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DVD知识扩充之技术篇
DVD碟片选购谈 随着DVD技术的统一,DVD以其高品质的画面质量,临场感和清晰的画面质量正逐渐取代VCD成为D版市场的又一道风景线。 但是,还是有更多的用户对如何选择碟片缺乏一定的常识。下面,我就DVD光盘的一些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1.区码的限制:
首先来说说关于区码的一些概念。DVD在最初的制定标准的时候就包含了区码的限制。无论是DVD电影光盘还是家庭影院中的DVD播放软件都必须内置区码限定。DVD行业将世界分为六个区,如欧美洲在一区,日本在二区,而中国大陆单独分在六区。
1区: 美国,加拿大
2区: 日本,欧洲,南非,中东(包括埃及)
3区: 东南亚,东亚(包括香港)
4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屿,美国中部,墨西哥,南美, 加勒比海
5区: 东欧(前苏联),印度,非洲,朝鲜,蒙古
6区: 中国
7区: 保留
8区: 特殊的国际区域(飞机,轮船等)
当电影被制作成DVD的时候,会根据区码将DVD的发行范围分开,如果用户买了支持六区的DVD-ROM或者是DVD播放机,即使有一区的DVD电影光盘也无法播放,因此在选购的时候应该先确定DVD光盘节目的区码是多少,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般现在市面上的DVD光盘,都是以六区的为主,但一些D版的产品中也有一些比如一区的产品。所以,对于准备购买DVD产品的朋友来说,最好应该选择全区的播放设备,这样的设备可以播放从一区到六区的电影光盘,这样你在购买DVD光盘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一般来说,现在国内的DVD播放器都对自己的芯片做了一番改进,一般都支持全区播放,不过要注意的是,计算机用的DVD-ROM却并不全部支持全区播放的,有的DVD播放设备只能允许你有几次更改不同区码的机会,如NEC-8速的DVD-ROM,
或者是先锋的DVD-ROM,超过了一定的次数后就固定在最后一次使用的光盘的区码上了。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应该问清情况。当然,现在有不少DVD-ROM也支持全区格式了,选购的时候最好带些盘去试试。
2.盘片的容量:
由于DVD光盘有单面单/双层与单/双面的规格,所以依照规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容量,因此根据容量的不同可将DVD分成四种规格,分别是DVD-5、DVD-9、DVD-10与DVD-l8。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 DVD-5 和 DVD-9 碟片,DVD-10 和 DVD-18 则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大量上市。因为后者(双层DVD)涉及到碟片换面的工作,而且容量也太大,毕竟目前还很少有这么大的容量需求。
碟片规格表:
盘片类型 直径 面数/层数 容量 播放时间
cd-rom 12厘米 单面 650mb 最多74分钟音频
dvd-5 12厘米 单面单层 4.7gb 超过2小时视频
dvd-9 12厘米 单面双层 8.5gb 大约4小时视频
dvd-10 12厘米 双面单层 9.4gb 大约4.5小时视频
dvd-18 12厘米 双面双层 17gb 超过8小时视频
●DVD-5的架构是采用单层单面,所以标准的资料记录量为4.7GB。目前市场中以这种规格的DVD光盘居多,因为这个规格的生产成熟度最高。(见下图)
●DVD-l0的架构是采用双层单面,也就是DVD片的正反面都可以存储资料,一般标准的资料记录量为9.4GB,为DVD-5的两倍。 (见下图)
