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金鱼姬》2008图/吉卜力工作室
在动画迷的眼中,吉卜力工作室这栋小楼就是圣地图/
宫崎骏的会客室
宫崎骏:我并不是领袖 我经常是在大家忘了动漫的时候,做出一部作品出来。如果每年都有,大家也就不会觉得新鲜了。
“我并不过高评价日本的动漫产业。”宫崎骏说。在中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当下,一批中国媒体人带着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崇敬,于2月12日抱着“取经”的想法在东京吉卜力动漫工作室,拜访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时,却被当面泼了一盆“冷水”。
吉卜力工作室位于东京郊区一栋三层小楼里,门前停着辆宝马“迷你”车。自从1992年以来,宫崎骏带领他的工作室成员,在这栋小楼里出品了一部又一部令日本乃至全球儿童与成人为之倾倒的动漫作品,包括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卖座电影的《千与千寻》。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宫崎骏,围着他招牌式的兜兜服,须发皆白。
接受中国媒体团采访的,除了宫崎骏外,还有他的老搭档、同样满头银发的制片人铃木敏夫,以及刚刚卸任的日本迪士尼Chairman、于2月1日就任吉卜力总裁的星野康二。访谈中,宫崎骏本人显然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新媒体运营毫无兴趣。虽然在去年下半年上映的最新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姬》在日本创下154亿日元的票房佳绩,但在这位68岁的大师眼中,永远只有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而且,永远是下一部。
宫崎骏说他除了动画外几乎不做什么,“如果还有,那就是散步”。
电视就像大怪物,总是吃不饱 日本的动漫市场非常成熟,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宫崎骏:日本有1亿多人,其中很多人很喜欢卡通,这对动漫市场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但是在当下的日本,漫画卡通市场的影响力在削弱,我想动漫也是这种趋势。当然对我们来说,收支可以平衡。
日本动漫产业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宫崎骏:我并不过高评价日本的动漫产业。我一直在产业第一线,所以并不乐观。因为消费市场是有限的。比如十年前,日本电车上是人手一本漫画在看,但现在大家拿的都是手机;如果再过十年,手机可能也被换掉了。动漫也是一样的,不可能总是有那么高的人气或市场。
你是否会考虑制作互联网或者手机形式的作品?
宫崎骏:互联网、手机都是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消费的,你得无止境地创作,不能保证质量。所以,我还是想三年创作一次,大家去电影院看看,这样才会有新鲜感。如果大量上互联网或手机,那大家可能就不再感动了。
当然,其他动漫公司已经开始向这方向发展,只有我们没做。这就像大家在海里航行,都在使劲往前跑,有一只船在后面,这样也无所谓啊。
你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电影,为什么电视作品很少?
宫崎骏:在我三十岁以前,动漫界只有电视,所以我做的都是电视。但电视一般一周就得放一次,这就像总有一个魔鬼在身后缠着你。一周一次的频率,与质量之间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当然你可以分散给其他人做,但这样品质难以保证。这是我不喜欢的,所以我后来就只做电影了。
我感觉,电视就像一个大怪兽,你总得给它喂食,但它总是吃不饱,总得喂。
老想着打国际市场,创作就会变形 你的作品国际性很强,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
宫崎骏:我想民族性可能才是国际性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想打国际市场的想法,那么你在创作时就会变形,变成不是你所希望的东西。比如我的作品里也有一些欧美背景的,因为意识到欧美人也会看,这时就会很紧张。
我想观众并不是因为你以什么为背景就会喜欢。我们自己创作时,没有特别考虑到这一点。
很多中国观众都非常喜欢你的作品。中国观众什么时候能在电影院看到你的作品?
铃木(吉卜力制作人):
吉卜力在中国的业务,目前是由迪士尼公司负责全权代理。最近,迪士尼已经与中国的中央电视台谈妥,在CCTV6上映了《天空之城》。
宫崎骏: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公司就这么大点地方,如果我们还负责在海外的贩卖与经营,那就太麻烦了。所以就交给了他们(迪士尼)来经营。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决定了没有那么多力量去扩展海外市场。至于上映是以电视、电影,还是影碟形式,那是由双方去协商,达成协议就行。
去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年,前不久中国大使馆官员到我们这里来访时,也曾问能否将我们的动画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内容在中国上映的问题。我们也是同样的回答。
中国如何形成像你这样的一个行业领袖?
