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4630阅读
  • 10回复

《EVA》的神预言与《你的名字。》之补完

楼层直达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8-01-17
在线时间:
37小时
发帖:
1016
  多年以来,似乎每到逢五的年份,日本动画界都会爆发一下,其中很突出的是1995年,不但有《新世纪福音战士》(即《EVA》)的TV版播出,而且还有《攻壳机动队》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上映,两者都是划时代的作品。往前数十年,1985年有《机动战士Z高达》和《棒球英豪》动画版,并且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年份;往后数十年,2005年有《AIR》和《灼眼的夏娜》的动画版,尽管这两部作品如今已不大出名,但前者标志着京都动画的崛起,而后者是轻改动画热潮的开端。然而过去的2015年,日本动画界既没有超轰动的作品出现,行业风向也未发生大的转移,可以说延续了2011年之后,萎靡不振的状况。正当日本动画人为业界担忧的时候,今年(2016)终于有了新的现象级作品,那就是《你的名字。》。
  毫无疑问,《你的名字。》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尤其是在日本国内的票房,已成为仅次于《千与千寻》的日本电影。这是很惊人的,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一点。不像别国观众可能是为了图个新鲜,日本观众对于本国动画是见得多了,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何况这原本就是面向日本国内为主的作品。日本观众在动画和电影市场上的选择那么多,为何对这部动画电影特别追捧?
  我想单纯从艺术角度来分析,恐怕还是不太恰当的。因为艺术水准高低与否,和受不受大众欢迎,并不成正比。像《Lain》《此时此刻的我》这样的日本动画,艺术水准虽高,但在日本也是小众,即便是网上好评如潮的《星际牛仔》,其实离日本大众还是有距离。对于那些受到广泛欢迎的作品,尤其是票房极高销量极好的那些,必然是深度契合了某种社会心理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名字。》之于日本人,应该不只是恋爱佳作那么简单。
  最起码这还是灾难片,而且是天灾。众所周知,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灾难,则是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其中又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事故,至今都没能解决好遗留问题。那次地震中日本也有不少感人事迹,例如女播音员远藤未希,她在海啸巨浪即将侵袭之际,通过广播通知全县居民紧急撤离,坚守岗位直至自己被巨浪卷走。假设以她的事迹为蓝本来创作故事,那会是写实性的灾难片。然而《你的名字。》这部电影所描绘的,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灾难,这就为剧情中改变历史留下余地,而且也不会引来消费灾难的指责。
  不过对于观众,尤其是日本观众而言,如果因为观看《你的名字。》而联想到真实灾难,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换句话说,片中的灾难是对现实灾难的隐喻,从这一点来看,恰与《EVA》相同。因为《EVA》所描述的也不是真实的灾难,同时又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那时候宫崎勤事件的负面影响尚未消退,日本动画产业处于低谷期,同时整个日本社会又处于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幻灭感之中,加上1999年将是世界末日的可怕预言,(这个预言源自西方,当年传播极广,全世界都在讨论都在担心),导致了世纪末情绪的蔓延。就在《EVA》TV版制作并播出的1995年,日本又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东京地铁毒气事件,这两件事都强烈刺激到日本人的心灵。时隔二十一年,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福岛核灾贻害无穷,右翼政府长期执政的现在,《你的名字。》大火特火。
  尽管题材和风格都完全不同,但《EVA》与《你的名字。》的可比性,实在是超乎了想象。《EVA》中的第二次冲击,与《你的名字。》中的陨石撞击,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代表了忽如其来的,非常惨烈的,创伤性的体验,以及事后令人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这两部作品的剧情走向却是相反的。旧版《EVA》的剧情发展,那是将伤口越撕越开,悲剧愈演愈烈,痛苦越来越深,并且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引申,探讨人类的生存,人生的意义等终极命题,而《你的名字。》却是通过改变历史,使得悲剧并未出现,于是痛苦的过去也就不复存在了。尽管男女主角因此丧失了相关记忆,忘记了两人曾经有过的交往,但他和她再次相遇之时,却还是能上演动人的一见钟情。
  观众们在感动之余,其实更应该想想,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肯定要归功于神奇的时空穿越,其中最重要的那次,则与两个神奇物品相关。一是绳结,作为糸守镇的传统手艺,同时又是“产灵”的具象化,动画借此传达出日本人的神灵观念;二是口嚼酒,这个更是用来供奉神明的物品。绳结将男主和女主的灵魂连接起来,而男主喝了用女主唾液酿造的那壶口嚼酒,这又成为拯救行动的关键契机。可以说男女主角的梦中相识,以及他们对小镇居民的拯救,正是来自于神明的暗中授意。这个故事在根子上是很传统的,类似于神仙托梦救人的那种古代神话。
  不要忘记,这是日本的神明在救日本的人。《你的名字。》传达出这样的观念,尽管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但却是受神明所眷顾的,通过借助神灵的力量,人们能从灾难中逃脱。日本的神灵很好很棒,能够通过神力救人;而日本人也足够聪明,能够领悟到神的旨意;日本人是能与神明沟通的,这正是神道教的核心观念。以委婉的方式推崇神道教,暗含日本人的民族主义。故事中的那颗彗星是在分裂之后才撞到日本,不如设想一下,假设另外分裂出来的碎片,撞击到了临近的韩国,那韩国的神能救韩国的人吗?
