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酷论坛>『动漫主题讨论区』>OVA动画拾英之青六,雪 ..

OVA动画拾英之青六,雪风,MZ,鸦,Hellsing

拂晓之歌@2015-05-02 19:24

Chapter 0      有情怀的作死
  OVA即原创动画录影带(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的简称,开创日本动画这一形式的是押井守,他的《Dallos》(宇宙战争)描写了月球开拓者反抗地球统治者的暴力革命,这种题材自然是不适宜在电视或影院播放的。因为受分级限制少,OVA的题材范围广,可以专注小众趣味,不浮夸,不媚俗。
  和每周赶完一集的TV动画相比,OVA的制作周期更长,更能做到精益求精。高品质的OVA作品能给观众带来独特体验,即便是大师级动画电影也无法替代,毕竟两者风格取向不同,虽然都体现了极致的工匠精神。例如说1990年的《罗德岛战记》OVA,其精美的作画至今为人乐道。
  可惜的是制作特别精良的OVA并不多见,原因在于费力不讨好,尤其是对于小众向作品,即便能在业内和深度宅的圈子里获得好评,那也赚不了大名大利。要想制造社会话题,引发轰动效应,还是做TV或电影更能刺激大众。
  然而就是有公司愿意去做画面堪比电影,内容却显小众的高端精品OVA。特别是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处在电脑作画取代赛璐珞的行业趋势下,出现了好几部既追求尖端技术,风格也相对独特的OVA动画。
  为了实现梦想,大投入做个小众精品,这是一种情怀,同时也是在作死。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8-07-06 22:03重新编辑 ]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5-02 19:34