●DVD-9的规格,单层双面,也就是将资料层增加到两层,但是中间夹入一个半透明反射层,如此一来读取第二层资料的时候,不需要将DVD盘片翻面,直接切换雷射读取头的聚焦位置就可以了。就理论上来说,资料记录量可以提升到9.4GB ,但是由于双层的构造会干扰信号的稳定度,所以实际上的最高资料记录量只能够到达8.5GB而已。
●由于DVD-l8直接就是DVD-9的双面架构,所以就容量上来说可以高达l7GB。
从我日常的接触中来看,单面单层的DVD电影光盘一面是为银白色,另外一面是彩色印刷的片名,而信息则是存放在塑料层的当中,全区电影通常都采用这样的光盘,节目容量一般为4.7GB。单面双层的一面为金黄色,另外一面为彩色印刷,非常的醒目。由于采用了双层的结构,除了存储电影故事之外,还利用增加了一倍的容量来存放电影花絮,介绍或者是高质量的声音等等。
双面单层的光盘没有彩色的印刷,双面都是同一部电影,但是一面是16:9的宽荧幕格式,另外一面是4:3的正常画面,一至六区光盘和\"二手正版\"通常采用这样的结构,全区片中采用这种格式的则在两面存储了不同内容的电影,而个别光盘则由于内容太大而不得不分成两部分分别存放在在光盘的两面。
3.DVD的音频格式:
一般现在市面上的DVD视频盘片,可以有8个音频轨道,每个音轨可采用三种格式:
· 杜比数字(原来称为AC-3): 1到5.1个声道
· MPEG-2音频: 1到5.1声道或7.1声道
· PCM: 1到8个声道
也提供另外两种可选格式: DTS和SDDS. 这两种格式都需要外置解码器,而且并不是所有播放机都支持的. 线性PCM 是未压缩(无损)的数字音频格式,CD和许多影片制作都使用这一格式.其采样速率为48,96 kHz,每个采样为16, 20, 或24 bits. (音频CD的极限值为44.1 kHz,16 bits.) 可以有1到8个声道.最大比特速率为6.144 Mbps,如果有5个或更多声道,这个最大速率就限制了采样率和比特位数. 通常认为再现高保真音频需要满足:以48kHz采样的频率响应达到22,000Hz,动态范围为96 dB/16 bits 或120 dB/20 bits . 然而,对影片制作、噪声整形、高级数字处理、三维音效再现而言,增加比特位数和使用更高的采样速率是十分有用的.DVD播放机应能支持所有LPCM的改进格式,但有些播放机的二次采样可能由96 kHz降到48 kHz,有些比特位数不一定为20或24 bits. 连接外部数模转换器的数字输出所提供的信号,其采样速率被限制在不超过96 kHz,采样位数不超过24 bits.
杜比数字是一种多声道数字音频,使用有损AC-3编码技术对原始48kHz/24bits的PCM编码。其比特速率为64 kbps到448 kbps, 对于5.1声道正常的速率为384或448kbps,立体声的典型速率为192kbps(有或没有环绕编码). (许多杜比数字解码器支持将近640 kbps.) 声道组合为(前/环绕): 1/0, 1+1/0 (两个单声道), 2/0, 3/0, 2/1, 3/1, 2/2, 和 3/2. 在8种组合里,超重低音声道是可选的。杜比数字是几乎所有DVD盘片使用的音轨格式. MPEG音频是一种多声道数字音频,使用有损压缩对原始48kHz/16bits或20bits的PCM编码.支持MPEG-1和MPEG-2. 可变比特速率为32 kbps到912 kbps, 正常比特速率为384kbps.MPEG-1的极限速率为384 kbps. 声道组合为(前/环绕): 1/0, 2/0, 2/1, 2/2, 3/0, 3/1, 3/2, 和 5/2. 在8种组合里,超重低音声道是可选的. 7.1声道格式增加了左中、右中声道,但可能很少用于家庭影院系统. MPEG-2环绕声道为一扩展流,以矩阵的形式附载到MPEG-1立体声声道上,使MPEG-2音频能向下兼容MPEG-1硬件(一种只能看到2个立体声声道的MPEG-1系统.) DVD-Video不支持MPEG Layer III (MP3) 和 MPEG-2 AAC (aka NBC 或 unmatrix).