  相比之下,旧版《EVA》所蕴含的观念完全不同。其世界观是以犹太-基督教神话为基础的,跟日本传统文化关系不大。如果说德日混血美国国籍的明日香,代表的是外来的西方化的女性形象,那么绫波丽则代表了男性的恋母情结,并且带有一些日本式的女性特点,例如说循规蹈矩,服从上级指令,以及那温柔的一笑,不过也别忘了,她又是内心空洞的克隆人。其实这就已经折射出制作者对于日本传统的复杂态度。旧剧场版中绫波丽最终拒绝了碇源渡的要求(“我不是你的人偶”),这是对她此前顺从形象的反叛,传达出要做自己的选择这一理念。联想到《EVA》TV版最后一集的英文标题,“Take care    of yourself”,其中就带有自己照顾自己的意味。
  尽管反映了现实中的很多痛苦,以及人心的各种脆弱,但《EVA》强调的却是独立自主,自己坚强地活下去。旧版《EVA》的剧情那么惨,但其根本是要人们正视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对于创伤性体验及记忆的正视,这是很多日本动漫和游戏共有的命题,其中不少都是偏宅向的黑暗系作品,例如说《机动战舰》《此时此刻的我》《黑街二人组》《妄想代理人》等,其中阴暗面都是有指涉的,主人公要直面创伤,不再逃避,这就体现出他的成长。
  与之相反的方向,则是对痛苦的彻底消除,当现实中的创伤消失了,于是世界变得美好。《你的名字。》显然已成为这类作品的突出代表。其中并不是没有伤痛,但都得到了妥善的消除:餐店打工遇到存心不良的客人,但还有照顾你的女前辈;陨石撞击的惨痛事件,通过改变历史,变得无人死亡;男女主丧失了过往的记忆,但还是能一见钟情……这个作品关注的不是如何面对苦痛,如何面对不好的现实,而是认为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改变现实的存在,重新享受阳光下的温暖。
  尽管男女主角的努力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你的名字。》并不属于那类赞颂拼搏奋斗的励志类作品。因为整个故事的起因,泷和三叶在梦中交换身体,并非意识清醒下的主动选择。对于三叶来说,尽管喊过下辈子要做东京的帅哥,但是如果直接问她是否想要和东京的帅哥交换身体,那恐怕是不会答应的,因为这毕竟是两回事。其实后面的剧情已说得明白,系守世代相传的巫女一族,历来就有与别人在梦中交换身体的现象,可见这首先是由三叶的血统所决定的。下辈子要做什么,这种说辞本身就带有认命(这辈子干不成)和悲观(这辈子死了才能有下辈子)的意味,并不是这辈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达成什么。只是因为她身为巫女,有神灵相助,才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间接地达成愿望。对于男主泷来说,这就更是意想不到的事件了。因此这个故事的起因,并非自由意志的选择,和那种主人公明确树立目标,不断为之努力,如“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那种经典的励志风是明显不同的。
  从本质上来看,这个故事的发生和经过,幕后真正的主导者是超自然力量,其实也就是日本的神灵。男女主角看似自由行动,实际上却是尊崇了神的旨意。先是梦中交换身体,使两人结识并增进感情,再到用口嚼酒供奉神体的那个特殊日子,使男主通过交换身体参与其中,这里面都是有神力的支撑,都是有着刻意的安排(为什么做口嚼酒的那天不交换身体?供奉的那天却正好交换?男主角喝了口嚼酒之后,又正巧交换到灾难发生前的当天?这都不是用巧合就能解释的)。而这一切说到底,为的就是让男主领悟,让他行动起来拯救小镇。
  换个角度来看,为了吸引男主前来拯救小镇,神明赐予了男主一份特殊的恋爱,让他有了一段奇幻的经历,当他领悟之后便去主动寻找小镇。起初找不到,那是神在考验他的耐心,而他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心意之后,马上就出现了关键的路人,很快就获知了确切的地点,甚至当他到那里之后,食物都不用自己带。男主角是很聪明的,最终他按照神意完成了任务,至于失忆,则是因为改变历史这个天机是不可泄露的。几年之后,他和女主角激动地相遇,证明了神对他的肯定和恩赏——能够使人梦中交换身体的神灵,让他和她保持潜意识中的好感,再安排这样一场“偶遇”,又有什么难的?
  单从男主的角度来看,这就等于是神将一项奇特的体验赐予他,而他弄明白之后努力一番,最终抓住了这个机遇,获得了人生的幸福。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地方,并不是纯粹的个人努力(男主的拯救计划并不成功,关键还是女主居然一下子就说服了父亲,全小镇的人居然一下子就都避难成功,这难道不是神迹的又一体现吗?),而是要理解并顺从神的旨意。  
  如此看来,《你的名字。》的神道教色彩之浓,放在日本动画中也是相当突出的。神道教可不只是民间风俗,其实更与日本政治,特别是右翼密切相关。神道教文化中有鼓吹日本文化特殊性的一面,称日本是神国,日本人比其他民族高等,当年为对外侵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助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记录。何况现在还有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你的名字。》,并不涉及到敏感的政治或历史问题,却是以一种委婉的,娱乐化和浪漫化的方式,对日本文化特色进行美化和宣扬,从绳结祭典和服等物质形象,到和歌万叶集代表的古典文学,再到产灵神体等神道观念,弘扬日本传统文化的意图,高度凝聚在这部作品之中。
  从日本国内的政治文化谱系来看,《你的名字。》即便不算右翼,至少也应归入右倾。一般说来,日本右翼喜欢强调日本文化传统,而日本左翼则很看重战后民主体制。《你的名字。》在日本动画界的对立物,应该是神山健治监督的《东之伊甸》。两者都是用恋爱偶像剧的形式,搭载一个拯救日本的故事,甚至里面都有失忆情节,然而两者的风格却是相距甚远。
  《你的名字。》营造出浓郁的和风,《东之伊甸》则呈现出国际化的审美,其中有很多的西方元素。两者故事舞台中都有东京,但面对的方向却完全不同:《你的名字。》是强调并且重建了东京与日本乡村日本传统的联系。而在《东之伊甸》中,东京则是体现了与外国的联系,国际化的东京是日本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人与人的连接在这两作中都有重视,但实现的方法很有不同:《你的名字。》中是通过“产灵”来实现的,而在《东之伊甸》中则表现了手机通讯和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作用。这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产灵”根植于日本神道教,其实这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具有民族性和排他性,而互联网则是现代科技产物,开放性要大得多。当然两者最大最根本的区别,还是在于对日本社会的看法不同。
