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漫游水世界』>青青子衿>[原创]论射鵰英雄传

[原创]论射鵰英雄传

csl1010@2003-07-05 22:52

《射鵰英雄传》作於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报》连载。书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而此书亦深受中港台等地读者欢迎,相继被改篇为电视剧,漫画,电子游戏等。为金庸众多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其中之一。

每当人们看见《射鵰英雄传》这个名字,便会想起「这是武侠小说」这个念头,甚至金庸先生也被定形为一位「武侠小说作家」。当然,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其实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所表达的,又岂止「武侠」二字?在我看毕《射》一书後,才了解到这不仅是一本武侠小说,而且是一本情书,一本爱国味道浓烈的小说,当中所表达的男女之情,兄弟手足结义之情,舐犊之情,与及民族感情,就让我藉着这报告,由浅入深的一一剖析。

论其武功

《射》的成功,可能并不是因为上述的各种因素,而是其基本的主题武学。
然而,观乎金庸先生对此书的武功创作,并不是单单替武功起个名字,加点气势就行,在每种武功和每个角色背後的安排,其实不乏深意。
较为家传户晓的有男主角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和女主角黄蓉的打狗棒法,细心一想,这两套武功跟它的使用者的性格实在是配合得天衣无缝。思想古板,死脑筋的郭靖所用的降龙十八掌光明正大,纯靠内力推动,半点取巧不得,刁钻古怪,鬼主意百出的黄蓉所使的打狗棒法却是虚虚实实,令人难以捉摸。试想想,如果两人的武功互换,岂不是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场面?在这「性格配合武功」的层面上,金庸先生的功力实在不得不赞。
其他诸如五绝,博学多才,性格乖僻的黄药师懂得弹指神通,奇门术数,上通天文下晓地理;阴险奸诈,野心勃勃的欧阳锋使灵蛇杖,蛤蟆功;宅心人厚,慈悲为怀的一灯大师使能助人疗伤的一阳指;正义感强,行侠仗义的洪七公使降龙十八掌,及因其丐帮帮主身份而习得的打狗棒法。
东南西北四大高手实力不相上下,但中神通王重阳的先天功又偏是蛤蟆功的星,令未曾见识他出手的读者们也隐隐然觉得他是五绝中最强-符合了书中情节。

男女之情

射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爱情故事,杨康与穆念慈的爱情,美而苦涩。杨康一开始参加比武招亲,纯粹抱闹着玩的心态,怎料穆念慈却对其一见倾心,及後苦苦痴缠,教杨康也不免感动。到得後来穆念慈虽然认清杨康为贪图富贵的小人,但仍摆脱不了对他的爱,最终还将自己身子交给他,铸成大错,教人叹息。

另一段爱情是发生在男主角郭靖和女主角黄蓉身上,他俩的爱情其实只有一个字--纯。
两人对男女之事几近一窍不通,但心中都只有对方,几次情海翻波都只因为外来因素。郭靖与黄蓉相恋多时,但因为早已答应成吉思汗娶其女华筝公主为妻,令郭靖左右为难。最後郭靖因为要遵守诺言,决定黄蓉而取华筝,他对黄蓉说:「蓉儿,我不知道你说得对不对,我心中却只有你,你是明白的。不管旁人说该是不该,就算把我身子烧成了飞灰,我心中仍是只有你。我是个蠢人,甚麽事理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答允过的话,决不能反悔。可是我也不打诳,不管怎样,我心中只有你。」书中其实多次强调,郭靖是一个不善辞令,不懂作伪的蠢人,他能够说出这番情真意切的话,并不是因为他足智多谋,又或是油腔滑调,而是真真切切的发自内心。用情如此,怎能教人不感动?

民族感情

套用现代的说法,郭靖就好像是一个海外华人。他是宋朝人民,却在蒙古长大,从小学习蒙古人的生活习惯,蒙古人引以自豪的骑术射术,和蒙古人一起生活,和蒙古人做朋友......
而且蒙古人对郭靖母子毫不嫌弃,从不因为他们是汉人而作出歧视,对他们和对其他蒙古人一样,蒙古四王子拖雷甚至和郭靖结义成「安答」──汉人的义结金阑。
但管如此,受到母亲李萍的教诲,郭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从来没有忘记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祸,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感情。
然而,在「射」的末段,金庸先生对郭靖的民族感情作出了最重大的考验──成吉思汗密令郭靖带兵消灭南宋,郭靖的母亲李萍识破密令,两人想逃走时却失手被擒,拖雷意图说服郭靖,他说南宋皇帝无能,高官勾结金人,民不聊生。郭靖本来意动,但又想起自己身为汉人,与及战争为汉人带来的祸害。正当郭靖甚至读者的立场在摇摆不定时,金庸先生又下了一道重要的棋子──李萍自杀,从此郭靖唯有站在汉人一方。後来郭靖南下逃走,与黄蓉助守襄阳,黄蓉提出「大义灭亲」的计策,要郭靖暗杀蒙古主帅拖雷,郭靖无可奈何下应允,幸而最後因为成吉思汗病重,拖雷要北返,郭靖才能免去手刃兄弟的痛苦。

