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漫游水世界』>青青子衿>[原创]外教给我带来了 ..

[原创]外教给我带来了什么

无缺小鱼@2003-05-20 20:49

外教给我带来了什么
———

不知不觉之间在犹他已经3年了,处在这样一所中美合办的学院中,也许最大的收获就是使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机会接触从美国来的外籍教师。有的人可能觉得大学生活中有无接触外教的机会是一件不怎么重要的事!很多东西如果你不去亲自经历,你永远不会知道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什么。我想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吧。
从大一到目前为止我接触的外教有4、5个左右。感觉每一位外教都各有各的特色,在和他们的交往中都或多或少会为某一些事而触动,进而学习到不同的东西,累计经验为下一次的接触作准备。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现在在经历了大约4、5次这样的过程以后再来回想大一第一次接触外教时的青涩,忽然觉得现在的我就好象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俯视着以前的自己,想来这就是成长吧!
自我感觉和外教接触后最大的收获不是在语言学习上。当然有机会用英语和他们交流的确是很好,可是和他们交流几个小时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应该说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在和他们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对彼此文化差异的认知和对自身文化意识的提升,而这种认知也成了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举个列子来说吧。

这些外教中给我象最深的是Linda。 Linda全名Linda S. Ralston, 她是美国犹他大学Leisure Services Management Department的Associate Professor。在大二的时候来上海教了我们三个星期的餐饮管理和客户服务。这是第一位上我们专业课的外教,同学们对如何接待她都相当重视,大家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力求在三个星期中可以让Linda在除了工作以外好好的了解一下上海,好好的了解一下她所教的这一群学生。我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带Linda参观上海的城隍庙地区。我们是学旅游管理的,照说这种充当导游的任务难不倒我,可是这次感觉却真的是被难倒了。最主要不是语言上的障碍,而是自己将要介绍的东西给了自己很多深层次的思考。以前带的都是国内的游客,大家处于同一文化圈很多东西说出来以后大家都理解,可是如今我要带的对象是一位外籍教师,原本的那套东西不能完全照搬了。而且自己将要介绍的城隍庙和豫园一座是中国古代的道观,一座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内容都牵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这就更加为自己的介绍增加了难度。想要介绍好这些景点就逼着你去思考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比如说究竟该选择怎样的讲解角度和切入面,在整个讲解过程中能够传达给对方一个怎样的信息,而通过你的讲解对方对这个景点又会产生怎样一种印象,这些问题都成了我在准备过程中重点思考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思想前提,自己在准备的过程中便会朝着这个方向走,最终准备出让自己满意的导游词。
事实上实践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Linda在旅游的过程中所探求的不仅仅是那些文化的细节,而是希望通过这些细节来获得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概貌的了解。而我所要做的就是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去帮助她完成这一目的。这个时候自己前期准备的东西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在整个游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Linda对城隍庙的南翔小笼赞不绝口,在吃的时候她告诉我在美国人的概念里根本就没有“包子”的概念,所以希望我为她介绍一下关于“包子”的历史。这个问题完全出呼我的意料之外,当时感觉自己并没有作出另人满意的回答。于是回家以后找了这方面的资料,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现在想来这便是一个促进自己学习的过程。
Linda之后还带过几位外教去过苏州,几乎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收获。也发现自己相当乐在其中,尤其是喜欢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好好的回来学习以解决问题。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适合我。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学习累积的过程,不仅使自己在知识的准备上有了前进的动力,而且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有自信了。这是一种作为导游站在人前的自信也是面对外国人时用英语交流的自信。我甚至于感到这种自信正逐渐成为属于我的一种宝贵财富。同时也庆幸自己可以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便拥有了这一笔财富。

在我国打开国门加深和外界交流的同时,一个人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已经成为人才衡量的一大标准了。而外籍教师的到来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异域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此我衷心感谢他们!
引用

SIS6326@2003-05-20 20:53

白皮肤绅士们到处烧杀抢掠的结果~
引用

GeForce@2003-05-20 21:23

外来货总比本地货吃香。
引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