非洲的,中国的,日本的,东欧的民间舞曲等她真的都有认真涉猎,或者说的不好听些罢,模仿好了。而且她做的改良版的中东和印度音乐真的很悦耳,没有太多讨厌的四分之一音搞乱(那让我对自己的耳朵很自卑T_T555),却借鉴了中东作为音乐大"国"丰富的节拍和独特的旋律。顺便说句,洋子做五声音阶的作品还是比较生涩的,她说最难做的作品当属中国十二亿人的改革开放,据说是因为她能接触到的这方面的音乐资料太少了。不知咋的,让我想起了行星组曲,稍微抹下汗,不知霍尔斯特那位老人家哪来的灵感...

esca 2008-06-13 12:23
JW还叫Johnny的时候本来就是玩Jazz的,HP3巴士那段对他来说应该是驾轻就熟吧~

五声音阶...改革开放那首mugen感觉怪怪的。让我扯远一点吧,德彪西的几首貌似五声的东西都很好听>< 塔,夏天的风神,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StandAlone 2008-06-14 02:23
看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误导了不少人啊,建议还没看过的人不要看,看过的人赶快忘掉……

另外,大本营不要了吗:
http://www.ykfan.cn/bbs/thread-4770-1-2.html

maliyingcherry 2008-06-16 15:28
引用
最初由 StandAlone 发布
看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误导了不少人啊,建议还没看过的人不要看,看过的人赶快忘掉……

另外,大本营不要了吗:
http://www.ykfan.cn/bbs/thread-4770-1-2.html


=_=忘了。。。
西方哲学史虽然不是罗素很成熟的作品,但我觉得他对哲学的定义有一定的道理,怎么能说误导呢,汗~

wbcan 2008-06-18 22:20
引用
最初由 viosonia 发布
另外我不认为菅野洋子做的曲可以叫做交响乐,充其量只能叫做管弦乐作品,其作曲大多是为画面服务的,音乐起的是衬托作用。

引用
最初由 viosonia 发布
不过个人觉得菅野阿姨管弦方面不如学院派出身的岩崎琢

同学你是来笑场的么?我已经岔不过气了:D
岩崎琢即使真是学院科班出身,据我看他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弦乐作品(不要以为有几把号管提琴就可以称之为管弦)

马沙 2008-06-18 22:28
这贴下去就是YK神教的绝对领域

wbcan 2008-06-18 23:01
大神大婶我都不管,那位同学的说法有基本概念错误。
以上

StandAlone 2008-06-19 00:42
引用
最初由 maliyingcherry 发布


=_=忘了。。。
西方哲学史虽然不是罗素很成熟的作品,但我觉得他对哲学的定义有一定的道理,怎么能说误导呢,汗~

所以至少还是要读点其他的哲学书(特别是非分析哲学派的)吧。
而且罗素写出这本书已经七老八十了吧,还不算很成熟吗?
哲学的词源是“爱智慧”,也就是爱彼岸世界。怀疑彼岸世界的罗素,对形而上学有偏见。他还把他那套分析哲学的东西全盘套在一切哲学家身上,对思想与诗意并重的哲学家们(康黑叔尼海等……)有偏见。即使他的语言再优美,这也相当于把哲学中最原初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完全否定掉了,哲学对于个人的意义也完全被他否定。因此,我读他的西方哲学史,感到非常压抑……

而且,80万字就想写完西方哲学史,罗素未免太自信了,整部书有太多不全面的地方了。对于思想来说,不全面就是错误。

当然,我完全没有罗素的水平,所以反对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只是我个人情感,请cherry不要在意。

viosonia 2008-06-19 23:20
引用
最初由 wbcan 发布


同学你是来笑场的么?我已经岔不过气了:D
岩崎琢即使真是学院科班出身,据我看他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弦乐作品(不要以为有几把号管提琴就可以称之为管弦)


——据你看?即使真是学院科班出身?(耸耸肩)