是非善恶

是非善恶,是「射」第三十九回回目,亦是全书最主要的思想。
这回说到郭靖相继失去至亲的李萍和至爱的黄蓉,接二连三的许多打击,令他不禁想起从小时候离开蒙古到流落江湖经历的种种。有人一生为善,并无过恶,如他的母亲李萍,其父郭啸天,其伯杨铁心,恩师江南七怪等,均落不得好下场。有人一生为恶,如欧阳锋,裘千仞,杨康等,却能逍遥自在,继续为恶。
郭靖继而想到武功的层面:「学武是为了打人杀人,看来我过去二十年全都错了,我勤勤恳恳的苦学苦练,到头来只有害人。早知如此,我一点武艺不会反而更好。如不学武,那麽做甚麽呢?我这个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甚麽?以後数十年中,该当怎样?活着好呢,还是早些死了?若是活着,此剧已是烦恼不尽,此後自必烦恼更多。要是早早死了,当初妈妈又何必生我?又何必这麽费心尽力的把我养大?」这种想法看似愚笨其实不无道理。以郭靖的智慧,就此想下去可能想疯了也没有结果,丘处机的开解对他也没有多大效果,幸而到最後在华山一幕,其恩师洪七公终能给予他新的启示。在华山,此书的大奸角裘千仞被众多高手围攻,绝望之馀不忘为自己解围:「若论动武,你们恃众欺寡,我独个儿不是对手。可是说到是非善恶,嘿嘿,裘千仞孤身在此,那一位生平没杀过人、没犯过恶行的,就请上来动手。在下引颈就死,皱一皱眉头的也不算好汉子。」一言既出,众高手尽皆语塞,每个人都回想起自己生平曾经做过的错事坏事,竟没一人敢向其动手。最後洪七公出现,大义凛然地指出自己生平从未做过坏事,所杀二百三十一人全是奸恶之徒,有资格向裘千仞动手,郭靖的心结到此方算完全解开。

总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哪有像洪七公一样的完美人物?每个人抚心自问,其实或多或少,都曾经做过错事,坏事。然而,另一个问题是,究竟甚麽是对,甚麽是错?洪七公说他手仞的全是奸徒,但在社会的角度看来,奸恶之徒不是应该交由官府查办?岂是一些人自恃武功高强便可充当判官?对与错如果不是由法律介定,又是由谁介定?一个疯子杀了人,我们可以说他是做错了,但在於他自己的立场,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与错,千古以来根本没有定论。
金庸先生是一个聪明人,凭藉此书,他想带给读者的讯息,就是不必去拘泥旁人眼光,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不妨挥舞自己手中利剑去实行,但求无愧於心就可以了。
引用

icebluetoo@2003-07-05 23:16

楼主真的感触啊,偶看过小说的,电视剧的,动画的,漫画的。。。。。感觉这个题材出得太多,反而没什么新意了!
引用

Freda5229@2003-07-06 07:53

我觉得演员和拍摄的风格很重要,如果当初一开始放的就是央视的射雕,我绝对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兴趣。
引用

suosuo@2003-07-06 09:12

金庸先生的书,只有看过书本身才能够体会其中的韵味,那些电视剧多多少少表现的都不好
引用

fantanity@2003-07-06 09:22

同意楼上说的,还是看金庸的书最有味道,不过83版射雕确实很经典,而央视的射雕简直是糟蹋!
引用

lovekikyo@2003-07-06 12:42

央视版的只看过几个镜头,黄蓉的声音吓得我不敢看下去。
引用

雷电暴风@2003-07-06 13:22

为什么每次拍金庸的作品,总不能把原作原汁原味地拍出来。
引用

niaoshengyt@2003-07-07 09:32

恩恩,不过当看了《神雕侠侣》后,昔日主角的…………
哎,又有一番感觉!!
引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