DTS (数字影院系统) 是一种可选的多声道(5.1)数字音频格式, 使用有损压缩对原始48kHz,接近24bits的PCM编码.数据速率从64 kbps到1536 kbps,5.1声道的典型速率为768kbps和1536kbps.二声道的典型速率为384或768kbps. (DTS连贯声学格式支持将近4096 kbps的无损可变数据速率,但DVD并不支持这一格式.DVD也不支持48kHz以外的采样速率). 声道组合为(前/环绕): 1/0, 2/0, 3/0, 2/1, 2/2, 3/2. 在所有组合里,超重低音是可选的.DTS ES有两种方法来支持6.1声道:1)杜比环绕EX兼容矩阵后中声道,2)独立的第7个声道.DTS也有7.1声道模式(8个独立声道),但至今还没有DVD采用过.7声道和8声道都需要新的解码器.DVD标准包含为DTS保留的音频流格式,但是许多老式播放机对此忽略. DVD上使用的DTS格式与影院里使用的DTS是不同的DVD播放机都能播放DTS音频CD, 因为标准的PCM流含有DTS码.
SDDS (索尼动态数字声音) 是一种可选的多声道(5.1 或 7.1)数字音频格式, 对48kHzPCM进行压缩而来.数据速率可以达到1280 kbps. SDDS 是一种影院电影音轨格式,基于ATRAC压缩格式,微型盘片也使用这种压缩格式.索尼并没有宣布任何DVD上支持SDDS的计划.
THX (Tomlinson Holman实验)并非一种音频格式.它是一种质量控制程序,可以应用在音响系统,影院心理声学,家庭设备和数字控制处理.称为LucasFilm THX的数字控制程序使用一种专利处理过程来追踪视频质量,以便在制作之前确定最终格式,确保影象精细. 经THX认证的\"4.0\"功放增强了杜比定向逻辑: 将低音从前声道交叉传送到超低音音箱; 对前声道作二次均衡(补偿高频); 匹配后声道音质; 解除后声道之间的相关性; 处理重低音频率. 经THX认证的\"5.1\"功放增强了杜比数字,改进了4.0版本: 后部扬声器为全频率范围, 因此可以从前后声道交叉传送低音到超低音音箱; 当后声道的音频相同时,自动启动解相关性功能. 由于分离环绕特效无须解相关,因此不会启动该功能。
先说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后,大家对在选购DVD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也有了个基本的认识。当然,光有理论上的东西是不行了,我们还要注意在选购中结合实际的观察:
4.认识各种图标
从刚才的论述中大家也该了解到,购买DVD-Video影片并不像买VCD或是录像那么简单,因为每片DVD影音光盘上都有多种图标,说明各种不同的规格,若是糊里涂地就买下某部DVD影片,轻则可能没有中文字幕可看,重则根本不能播放,因此,作为消费者需要了解光盘片上有哪些常见的符号,结合上文所讲的一些概念,以加深你的认识 :
(1)DVD Video标志: 标准DVD-Video激光视盘片 。在每个DVD激光视盘片的包装上,一定会看到这个标志,表示这张DVD盘片里面存储的是符合DVD-Video规范的影音资料,所有的功能均遵守规格书的定义。只要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确定它是一片货真价实的\"DVD-Video激光视盘片\",可以在DVD影碟机上播映。
(2)DOLBY DIGITAL Dolby这个符号代表光盘内的声音信号已使用AC-3编码处理,您只要拥有AC-3解码设备就可以享受数数码声音效果 。 当然,除了这个符号以外,比如DTS、MPEG2等标识也会出现。
(3) NTSC OR PAL:视频系统标识。多数情况下,视频系统与区码限制通常都标示在一起,不过有些情况下会分开标示,一般视频系统的标识有两个, NTSC是美国所采用的视频输出系统,欧洲跟中国大陆地区则使用PAL系统。另外,在旁边还标有相应的区码限制,All表示全区未锁码,数字则表示可观赏该部影片的区域(相关内容请参阅上文)。
(4)Subtitle 多字幕播放 。若是您很喜欢欣赏国外影片,却又不熟悉英文的话,这个符号您一定要记得!这处图标表示此张光盘提供多种不同的字幕播出。其中的数字用来声明字幕的数量。我们提供的范例图下方的文字注明这2种文字支持分别是英文、韩文。不过有的DVD光盘并不采用此种字幕表示,所以需要留意外包装上文字,才能确定是否有中文字幕可看。
(5)多视角播放 。由此图标可得知该张光盘拍摄的可供选择,只要注明了这个图标,使可从上面的数字知道拍摄的角度数量,角度愈多,欣赏的方式也就愈有弹性。
(6)、Aspect ratio 视频格式。这里显示的是4:3视频画面显示 。这说明影像画面已经外理为4:3的画面,适合在传统电视机上输出,若光盘包装上影片画面比例为16:9,而您又在4:3的电视上放映时就必须以Letterbox域Pan&Scan模式观看,观赏质量多少会受影响。