岩崎 琢 (いわさき たく)は、日本の作曲家、編曲家である。

高校生の頃に作曲家を志す。東京藝術大学作曲科に在学中に日本現代音楽協会新人賞を受賞。現在は劇伴を中心にコンポーザー・アレンジャーとして活動の場を広げている。

主な作品
アニメ
無責任艦長タイラー(OVAシリーズ)(1995年、1996年)
渡辺瑛美とのオリジナルユニット『T's WORKSHOP』を組み、各巻テーマソングを作曲。ドラマCDの劇伴も担当。
今、そこにいる僕 (1999年)
るろうに剣心 -明治剣客浪漫譚- 追憶編 (1999年)
R.O.D -READ OR DIE- (2001年)
Witch Hunter ROBIN(2001年)
The Soul Taker 〜魂狩〜(2001年)
破壊魔定光 (2001年)
るろうに剣心 -明治剣客浪漫譚- 星霜編 (2001年)
ゴーゴー五つ子ら・ん・ど(2001年)
GetBackers-奪還屋-(2002年)
ヨコハマ買い出し紀行 (2002年)
R.O.D -THE TV- (2003年)
焼きたて!!ジャぱん (2004年)
BLACK CAT (2005年)
エンジェル・ハート (2005年)
びんちょうタン (2006年)
オーバン・スターレーサーズ(2006年)
結界師 (2006年)
009-1 (2006年)
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2007年)
PERSONA -trinity soul-(2008年)
ソウルイーター(2008年)

ドラマ
ナチュラル・愛のゆくえ(NTV系、1996年)
オンリーユー〜愛されて〜(NTV系、1996年)
夜王(TBS系、2006年)

[編集] 映画
銀色の髪のアギト (2006年)

[編集] ゲーム
太閤立志伝II(1995年)
愛・超兄貴 (1997年)
大航海時代Online(2004年)
マブラヴ オルタネイティヴ(2006年)

我倒是很想知道兄台到底听的是哪个咧……至少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不是所谓的“几把号管几把提琴”


[/KH]不过我也发现,自己总是把岩崎琢和久石让搞混……

wbcan 2008-06-20 02:31
同学我对你的意见不是质疑岩崎琢是否货真价实学院科班出身,岩崎琢写不写管弦乐是他的选择。
几年前我是从他的成名作《るろうに剣心 -明治剣客浪漫譚- 追憶編》 (1999年)开始了解,断断续续的听下来,后作的感觉都不如追忆编来得好。我对他的主要印象是,不追求纯粹的管弦乐队编制和配器路线,规模大小有些象室内乐,爱用爵士节奏融入,电子合成混录的不少(这里讲的是他管弦味的部分BGM,不谈其他),所以那些音乐中真正体现管弦乐的特征很少,如复调,织体,对位等等(用StandAlone大的话,就是没有管弦乐/交响乐的语言)。
我说岩崎琢不写正宗管弦乐,并不是对他的贬低。
例如佐藤直纪作的某些音乐比岩崎琢的更能称为管弦乐,但我对佐藤的好感远远比不上岩崎琢。

wbcan 2008-06-20 03:23
你的问题在于,你似乎把交响乐这种音乐体裁当作富于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你完全可以说,菅野所做配乐中的交响乐乱七八糟你不爱听,在下所能做的就是静悄悄的无视。
你完全可死扣字眼追究古典交响乐的历史,尊奉十八世纪海顿确定的交响乐(严格来说叫“交响曲”)四乐章:奏鸣曲,复三部曲/变奏曲,小步舞曲/诙谐曲,回旋曲为标准格式。
古典主义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二十世纪许多严肃音乐家或者说学院音乐家对交响乐所做的体裁,观念,内涵理论发展贡献,给了现代的语言环境下交响乐所指形式的宽松外延。
如果你根据历史做一番解释,我也可以无视你的“王道复古”主义。
但你的原话却是非常模糊,我猜测了七七八八,也算不出你判断逻辑究竟是怎样=_=
引用
另外我不认为菅野洋子做的曲可以叫做交响乐,充其量只能叫做管弦乐作品,其作曲大多是为画面服务的,音乐起的是衬托作用。