Chapter 1     冷战阴影与世纪末情绪
  《青之六号》,作为GONZO的第一部独立制作,号称日本动画史上第一次大量使用3D CG技术与2D绘画相结合的作品。尽管名头响亮,网上资料却不多,国内似乎找不到原著漫画。根据相关新闻,OVA的第1卷于1998年10月制作,2000年3月全4话分4卷发售;碟片上有视频访谈,制作人员表示很累。与美国电影大片相比,它的制作成本算低,按一般日本TV动画的标准,这种制作已属奢华,本文介绍的几部OVA都具有这个特点。
  不少人评价《青之六号》,将其理解为环保主题,说起来也没错,因为剧情中与人类对立的是各种动物的变异体,它们也有人类情感,需要加强交流,但是最终话里反复吟诵的《万叶集》,暴露了作品的另外一层含义。
  作为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的文化象征意味明显,“岩石旁的我被群生所拒,惟家中白煮与薯在伫候,战战兢兢地伫候着的你,也许正混在石川之水中”,这段让人不明觉厉的诗歌,恰与剧中提到的《高卢战记》形成对比。前者代表回归自然的日本文化,后者代表好战的西方文化,日本人面对第三世界号称先进,面对西方则号称自然淳朴和平,也是老手法了。
  于是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变异生物反而有点像传统的日本人,鲨鱼人像是武士头领,鱼人像是大和抚子,那岛上的部落自然原始,那岛上的天皇却是达尔古,一个西方人。相反的,人类一方中达尔古的旧友园波,那是被战争逼上绝路的日本人,纪之真弓也饱受战争创伤,简直是个工作狂。兽人们驾驶大舰巨炮,人类方开着高科技潜艇,这是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反差,不过最要紧的还是核武器。
  要不要核弹攻岛,正是全剧的焦点。不要忘记原著诞生于六十年代,动画很可能继承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当年美苏冷战正酣,核战阴影挥之不去,一旦全面开战,日本随时可能被灭,兴起反战思想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要好好交谈”,这是剧中明确表达出来的观念,不同文明之间不要做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哪怕其中会产生一些冲突也比完全对立要好。速水铁被鲨鱼人打得死去活来,同时也迈出了沟通的第一步,这个男主角不一般。
  不一般的地方在于他的个人主义,他不受集体束缚,也不自闭扭曲,不靠中二气质,也不装天真无邪,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也敢作敢为。速水铁名为日本人却几乎没有日本味,他身上有着浓厚的欧美文化印记,视野开阔更具同情心,这是《青之六号》值得称赞的闪光点,也是与主流日本动漫明显不同的地方。
  尽管以贴近真实的3D画面著称,《青之六号》并未放弃日本动漫中常见的萌元素。鱼人妙迪奥有种纯真的美,将变异生物刻画得如此出众,也算是该片的一大新奇之处。还有具备神听力的萌萝莉,潜艇居然要靠她导航。纪之真弓名义上是女主角,但却个人魅力不足,真是个可怜的屌丝。妙迪奥则像个公主,男主和她有段游历,直指故事的主题。不过到了片尾,纪之真弓陪着速水铁坐在岸边,妙迪奥安抚着鲨鱼人潜入海底,暗示了跨种族相恋的不可能。
  故事最后以达尔古的海葬结束,很有宗教仪式的感觉,令人想起《现代启示录》中科茨上校之死。同样宣传反战思想,反思战争文化,《青之六号》与这部科波拉的名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立足点不同。
  从题材类型看,《青之六号》属于日式机甲类动画,将场景移到水下是其突出特色。不过更应该重视的是,与以往的机战动画相比,该作采用电脑技术,画面风格为之一变,更接近真人影视,与此同时又吸收大量欧美元素,呈现出更加国际化的风格,有种近似文艺片的气息,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新的子类型,我把它叫做“文艺向机甲动画”。《青之六号》可以算作鼻祖,GONZO后来的《最终流放》,BONES 的《交响诗篇》,Production I.G的《翠星之加尔刚蒂亚》,等等,这些作品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青之六号》的文艺风,体现在很多方面,虽然世界观带有浓厚的末日色彩,配乐却是爵士风格,不搞苦大仇深,相反还有享乐和戏谑之意,情节中也穿插有小幽默,速水铁的颓废范亦有点像史派克,这与《星际牛仔》的风格有近似之处,尽管两者的故事类型不同,片尾曲也是各具特色。
  有趣的是两片的面世时间很接近,都离当年盛传的“1999世界末日”不远。玩这种“末日狂欢”确实有发泄“世纪末情绪”的味道,这种疑心世界要终结的灾难情绪在那个年代的动画作品中时常浮现,最有名的例子便是EVA了。
  如此看来,制作组选择改编几十年以前的漫画,貌似有点站在世纪之交回望历史的意思。这部动画集中了从前现代到后现代的多种文化元素,男主人公则代表全球化环境下新人类的视角。
  论内容的新颖丰富而又协调统一,再加上优秀的叙事和结尾,《青之六号》在GONZO作品中恐怕首屈一指,后来的作品不见得超过了它。然而《青之六号》的知名度却不算很高,虽然获过奖,但制作水平和公众声誉仍不成正比,原因在于OVA这种形式不利于大众传播。没有TV版也没有剧场版,它只衍生过一款游戏,其中增加了新的情节,让人看到扩充的潜力。《青之六号》的设定即便放到现在也不落伍,从各艘潜艇舰艇及人员配置到各种变异生物都可以深入挖掘。当年如果增加一些细节,适当减少3D画面以降低成本,将剧情拖长一点,制成TV动画上映,影响力或许会大得多。然而高度浓缩了冷战阴影与世纪末情绪的四集OVA,其制作之精良,不是那些注水猪肉可比的。






末日般的破碎世界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5-06-11 11:46重新编辑 ]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5-02 19:38

鱼人妙迪奥很可爱
这萝莉相当于超级声呐
此处有点小幽默
后面那棵树非常诡异
男主是个大烟鬼
引用

PrincessGod@2015-05-02 23:07

青6也算是我年少时接触留有一些印象的作品
不过的确后来一直没有重新回顾,更没有LZ这样的深刻理解

到是GONZO后面的LAST EXILE给我带来更大冲击
引用

回 3楼(PrincessGod) 的帖子

拂晓之歌@2015-05-02 23:42

最终流放和青之六号制作班底相近,画风,剧情和设定的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果青之六号能重制成最终流放那样的长度就好了。
引用

DivineBuster@2015-05-03 01:37

都是好片なの
但是OVA的弊病在于需要借助大量宣传才能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
限制了不少没有TV和Movie支持的OVA的推广与发展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5-03 09:45

