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用
一直觉得会失去些什么"她这么说
还是个中学生的我应该还没有这个实感
即使如此,她的话不可思议地震动了我的心
==================
我..
我有对你说非说不可的事
十分重要的...
消失了...
默默的感动-------------评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 2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在近日看完了云彼,继星之声后,再次被新海城这部出色的作品所折服,绮丽的画面,出色的光线应用,优美的音乐烘托,角色们娓娓道来的心声细语,美丽的故事,时时处处都无不体现出新海城浓厚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表现欲望。爱情,友情是永恒的主题,永远也不会过时,只要能够很好的把握,就会使人感动,就会成为经典作品。非常令人高兴的是这部新海城历时两年的作品没有让我失望,让我重温了那一份新海城作品中独有的感动。
感动之余不由得就想写写东西,本文三部分,分别是背景音乐及光线运用,人物性格心理描写及剧情描写,这些都是云彼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和大家共赏。
一.背景音乐及光线运用
雅丽眩目的视觉效果,看似平凡琐碎的场景物件设定,却处处透着巧妙的安排,哪怕是一个物品镜头几秒钟定格也不会给人偷懒的感觉,乡间的铁道,远端的山脉,无垠的草原,无边的天空,矗立云端的高塔无不清新,干净,独具匠心。同时无论是夏日的积雨云,冬日的飞雪,还是废弃却有着小桥流水一样美景的工厂,人潮涌动但寂寞的东京,或是主角家里冒着蒸气的水壶,桌上的小提琴及周围的小物件。平凡的景物设定,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透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瞬间的感悟,平淡,朴实,却又深入人心的景物使大家不由得发现:阿,原来自己身边的景致也可以这么美的。
画面方面,光线的大量运用更是在画面的和谐中平添了几分灵气,这是在一般动画见不到的,这也是新海城个人作品魅力的另一重要所在,许多地方有着不可思议的透明感,光线的流动像有生命一样,那些透过云缝的万道霞光,那些色彩斑斓涌动着的积雨云,列车顶上道道小河般流淌的反射光,夕阳照过一片暖色的教室。如果说景物只是种子的话,那么流动的光线就赋予了他们生命,着实得让人心动,令人着迷。
而新海城的音乐老搭档,天门,再次显示了他和新海城的默契,体现出一个优秀音乐制作人的高素质。音乐和景物一样,优美却不做作,激情而不张扬。淡淡的小提琴配舒缓的钢琴声中透出浅浅的忧伤,无限的思念。和主题配合的几乎天衣无缝。看着无垠的绿野和蓝天中的少男少女,微风阵阵,阳光轻抚,耳边是悠扬的琴声,这些无不令人身临其境,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格外的舒适和惬意。
这些要素加在一起,组成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段落,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是这么一个镜头,男女主角在病房中,在不同世界中握起了手,然后原本压抑的音乐和灰暗的病房,随着音乐急转,一道红光在刹那之间展开,镜头拉向远端,两人就站在了那片美丽的原野之上,这种急速的氛围变化不由得使我心头一震,眼前豁然开朗,莫名的感动。
景物,光线,音乐再加上出色运镜,使得新海氏的动画风格性格彰显,却又平和亲近。使观众有非常强的临场感,欲赞却无声,默默的被打动。也许新海城想要表达的,就是那份对大自然和身边事物的留心和热爱。就像有句话所说的,看看周围吧,也许最美的东西就在你身边,不留意他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二.人物性格心理描写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这部片子一个地方,整部片子叙述手法多样而细腻,尤其是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各种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都读独具匠心,采用了新海城招牌式的旁白一样的大段文字诉说,配合这出色的背景和音乐,极好的把握和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其中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世界,境况迥异但心境相同。女孩在荒芜一人的梦中平行世界不停的奔跑寻找,迷茫,寂寞,身在梦中却想回去;而男孩虽然身处繁华的大都市,但由于没有知心的伙伴,同样迷茫,寂寞,虽然身在现实中,但却活在梦中。最后的病房相遇那个握手便是两个平行世界的相遇,也是两人思念对方心意的相逢。这梦境现实间的交织,现在与回忆的碰撞,不同的遭遇,同样的愿望,把主人公们迷茫,寂寞,与命运抗争的复杂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细密而传神。深深打动了观众,让人回味无穷。
从个人不同的性格表现方面也是各不相同。每个角色的个性鲜明
1.拓也,高材生,头脑聪明,考虑事情全面,成熟稳重,内向性格不外露。喜欢女主角,却一直不愿意表露。理性大于感性的一个人
2.浩纪,拓也的好朋友,可算是一号男主角,性格直率,有些孩子气,同样喜欢女主角,但因为害羞也一直没能表达。但和拓也一样有着同样的理想,就是飞向高塔。感性大于理性。
3.女主角佐由理,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有着优秀女孩应有的各种东西,善解人意的性格,可爱而又有气质,当然自然还有会在夕阳下弹奏那首悠扬的小提琴曲。同时背复着宿命,挣扎,迷茫,最后和浩纪同时发现了自己的真爱。
对于三个主角的性格刻画,可谓是非常的成功,每个人的特点都表现的非常的突出。
许多朋友看完了,认为故事的前半段过于拖沓,节奏太慢,我认为则不然,没有前面许多细节的铺垫,是成就不了最后的结局的。