  从《东之伊甸》来看,日本社会是有大问题的,已经是到了必须要变革的地步。至于变革的方向,从技术上讲,这是要促进互联网图像识别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并借此来推动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从精神上讲,则是要正视并且帮助弱势群体,尊重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强调劳动者而不是付费者的贡献,反对将国民看做是构成国家的零件;从社会理想上来说,这是对日本旧有体制的否定,含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总而言之,《东之伊甸》告诉人们,新技术新思想出现了,旧东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日本人啊大家要向前看。
  再来看《你的名字。》。此片告诉人们,日本社会是有些小问题,但在整体上还是很美好的。面对灾难(剧中的彗星撞击),日本人需要求助于本土的神明,千年以来的传统。从技术上讲,古代传下来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物品,特殊世袭家族(巫女)的血脉遗传,这是和神明沟通的工具和桥梁;从精神上讲,片中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宣扬,围绕着神道教这一文化核心;从社会理想上来说,其实就是小修小补,维持现状。
  对于日本社会既有秩序的维护,《你的名字。》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完成了。女主角宫水三叶的身份其实很不一般,很多观众只注意到她身为农村人(这是使大众移情的技巧,类似的就像西方媒体发些新闻,炒作英国皇室成员的琐事,不知不觉中读者就感到皇室的距离近了,皇家的形象也就变得亲民起来),而忘了她身兼町长之女和巫女之职的高贵,如果放到日本战国时期,她就相当于是个小国的公主(例如说《异邦人 无皇刃谭》中的小国)。
  三叶在做口嚼酒仪式的时候,有路人在一旁讽刺,这就代表了群众中有些人对传统的怀疑和不屑。陨石冲击毁灭了小镇及居民,尤其是巫女的死亡,以及小镇事后被废弃的现实,这就意味着日本神道及传统的灭亡,所以日本的神明才会出手。至于其中的解决办法,本质上就要改变历史。神道教曾经是日本的国家宗教,二战后日本政府才将其规定为民间宗教,而这其实是美国按西方模式改造日本的重要举措之一。战后西方文化涌入日本,冲击着日本的传统。
  三叶和敕使被另外一些学生嘲讽,这又代表了对权力阶层不满的民众。“町长和建筑队……各自的小孩也玩在一起了?这大人的工作做得够彻底啊!”町长代表政治权力,巫女代表宗教神权,建筑队则代表产业经济,而名取早耶香的播报暗指媒体,可见宫水三叶,敕使河原克彦和名取早耶香,这三个人的朋友关系,隐喻了统治力量的联合。而在故事中他们对于小镇的拯救,正是对于那些怀疑传统的,反对当权者的人,狠狠地打脸。当年嘲讽三叶和敕使的男女三人组,片尾交代了他们的去向,从中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做的是超市收银员等偏底层的工作,这跟男主要成为的建筑师没法比。
  相比女主三叶,片中没有为男主立花泷设定特殊的身世,这就更有利于给男性观众提供代入感,反映出《你的名字。》更倾向于男性视角(《东之伊甸》则是女性视角,女主森美咲显然是普通平民,而男主尽管身世有点扑朔迷离,但他在得到SELECAO手机前是送报纸的,其实比女主更底层)。所谓工作难找,暂时让他先找不到动作,其实又是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手段。因为立花泷一旦成为建筑师之后,社会地位可就高了去了。建筑师在日本是很受推崇的高端行业。另外男主打工地点是意式餐厅,这也是很有档次和情调的地方(轻易就答应免单,也暗示着餐厅有钱),相比很多动画中的家庭小店打工,可要高级多了。另外他和同学关系不错,人际圈子感觉不会差。
  日本在传统上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日本传统文化就是要求每个人各安其位,下层人要在上位者的领导下行动,阶级固化流动性很小。再来看男女主角的恋爱,这在本质上是神明牵线的结果,很明显地象征了重建日本城市与乡村的联系,现代日本与古代日本的融合。由此可见,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推动日本内部的整合,按照日本本土神明的指示,回归到日本传统社会中的那种和谐上来。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部动画是不合格的,而日本传统本来就不是人文主义。
  从政治隐喻的角度来看,故事中对小镇的拯救,更是耐人寻味。男主拟定的计划,施行起来不怎么成功,奔走呼号也没什么人响应,其实这暗示出民众的无知,或者说年轻人不该如此行动(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向町长报告,劝说他)。当町长一声令下,人们短时间内就都去避难了,也反映出日本人的服从性和组织性。这并不是那种单纯的一群小孩拯救了大人的故事,因为町长也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的功劳不小。促使他做出正确决定的,则是他的女儿三叶。而这个避难的指示,说到底是神的旨意,通过男主传达给女主,再由女主传达给父亲,如此才能成功。三叶身为巫女,她是神的代表,而三叶的父亲是町长,代表了世俗政权。前面的家庭不和,意味着世俗权力与宗教神权的矛盾。后面三叶成功说服了父亲,此举不仅使人们避开了灾难,而且等于是挽救了父亲的仕途并带来政绩,这是宗教神权拯救了世俗政权。此事之后,三叶与父亲之间的家庭矛盾,估计也会得到弥合。然而这在隐喻意义上,就有象征世俗权力和宗教神权的再次联结,这个令人不安的意味。
  分析到这里,估计有读者会说了,日本神话和神道等传统文化元素,其实在日本动画中并不少见,你这是过度解读了吧?事实上,不同的作品,对于这些元素的运用不同,由此而传递出来的思想,也正是千差万别的。例如《鸦karas》中也有不少日本传统文化元素,然而这部作品的寓意是社会批判性质的。对于《你的名字。》来说,其特殊之处并不是采用的文化元素本身,而是作者借此传达出来的思想,以及隐晦的象征。采用相似元素的日本动画不少,但要能够做出像前文那样的读解,这样的作品可就不多了。
  当然这还只是不易觉察的微妙隐喻而已,《你的名字。》在右倾上并未走得太远。这部作品暗含的右倾,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迎合了当前日本的主流心态,也与日本政府的文化政策遥相呼应。《你的名字。》,从故事内容上来看,体现出顺从神意就会带来好的结果,而在现实中,这部作品也正是顺从了日本主流的民意和官意,因此获得了超高的票房。