宫崎骏:我并不是领袖。我经常是在大家忘了动漫的时候,做出一部作品出来。如果每年都有,大家也就不会觉得新鲜了。
不希望别人感到屈辱 《悬崖上的金鱼姬》距离你的《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已经过了很久,大家都在等你的作品,你的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背后有一支什么样的团队?
宫崎骏: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有创意了,就会向铃木制作人提出来。他即使无可奈何,也只好同意。因为我们是完全原创的,不像有的公司,之前是有一个成型的剧本之类的。所以风险很高。很多时候也是提心吊胆的。
至于我们工作室,前前后后加在一起,大约有300人。我们完全是家庭作坊式的,没有说正式开一个企划会等。而是大家在一起,边创作,边构思,边进行。有时候也觉得是否要加强系统性与计划性,但总是实现不了。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像《悬崖上的金鱼姬》最新这部作品,到现在都弄得铃木制片人很劳累。
自1992年工作室搬到这里来后,我们的人员总数是增加了,但主要是增加了宣传等部门的人,创作人员基本上没有增加。虽然我们也想增加创作人员数量,但人才很难聚集。我们在日本一直是属于动漫产业的漩涡边上的,比较特殊,所以人员一直比较难找。
整个核心创作团队有多少人?
宫崎骏:我们基本的创作人员是80人。但因为后期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后期有时会增加到150人左右,但最多也就是150人。另外画画的有50来人。
我们就这么大一地方,不可能增加很多人员,而且没有作品时,人就得养着啊。日本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虽然我们也想一年创作一部作品,而且是高质量的。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难。
如果一部作品完了,再创作另一部作品,这样可能会比较轻松。但实际上,我们往往是一部作品还没做完,就得构思下一部。所以对大脑的要求很高。
如你所说,日本的人力成本很高,那有没有考虑与中国大学合作建立工作室,解决人力问题?
宫崎骏:我也是从创作漫画的年轻人开始做起的,当时也很穷。当时,曾有个美国人到日本来,找了一批创作漫画的年轻人到他的饭店,拿着钱给他们看,问有这样的工作你愿不愿意做。虽然找的不是我,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屈辱。
所以,我不希望让中国的年轻人也有这种感觉。觉得是把自己的创意出卖给别人去完成。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创作让日本观众喜欢的作品,中国同行也要着眼于自己创作让中国观众喜欢的作品。
我关注的环保就在300米以内 你最喜欢自己的哪部作品?你的工作室里是否存在着类似于宫崎骏作品成功法则式的东西?
宫崎骏:我的作品都是自己尽心力创作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我不想给它们排列顺序。如果说秘诀,就是一句话,得正直,得忠实于自己来创作。如果你在创作前就想着卖座率高不高,大家喜不喜欢,那就不会有成功的作品。
我们并没有想到要开会总结并延续什么成功经验,因为每部作品都是原创的,都是全新的东西。比如说《龙猫》很成功,但如果再创作一个什么猫,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完了就完了,没有必要搞总结。
有些作品,如《龙猫》、《魔女宅急便》,我们完全可以做第二部第三部。但如果这样一做,大家就会集中去分析你前面的作品,这并不是向上的、积极的。而且这样的话,大家也会觉得你的工作室是没有生气的,所以我们从来不做续集。 你作品中的环保色彩很浓,请问在现实中你是如何实践的?
宫崎骏:我这个环保,也只是关注工作室300米以内的吧。其他的,我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个线以内的我们要做好,如果线以外还有垃圾,那也就忍了吧。
你如何看待迪士尼的动漫风格?
宫崎骏:我对开创迪士尼的老前辈们是很尊敬的,因为他们开创了这个领域并实现了商业化。但在迪士尼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每个人每部作品都是值得尊敬的,得看具体是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