(7)R RESTRICTED 影片分级标示 。此图代表本光盘的内容为限制级。原版DVD-Video的影片大多采用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将影片区分成G、PG、PG-13、R、NC-17共5级。
这些标识无疑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在选购D版的碟时,你还要注意的是很多封面上的介绍固然真实没错,但其实,盘片的内容和其翻录的原盘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比如,有些DVD是采用VCD翻刻而成的,这当然就没有DVD的质量,但其外包装说明还是沿用正宗DVD产品的包装。这些都是值得你注意的地方。还是那句话,只要你的经济实力允许,能买正版的还是正版的好些,呵呵:)
九、细说DVD的画面比例
DVD作为一种崭新的影音媒体,在视频质量方面比起以前的各种媒体如VHS、LD、VCD等有着巨大的飞跃。而且,DVD-VIDEO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对16:9视频播放设备的支持。有了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技术的支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播放设备来选择如何播放DVD影片,从而在各种情况下都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不过,变形宽银幕技术也给一些普通消费者带来了困惑:到底什么是变形宽银幕?我能用得到变形宽银幕吗?16:9和4:3有什么区别?
1.85:1、2.35:1这些又是说的什么?变形宽银幕真的画面质量一定就好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从电影画面开始说起。
(一)电影画面比例的发展历史
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
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这一时期的几乎所有经典老片都是以这种比例制作的。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些从DVD上截下来的实际电影画面。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立体电影:带上一副立体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景象!不过立体电影由于诸多问题变成了昙花一现,宽银幕电影却一直流传下来并发展壮大。195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了CinemaScope的宽银幕电影格式,这种格式在其后的几年间被许多电影公司所采用。后来又出现了Panavision宽银幕格式,Panavision逐渐成为了市场主流并把CinameScope赶出了舞台。
现在,电影业界有着多种多样的画面比例格式,但有两种“标准”比例占据着主导地位: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和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2.35:1)。注意这里的变形宽银幕和我们在DVD上所说的变形宽银幕不是一回事。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在学院宽银幕格式下,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85倍。在变形宽银幕格式下,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2.35倍。下面分别是这两种画面比例的电影截图。
在电影院里,宽银幕电影本身的效果和视觉冲击力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把宽银幕电影搬上电视却成了一个难题。如果要把整个画面都显示出来,那电视屏幕的上下就必然会被浪费。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Pan & Scan和Letterbox。
(二)电影转为电视画面的方法
Pan & Scan就是在胶转磁过程中根据需要截取宽银幕画面中的某一块,就好像用4:3摄像机对着宽银幕摇镜头一样。但是在DVD的包装盒上,这种方式很少被叫做Pan & Scan,而是一般都叫做4:3全屏(Full Frame)。所以,你如果看到标有“4:3全屏”的DVD而电影本身又是宽银幕的,基本上就是说这部DVD是通过Pan & Scan方式制作出来的(会有例外)。