引用
引用第5楼DivineBuster于2015-05-03 01:37发表的  :
都是好片なの
但是OVA的弊病在于需要借助大量宣传才能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
限制了不少没有TV和Movie支持的OVA的推广与发展


恩,还有就是做得慢,半年一集的话很难维持话题热度,不过在画工上可以做到极致。

引用

cerberuslegend@2015-05-03 17:07

gonzo啊。。。

烂尾和高制作的代名词,矛盾的存在。。
引用

这年头还有几家敢这么做的.......除非高达之类人气基础很好的

westwood@2015-05-05 23:40

引用

PrincessGod@2015-05-07 21:39

看看这几年的原创OVA列表,作品真是不多,如大家所说这东西赚不了钱,而且现在市场变化太大

非原创的独角兽靠着GUNDAM本身的人气和小说原作的受众群总算还行吧(没实际看过销量),不过实际除了最终话外也是各种删节省钱,即使有SUNRISE这种底气也还是不敢冒险?或者说正式因为公司规模大了才更不敢冒险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7-15 21:33

Chapter 2     小众精英主义的高傲与孤独

1 动画与小说是两回事
  《战斗妖精雪风》,作为GONZO十周年纪念作品,再一次体现了该公司的小众化倾向。在此之前,《青之六号》OVA是采用了最新潮的技术和风格,来改编几十年前的非主流漫画,那么这次的雪风原作虽然在日本科幻界享有盛名,但却是以思想性著称晦涩难懂的作品,离大众口味甚至更加遥远。
  战斗妖精雪风的小说,原作者是神林长平,迄今已包含三部长篇和一些相关短篇。《战斗妖精雪风》有原始版和改版,《GOODLUCK战斗妖精·雪风》则是续篇,OVA动画以这两部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作者后来又写了《战斗妖精雪风Unbroken Arrow》,剧情走向也与动画不同,两者的区别进一步扩大了。
  原作设定了与外星人空战这个故事背景,着力点则是探讨哲学层面的抽象命题,以形而上的思考为核心内容,将文字读懂都有困难,用动画来表现则是难上加难。然而这部动画并没有思辨色彩,只要你一看就能明白,因为它连剧情都没说清楚,文字内容不多,最突出的就是大量空战画面,其他地方语焉不详。
  尽管监督大仓雅彦宣称“虽然与原作迈向了不同的结局,却绝对没有违背原作的灵魂,总之,绝对没有糟蹋原作的核心部分”,两者的不同仍是显而易见的。网上有资深爱好者著文分析原作小说与动画的区别,看得出动画没说明的地方有很多,例如菲雅利星是犯罪分子的流放地,而且改动也不少,尤其结局是原创的。
  在我看来,《战斗妖精雪风》OVA是独立性很强的半原创动画。如果说原著的读者们热衷于讨论哲学问题,那么动画的观众们则是受画面震撼,被气氛感染更多一些。原作者神林长平“是个很达观的人,最不坚持,总是对我们说可以再自由一点”(大仓雅彦语),他让动画公司放手去做,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
  改编离不开制作者对原作的理解,不管是电影导演,还是动画监督,借他人作品吐自己心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仓雅彦觉得战斗妖精雪风的主题是与他人的沟通,在访谈中甚至说“这不是只有我自认为自己是深井零”。

