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漫游水世界』>海盗船>[原创]《黑色裂变》及 ..
[原创]《黑色裂变》及其他的一些琐碎的思绪
bluesphere@2008-07-09 02:05
很久没有这么废寝忘食地读书了,虽然读的是本小说。
我读的文学不是太多,而真正能读完小说的算起来也没多少,外国的读的次数比较多的也就是《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福尔摩司探案集》,还有就是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的几部小说和泰戈尔的诗集,而中国的大概也就是古典的《西游记》、历史的《张居正》、《康熙大帝》,还有两部现代题材的《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尤其是最近几年,读的都是些带插图的轻小说,虽然其中不乏凉宫或者FSZ之类充满悬念的佳作,但轻小说毕竟只能拿来放松一下心情。我不是很喜欢当代现实题材的作品,因为我读书的毛病时大凡非科普或者理论专著,不喜欢过于贴近生活,我希望能给自己留一个在书中思考的空间,而并非借书感慨现实的种种滋味,因此从感情上要我选择,我往往会选择历史小说作为阅读的对象。
但是遗憾的是近年历史小说大多喜走戏说野史的路线,虽然讲得都是正史,读起来好似在看一个由现代人穿了古人衣服拍摄的时装剧,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毛病,却总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虽然小说不是史书,是艺术而不是考古,不过有些东西如果不去考证,终究让人看了觉得缺乏些深度。因此近些年来竟然除了一本《张居正》外竟然再未能读到其他的有味道的历史小说。
还好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在广播中听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
战事已经结束。秋天的暮色中,红色衣甲的步兵骑兵已经退到主战场之外的南部山头,大纛旗上的“魏”字尚依稀可见。主战场北面的山头上黑蒙蒙一片,黑色旗甲的兵团整肃的排列在“秦”字大纛旗下严阵以待,愤怒的望着南面山头的魏军,随时准备再次冲杀。南面山头的魏军,也重新聚集成步骑两阵,同样愤怒的望着北面山头的秦军,同样准备随时冲杀。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双方就这样死死对峙着,既没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没有任何一方冲杀,谷地主战场上的累累尸体和丢弃的战车辎重也没有任何一方争夺。就象两只猛虎的凝视对峙,谁也不能先行脱离战场。...”
马上我便被这段文字吸引住了,于是继续听了下去
“黑色军团由秦献公嬴师隰亲自统率,半日激战中斩首魏军五万。嫡子嬴渠梁率死士三百,直突敌阵中心,一举俘获了魏军统帅公叔痤!按照战国初期的用兵规模和评价标准,这算是一场特大胜利了。出人意料的是,魏军在统帅被俘后非但没有溃散,反而拼命回卷,企图抢回统帅。秦献公眼见长子嬴渠梁的三百死士陷入红色魏军的汪洋大海,情急之下,长剑挥动,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冲入敌阵接应儿子。两军会合,士气大盛。嬴渠梁一马当先,率死士冲出重围。秦献公断后阻击,眼见要脱离魏军,却被一支冷箭射中背心。秦献公通彻心肺,一声低吼,几乎跌落马下。此时嬴渠梁已经将公叔痤交于后军大将,率死士反身杀回。秦军在嬴渠梁率领下大举冲杀,一气将魏军杀退到三里之外。回来再看公父,秦献公背心的箭头竟深入五寸有余,周围已经渗出一圈黑晕。随军太医急得大汗淋漓,却不知如何下手?”
这是一段被很多人所不知晓的历史,一段关于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帝国的文字,一个曾经偏居西北,被孔子嗤之为没有礼法,没有文明的弱国,何以在短短百年的时间中迅速崛起,一跃成为统一华夏的第一个帝国,而又为何在短短十几年后便土崩瓦解,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学校的历史课中关于他们的描述实在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而他留给世人更多的是他的强悍,他的专政,他的残暴,人们或许不会在第一时间想起他所做出贡献,但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想起他留下的暴行,而他的一切都化做了那做高高耸立于骊山之阴的陵墓和沉睡在地下数千年默默守护他的伟大国君的兵马俑,以及横亘在崇山俊岭之上的长城,静静地供后人评说。
我承认我对秦的认识也大约和别人的观点相同,因为在之前,无论是史书文献,还是艺术作品,无不将秦脸谱化为一个狂暴的侵略者,一个文化的毁灭者,一个凶残的破坏者。而我对秦最初印象的由来,也是由一部香港电视剧《秦始皇》中得来的,现在想想,除了吕不韦大人宅中墙壁上那飘逸的飞天浮雕外,就只剩下赢政被荆柯追得围着柱子转圈的镜头了。而后来无论是老陈的《刺秦》还是老张的《X雄》,秦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为什么,为什么一个结束了分裂,建立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伟大帝国,得到的都是负面的评价呢?莫非就因为自商鞅始他们便推崇法家的政策主张么,而法家和儒家的意见冲突就造就了一个暴政帝国的诞生么?