  右倾化正是当前日本社会的趋势,但这和极右化又是不同的。对于日本多数民众而言,左翼老说日本的战争罪责,固然感到不喜,另一方面,极右翼想对历史翻案,想恢复战前体制,那也令人害怕。说到底,二战是极具创伤性的记忆,不管以何种方式去触碰,面对这个重创都会感到痛苦。想要舒服的话,最好是去忘掉它。福岛核事故,经济长期低迷,等等,令日本人头疼的问题,都是现实性的创伤,也是越讨论越烦。而《你的名字。》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梦幻,通过时空穿梭改变历史,使创伤性记忆消失于无形。与此同时,这部动画中对民族文化的宣扬,又会令日本人感到自豪,精致的画面展现出日本的美,日本人于是欣喜地沉浸其中。通过观看《你的名字。》,日本观众应该是能在短时间内,忘掉日本的痛,同时又想起了日本的好,这样的作品谁不喜欢?
  其实按照爱情片的标准来看,《你的名字。》反倒是有些问题的。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如何一步步地爱上对方,双方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这才构成了恋爱的核心。可这部作品恰恰在此方面动作快了点,男女主角相互爱上的过程显得仓促,爱上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来自于神的旨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恋爱,梦中交换身体作为起因,并非清醒自觉的选择),故事的重点其实是在后面,看男主如何拯救他的爱人。这部作品的妙处,并非恋爱的实质和过程,而是营造出恋爱的美妙氛围,给人的感觉是日本很美,真的很适合恋爱,日本人恋爱好浪漫呀。另外《你的名字。》也并非柏拉图式的纯爱片,像是交换身体后的摸胸,喝女主口水酿造的酒,等等,这都明显带有肉欲的意指,也就是在玩擦边球,有些评论说这是宅文化的体现。
  迷恋二次元中的色情,如今似已成为御宅族的标签,然而这其实是近些年来萌系动画热潮带来的影响。御宅指的是热衷且精心研究漫画动画游戏轻小说的人,并且可以泛指到热衷于某种次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有趣的是,醉心于日本传统艺术的人很少以御宅称呼)。迷恋二次元中的美少女,只是其中的亚文化之一。宅男沉浸于二次元世界,因此也就造成了与现实社会的隔离,御宅族不被日本主流社会待见,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了。这次《你的名字。》在日本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监督新海诚从此变得大众熟知,有些评论就认为这代表着宅文化成功走向了大众。
  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你的名字。》成为日本的社会性话题,这不就和当年的《EVA》类似么?新海诚的二次元风格,以前的欣赏者多为宅男,现在能够引发大众热潮,这不就是宅文化被大众接受的证明?
  如果宅文化只是对于一些亚文化元素的爱好和沉迷,那么其中一些不太过分的风格化元素,被大众接受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你的名字。》在日本的大热,正是证明了二次元的美女帅哥,二次元的唯美场景,只要处理得当,大众也能接受,并且很喜欢。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御宅族在日本过去长时间内(如今已有所好转),不受社会主流所欢迎?其实大多数深夜档宅向动画,并不见得有什么恶心。多数宅男对亚文化的爱好,也没极端到变态的地步。
  在我看来,其中还有更核心的原因,同时又是日本主流媒体通常回避,并不敢于明说的东西,那就是宅文化中蕴含了叛逆,即是对日本主流文化,日本现实社会的逃离和批判。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点,还是得回顾一下日本漫画和动画的历史。
  与古已有之的日本文学,二战前就已繁荣过的日本电影不同,现代日本漫画是战后的产物,是在日本战败之后的废墟中发展起来的,至于动画则更晚。手冢治虫是日本的漫画之神,动漫产业的奠基者,他的首部职业漫画作品发表于1946年。那可是日本人穷困潦倒的时期,整体文化氛围也是倾向于反思,以及进一步学习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除此之外,战后日本左翼运动曾经风起云涌,虽然在政治斗争上失败了,但在文化上仍然造成了影响。因为是在战后的时代环境中生长起来,所以日本动漫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有一股反思和批判的意味潜藏其中,这在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等大师的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实际上他们将思想性变成了日本动漫的传统。从内容上来看,过去长时间内,日本动漫人最热衷的事情,并不是刻画本国的风土人情,反倒是大量吸收外来文化,表现外国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许许多多的日本动漫名作,实际上饱含了各种舶来文化,因此也就为日本人营造出新的精神世界,不同于日本的传统和现实。至于宅文化的兴起,则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宅文化推动日本动画往成人化思想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吸收外来文化上做得更深入,正是延续了前辈们的反思精神和开放态度。
  换个角度来看,日本动漫界吸收了不少叛逆分子,这些人对日本现状有些不满,想要有所改变。其中有左翼,也有右翼,思想倾向多种多样。总的说来,受西方左翼思潮(泛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都包括)的影响最为明显。除此之外,跟随日本政府和主流社会步调的作品,当然也是有不少的。叛逆或顺从,构成了一条相互竞争的暗线。