Pan & Scan方式实际上裁掉了很多原始的画面内容,有时候还会严重破坏原先的画面构图。所以大多数影迷都不太喜欢这种格式,而是更愿意看Letterbox格式。在Letterbox方式下,电影的全部原始画面都被保留了,电视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则用黑条来填充,这样来构成一个4:3的画面。看下面两个例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你能看到导演拍的全部画面,缺点则是牺牲了一些垂直分辨率。但是对电影来说,看全画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现在Pan & Scan方式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主要是很多人对屏幕上下的黑边无法接受,而且全屏上的人像显得大一点。不过了解了两种画面方式的差别之后,相信不少人会转投Letterbox方式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具体的画面比较,了解一下Pan & Scan方式到底会损失多少画面。
这两幅画面都是取自华纳的《银翼杀手》,上图来自宽屏版,下图来自全屏版。这个场景中哈里森·福特正在和肖恩·杨说话。注意宽屏版背景中导演刻意营造的画面,在全屏版中完全丧失了意境,而且两个角色也只剩了一个。
再看这个来自《赏金杀手》的场景。导演萨吉奥·里昂是宽银幕画面运用的高手。这时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刚刚来到镇上,受到一帮匪徒的挑衅。你可以看到导演在整个画面中是如何错落有致地安排人物的。而在全屏版中,有一个匪徒完全消失了,伊斯特伍德也只剩了半个身子,原先的戏剧张力完全消失了。
这是来自哥伦比亚三星的《好人无几》中的画面。导演在这里很好地运用了纵深镜头,把两个相对立的人物都包括了进来,增加了戏剧张力。但是在全屏版中,画面只够容下一个人,制作人员不得不保留汤姆·克鲁斯而把杰克·尼科尔森赶出画面,一个本可以当作范本的镜头就这样被破坏了。
上面这些都是2.35:1的例子,类似的情况在1.85:1的片子中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2.35:1这么明显罢了。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只是绝大部分的情况。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请看下面的例子。
(三)DVD的变形宽银幕
好了,电影方面就先说这么多,下面我们应该转回电视和DVD来谈谈变形宽银幕的问题了。我们知道电视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数字电视。而数字电视的屏幕比例规定为1.78:1(16:9)。这个比例很接近学院宽银幕的1.85:1。所以如果要把1.85:1的电影搬上16:9电视,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既不用进行什么裁切又能充分利用全部480条扫描线(NTSC制式,下同),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整个电影画面。
但是现在毕竟大多数人用的还是4:3的传统电视。为了既照顾传统电视用户,又考虑将来的发展趋势,DVD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就设计了变形宽银幕这样一个功能。这个功能从原理上说很象电影的变形宽银幕,但又有所区别。
我们以1.85:1的学院宽银幕画面为例。从电影制作DVD的时候,不进行任何裁切而是转换整个画面,但在横向上把画面压缩,这样就能用满电视的所有480条扫描线,但得到的是一个横向压缩的4:3画面(如果是2.35:1的画面则画面中本身就会有上下两个黑条)。最后,在视频数据中会加上一个标志,表明画面是变形宽银幕的。剩下的工作就由DVD机来完成了。
所有的DVD机在画面格式方面都有三种选项:16:9、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如果你的电视是16:9的,就应该选16:9方式播放。这样DVD机会放出所有扫描线。由于16:9电视都具有横向扩展功能,收到数据流中的变形宽银幕信号就会自动进行横向扩展,把横向压缩的画面拉伸成为比例正确的16:9画面。