在这有一两个细节对于性格刻画非常的重要。
1.女孩在废弃车站落水的情节,当时三个人都落水了,而反应却各不相同,浩纪明显孩子气一些,比较爱玩,从他恶作剧将拓也拉入水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拓也明显少年老成,对于这些孩子玩水的游戏完全不感兴趣,显得很不高兴。而女孩则显现的相对随和一些。(老实说这种情节我已很久没看到了,一般的情节这里就应该是结果三个人一起在水中欢笑嬉戏,像片中这样表现的确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了一些)。
2.最后两个男主角对打得那一段,刻画得。也比较传神。不是拓也不想让女孩子醒来,而是出于对浩纪和女孩亲密关系的一种嫉妒。同时结合当时受伤,梦到女孩的种种因素,从而使得拓也会控制不住,对浩纪大打出手。但他还是喜欢着女孩,同样重视那个约定,否则最后也不会把女孩从实验室运出。
其他一些细节我也不想赘述了。例如男女主角们的经历实际上就是阿冈和所长他们经历的翻版等等。
同时cv的出色演出也使人物形象丰满了许多,香姐的功力的确很强。:)
出色的人物性格心理描写,不得不说是这部片子另一个成功的地方。
三.剧情故事描写
云彼剧情和故事是另一个我认为非常经典的地方,作为同是新海城的作品,不难发现许多故事桥断和星之声十分的相似,星之声是距离和时间,而后者则采用了平心世界的观点,而表现的都是别隔开的恋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整体故事的构思比起星之声来说要更进一步,更加的完整,更加的精巧而严密(小bug不算,笑),同时动人而发人深省。最棒的地方便要数整个故事的结局了,巧妙的利用平行世界的观点,通过结尾和开头的呼应,营造出一个多结局故事,给大家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不同的人对于结局的理解应该都不尽相同。我就先说说我自己理解的有关结尾的解释。
首先,说到结局,,就不能不提到开头。在片子的结尾画面中两个人飞出了塔外,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开头,却以男主角孤身一人追忆往事,貌似女主角不在男主角身边一样。这样一来,岂不是矛盾了?于是有些朋友就认为,女主角随后还是死了,或者怎样怎样。我觉的要解释这个结局,就得从片子贯穿始终的平行世界说起。
按照现代量子力学的理论,我们这个宇宙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平行世界(另外空间),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时空只是其中的一个。论述多宇宙的文章很多,观点也不尽相同。这里引用Max Tegmark的著名文章《平行的宇宙》的观点,笔者把宇宙分为四类,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平行宇宙也称作“四个不同的层次”,但这里的“不同层次”指的是不同的平行层次,而非立体层次、历时层次。他用“最简单的一类平行宇宙”、“另外一类比较复杂的平行宇宙”、“量子平行宇宙”、“最终一类平行宇宙”,分别表述了四个不同平行层次的宇宙。前两类就不在叙述了,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和本片联系比较紧密地第三类。
引用
平行宇宙的第三种类型或第三个层次是量子多重世界。量子力学预测有大量的平行宇宙存在,这些宇宙位于其他地方,但不是通常空间中的地方,而是在一个所有可能状态组成的抽象领域里。在量子力学范围内,世界可能有的每一种状态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宇宙。根据遍历性原理,量子平行宇宙与其他形式较为平凡的平行宇宙是等价的。--------《平行的宇宙》
简单的结合剧情来说,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存在着两个和无数个平行世界,即平行宇宙。如果用这个来解释结局,那么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开始男主角所在的是一个平行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女主角可能是死了,也有可能是永远沉睡了,总之不在男主角身边了。而最后两个人一起飞出塔外,这又是一个平行世界,在塔那里按照片中观点是类似于和平行世界的交汇点,或者说两个世界出现了某种状态的重叠。只有在那里醒过来表达对男主角的心意才能保证在不同平行世界的男主角都能知道,因为女主角知道如果出了塔这里,梦境消失,(梦境由于塔的关系代替了另一个世界的她) 两个平行世界不可能在再会出现两个她,一个平行世界的她肯定不会留在在男主角身边。如果一旦来不及,另一个世界男主角就不会收到这个这个告白,所以会出现最后女主角千方百计地要在那里告诉男主角自己的心意。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女主角刚说完:我一定要告诉你,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就在这时另一个世界的她消失了,没有能够给那个世界的男主角传达出自己的心意,女主角感觉到在那个世界没能够男主角告白,所以哭泣着说:消失了。
而同时就可以解释,片头的那个处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男主角的表现,因为他应该只听到女孩那句:有很重要的事情非对你说,之后便没有听到真正的告白,所以他会说:还是个中学生的我应该还没有这个实感即使如此,她的话不可思议地震动了我的心。这里的话就应该是在这个世界女主角对他未能完成的告白。
这样一来片子存在两个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两个人一起飞走过这幸福的生活,还有另一个结局,也就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结局,具体女主角的怎么样不得而知,而可以肯定的,女主角由于和塔的关系,由于她的梦境和平行世界的关系(片中的观点也颇为新奇),导致她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就会消失,死亡或者继续沉睡。