2 过于隐晦的主题
  深井零,从第一话开始,他的自闭倾向就很严重。波克的声优中田让治,当时在访谈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可是现在这样下去,零会一直被雪风所吞噬”。根据与他人的沟通这个主题,经历过各种事件之后,深井零理应走出自闭,获得成长,并拥抱社会,积极生活,这才是正常的剧情思路,然而直到最后,深井零的改变也不明显。
  “我想波克真的是很在意零,结果一直到最后都……零的心思还是在雪风身上,波克也很想告诉他要更有人味一点,做点其他休闲也不错,结果还是无法让他听进去”,零和雪风一起消失了,面对这样的结局,中田让治再次接受访谈,只好改口说对于零和雪风而言,这样的结局也不错。
  深井零不仅自闭而且拒绝治疗,雪风战机在他眼中就是生活的全部,至于零和雪风之间发生了什么,就像波克说的“结果到最后,我还是什么也没搞清楚”,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一头雾水。
  可见监督口中的所谓沟通,根本不能按常理来解释。并非深井零要去和他人沟通,要去理解他人,动画的真实含义是反过来的,他人需要理解深井零,深井零的精神状态不同于常人,但这不是病。女医生起先将深井零看做病人,但是随着对零和雪风的认识加深,她最后称赞这是“由完全不同的存在互相认知高度融合而成的新生命体”,由否定到肯定,态度转变很明显。
  零和雪风最后的出击,命令是女准将下的,她声称“我不想为了保留最强的护卫而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句冷血宣言与事实上的献身意味形成反差。零和雪风的消失,一方面是拯救了他人,另一方面则是作为重要的棋子,最终被抛弃了。
  反过来说,这样一个结局也是两全其美,零作为人类,爱上了战斗机雪风,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他和它没能回到地球,回归人类世界,而是一起消失在异空间,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展现人类和机械的恋爱与结合,歌颂这个“复合生命体”,看上去就是这部动画的主题了。不过监督大仓雅彦下了很大的决心,甚至不惜舍弃做到一半的分镜,也要完成的这个原创结局,如果只是为了成就这样一段奇异的爱恋,那也太不正常了。
  看动画跟看小说类似,只看表面情节等于买椟还珠。尤其是对于内涵之作,往往是能够引申,并且暗含隐喻的,值得做多层次解读。战斗妖精雪风,这部OVA有着另类风格的画面,高度浓缩的剧情,以及过于隐晦的主题,挑战观众的理解能力。

3 一场华丽的机械之梦
  零的声优堺雅人在访谈中说,这是非常狂热的人们做出的非常狂热的东西。对于动画制作的狂热,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中,肯定会体现在重点内容上。众所周知,这部动画的机械画面极为出众,而“战斗妖精雪风”作为标题,表明它才是真正的主角。
  对机械的构思和描绘,绝对是这部动画最出彩的地方,其中登场的各式飞机,倾注了制作者非同一般的心血。本片制作有航空自卫队协力,制作组也曾到空军基地参观体验,这些都是对狂热的证明。正是因为极端的热爱,才能将机械画得如此之美。
  制作者对机械的爱,与深井零对雪风的爱,似乎是有关系的。雪风的华丽外形,来自于画师的精细描绘,雪风具有自主思维,就像是机器活过来,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其实片中行为自主的飞行机械,并不只是雪风。
  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这位国王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以致于神情恍惚,身体也越来越差,幸亏神赐予了雕塑生命,并与他结为夫妻。反观动画,雪风也是令零迷恋不可自拔,结果一同消失在通路的尽头。
  战斗妖精雪风的原小说,关注点是抽象层面上的问题,然而人类和机械“复合生命体”这一概念,却引起了动画制作者的共鸣。他们是爱着机械动画的一群人,借此表现了对机械的种种幻想,就像一个梦,一场华丽的机械之梦。
  笼罩着整部作品的,正是如梦似幻的感觉。菲雅利行星是个幻境,那里的色彩是非现实的,那里的天空是变化莫测的,翱翔于此的是战斗妖精雪风,其驾驶者零是沉浸在梦中的人。他和幕后的制作者一样,对机械倾心,为机械狂热。
  独特的画风,精妙的配乐,既空灵又深沉,既压抑又迷离,这是一种凝重的迷幻色彩,这是一种奇特的情感呈现,极为内敛,极度内省,不亢奋不浮华,但又处处充满张力,视听效果强烈,剧情表现模糊,观众看完之后,多半只记得飞机好看,场景奇特。

