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游戏音乐交流区』>音乐论坛精华区>[导读]不必望洋兴叹— ..

[导读]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十一)(辛丰年)

snlfsnef@2003-06-06 20:23

上一期,议论“可读曲目” 的话题是巴罗克时期的作品。 接下来要谈古典派。我们在谈“必读曲目”的时候没有提到海顿,不免有点委屈了这位古典派的长者,正好在这里补课。 海顿也是一位产量很高的大作曲家。产量高,当然证 明他肚子里货色多;但也有时代背景与实际需要。那时候的欧洲正处于法国大革命的前夜,是新与旧“方生末死”的 时代。一个音乐家,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艺,要有饭吃,要出名,不投靠一个保护人是不行的。他们的处境好像是介乎倡优与清客帮闲之间吧。 例如“海顿爸爸”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乐人便是奥匈帝国一个亲王府中雇用的乐师。他必须身穿号衣,同府中的低级仆役们坐在一起就餐。每逢王爷举行宴会舞会之类活动,他就领着乐队奏乐助兴。他还必须听候主人的吩咐,不断供应新节目,包括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要及时赶写出来派用场。这样的“遵命音乐”往往是成批生产的。因此音乐家几乎也变成了定期交货的手艺人。他们很难只在有了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的情况下才欣然命笔。可怜老海顿便是在这种环境中熬出来的! 一百零四部交响乐!这位“交响乐之父”留下了这个后无来者的纪录。今天的乐迷对海顿感兴趣的仍然不少,虽然不见得有胃口通读那一百零四部。海顿的乐风,乍听起来很像莫扎特,有时颇难分辨。其实,是年轻的莫扎特先受他影响,然后是年长而且谦逊的海顿向青出于蓝的后辈吸取营养,而更基本的原因是他们同处于一个时代。 海顿的交响乐,有各式各样的标题,其中,所谓的《惊愕》《告别》《时钟》《军队》这几部是最流行的,也是我们可以首先选读的,这些标题都联系着同那篇乐曲有关的小故事,可以为听赏增添兴趣,当然也不必当成理解音乐内容的根据。还有许多交响乐的外号如《玛丽亚·泰蕾莎》《法国王后》《晨》《午》《暮》等等,举不胜举,是当年乐谱出版商以意为之的,更不足为据了。《玩具交响曲》这部作品的“知识产权”,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这部作品,作为“可读曲”还有点委屈了它,虽然那么短小而似乎简单。所用的乐队近乎省掉了木管与铜管的弦乐合奏,但却奇特地加进了好几样玩具,有的模仿布谷鸟、画眉的啼叫,有的代替打击乐器,增加一点热闹气氛。这本来很容易流于浅薄甚至俗气的,可是它有一种宁静素仆、天真烂漫之美。初听便不觉受其吸引,久听更觉其中意境悠远。它是一种成人可以从中认取自己的童心的音乐。也个妨把它当做一篇小小的“田园交响乐”来听。 如此美妙的一篇管弦小品,以往都(今天仍有人)认为是海顿之作。还有他如何童心发作,在集市上买了那些玩具回去,随即谱成此曲的故事流传。这倒是相当符合“海顿爸爸”那慈祥幽默的性格的。可是经过现代学者的考证,看来此作的版权还要归属老莫扎特,也便是列奥波德·莫扎特。也就是那位旷世天才的老父。他不但是小提琴教学法的专家,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曲家。交响乐、小夜曲、嬉 游曲、室内乐……那数量之多是令人惊讶的。在一些标题 性的乐曲中,他喜欢加进非常规件的音响,例如风笛、手摇琴。有时甚至用上戏剧性声响效果,在描写狩猎的音乐中 传出了人呼、犬吠之声。由此可见,《玩具交响曲》中加进玩 具是符合他的习惯的,并非突然。 除了交响乐,海顿的作品可听的还有不少。他为大提琴写的两部协奏曲,属于大提琴文献中屈指可数的重要作品,也是大提琴家们的保留节目,也许,由于莫扎特和贝多芬都不曾为独奏大提琴写过协奏曲,海顿之作更显得有欣赏价值了。海顿不但是“交响乐之父”,对于弦乐四重奏的发展成 为最完美的室内乐音乐形式,他也是功在乐史的。而且他 在这方面的高产也是突出的。数量之多,令人听不胜听。有趣的是,它们也像其交响乐那样被别人加上了一大堆标 题。像“狩猎”“鸟语”“梦”之类是比较平常的。题得古怪的 如“蛙”,又名“失火”,也名“维也纳之乱”。更离奇的也许是那篇“剃刀”四重奏了。据说此名之由来是,海顿正为剃刀太钝烦恼,嘟囔逍:我情愿用一首四重奏换把好刀!此时正好乐谱商登门求稿,于是那首成交了的作品便得了这个绰号。 室内乐更适合于“纯音乐”,而不大适合标题乐,而况这 些标题是别人妄加的。所以我们听这些四重奏,对那些标 题可以一笑置之。 在他写的八十四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后一首未完成),我们不妨先挑出两首来听听。一首是《云雀》(作品的之 5),一首是《皇帝》(作品76号之3)。 他有一篇《小夜曲》是无人不喜爱的。其实本是《F大调弦乐四重奏》中的一个乐章,他用三件乐器的拨弹衬托行一把提琴的曼声歌唱,唱出一支朴素清新的歌调,雅俗共赏,永葆青春! 