如此由于平行世界的关系,就形成了少有的多结局的故事,既有大团圆,也有伤感的结尾,细细体味,的确是非常的经典,使的整部片子得到了另一种升华。既然各种可能都会存在,那么真的是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至此不得不佩服新海城的功力了。
同时这里我还想提一个细节,就是女主角的爷爷是塔的建造者,片中类似空间移动理论的大师。为什么女主角能够做这种梦,能够影响塔的的扩张,也应该不是巧合。我认为,可能是由于其祖父估计到塔万一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利用其孙女的梦境来抑制塔的失控扩张。
***平行世界的理论非常的复杂,许多观点也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存在着很多假说。我对他的理解也只是建立在看科普文章上,所以个人观点,不足还希望高人指正。:)
所谓凡事无尽善尽美,云彼缺点和纰漏也有不少。但总之,瑕不掩瑜,无疑这是一部充满着强烈新海城个人风格的动画,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动画。同样大家的看法相信也不尽相同。
但是我希望许多年后再次重温这部动画的时候,同样能带给我今天这样久违的感动。 全文完
111
补充1:关于片中平行世界的其他一些疑问 引用
如: iliiad兄提出的
i两个平行世界论,云彼里面的平行世界概念明显很奇怪,理论上两个“距离相近”的平行世界间应该是很相似的,但是塔所置换的空间却是什么都没有?
嗯……记得动画中所说的,女主角的梦境其实是被置换的世界,那个塔把平行世界的空间给置换过来,然后把原来世界中的空间给置换到女主角的精神中,所以女主角在塔启动的时候昏睡了(不过把空间置换过去了,却没有人?还是说人在之前就疏散了?)
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和与iliiad兄的讨论在第2页,只是个人观点,希望能和大家共同解惑。呵呵
补充2:关于用理论解释这种类似空想的动画是否生搬硬套?我写此文章的目的。 引用
最初由 Corundum 发布
现有的平行宇宙理论只论证了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 。
片中的塔居然能够:1,完成不同平行宇宙空间的置换;2,女主角的精神世界能代替物质世界承受这种替换。这完全是空想SF,非要把这些观点和现有的理论联系起来,只能说是牵强附会。
从哲学角度看,按照唯物论观点,人的精神世界只是物质在头脑中的反映,是无法代替客观存在承受替换的,因此片子的哲学态度根本不是纯粹的唯物,因此不应生搬硬套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物理理论。
感谢Corundum兄的意见
我自己的看法
引用
朋友说有道理,我在前面就说过了本片的平行世界理论有些奇怪,我就只是顺着片中这个奇怪的理论解释来的。本来关于平行世界理论的理论,大多都没有被证实,所以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假说,因此许多人都可以yy一下,我想新海城也是想这么做吧。毕竟这只是动画片而不是科教片,肯定有空想在里面
同样关于量子力学难题的种种解释,除了平行世界,历史上还有一些倾向于唯心的意识决定结果的说法。现在大部分人都比较同意前者。
谈到哲学,量子力学以及平行世界的理论发展和哲学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许多平行世界的演绎和推倒就是属于哲学-假说式的推演,而非科学的实证,但这种哲学-假说式的推演也自有其长处所在——给人以某种启发。我想这里的空想即便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也算不上什么哲学推理,但也不可否认是一种很新奇的想法,我这里的解释便是我得到的一种启发吧。
我也没想把这片子作为理论研究的,我也没说过我是按照纯粹的唯物论来解释的。按照唯物论的理论,同样几乎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这些故事同样的能以自己的思路自圆其说。所以说凡事即便是空想或是神话,都不能信口雌黄胡说八道,逻辑上起码应该是通畅的。
我这里的目的只是顺着作者的空想思路用以有的理论尽量合理得去解释而已,尽量使其逻辑通常,就算是生搬硬套,但也算是自圆其说吧,总之我觉得现在起码让我对片子有了一个自己还满意的结果,你认为牵强附会,而我却乐在其中。
所谓唯心和唯物有时候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呵呵
后语:实际上对于平行世界在这里的分析自己想想也觉得蛮有意思,看个动画片干嘛这么累呢?呵呵
也许有时候就像物理大师Richard P. Feynman所说的:大自然就像一杯葡萄酒,分为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心理学等等,那么要记住大自然并不知道这一切,所以让我们仍旧把这些归并在一起,并且不要忘记这杯酒最终是为了什么。让它最后在给我们快乐吧!喝掉它然后把它完全忘掉!
不需要什么物理定律,爱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快乐,感动,喜欢的话,那么就快乐,感动和喜欢把,不要问原因,有feeling就行。呵呵:D (不过最终的还是要看官方的结局解释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
参考文献:
ArkaniHamad,Nima等,2000年:《宇宙中看不见的维》,载《科学》第11期
Max Tegmark2003年《平行的宇宙》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科学》第7期
韩民青 立体的宇宙——兼评《平行的宇宙》
Richard P. Feynman 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