4 不会讲故事的技术宅
  GONZO的两大OVA,可以说是镇社之宝,其中《青之六号》融合多种元素,并且做到了营养均衡,与之相反,《战斗妖精雪风》则体现了相对纯粹的风格,将这家公司的优势和软肋都暴露无遗。
  《战斗妖精雪风》,这部OVA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强的空战动画,确实是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动画CG技术的最高水平。对于这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来说,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再加上航空自卫队和Production I.G的协力(3D特技监督:竹内敦志),制作这样一件特殊题材作品,为的就是要打造行业标杆,彰显自己的高端实力。
  日本匠文化对细节的追求,在这部动画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从正片到特典,再到周边,都做得相当精致。按照监督大仓雅彦的说法,这部OVA是做了五年,期间精益求精,例如“他们真的是一点一滴的用心制作到让我感激的程度”,“我们重拍的次数,常常轻而易举的超过十五次,二十次”,这些都是他的原话。再例如特典中的访谈,监督和声优都说了不少实质内容,绝非敷衍了事。此外,雪风战机模型在市场上也是有名的。
  比较奇怪的是,这部高成本的动画,居然不是宽屏的。那时候平板电视已成为趋势,竞争对手《Macross Zero》采用的就是宽屏画面,然而此作却还延续着4:3的画面比例,明显不同于电影(如今的宽屏电视作品,视觉风格向电影靠拢),只有在老式电视机和显示器上观看,才能全无黑边或变形。《战斗妖精雪风》OVA,估计是画质最高的普屏动画了,简直越看越怀旧。
  尽管如此,这些画面即便放到现在,仍是令人惊叹的。与此同时,这部动画剧情之难懂,也是众所周知。无论是画面,还是配音,抑或是配乐,各方面的素质都如此之高,反而没能彰显出剧本的强大。不过我的发现是,除去故作高深的部分,主线剧情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你在看的时候,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几分钟之前的情节。
  战斗妖精雪风,可以说每个画面,每个场景,飞机的每一次运动,以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处处充满着视觉张力,单独抽出来都很好看,很艺术,都可以细细品味——精益求精的细节刻画,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令观众流连忘返。
  为技术而技术的制作组,将画面效果做到了极致,却没能真正服务于叙事,这一点背离了故事型动漫的本质。大多数日本动漫的创作,都是围绕着剧情和叙事展开。动漫创作者借助画面来讲故事,画技是把故事讲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动漫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剧情或叙事,而不是单纯的视觉效果。
  GONZO能够做出顶级的画面,能够将剧情及设定搞得深奥复杂,但却经常做不好结局,以致于有烂尾社之称。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于这家公司的技术氛围太浓,导致过分地追求技术和工艺,不自觉地忽视了剧情和叙事。
  设想一下,当一部TV动画的制作开始,为了做出高端惊艳的画面效果,博得观众的称赞,制作人员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同时也消耗了不少的经费。可惜这个大好的局面坚持不到最后,因为预算是有限的,前面花得太多后面就不好办了,然后发现光顾着做画面,剧情反没交代清楚,于是便有了生硬的展开,难堪的收尾。
  除了少数例外,“风格独特,叙事生硬”基本上是GONZO作品的通病。对于《战斗妖精雪风》OVA的制作来说,人力资金和时间都很充裕,画面也始终保持超高水准,最终却还是让人看不懂。除了原著太晦涩,抑或制作组有意为之,我觉得叙事能力不足,终究也是原因之一。