如果影视动画作品的配乐追求音乐为画面服务,为画面衬托,你怎么解释迪斯尼动画《Fantasia/2000》的配乐全部都是古典经典,包括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太空漫游2001》用过霍顿的“行星组曲”,前面楼主也举例格士温的An American in Paris。
肖斯塔科维奇也为苏联电影写过配乐(40多部),其中《围困》的主题便是《第七交响曲》,难道肖氏故意降低他音乐的品格?
----------------------------
有一点必须感谢你,viosonia
因为你提到光荣的游戏音乐,我回过头把《信长之野望~天翔记》重听一遍,大感过去此张专辑严重没听够,还是认识不足:(

viosonia 2008-06-20 21:38
如果影视动画作品的配乐追求音乐为画面服务,为画面衬托,你怎么解释迪斯尼动画《Fantasia/2000》的配乐全部都是古典经典,包括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太空漫游2001》用过霍顿的“行星组曲”,前面楼主也举例格士温的An American in Paris。
肖斯塔科维奇也为苏联电影写过配乐(40多部),其中《围困》的主题便是《第七交响曲》,难道肖氏故意降低他音乐的品格

——嗯……该怎么说呢,或许是我解释得不大清楚,我个人偏向于认为交响乐应该是不受影片故事情节所约束,而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作曲的初衷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有些许差别。至于你上面举的例子,看上去似乎是说凡是做了影片配乐的就不是交响乐,或者说至少是较低一级的;但我所指的是原创配乐,即为特定影片或情节服务,起烘托效果的交响乐(或许说是交响诗更合适?反正我也不是音乐专修啦~)。这些配乐的目的无非是强化画面给人的感受力而已,而其精神上则相当空洞,至少你不能指望从配乐里读懂作曲家的内心,取而代之深深印在你脑海里的是在某段配乐中出现的经典画面(我似乎连歌剧也一并打击了……),我的判断逻辑差不多就是基于作曲家自己的创作本意这一点上。

迪士尼用古典也不仅仅是2001幻想曲,几十年前的魔法师就用过包罗定的鞑靼舞曲,不过前者的制作初衷似乎更像是“听XX曲后感”……

“你的问题在于,你似乎把交响乐这种音乐体裁当作富于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其实你说得没错,我确实认为交响乐这种音乐体裁应当作为抒发作曲家本人感情的载体,而对于听者,那就是一千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了。

嗯……看了看自己码的一堆乱七八糟的文章,感觉有点原教旨主义气息了

StandAlone 2008-06-20 22:44
忍不住冒几个问题出来,如有冒犯,还望viosonia海涵:

1 交响乐、管弦乐、交响曲、交响诗的关系与区别是否弄明白了?
2 “交响乐这种音乐体裁应当作为抒发作曲家本人感情的载体”——这是您的个人观点还是在哪里看到的?如果是您的个人观点,我表示尊重,但我建议您不能以此观点来与不认同这个观点的人讨论。
3 随便举个例子好了:拉威尔的《波莱罗》抒发了什么感情?
4 如果幻想曲2000是“听XX曲后感”——那为啥罗马的松树的音乐配上了鲸鱼的动画?曲子中善良的火鸟变成了动画中邪恶的火鸟?——如果对于听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怎么判断作曲家想表达的“感情”(特别是无标题音乐中的“感情”)是啥呢?

sh2o 2008-06-24 21:16
点评得太精彩了
最后的感言也写得十分真切

伊谢尔伦红茶 2008-07-08 18:06
已经变为神教绝对领域了
魔王你成功地把大家从音乐转移到哲学上进行研究=v=

啊...字体看得眼睛真累...

5418644 2008-07-08 18:15
其实偶想说你难得有时间写篇文章出来

经常加班的大忙人

心如剑 2008-07-08 21:19
引用
最初由 伊谢尔伦红茶 发布
已经变为神教绝对领域了
魔王你成功地把大家从音乐转移到哲学上进行研究=v=

啊...字体看得眼睛真累...



我是想说讨论似乎还没有定论~~
我比较想要一个标准的说法诶~~

目前还是百家争鸣状态的说~~~

Shinguji Arashi 2008-07-29 23:13
觉得LZ真的是很厉害呢!可以分析的那么清楚!^^字太多了,看到头有点晕呢。^^不过关于她的歌,我还真的是很喜欢呢!她作的DIAMOND CREVASSE很好听啊!

飞伤 2008-08-01 14:06
LZ好专业啊~~

cccp127 2008-08-13 23:01
居然不给载点。。。LZ太过分了哈哈

百花吐艳 2008-09-03 19:57
超喜欢她。。。当年挂驴子下她的无损专辑 ,好几个月才下清。。。曲风多变,真的很佩服她的想象力。。。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评菅野洋子战斗音乐(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5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25254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