历史是公平的,既然历史选择了秦,那便必定有其中的原由。既然没有精力去翻阅历史文献,那读一读艺术作品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于是我便翻开了《大秦帝国》这本书。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是差不多二年前的事情了,概因当时这本书的创作并未完成,因此翻过楔子后便将此书放下了。今年仲春,偶然得知本书的作者孙皓晖先生已经完成了这套六部十一卷洋洋洒洒五百多万字的洪篇巨著,心思终于有了一气呵成的机会,便去书城扛回了厚达半米的书卷。想起二年前第一次听到本书开头的情景,竟然也有种恍然隔世的感慨。然果不出所料,掀开《黑色裂变》的第一页后,竟然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花了整个周末和周日的时间,看完了第一卷七百余页的内容。当轻轻地将书放回书架时,思想也才仿佛从那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初期飞回到自己的身体中。对于一本小说,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我们不需要过于拘泥于其中的考证是否周全详实,人物是否合乎其所处的时代,只要我们能从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想就足够了。单单是看到那之前只在历史书哲学书中才会出现的人物和事件一个个一件件鲜活地出现在你面前,就足以让我激动不已了,更不用说其中的剧情安排和感情描写,我想,只有在那样的乱世中,才有可能出现那样杰出的人物,而正是那些杰出的人物,推动了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漫天的大雪中,商鞅那早已四分五裂的躯体,似乎正在昭示着一个腐朽国家的消亡,而那被鲜血染红的大地下,一个新生的国家正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的影子,似乎隐藏在这首凄美的《蒹葭》之中,谁说水边的芦苇只能孤独地在风中摇曳呢...
Jade_Stern@2008-07-09 02:10
说的好说的好。
虽然没看过该书,但是BP大大的文字莫名吸引着。
秦国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焦点和案例,神奇般的创造奇迹,昙花一现的大帝国。众说纷纭的商人当政,王室谜团。以及一个个如彗星般的人物,李斯也好,公孙鞅也罢。都是狠狠地闪耀在战国历史上的。
黑色军团,崇拜黑色图腾的嗜血之师。
bluesphere@2008-07-09 02:20
关于颜色,小说里的这段描写挺有意思的,不过秦推崇黑色,倒确实挺值得玩味的。
“魏惠王在高车上了望,已遥遥可见行辕区外飘扬飞动的各色大纛旗,看来五国君主确实是在行辕外恭敬的迎候。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各大战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是极有讲究,有据而定的。讲究的依据就是该国的天赋德命。阴阳家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和邦国,都有一种上天赋予的德性,这种德性用五行来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这个国家与王朝的为政特点,必须或必然的与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颜色即国色,也必须与它的德性相符合。惟其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在上天佑护下安稳顺畅的运行。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当时天下对这种五德循环说无不认可,立政立国之初,便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德性。七大战国更是无一例外。魏国从晋国而出,自认承继了晋国正统,而晋国是王族诸侯,当然是周之火德,魏国便承继火德,旗帜服饰皆尚红色。韩国也出于晋国,但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独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帜服饰皆为绿色。赵国亦出于晋国,却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帜也就变成了七分红色三分蓝色。齐国较为微妙,论发端的姜齐,并非周室的王族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诸侯,尚没有自立国德的僭越行为,所以姜齐仍然以天子德性为德性,旗帜服饰皆为红色。即或称霸天下的齐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红色。但到了田齐时代,战国争雄,齐国既不能没有自己的天赋德性,又不能从传承的意义上接受火德,于是齐国推演出“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帜服饰变成了紫色。其中惟有楚国是蛮夷自立而后被册封,很长时间里楚国是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中原诸侯嘲笑楚国是“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不过最为特殊的还是燕国。论本体,燕国是正宗的王族诸侯,承继火德顺理成章天下没有非议。然燕国久处幽燕六百年,对周室王族不断衰败的历史刻骨铭心,独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国公族认为,先祖的火德已经衰败,作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国若承继火德,这把火必然熄灭,要兴盛,须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临北海,天赋水德”,确定了燕国的水德。燕国之水是烟波浩淼的蓝色大海,于是燕国的旗帜服饰就选定了蓝色。在七大战国中,惟有秦国没有确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却是举国尚黑,令列国百般嘲笑,说秦国蛮荒之地不懂王化。秦国却是不理不睬,依旧黑色不改,在战国眼里成了一个乖戾怪诞充满神秘的西部邦国。”