5 时代的转折点
  以技术著称,擅长描绘机械的GONZO,不但制作了精致的《战斗妖精雪风》,而且将其美少女化,搞出来《战斗妖精少女》(救救我!小Mave)这部奇特的衍生作品。
  “毕竟现在是动画大量生产的时代,动画迷也很容易变心。”剧中这句话道破了初衷,当时雪风最终话发售延期,《战斗妖精少女》上市,能起到维持人气和预热宣传的作用。对于动漫市场来说,这部动画则开启了将军事武器直接画成美少女的先例,可谓兵器拟人动画的鼻祖。
  无独有偶,同时期游戏界也有相似的例子。KONAMI的《宇宙巡航机5》于2004年发售,这款游戏的画面在横版飞行射击类游戏中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战斗妖精雪风》暗合的是,制作者同样在追求强烈的机械质感,以及变幻莫测的异世界景象。在其之后的OVA第五话,雪风战机消失前控制另外三架飞机做轮番攻击,颇类似于游戏中带着子机放激光的经典画面,很可能是在向宇宙巡航机系列致敬。然而这个老牌的飞行射击系列,接下来也被美少女拟人化了,如今已有《少女巡航机G》和《少女巡航机X》两作,正统续作却还不见下文。
  美少女风格的2D STG游戏,彩京以前就做过,武装飞鸟卖萌,战国之刃卖肉,但是等到KONAMI将经典名作如此改编,这就从侧面暗示出,日本国内的ACG市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拐点,那就是美少女的商业价值,彻底超过了机械等其他元素。
  那一年,京都动画凭借《AIR》而崛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凉宫春日的忧郁》,《Kanon》,《幸运星》,《CLANNAD》,《轻音少女》,人气高得惊人,震撼整个业界,这标志着日常生活向萌系作品进入到非常强势的时期。
  那一年,《灼眼的夏娜》第一季上映,并取得了显著成功。黑暗的世界观,独特的卖萌手段,压迫感强烈的剧情,标志着战斗向萌系作品的新模式形成。从此之后,像这种类型的轻小说作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大规模的改编浪潮到来了。
  那一年,高町奈叶当上萌王,《魔法少女奈叶A's》将前作的创新性贯彻到底,标志着传统的魔法少女题材,再度大热起来。
  经过长久的蓄力,以美少女为主要卖点的萌系动画,终于在2005年左右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巨大的商业竞争优势,并一举席卷大众市场,颠覆业界格局,强大的影响力持续至今。
  回顾日本动画的历史,美少女虽然由来已久,以前也不过是诸多热门元素之一。九十年代中期,三大宅作(EVA,机动战舰,少女革命)的诞生,开启了对题材形式和表现手法的革新潮,实验性动画随之蔚然成风,例如《玲音》,《星际牛仔》,《此时此刻的我》(又名超时空幻境),都是水准很高的精品。
  《青之六号》,则代表着技术流的兴起,GONZO是最先掌握3D CG与2D绘画融合技术的日本动画公司。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短短数年之间,Production I.G,BONES,Satelight等倾向于新技术新风格的会社纷纷走上前台,日本动画产业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
  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求新求变的作品,动画的边界在不断被拓宽。不仅有《战斗妖精雪风》与《Macross Zero》的技术之争,而且有Production I.G的《攻壳机动队》,BONES的《钢之炼金术师》,Madhouse的《铳墓》,BEE TRAIN的《黑街二人组》,等等,至今让老动画迷们记忆犹新。
  就拿《战斗妖精雪风》来说,片中展示的各种飞机及其他机械,虽然多数是虚构的,画面却具有很强的真实感。通过电脑技术制成的机体空战画面,已很接近好莱坞真人电影的质感,这在旧式的手绘动画中是见不到的。
  从1995到2005,这是日本动画产业不断革新的十年,也是其处于历史最巅峰期的十年。2005年之后,过度商业化的弊端日益显现,美少女萌系动画又过于强势,导致市场上萌豚多了,技术宅少了,严肃型作品越来越找不到出路,久而久之,业界的创新能力及环境已大不如前。近十年来动画产业的变迁,折射出日本社会心态的深刻变化,正是这个国家走向沉沦的一个缩影。
  同样是在那一年,《战斗妖精雪风》OVA完结,GONZO开始由盛转衰,技术流的时代落幕了。