  反思与批判,在日本动漫中并不鲜见,甚至还很主流,尤其是在宅文化领域。庵野秀明的《EVA》,强调的是个人独立;《机动战舰NADESICO》,表现了政治的黑暗。两者都是对日本文化的深刻反思之作。一些日本动漫创作者,很会把娱乐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有些东西是要多想想才能发现的。Macross就是机战歌姬三角恋?其实多元文化主义才是这个系列的精神内核,而这又是很西方的东西,并非日本的现实。再从大众化的动画电影来说,最著名的宫崎骏,他的作品有符合日本大众的一面,但也有反思和批判的另一面。《千与千寻》中的寻找自我,其实和《EVA》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起风了》在政治上很有争议性,一方面我们可以批判这个作品对于污点人物的美化,以及在反战立场上的暧昧感;另一方面,这部作品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缺陷(追求美的设计师最终导致了毁灭),并且也是将历史上的伤疤,再次提到台面上来,促使日本观众去思考。另外宫崎骏和吉卜力的很多作品都展现出欧洲风情,这也代表了开放的文化态度。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作品的存在,日本动漫的整体形象就不只是娱乐那么简单。不少日本动漫精品,暗含了对于日本社会的批判,或是描述日本以外的世界,讲述日本以外的生活,这也能扩大日本人的视野。日本动漫中的反思性,使其和主流社会产生了矛盾,但在另一方面,这也是推动日本前进的思想动力。
  前不久,澎湃新闻对日本哲学家东浩纪进行了专访。《专访哲学家东浩纪:民主正在被“公共无意识”操纵吗?》一文,里面有两处关于宅文化的重要讨论:
  澎湃新闻:你在今天的讲座中提及,今天的御宅族已经和你十五年前写《动物化的后现代》的时候完全不同了。在什么意义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东浩纪:我感到我十五年前写作这本书时想象的御宅族的未来不该是今天这个样子。十五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御宅族文化是被社会边缘化的、压制的文化,然而现在它是我们的国家“软实力”,它成为了“COOL JAPAN”——日本的文化输出政策。巴西奥林匹克闭幕式的“东京八分钟”部分,我们的首相cos成超级玛丽登场,现在日本的动漫、电子游戏已经不再是亚文化,而是我们的民族骄傲。我想,在十五年前,御宅族们会无视或拒绝这种被主流接受的方式,然而现在年轻一代的御宅族们却简单地拥抱主旋律的授勋。作为一名老御宅族,我个人感觉年轻一代很幼稚,尤其是他们对政治收编的欣然接受。曾经作为亚文化的御宅族文化,和其它的比如摇滚、朋克、黑客等“反文化”类的亚文化不同的是,御宅族从未有过反对建制和权力的政治行动。日本的御宅族亚文化是完全“去政治化”的。他们只是远离政治领域,却没有过政治上的反抗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日本也出现过很多具有“反文化”性质的亚文化,但御宅族并不属于他们。所以,在一方面,御宅族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它自身又拒绝成为主流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然而,你十五年前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曾提及,御宅族文化和日本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有天然的文化联系。而今天御宅族似乎也被证明成为了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即自民党传播他们右翼意识形态的主要社群,利用这一群体来反对战后所建立起来的进步主义的市民社会意识形态。比如,日本御宅族的社群网站NICONICO就被曾被日本右翼政治家用作其政治辩论的平台以对外展示新保守主义在年轻人中的高支持度。你能谈谈这一现象吗?
  东浩纪:是,我在十五年前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有过这样的预感,也预测过这样的可能性。不过,我要澄清的首先是,御宅族和“反文化”不同,即“御宅族运动”和反权力的运动不同。其次,要理解“去政治化”的表现和右翼保守主义政治趋势的关系。在日本,很多人认为御宅族是右翼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没有证据的偏见。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一代人,很容易认为御宅族是危险的社群。虽然御宅族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民族骄傲和中央的文化政策,但这种偏见仍然存在。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也需要对年轻一代御宅族自身的政治幼稚性保持警觉:他们对于被政治利用的欣然接受,对于日本民族主义的高认同度。事实上,收编御宅族文化的不只是日本的政治家,还有日本的大企业。日本的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御宅族们的消费力量。我想要说的是,这一情况必须从两方面来看待。我们需要反对那些妖魔化御宅族的偏见,因为日本御宅族文化的存在,有着某种象征意义——日本后现代社会的自由;但情况在发生变化,日本御宅族文化逐渐演变出了另一种象征意义——日本的民族骄傲和日本的排外主义。
  看到以上这些论述,就可知神山健治的悲哀了。从《攻壳机动队SAC》中的笑面男,《东之伊甸》中的肥宅等不难看出,他对御宅族寄托着反体制的希望,他希望从中涌现一些人,成为坚持正义的代表,站在政客和大企业的对立面上。然而现实却是新一代的御宅族,缺乏反抗性容易被收编。如今《你的名字。》在日本的火爆,正是标志着收编进入到新的高潮。
  《你的名字。》作为日本动画最新的成功典范,其实质上是小清新唯美风格与民族主义的融合。该片对于右倾化民族主义的把握,拿捏的尺度非常精准,可谓典范。一方面要宣扬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太露骨,不能直接涉及到敏感问题(那样就不利于文化出口了)。要以娱乐化的方式宣传日本的美好,对于外国观众而言,这就是部新鲜有趣的商业片,以及日本风情片。其实这在日本动画上也早有先例,例如说2014年的《哆啦A梦 伴我同行》。
  《哆啦A梦 伴我同行》和《你的名字。》在剧情逻辑上是相似的:都是天降一个好运给我,忽然来个机器猫陪伴,忽然就能和美少女交换身体,然后接下来就是把妹,主角也都是通过时空穿越,完成了英雄救美。(在《哆啦A梦 伴我同行》中,对“雪山上的浪漫史”的改编至关重要,动画借此背离了原作,呈现出价值观的转变。)异曲同工的是,两者都在用力美化和宣传日本:《哆啦A梦 伴我同行》中鼓吹了日本的高科技(剧中短短14年时间,东京完成了从七八十年代风貌到未来科技都市的转变,另外未来静香家里也是那么地富裕和奢华),而在《你的名字。》中则是吹捧日本传统宗教和文化。两者又同样表现出,对于个人幸福的患得患失,并借此催泪煽情:机器猫走了吗?还会回来吗?美少女躲过灾难了吗?失忆之后两人还能再相恋吗?结局也都是令人欣喜。未来的机器猫和远方的美少女,都是不请自来的,当主角稍稍努力一把,便抓住了人生的幸福。然而在现实中,谁又能指望这样的好运气?两者都是营造出一个美丽幻境,并且诱使观众沉迷其中。
