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閱讀一本動漫畫情報誌的時候讀了這篇文章,發現其剖析DVD結構的內容有點有趣,所以在這裡貼出來,讓大家認識一下DVD。
DVD(Digitial versatile disc)的原始設計概念是在一九九四年時由好箂塢七大電影廠商所提出的,他們希望DVD不以有下列的功能:
◎儲存二小時左右長度的影片
◎提供較高的畫質與音質
◎多音軌,每個音軌至多可以提供八個聲道
◎多國字幕
◎提供階層式選單
◎提供多角度影像
其他還有一堆細節就不一一詳述了,總之,他們希望DVD能夠作為下一個世代,供家庭使用能儲存高品質影音資訊的媒體。不過各廠商之間的心懷鬼胎明爭暗鬥,使得DVD的規格標淮制訂一直延後,最後終於在一九九五年底把規格拍板定案,以下介紹的就是這些基本規格。
一、畫面
DVD的畫面解析度是720 X 480,採用MPEG-2格式來進行壓縮,在普通電視螢幕上可以達到五百條掃描線左右。基本上掃描線越多則越有能力呈現出細緻的影像……請注意,我說的是「有能力」,不是「一定可以」,如果廠商在製作時沒有花功夫在這上面,或者是原始母帶的畫質就已經很差的影片,就算是做成DVD,也不代表裡面的儲存的影片畫質會好到哪裡。
常看到有人會提到「流量」這個東西,這是指DVD播放時每一秒鐘所送出的資料量,DVD的最高流量是11Mbps(每一秒可以送出11Mb的資料量,不過不是隨時都有那麼多流量就是了)。這個部份包含影像與聲音兩個部份的資料,因為聲音部份的資料大多是固定容量,所以當流量在變化通常也就是影像資料在變化。想呈現越複雜的畫面、越細緻的影像變化,壓縮率就不能太高,這樣產生的資料量也就會很大,流量自然往上飆,就因為這樣很多人便喜歡把流量高低拿來當作一個評斷DVD的標準。不過還是要注意一件事,高畫質必然會產生高流量,但是高流量可不一定會有高畫質,所以流量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