6 小众文化的困局
  GONZO的社名来源于意大利语的“傻瓜”,明显有自嘲的意思。至于《战斗妖精雪风》,监督说了,“制作的人自己也很清楚这是很偏颇难懂的题材”,却还是大投入去做,一做好些年,真的是专注小众趣味,不浮夸,不媚俗。
  虽然制造了一些男人之间的耽美情调,吸引了腐女,但是这部OVA作品的商业性仍然不强。尽管有着激烈的空战内容,这部动画却一点都不亢奋,一点也不热血,其风格忧郁深沉,萦绕着淡淡的哀伤。
  如果说《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那样的动画是空有技术却没艺术追求,那么《战斗妖精雪风》则是真正有野心的作品,大仓雅彦敢于说,“我觉得这部作品不管拿去哪里都不会丢脸”,其实他还是谦虚了。
  当你发现GONZO在《战斗妖精少女》中以搞笑的方式,将EVA和Macross黑成被遗忘的残骸时,就会明白他们有多么骄傲,甚至是狂妄。
  单以机械质感而论,《战斗妖精雪风》确实超过了以往的作品,而且迄今也少有能匹敌的。与《Macross Zero》的技术之争,我认为《战斗妖精雪风》是胜利者,因其机械表现更真实,机械美学更纯粹。
  狂热地追求高技术,让GONZO有了狂妄的本钱,面对市场却是满怀忧虑。《战斗妖精少女》就是这一心态下的产物,表面上是美少女怕被人遗忘,实际上则是怕动画迷遗忘自己画出来的精致飞机。
  “只有喜欢的时候当做宝贝珍惜,一旦腻了就什么都完了。”
  卖萌卖肉不是GONZO的特长,也不是这家公司的主攻方向。兵器拟人类动画,说到底是种扭曲的产物,与真正的机械之美无干,又常常有美化战争的嫌疑。GONZO后来制作了《强袭魔女》第一季,反而卖得比自家招牌作品都好,这简直是市场对他们的讽刺。
  不过就《战斗妖精少女》来说,此作的重点在于吐露心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探讨了动画迷与动画制作的关系,可谓用心良苦。动画给了动画迷很多活力,动画迷热爱动画不会遗忘,看上去很煽情,很励志,然而这部衍生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做另外的解读。
  考虑到男主角错过了时间,没能回到现实世界的事实,虽然号称是暂时的,观众也可以脑补他最终能回去,但是这个动画毕竟只有一集,没有下文。如果说观众所看到的,其实就是真正的结局,他回不去了,照这样理解,便能发现其中隐藏的另外一层寓意,那就是动画让人沉迷,宅男对美少女(机械?)爱得太深,使他困在了二次元世界,脱离了现实,甚至都不能(不想?)回去了。
  看动画不能只看表面,只看表面的话,多数动漫就没什么含义可言了,因为大都可以用热血励志,爱与正义等套话来概括。然而一旦深入分析下去,你就会发现作者往往另有所想,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远没有那么多正能量。
  根据主流作品的传统,主角理应从异世界归来,并积极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如此才能给屏幕前的观众,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以正能量。对于那些结局偏离正统方向的作品,观众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暗示着什么。
  在我看来,《战斗妖精少女》作为对《战斗妖精雪风》的萌化和戏仿,两者的结尾很相似,主人公都是消失在了异世界。相比之下,后者的结局更极端,更令人心生恐惧。因为这不是和人见人爱的美少女,而是和冷冰冰的机器相爱,与机器合体消失,彻底拒绝了现实中的人类社会。
  和原著不同,这个结局是动画原创的,从皮格马利翁神话的角度来解释,这是对机械的爱的升华,反过来这又是对现实世界的弃绝——如此疯狂的结局,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难发现,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绝望,反复回荡在这部动画中。
  前两话对于无人机的探讨并不深入,不过是借此表现了零和雪风的特殊关系。第三话的重点有所转移,关键剧情围绕着系统军团的汤姆约翰上尉展开,他是MAVE的设计者之一,祖先是印第安战士,体内有人工心脏而被某些国家拒绝入境,最终他发现自己是迦姆复制人。
  “我从以前就对机械或系统非常感兴趣”,“我没法让自己喜欢和别人相争”,从汤姆的自述来看,这不正是一位离群索居的技术宅么?
  如此看来,“我是……人类吧?”,这个疑问暗喻着技术宅与主流社会的疏远和隔阂。剧情好像是在暗示,喜欢钻研科技不擅长社会交往的技术宅,在别人看来简直不是人类,但他们还是有人性的。
  继续这个思路来看第四话,就能发现零被女作家称为“菲雅利星人”,同样是反映了和主流社会的疏离感。剧中的“地球人”不理解菲雅利空军,甚至认为迦姆不存在。杰克森女士诉说着被孤立的痛苦,“连家人都不想理我了”。
  剧中反复渲染的孤独感,很可能源自制作者的现实体验。尽管动漫爱好者众多,动画制作在日本仍是非主流的行业。一般观众看动画也就是看个剧情看个人物罢了,对于机械刻画,对于CG技术,理解并热爱这个的可不多。如此沉迷于虚拟的机械,在普通大众眼里,恐怕还真就是些怪人。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话中出现了并非自卫队的日本海军,号称要防卫南极,但“也有人说这是想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示威行动”,又提到“亚洲各国抱持强烈警戒心”,杰克森女士则一语道破,“却连那迦姆的存在都拿来当做自己斗争的工具”,另外日军指挥官也是面目可憎。表现了日本右翼的欲望并批判之,制作者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然而业界风向的变化,美少女动画带来的竞争压力,导致主打机械画面的动画制作,愈发显得孤独。这部有一定知名度,有一群粉丝追捧,但终究只是小众向的作品,坚持做了五年,却发现时代已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该作体现出小众精英主义的典型特征。一方面,他们自视甚高,剧情故作高深,直叫让人看不懂,可以说是装逼过度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对大众极为失望,抱怨庸俗的主流社会,作品中充满了厌世情绪。
  当这种厌世情绪蓄积并弥漫开来,该动画的风格便明显不同于原著。考虑到深井零在第四话时已经回过了地球,但是他和雪风面对日本舰队,却有着强烈的疏离感,按照这个逻辑,不回来才是合理的结局。
  然而零和雪风最后受命出击,目的却是为了菲雅利空军的撤出,毕竟其他人还是要回到现实。零虽然消失了,但波克认为“他一定还在某处好好地活着”,结局并不是毫无积极意味,但又暗含纠结,就像《战斗妖精少女》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都能解读一样,折射出文化和精神上的困局。
  越喜欢便越沉迷,越沉迷便离社会越远,明知需要正能量,然而痛苦却更真实。
  至于迦姆究竟是什么,按隆勃特的说法,似乎代表了求知欲,不过他说了一大堆,目标却是人类为了存活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人类对于菲雅利行星的探索,最终发现这是个不真实的幻境,又因为雪风的消失,导致关键情报没有被带回地球,可见人类与迦姆纠缠了这么久,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异世界太神秘不可知,人类费尽心血也无所得,还是赶快退回来保命重要,这又是虚无主义了。折腾来折腾去,人类所能发现的,只是自己的人性,只能证明自己还是人类。
  爱机械爱得深沉,以至于走火入魔,《战斗妖精雪风》之OVA,体现了日本匠文化和宅文化的特质,极致的画面背后,浓郁的孤独感和虚无感扑面而来。此类情绪广泛存在于当代日本社会,如果说商业动漫用虚幻的美好来弥补,那么这部动画则直面痛苦并反复咀嚼之。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5-07-16 18:26重新编辑 ]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7-15 21:38
