  因此日本动画人做出《你的名字。》这种作品,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奇怪。从内容上看,身体交换,时空穿越,失忆等都不是什么很特别的点子。从技术上看,画面虽然很精美,但也还没到别人追也追不上的地步。2016年这部作品的出现,不像1995年的旧版《EVA》和《攻壳机动队》那样,代表着制作实力的显著提升。说起来,新海诚制作下一部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倾向相似的剧本,其他的监督和编剧也能完成;至于漂亮的画面,这个就更不具垄断性了,因为风格不是唯一的。真正微妙的是,其他监督能不能像他那样,获得强大的团队支持。
  能在日本这个动漫王国,创造票房奇迹这个事实,才是《你的名字。》最轰动的地方。因此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广告效应,促使其他国家重视这个作品。对于看日本片不多的外国普通观众来说,该片的大众娱乐性,以及异国文化的新奇感,足以造就高票房。而在实际上,对于日本动画产业来说,《你的名字。》的票房奇迹,恐怕是一场黑天鹅事件。
  大家还记得吗?上一次话题性事件的大爆发,那是被公认为佳作辈出的2011年。那一年的代表性作品,《魔法少女小圆》,《回转企鹅罐》,等等,大都暗含了对于社会的思考。过了几年,宫崎骏让庵野秀明为《起风了》的主角配音,又说过“我没有兴趣执导《风之谷》的续集,不过如果庵野秀明想拍的话,那就让他拍吧”,这些举动是意味深长的。庵野秀明将成为宫崎骏接班人的说法,当时也流传很广。事实上,庵野秀明确实是越来越走向大众了,今年又监督了《新哥斯拉》。近几年,除了著名的业界崩溃论之外,他和人联手发起了“日本动画人展览会”,这个系列短篇动画企划,那些参与者们搞出一堆实验性的动画短片。相关的纪录片《庵野先生与我们的莽撞挑战 日本动画人展览会》,很值得一看。显然庵野秀明对业界是有忧虑的,而他的做法是去推动创新。
  对比之下,《你的名字。》的成功方式,与2011年的那些话题作相比,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两者在制作思路和意识形态上都是相反的。那些思想性的作品,希望的是通过创新来征服观众,通过作品来冲击社会原有的观念,无论是从《EVA》到《魔法少女小圆》,还是宫崎骏的作品,都带有革新社会观念的倾向。而《你的名字。》则是顺从性作品,通过取悦大众,迎合主流意识形态,而获得高票房。其实这就和“名作之壁”,也就是《Infinite Stratos》的成功类似,只不过面向的是大众领域罢了。《你的名字。》已成为日本动画和日本电影的“名作之壁”,其票房纪录将是横在日本各大名监督名导演面前的一堵墙。(《Infinite Stratos》的BD销量还不算特别难超越,而要超过《你的名字。》的票房那就特别难了。)
  如果以《你的名字。》为模范,将此类作品作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那将是对日本动漫传统的颠覆。因为日本动漫的传统是在战后形成的,其中的思想性和异国风味,并不是日本原有文化传统的自然延伸。这就好比NHK(日本广播协会)在日本的特殊地位一样,这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设计之一,但在日本国内却常常被骂“日奸”。而在数年之前,安倍上台就换了台长……
  对于日本动画界而言,新海诚也是特殊的。他是小型游戏公司和独立动画出身,这和那些在正规动画公司,摸爬滚打上来的不一样,例如庵野秀明曾经是宫崎骏手下的原画师,又曾为好多动画名作担任过原画师。新海诚的成长是脱离主流路线的,意味着他和动漫界原本的传统关系不大。事实上就在《你的名字。》之前,他还只算那种有特色但又小众的监督,票房和销量都不算高,口碑也是好坏参半。如果按照一般的循序渐进的商业原则,恐怕这次他很难拥有如此强大的制作团队,以及日本国内大规模的上映。显然他是得到了重点扶持,至于其中的原因,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是:“先不提上映规模,就个人而言是想制作成我最大规格的一部作品,于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提交了企划书,从结果来看让东宝对这部作品变的越发重视。所以,当他们看完脚本和分镜后下了判断变成如今的规模,这可不是我的错。”(引自“这是注入我自负般自信的作品——新海诚《你的名字》访谈 上”)东宝应该是看中了这个剧本,其实也就是上层势力想推动这种类型的作品。
  《你的名字。》的日本票房,目前已成日本国产片史上第二,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与之相似的日本主旋律向作品,例如说细田守的一些作品,例如前面提到的《哆啦A梦 伴我同行》,尽管当年在票房上也很可观,但却从未达到过这样的高度。因此这就意味着市场风向的巨大转移,日本观众如今特别喜欢这类作品。与之相反的,过去那些经典动漫的商业光环,多少就有些暗淡了。再来看2011年的佳作爆发,更像是当年EVA热潮的余温,一次回光返照。EVA新剧场版的续作,也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过去已有苗头。2005年,京都动画的崛起,带动了日常番的市场热潮,这在当时也是具有颠覆性的。因为在此之前,战斗类动画的整体影响力要明显高于日常类,机器人动画当年的强势自不必说,而战斗也是魔法少女的日常,宫崎骏的不少大作也是有战斗的,而体育类其实也是和平时代的战斗。至于对日本国内风土人情的表现,过去并不是太流行,而这正是日常番带动起来的新现象。
  京都动画对于日本动画的贡献,在于全方位地革新了日常番的风格。这首先是新技术带来的契机,只要对比一下同年的《凉风》动画版,就可知《AIR》的画面在当时有多么先进。借助于美轮美奂的画面,京阿尼创造出新型的日常番风格。那就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美化,以至于故事甚至不再需要戏剧性的冲突,只要刻画一些小有趣味的日常,那画面也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轻音少女》就是这方面的突破,于是也就造成了空气系的流行。
