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游戏音乐交流区』>[乱谈]音乐,听感,背 ..

[乱谈]音乐,听感,背景及其他

wwmidia@2004-11-09 05:33

之所以偶尔要踩几下日系音乐,是因为他单纯追求听感上的极致享受,没错,的的确确是极致享受,但这种享受仍然是纯官能性的,虽然比起饮食性交要崇高一点,本质还是没有不同,过度迷恋的话,可以被概括为‘追求感官刺激’,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负面评价

比如,比较一下ace combat和halo的音乐,前者再怎么用电子乐合成乐和类似北欧仙乐级的人声来粉饰,终究还是日系音乐,而halo是纯种美式音乐,文化差异是无法克服的,所以在没有玩过游戏的情况下对我们来说前者比后者好听得多得多了

但是但是啊,只要读过halo的故事,(三本官方原创小说)知道了背景,那音乐绝对是无敌动听,玩起游戏来感觉也绝对不一样。starcraft也有三部曲式的小说,diablo也一样

ac系列没有这样出色的原创小说,日本人似乎也不会考虑靠写书来推广游戏,虽然游戏背景看起来很广阔壮丽,但内容完全没有丰富性和饱满度,只是让玩家知道一个大概而已。而欧美人却非常善于制造故事和设定情节背景,这样的背景才是最了不起最吸引人的背景,比如wow的资料设定,甚至一草一木的特性和某些地名的来历都有交待。有了文字作支持的音乐,虽然纯听感上可能不怎么样,却能给人以无比愉悦的心智享受,因为随着音乐的展开,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无比丰满的世界,丰满到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和他们在紧要关头说出的台词。近一步说,真正的愉悦来自的阅读和学习,和由此积累的头脑中的世界,心灵中的乐园,这是一切其他快乐的根本来源

不知道我的话有没有点醒一些人,或许很多人也早就知道,而且非常乐此不彼、理直气壮地‘追求感官刺激’。我知道,这也是大家的权利,我只是说给以前没有意识到这点,还把自己的这种爱好看得很伟大的人听的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相比其他类型的追求感官刺激,这个爱好多少还是有益身心的
引用

shylph@2004-11-09 07:55

说到欧美系音乐和日系音乐的确存在很大的区别,这是文化差异所必然存在的,在以前的帖子里我就写过,欧美的游戏音乐善于用Orchestral(交响乐)和Techno(电子乐)来强调官能性,这点很符合欧美人的口味,而且日本人是永远也达不到高度的,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即使达到那种高度也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

日本的Techno&Rock&electrical的风格多受影响于80初期Y.M.O,这是1978年,由坂本龙一、高桥幸宏、细野晴臣组建电子乐队YMO(Yellow MagicOrchestra)。 跟現代的電子樂有著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是YMO有著大量的和聲,而且都是由YMO的團員親自操刀下海演唱,阪本龍一、細野晴臣和高橋幸宏除了會編會彈還會唱,這是現代電子樂的作者或DJ所望塵莫及的。也是YMO把电子乐流行化的,现在的游戏作曲家很多都来自YMO的影响,比如樱庭统,崎元仁岩田匡治,还有光田康典(虽然曲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他从事音乐是因为听了阪本龍一的《铁道员》的配乐)等等。论纯电子乐的话,日本仍是佼佼者,日本有很多电子乐大师,我不一一介绍了,可以看一下这里
http://music.catv.net/yinyue/Special/Label3/jptechno1/

而欧美游戏音乐成功的是在雄厚的orchestral功底,这点是日本人所不及。无论是其电影还是游戏配乐..而且欧美游戏音乐和游戏结合的相当紧密,就像ww所说的太强调功能性,是音乐变得立体起来,如果脱离游戏纯粹听音乐的话,是会感到难以接受。说到halo的ost不得不提到Halo的作曲家Martin O'Donnell 他是一个相当老的欧美游戏作曲家了,诸如Myth神秘岛,Oni,还有Eidos的某些游戏...可以说用交响乐创作游戏音乐已经轻车熟路了。光环应该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了。

AC主要是以Tetsukazu Nakanishi为首Namco sound team作曲的,(Tetsukazu Nakanishi, Koji Nakagawa, Hiroshi Okubo, Go Shiina, Kanako Kakino, Tomoko Tatsuta,)很多都是创作过Ridge Racer(山脊赛车)系列的 ,而且AC4还是很出色的,电子乐,交响乐和摇滚配合的如火纯睛。