如果你的电视是4:3的,那么一般来说应该选择4:3 Letterbox方式。由于DVD机都有内置的Auto Letterbox功能,因此能把原始的480条扫描线重新取样为360条扫描线。这样也能得到比例正确的完整画面,而屏幕上下没有用到的部分则自动用黑条来填充。把垂直方向的480线变为360线这个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有些机器就是简单地每4根线丢弃一根线,有些比较高级的机器则会采用一些比较复杂的算法,以求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怎么处理,最后的结果都是画面损失了垂直分辨率。DVD发烧友们都喜欢用16:9电视就是这个原因。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到,圆形图案的边缘损失了很多细节。
在4:3电视上我们还可以选择4:3 Pan & Scan方式播放。DVD机的这个Pan & Scan和前面说过的电影制作中的Pan & Scan原理是一样的,但区别在于DVD机不会根据画面构图的情况选择裁切窗口,它总是固定裁切中间一块。最后得到的画面虽然保留了全部的扫描线,但只是原始画面的中间一部分,原始画面的两边都被切掉了。
要说明的是,存放在碟片上的变形宽银幕画面都是一样的,但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在内容里设置不同的标志来控制变形宽银幕输出的格式。也就是说,如果某部分内容设成了只允许4:3 Letterbox,那么即使你把DVD机放到4:3 Pan & Scan方式也没用,出来的仍然是4:3 Letterbox画面。反过来也一样,如果DVD内容本身只允许4:3 Pan & Scan,那你就只能看到全屏的画面。所以,在4:3电视上到底能显示什么样的画面,最终还是由碟片本身决定的。
一般对正片来说,只要是变形宽银幕都会激活4:3 Letterbox格式。4:3 Pan & Scan方式由于有着上面所说的画面裁切方面的问题,往往对构图破坏很大(专业制作人员精心选择裁切画面都有这么多问题,何况固定裁取中间一块),所以很少有正片激活了这种方式。
但对于片头菜单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制作人员在制作菜单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项目都放在中间,而在两边的区域里只放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画面之类的。这样在4:3电视上就算裁掉了也不要紧。所以对菜单来说,变形宽银幕的菜单一般都激活了4:3 Pan & Scan方式,而很少有激活4:3 Letterbox方式的。
(四)Letterbox的方方面面
上面说的是DVD机的Letterbox变形方式。有时候在说DVD的画面比例时也用Letterbox来表示按Letterbox方式(见第二节)制作的不可变形画面,比如Letterbox 1.85:1就是指不可变形的4:3画面格式,在这个4:3画面里上下都是黑条,只有中间一块1.85:1的区域是电影画面内容。这种格式如果在16:9电视上放出来,四周都有黑条,只有中间一块图像。
当然,16:9电视可以用拉伸功能把中间这块图像放大到整个画面来显示,但因为扫描线就这么多,所以放大后的图像会显得比较粗糙。
但是,在普通4:3电视上放的时候,这种格式得到的画面和变形宽银幕1.85:1的画面用4:3 Letterbox方式放出来是一样的。从理论上说,由专业人员制作的Letterbox画面比DVD机自己重取样产生的Letterbox画面应该要好。但是实际上同一部片子我们看到的变形宽银幕版本往往比不可变版本画质要好,即使在4:3电视上看起来也很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不可变形的DVD一般发行年代比较早,是DVD发展初期的产品。那时候DVD制作设备和技术都还不很成熟,做出来的画面往往瑕疵较多。到了后来DVD进入了成熟期,制作技术突飞猛进,画面水准大大提高。这时变形宽银幕格式也占了统治地位,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电影再发行不可变形的Letterbox版本了,一般都是变形宽银幕,或者是变形宽银幕再加上单独制作的4:3全屏版。拿后来的东西和以前比,后来的画面当然要胜出了。
在传统的4:3电视上用4:3 Letterbox方式看变形宽银幕会损失25%的扫描线,但这个问题现在在某些机器上已经得到了解决。索尼、东芝等厂家都推出了带有垂直压缩功能的4:3电视。用这种电视看变形宽银幕的DVD,可以把DVD机设成16:9,然后用电视的垂直压缩功能把480条扫描线压缩到原先360线的范围内显示,这样既能保持画面比例正确,又能充分利用扫描线,显示清晰细腻的画面。比较一下下图和前面的4:3 Letterbox图,你可以看到这里的细节丰富得多。
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对DVD的画面格式应该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