  这种唯美的新风格,不仅美化了人物,而且更是美化了场景。动画技术的进步,使得从实景取材变得流行。从京都动画到新海诚,在作品中呈现出美化之后的现实场景,变成了动画界的流行风尚。由此刺激了所谓的“圣地巡礼”热潮,并为日本旅游业打开了新的宣传思路。于是日本动画出于日本式的美学追求,在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向极致唯美的领域挺进,对于现实的美化愈演愈烈,现在看来,这个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同时这也意味着小清新风格在动画界的兴起。当日本动画将日常画得唯美,相当于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这也就暗合“微小但确切的幸福”,这个小确幸理念。因此这类日常向的唯美化画风,天然地适合营造小确幸,或者说小清新,两者发生了融合。这种小清新的唯美画面,隐藏着意识形态的魔力,那就是用美化的方式对待一切事物。这个倾向渐渐主导了日本动画的发展,因为唯美画面的视觉诱惑,甚至有些盖过剧情内容。例如说《AIR》中也有不少日本传统元素,但其寓意却是通过翼人一族的悲剧,隐晦地传达出对于社会的批判,带有反封建的色彩。再例如《凉宫春日的忧郁》,那就是不满足于日本社会的庸俗现实,明显带有叛逆性。然而现在看来,这些思想性的内容,并不是这两部动画影响最大的东西,画面风格和演出风格才是。
  不过也有一些与之不同的作品,例如2011年的《魔法少女小圆》,其画面就不是单纯的唯美化,甚至以血腥的断头场面而闻名,此作画风和剧情都是异色的。通常说来,战斗类作品比日常系更能容纳复杂的世界观,以及深刻的思想性,故事的舞台背景也更广阔。而日常类的主人公一般就是日本人,场景一般就是日本国内场景,因此日常类动画在日本的盛行,导致观众的视野也随之变得狭小,变得内向化。战斗类因为总有不少破坏性的场面,唯美化程度往往达不到太高,而日常类就能做得特别唯美,体现出对于现实的美化。(如果用新海诚的唯美画风,去将《荒野猎人》动画化,那看上去还会有艰苦感么?)
  从京阿尼到偶像番,颠覆了机器人动画在宅文化圈原本的统治地位;《你的名字。》的票房奇迹,颠覆了日本动画和日本电影的行业格局。在这近十一年中,日常向动画取得了不小的商业成功,而且这个热潮看来还将继续。唯美加小清新的视觉风格,好像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日本人已沉迷于美化现实和自我美化。
  和日本的情况不同。美国今年是大选年,而漫改电影也不太平,《蝙蝠侠大战超人》《美国队长3 内战》和《X战警 天启》,都是因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同类对抗,另外动画片中《疯狂动物城》与《愤怒的小鸟》在政治观点上的截然相反,等等,这些都隐含着对现实危机的思考。中国的电影市场尚未成熟,当然也就很乱,今年很突出的,例如《湄公河行动》,除了是主旋律题材之外,更表现出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外在世界的危险性,《美人鱼》也是想唤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两者都不是美化现实之作。此外郭德纲修家谱事件,引发的争议以及对旧戏班规矩的讨论,也能看出中国人对于传统的反思。韩国今年不用说了是政治运动年,韩国人看上去还是挺想改变一下现实的,电影也偏向灾难片。总而言之,美化现实还真不是日本之外的主流。
  当然日本还是有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吉卜力也有新作《红海龟》,又是和欧洲合作的,搞国际化。然而这在日本都完败给了《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在日本达到了罕见的高票房,这就意味着大众的兴趣已发生改变,因此带来的轰动效应以及长远影响,估计会是巨大的。
  回到本文前面的话题,如何对待创伤性体验,《EVA》和《你的名字。》正是代表了不同的选择,前者是要正视创伤,而后者实际上是逃避。当年旧版《EVA》很火,如今《你的名字。》也超火爆,这就折射出日本人这二十一年来,从革新开放到保守自恋的心态变化。其实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各方面的亮点远比现在要多,说到底还是很有股冲劲的时期,而现在日本人的心灵似乎已趋于沉寂,社会在右倾化保守化内敛化,文化倾向于自我美化,自我陶醉。
  日本人是很追求美的,但是说到底,这还是对于感官享受的迷恋。如果说《起风了》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使得生灵涂炭,那么《你的名字。》则代表了自我美化的幻境,标题中的那个句号,正是既圆满又封闭的符号。
  《你的名字。》,对于日本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最好的形容,就是来自于二十一年前的旧版《EVA》。TV版的最后一集,表现了对于碇真嗣的补完:临近结尾的时候,他忽然进入到一个幻境,在那里一切都以美好的方式进行,最后大家都围绕着他鼓掌称赞。《你的名字。》则是对日本的补完,在动画中日本变得特别美好了,在动画外这部片子因海外票房不错,你看全世界都在说日本的好,全世界都喜欢日本。有所不同的是,《EVA》旧剧场版所带来的真正结局,最终对这种自我沉迷的虚幻世界进行了否定。
  从1995年至今日本动画的发展来看,当年《EVA》TV版的最后一集,简直是神一般的预言。大家还记得这一集的内容吗?前面用意识流的方式,提出了一大堆终极问题,很形而上很折磨人,而这恰恰预示了日本动漫从1995年到2005年的主要动向:从《EVA》《机动战舰》《少女革命》这三大宅作,再到《玲音》《星际牛仔》《此时此刻的我》《青之六号》等,到了新世纪之后,又有《最终兵器彼女》《铳墓》《翼神传说》《黑街二人组》《钢之炼金术师》(03版)等等,最后又以《Macross Zero》与《战斗妖精雪风》之争的完成而落下帷幕,与此同时,这十年在动画电影上是宫崎骏押井守和金敏的黄金时期,那个年代日本动画真是成就非凡。然而这时期的日本动画大体上趋向于什么风格呢?(当然宫崎骏要除外),那就是哲学化探讨,终极化命题,剧情晦涩难懂,情节很苦很虐(那时候悲剧是种流行),画面喜欢黑沉沉,场景爱用压抑风,看得也是折磨人。
  当观众终于厌倦了这些,于是轻松搞笑的日常番便兴起了,后面的历史如前所述,从京阿尼的兴起,到偶像番的流行,以及各种卖萌卖肉的作品,纷纷涌现。而这也正照应了《EVA》TV版最后一集中的幻境,那个令人愉悦的日常,那个满足性幻想的二次元世界。而《你的名字。》则是末尾的鼓掌,也就是补完的完成。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6-12-23 22:16重新编辑 ]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8-07-10
在线时间:
943小时
发帖:
46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6-12-11
太多了,只看一半。
在下認為一個作品要表達的思想,絕大多數表達不了,精準地說是觀看者不明白。
政治與文化以及各種價值觀等等所產生的衝突,世界各國都有,呈現反映手法也不只於文學創作如動畫。