有点的扯的远了,不过很赞同wwmidia的说法,音乐是给自己听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就好,没有必要盲从于某一系列某种风格甚至某个作曲家的,或者形成一种簇拥阵营,AC的出色是不需要太多粉饰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切莫趋之若骛^^
用心去听写出心灵的感受即使编曲本身不怎样,她也是成功的。这就是动漫游戏音乐的魅力

谢谢wwmidia提醒,曾经陷入过盲从的误区..-.-a

ps:发现GamingForce好像对Halo2的评价并不高..

http://www.gamingforce.com/forums/showthread.php?t=54410
引用

reinhardt@2004-11-09 08:48

签名学习

我比较喜欢中世纪骑士战争之类题材的故事
一般这种影片或者游戏的配乐都比较大气
特别是电影
在电影院里看有特别震撼的感觉
前天在影城看了亚瑟王
效果不错
就是太短了
感觉至少应该拍个3部曲的
还有Lancelot翘翘了555555555~~~~
引用

wwmidia@2004-11-09 08:51

关于halo2的音乐,我也有些失望咧
不过玩过了游戏可能会不一样吧
唉,郁闷,关键是这里电视机太贵了,实在舍不得买……

其实我一直就很有追求感官刺激的倾向,没办法所以一直要提醒自己……
引用

A502ALARM@2004-11-09 09:54

汗~~~~
我玩欧美游戏似乎从来谬感觉到剧情的重要~~~~~
似乎从头到尾也就是砍杀似的~~~
或者有剧情我没看到~或者有剧情我没看懂~
但至少完全不知道剧情的我能够把游戏玩下去~~
哀哀~~~这样是不是应该算是欧美游戏公司将游戏本身与剧情结合的并不紧密呢?
总之后来也就越玩越少越玩越少~·
现在只玩一些诸如极品飞车、英雄萨姆之类的了~~~~
哀哀

啊~~音乐的话~~~欧美的游戏确实是没话说
不说和剧情的结合程度(我几乎没怎么留意到剧情来~)
光是和游戏本身的配合就很赞了

俺没怎么玩过halo~
首推英雄萨姆~serious sam
无论是1还是2~~~音乐都很强的
同样是管弦+电子
和战场上的气氛、环境配合的天衣无缝~~·
玩的时候光为了音乐就欲罢不能、兴奋不已、热血过头了
游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的~~(后来因为这游戏一炮走红)
听说音乐也是这家公司独自完成的~~~
具体情况倒不清楚

ps:有达人能提供这个游戏的ost否?不知道有没有出过ost呢
我只有自己从游戏中rip出来的mp3~~T_T
引用

wwmidia@2004-11-09 10:14

主题区求歌

自己了断吧
引用

wbcan@2004-11-09 12:01

引用
最初由 shylph 发布
而欧美游戏音乐成功的是在雄厚的orchestral功底,这点是日本人所不及。无论是其电影还是游戏配乐..而且欧美游戏音乐和游戏结合的相当紧密,就像ww所说的太强调功能性,是音乐变得立体起来,如果脱离游戏纯粹听音乐的话,是会感到难以接受。

这里我觉得逻辑上不通。既然承认音乐的“立体”,难道不是说音乐不是完全依附游戏,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叙述篇章,如此一来,“脱离游戏纯粹听音乐”时,音乐的丰富性使得在理解方面没有问题,那怎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也许是我理解错误……?
引用

A502ALARM@2004-11-09 13:10

引用
最初由 wbcan 发布

这里我觉得逻辑上不通。既然承认音乐的“立体”,难道不是说音乐不是完全依附游戏,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叙述篇章,如此一来,“脱离游戏纯粹听音乐”时,音乐的丰富性使得在理解方面没有问题,那怎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也许是我理解错误……?