至于嗜血么,大概是和秦的奖励政策分不开的,正是这个政策为秦打造出了一支拥有恐怖战斗力而又纪律严明的军队。
Jade_Stern@2008-07-09 02:31
其实我一直以为是秦属水而黑。土克水而汉尚黄。
秦还崇龙,以渭水之龙为尊。
Jade_Stern@2008-07-09 02:33
引用
最初由 bluesphere 发布
关于颜色,小说里的这段描写挺有意思的,不过秦推崇黑色,倒确实挺值得玩味的。
“魏惠王在高车上了望,已遥遥可见行辕区外飘扬飞动的各色大纛旗,看来五国君主确实是在行辕外恭敬的迎候。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各大战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是极有讲究,有据而定的。讲究的依据就是该国的天赋德命。阴阳家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和邦国,都有一种上天赋予的德性,这种德性用五行来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这个国家与王朝的为政特点,必须或必然的与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颜色即国色,也必须与它的德性相符合。惟其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在上天佑护下安稳顺畅的运行。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当时天下对这种五德循环说无不认可,立政立国之初,便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德性。七大战国更是无一例外。魏国从晋国而出,自认承继了晋国正统,而晋国是王族诸侯,当然是周之火德,魏国便承继火德,旗帜服饰皆尚红色。韩国也出于晋国,但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独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帜服饰皆为绿色。赵国亦出于晋国,却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帜也就变成了七分红色三分蓝色。齐国较为微妙,论发端的姜齐,并非周室的王族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诸侯,尚没有自立国德的僭越行为,所以姜齐仍然以天子德性为德性,旗帜服饰皆为红色。即或称霸天下的齐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红色。但到了田齐时代,战国争雄,齐国既不能没有自己的天赋德性,又不能从传承的意义上接受火德,于是齐国推演出“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帜服饰变成了紫色。其中惟有楚国是蛮夷自立而后被册封,很长时间里楚国是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中原诸侯嘲笑楚国是“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不过最为特殊的还是燕国。论本体,燕国是正宗的王族诸侯,承继火德顺理成章天下没有非议。然燕国久处幽燕六百年,对周室王族不断衰败的历史刻骨铭心,独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国公族认为,先祖的火德已经衰败,作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国若承继火德,这把火必然熄灭,要兴盛,须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临北海,天赋水德”,确定了燕国的水德。燕国之水是烟波浩淼的蓝色大海,于是燕国的旗帜服饰就选定了蓝色。在七大战国中,惟有秦国没有确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却是举国尚黑,令列国百般嘲笑,说秦国蛮荒之地不懂王化。秦国却是不理不睬,依旧黑色不改,在战国眼里成了一个乖戾怪诞充满神秘的西部邦国。”
至于嗜血么,大概是和秦的奖励政策分不开的,正是这个政策为秦打造出了一支拥有恐怖战斗力而又纪律严明的军队。
政策,公孙先生的功劳。
以法治国,方正其国。可惜得罪太多既得利益阶层,得罪太子先,先王死,秋后算账,车裂。
bluesphere@2008-07-09 02:43
嘛,看到第二卷了,小说里商鞅和太子的关系挺不错的,结果还是太子替商鞅“报了仇”,至于商鞅的死,小说里写得可是充满了爱国情节,还挺感人的。小说就应该这么写嘛,谁是主角谁就应该正面描写。
无论如何变法的影响在秦国还是坚持下去了,否则他也没可能最终消灭山东六国的。
Jade_Stern@2008-07-09 09:00
其实秦国在春秋五霸时,秦孝公就曾经有过一次改革,但是之后随着霸主的逝去,当年的外籍“改革家”,“军事家”随主公一起被活殉了。
所以公孙先生虽身死,但是因为影响过大,加之提拔了一批纯血派和改革派而使得革命成功得以保留。
bluesphere@2008-07-09 09:09
第一部的主角就是秦孝公和商鞅......基本上还是很忠实于历史的,不过毕竟是文学作品,还是那句话,不要过于计较一些琐碎的东西~~~~~
第二卷中战国两大纵横家登场,不错,很有趣,原来苏秦和张仪是好兄弟...鬼谷子这位仙人真可怕
Jade_Stern@2008-07-09 10:02
引用
最初由 bluesphere 发布
第一部的主角就是秦孝公和商鞅......基本上还是很忠实于历史的,不过毕竟是文学作品,还是那句话,不要过于计较一些琐碎的东西~~~~~
第二卷中战国两大纵横家登场,不错,很有趣,原来苏秦和张仪是好兄弟...鬼谷子这位仙人真可怕
[/han] 额。。。看来久未看书概念都混淆了。既然是说公孙先生的老板是秦孝公,那么咱想说的那个是谁。。。反正是晋文公的后台老板,秦什么公来着?要么是秦什么王。。。
纵横家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战国这段历史才有的高级产物啊。可惜中国历史拐了个弯,从联邦制走向了邦联制。若把周天子从行政单位升级到一个类似欧洲教会般的神权机构,咱估摸着咱们的历史就和欧洲走的一样了。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