你的名字
在下覺得有趣的是製作者在劇情上安排的時間回逤的設定與手法,將時間回逤聯合自然現象(隕石)和人文文化(結)。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2-10-10
在线时间:
368小时
发帖:
982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6-12-12
好扯。。。

很多论点论据都非常牵强附会。。。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05-02
在线时间:
350小时
发帖:
206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12-13
在这个媛娇系是检验大法的唯一标准的时代,业界无大将,诚哥当先锋啊。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2-06-01
在线时间:
541小时
发帖:
1525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12-13
好长,杂志文吗,秒五还是很喜欢的,新片要看看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8-01-17
在线时间:
37小时
发帖:
101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12-16
引用
引用第4楼0l1i1k于2016-12-13 18:40发表的  :
好长,杂志文吗,秒五还是很喜欢的,新片要看看


不是。其实这是篇文化批评,不单纯是动画解析。

在ACFUN上有很多讨论:

http://www.acfun.tv/a/ac3320693

级别: 小荷初露
注册时间:
2013-12-19
在线时间:
44小时
发帖:
2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12-16
经典必须会有  但是是时间的问题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8-01-17
在线时间:
37小时
发帖:
1016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6-12-23
相关视频解说出来了

《你的名字》新一代的名作之壁

http://www.acfun.tv/a/ac3348011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639210/

另外这篇关于《长城》的评论也涉及到君名
http://www.acfun.tv/a/ac3347026

3SG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7-03-03
在线时间:
53小时
发帖:
23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1-10
bilibili的av7639210過解讀了啊。戀愛是表路線我是同意的,展開太多了。不僅僅是神道,很多國家傳統文化都有非常強的民族主義情節,甚至現代來看是封建的和過激的。

這片頂天了是文化自強出路的探索。說得簡單點,對抗天災(無常的歷史),保存發揚傳統文化需要城鄉結合,老一輩少一輩一起努力。視点不同,可以當作戀愛動畫看也沒問題。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8-01-17
在线时间:
37小时
发帖:
1016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1-19
引用
引用第8楼3SG于2017-01-10 01:01发表的  :
bilibili的av7639210過解讀了啊。戀愛是表路線我是同意的,展開太多了。不僅僅是神道,很多國家傳統文化都有非常強的民族主義情節,甚至現代來看是封建的和過激的。

這片頂天了是文化自強出路的探索。說得簡單點,對抗天災(無常的歷史),保存發揚傳統文化需要城鄉結合,老一輩少一輩一起努力。視点不同,可以當作戀愛動畫看也沒問題。


从纯恋爱角度分析,基本上是乏善可陈。而文化自恋和右翼色彩,才是该片最特殊的地方,因此做了重点分析。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7-04-25
在线时间:
95小时
发帖:
414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7-01-19
一个TV动画,一个剧场版动画完全没有可比性。

常驻S1了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