我想s对于音乐立体感的意思是依赖于xyz三轴~~
即是说依赖于剧情,以剧情为轴心~~
脱离剧情的话就无法很好的体会,甚至有些音乐脱离游戏当时的场景、剧情、环境就变成噪音一样的感觉吧·~~~~~
呵呵,所以也有很多ost在看动画时感动得不行~~下来mp3听却索然寡味吧
引用

shylph@2004-11-09 13:17

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这个意思-.-a
引用

wbcan@2004-11-09 13:48

嗯,刚才看到shylph关于美亚电影音乐特点总结和md2功能性发言,颇不以为然。
功能性是配乐的基础,无论美国亚洲都得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至于重Orchestral还是重Melody,是表现Epic或者Emotional,分别取决于音乐家本身的习惯/业界的惯例,和电影之类的作品题材。(西方电影配乐不是至始至终都流行Orchestral,通过John Wiiliams那代人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辉煌)
而造成某些音乐脱离原作后的不可听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是源自配乐的功能性。因为功能性的要求,于是为了配合大量相似场景产生配乐的模板样式。比如我们在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总能听出一个调调,心理惊悸影片的音乐套路也不陌生。这一方面可以保证不同能力的音乐家配乐的平均水平,一方面使得配乐单一无个性。并且某些美国电影为了追求音效的极度,往往要求配乐放弃一些旋律上的精雕细凿。
以上问题我相信不止在美国电影配乐中存在,日本也是如此,我看动画日剧时就有觉得像模像样的段落太多了。

若是在大屏幕上看宫崎峻动画,从久石让的配乐便可看出功能性对于日本同样重要。音乐随着人物脚步一步一步变化节奏声调高低,但没人会觉得他的音乐强调功能性而忽视旋律情感。
至于配乐独立出来后的可听性,我想取决于音乐家本身的水平更多。
引用

橘音遠@2004-11-09 15:33

光田康典(虽然曲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他从事音乐是因为听了阪本龍一的《铁道员》的配乐).....


---------------------------------------------
提問:
這個....阪本龍一做的铁道员是99年高倉健的映畫嗎?
引用

A502ALARM@2004-11-09 17:18

引用
最初由 wbcan 发布
嗯,刚才看到shylph关于美亚电影音乐特点总结和md2功能性发言,颇不以为然。
功能性是配乐的基础,无论美国亚洲都得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至于重Orchestral还是重Melody,是表现Epic或者Emotional,分别取决于音乐家本身的习惯/业界的惯例,和电影之类的作品题材。(西方电影配乐不是至始至终都流行Orchestral,通过John Wiiliams那代人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辉煌)
而造成某些音乐脱离原作后的不可听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是源自配乐的功能性。因为功能性的要求,于是为了配合大量相似场景产生配乐的模板样式。比如我们在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总能听出一个调调,心理惊悸影片的音乐套路也不陌生。这一方面可以保证不同能力的音乐家配乐的平均水平,一方面使得配乐单一无个性。并且某些美国电影为了追求音效的极度,往往要求配乐放弃一些旋律上的精雕细凿。
以上问题我相信不止在美国电影配乐中存在,日本也是如此,我看动画日剧时就有觉得像模像样的段落太多了。

若是在大屏幕上看宫崎峻动画,从久石让的配乐便可看出功能性对于日本同样重要。音乐随着人物脚步一步一步变化节奏声调高低,但没人会觉得他的音乐强调功能性而忽视旋律情感。
至于配乐独立出来后的可听性,我想取决于音乐家本身的水平更多。


首先md2??这帖子里有md2的发言嘛??俺怎么没见到
然后~~汗~·没看出你对shy的发言中感到不以为然的是什么~~~后述内容似乎没有和shy的发言有直接冲突啊~~~··汗~~~
引用

has@2004-11-09 18:09

从日系音乐的分法如治愈系、也有官能性的感觉~但只限于商业音乐
欧美尽管也有治疗音乐,但远不如日系来得“博大精深”。



日本的电子乐的确发达,但从不觉得Techno也能做到黑暗的感觉...怎不提那些非商业的地下艺人阿部薰、山崎弘、灰野敬二等等,还有V-Vine Records、PSF等厂牌出的日本新迷幻噪音实验~ 这才是走在世界最先端的电子乐呢
引用

has@2004-11-09 18:12

引用
最初由 A502ALARM 发布


首先md2??这帖子里有md2的发言嘛??俺怎么没见到


是在别的帖子里的差不多内容的发言~

关于AC5的
引用

has@2004-11-09 18:14

欧美的游戏音乐善于用Orchestral(交响乐)和Techno(电子乐)

是笔误吧~
Electrical才是(电子乐)

Techno不过是电子舞曲的一种
引用

«123»共3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