向宇宙巡航机致敬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5-07-16 10:48重新编辑 ]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7-15 21:55


宇宙巡航机5

少女巡航机

还记得这种盗版么?

碟片上居然有评论字幕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5-07-16 09:02重新编辑 ]
引用

拂晓之歌@2015-07-15 22:00





黑了macross和eva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5-07-16 10:13重新编辑 ]
引用

air_force@2015-08-08 23:15

《战斗妖精雪风》几乎每年我都会拿来重温1~2次。几乎每次看都能在最细节的地方发现新的内容。至于雪风和Macross Zero的所谓对抗,其实除了两者是同一时期且恰好都是以空战场面为卖点之外,MZ在制作水准上其实基本没有能够与雪风相提并论的资格。MZ只有第一集最开始的几分钟F-14追逐Mig-29的部分展现了当时颇为惊艳的画面水平,其余整部动画中空战场面真的不算特别拿得出手。特别是经过10年之后的现在,重温这两部动画的时候,雪风的画面依然能够堪称顶尖水平,而MZ夸张点说已经不堪入目了。

雪风使用了传统的4:3画面确实是个很可惜的地方。后来有个几分钟的特典Yukikaze Experimental Movie展现了16:9下的雪风会有多美好(里面有个11架特殊战专属FFR-31MR/D集结的镜头简直帅到无边无际)~~~可惜别说雪风,连GONZO都没了...其实《全金属狂潮》在当时的TV动画里也算是高质量了,也就再也没有了。

话说我自从03年手机支持MP3铃声之后,电话铃声就一直是那首R.T.B.~
[ 此帖被air_force在2015-08-08 23:31重新编辑 ]
引用

«12»共2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