他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也是值得一听再赏的音乐。为小号这样的乐器写的独奏曲,能写得这样灿烂、流利,而又不俗,耐听,实在难能可贵。我们在读海顿之作时,一开始会感到他、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之间的风格与音乐语言上的相似、相近,然后又发现三人之间的不相似。你也许会觉得,要认出某一作品是海顿还是莫扎特写的,往往并不容易。有时我们又会从海顿的作品中认出贝多芬来。但三个人又都自成一家。这些都是值得留心玩味的。这正反映出时代的影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莫扎特的作品,我们在“必读曲”那一部分已经举了那么多,实际上,可读的举不胜举。 例如,他写的钢琴奏鸣曲,其语言和所表达的情绪同他的钢琴协奏曲是两样的,显得比较内敛、含蓄。粗粗地听几次,也许引不起什么兴趣,但是在那表面的平淡后面包含着相当深沉的思索。多听就觉得非常亲切有味,那味道又不同于他的交响乐和协奏曲。我们如果能比较广泛地涉猎一番他写的各种味道不一样的作品,就会更加感到他的内心世界何其广博,他的音乐语言是那样的变化莫测! 有两首奏鸣曲,可以优先选读,即K. 332与K. 33。莫扎特几乎为每一种适宜于独奏的乐器写了协奏曲, 它们都成了协奏曲文献中的经典作品。为长笛,他写了两 部协奏曲。为单簧管写了一部。都是既美妙也有深度的名 作。大管协奏曲和四部圆号协奏曲也值得了解一下。他又 曾写过几部由几种管乐器主奏的交响协奏曲,可惜有的已 经遗失。今天我们能听到的一部,据说还不一定是原作。 莫扎特的作品,可听的实在太多,因此我们还是要注意 优选,也就是要优先选听那些更值得先听的作品。例如,他 有好多部嬉游曲和合奏用的小夜曲。我们大可不必在那上 面多耗时光,留待将来你成了莫扎特迷时再通读细读也 不迟。 在他所作的这类小型乐队合奏的小夜曲中,最流行的 无疑是《G大调小夜曲》(K. 525)了。正是由于它的广泛流 传,过度的反复演奏与听赏,反而降低了它的品质。它的有 一种被妄加了打击乐器的改编曲还被用来为商业广告配音,本来是典雅秀丽的音乐,今天给人的印象已经成了肤浅的消遣节目。我们应该忘掉这一切印象,重新审听这篇佳作。 除了《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这两部歌剧的序曲应该 作为必读曲以外,莫扎特的十多篇其他歌剧的序曲也是很可以欣赏的。这些序曲中,有的演奏时间还不到两分钟 (《巴第安与巴斯第安纳序曲》),其他的大多同《费加罗的 婚礼序曲》的篇幅差不多,其中最有深度的当然要数《魔笛 序曲》,那是需要、也值得好好地倾听的。《女人心》和《后官诱逃》也是他的两部重要歌剧作品,它们的序曲也是有分量 而且各具特色的,还有一部人们并不重视的歌剧《剧院经理》,却应该提醒爱好者留意:它的序曲是不可以放过的! 因为在它那喜剧风格的音乐中,像《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一 样,洋溢着一种乐观的、幽默感的精神。音乐非常明快,泼 辣。你无须多问剧中情节,自然会受到感染而不禁精神为 之一振。它是既有吸引力也经得起反复听的音乐。 莫扎特的灵感结晶,不少是散落在零珠碎玉之中而容 易被人忽视的。例如,他因为供职宫廷,常常不得不为了贵 人们的宴舞提供一些娱兴音乐。其中往往可以发现绝妙的 笔墨。在其《德国舞曲集》中,有一首C大调的,便是一例。 曲式、和声、配器,都是简约不过的,然而是真正的莫扎特, 那美妙是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 如果细看他的全部作品目录,你会发现其中还有几种 稀奇古怪之作。一种是为自动管风琴写的乐曲。(如《幻想 曲》,作品K.608)此种机械乐器,自中文以来便在欧洲流 行了。 另一种是为“玻璃琴”而谱的几篇乐曲,如作品K. 356 《柔板》。玻璃琴是那年头在欧、美风行一时的新发明。音 响奇幻,近似于本世纪曾有人玩过(今天仍有爱好者)的锯 琴。歌剧大师格鲁克、大文豪歌德、政治活动家富兰克林都 对它十分欣赏,莫扎特也大感兴趣,为这新奇乐器和它的 演奏名手、一位女子叫玛·克其格斯纳的写了乐曲。 有机会见识一下这种音乐,可以对这位绝世奇才的多 才多艺增加不少联想,虽然那作品本身倒并没有多大价值。 下一回,我们要谈贝多芬的可读曲。
引用

kamioisme@2003-06-09 01:10

wow!
so much data about classic music
you might cost much time on classic music
引用

thehope@2003-06-10 22:38

写了这么多很辛苦耶。。。
不过我好像都没有听过的样子
不如给个下载的地址我去听听,比看你的贴子方便的说
(没有不好的意思,楼主见量)
引用

雷帝银次@2003-06-11 07:47

正好我们学校开设了古典乐赏析,我的室友上了,他最喜欢就是巴赫下次有空介绍介绍。本人喜欢莫扎特,真是优美动听。贝多芬的雄阔壮美下次有空也介绍
引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