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999阅读
  • 2回复

[转贴]美国版的现视研《Comic Book the movie》闲谈

楼层直达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4-07-07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4706
The Power of Fans
——《Comic Book the movie》闲谈
by:Multivac
from:Galaxyhero
原文地址:http://galaxyhero.net/super/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ID=357



“A must-own for comic book fans”(漫画迷的必备品)。
看着这行宣传语,我郁闷了半天。我发现实在很难评价Mark Hamill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

说起Mark Hamill,大家能想到的多半是《星球大战》里的天行者卢克。不错,在世人心目中那是他永远而唯一的银幕形象。然而Hamill虽然很久没有活跃在大银幕上,却一直在为多部动画担任配音,尤其是动画版蝙蝠侠系列和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系列里的“小丑”(Joker),用其丰富多变的声音让疯狂的Joker在观众耳边重生,深入人心,在动漫迷眼中只有他才是“THE” Joker……同时,Mark Hamill也是一个漫画迷,这就是他为什么会集合起一群配音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拍了这样一部fanboy们的影片——《漫画书》(Comic Book the movie)。



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
漫画人物“勇气司令”(Commander Courage)在四十年代是家喻户晓的漫画英雄。如今,在911事件之后,它被重新包装,改编为《代号:勇气》系列漫画,书中的敌人也从当年的纳粹换成了符合时下潮流的恐怖分子。一家电影公司想把它改编成电影,为此雇请了一个专业级的漫迷唐纳德·斯万(Donnald Swan),在漫展上为影片做宣传。然而斯万所钟爱的却是当年的勇气司令,不是冷酷的现代版,因此他竭尽全力想把电影带回到老版本的道路上……



这是一部好片子吗?不。任何人都能从中挑出无数的缺点:它没有富于戏剧性的剧情,没有精心设计的运镜,甚至称不上有什么表演……用来拍摄的工具也不过是普通的DV。即使作为低成本影片,它也显得十分的——不专业。

这部影片大部分场景拍摄于2002年San Diego漫展期间。也许它更像一部漫展的纪录片。同漫展的炫目相比,它的剧情并不紧凑,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掉。这证明好演员和好声优不等于好导演。尽管如此,我发现我也没法说出诸如“给我一部DV,我绝不会拍得比它差”这样的话,因为就算这部影片有一万个缺陷,它有一样东西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铁杆fans的灵魂。



期待天行者的观众请走开吧,这部片子不是为你们拍的。它属于,而且仅仅属于漫画迷。只有fans才知道剧中人在说些什么,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欢笑,会愤怒,会感动。其实,它并不是一部关于“漫画vs电影”的片子;它是一部关于漫画工业,关于它的历史,关于喜爱它的人们,关于我们所爱的东西本身的片子。

这就是为什么影片的剧情显得平淡无奇的缘故。其实它的剧情只相当于串起珠子的线;真正唱主角的,就如片名一样,实际上是漫画。

我们跟随主角斯万的讲解经历了这一切:超级英雄的诞生(有点类似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不过其创造者很像batman的作者Bob Kane,连摆的姿势都一样);少年搭档的引入;五十年代教育界的围剿漫画事件和《诱惑无辜》提出的“漫画导致同性恋”的指控;原作者的权利主张(明显在影射超人的创造者Siegel和Shuster);旧英雄的现代包装;Marvel式的电影改编路线……




观看这部片子的乐趣在于“寻找与发现”的过程。影片中充满了对漫画历史上的名作者、名角色和名场面的致敬以及业内的玩笑。对漫画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不知道哪里好笑,但是对于fans们来说,只需要一个轻微的暗示,他们便能心领神会:啊,这一段是暗指某某人,那一段说的是某某事件……



更何况,Hamill的确在圈内有着广泛的人脉。看看它那对漫迷来说颇富吸引力的客串阵容吧:
Stan Lee!——不用多说,教父级人物,知道Marvel的人就该知道他吧
Kevin Smith!——铁杆漫迷,电影制作人,漫画作者(还拿他没被采用的那部超人电影开玩笑)
Paul Dini!——漫画作者,蝙蝠侠动画的编剧(当然,动画导演Bruce Timm也有出场)





除了在正片中客串的这些人以外,DVD所附带的花絮中还包含了大量对业内人士的访谈,可以说比起正片来,花絮才是真正的卖点。

这也许不是一部好电影,然而正如同斯万的任务一样:这部片子实际上是一个宣言。它是由一群fans对所有跟他们拥有同样爱好的人,对曾经给他们带来梦幻的作者,以及对六十余年来的整个现代漫画业致以的衷心敬礼。



然而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别人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醉心于此。在旁人眼中漫画迷们似乎都是一些怪人,是沉迷于虚幻世界(而且还认为其很合理)的偏执狂。

疯狂的搜集资料,狂热的分析作品,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个世界之中……有时候他们甚至比漫画公司的编辑还要熟悉某个作品。他们会拼命的考据,试图为作品的缺陷找到合理的解释,自己去采访业内人士,在网上自办同人刊物,甚至用漫画里的反派角色为自己的孩子命名(Kevin Smith就这么干过……他那无辜的女儿真是值得同情啊,摊上这样的老爸)

影片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三口之家:身为漫迷的老爸带着妻儿来参加漫展,不顾老婆的抱怨,甚至用玩具贿赂疲累的儿子;儿子在他的熏陶下也成了漫迷,连圣诞礼物都不愿拆,因为“那是收藏品(collectable)”——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扭头看看柜子里那一堆模型和人偶,不由得苦笑:心甘情愿的被骗钱,也是fans的必要条件啊。



漫画迷的地位本来就不怎么受人尊敬。在他人眼里,我们是否就是这种样子?就像《阿森一族》(The Simpsons)里的那个comic guy,是脱离社会的异类?这就是Hamill对fans群体的自嘲吧。被称为Fanboy也好,Otaku也好,总之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可是,是要努力证明自己也是正常的人,还是不理会旁人异样的眼光,甚至以此为豪?

他们选择了后者。影片并不想致力于扭转人们头脑中的漫迷形象:影片里,“正常”的人们认为主角斯万“没有生活”,的确,他的热情超越一切,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别的东西,似乎他的性格比黄金时代的漫画人物还要平面——然而不可忘记,影片的整个故事主要发生在漫展的三天。在那三天里,对每一个fans来说,漫画就是全部。

那不是为自己所爱的漫画而做出牺牲;那是心甘情愿的让它占据人生的一切,幸福的成为它的一部分。所以,就算是没有意义,没有高潮,没有结局,但是只要有对漫画的那份执著,此外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不被理解,因为小众,所以,当发现有人和自己一样,“拥有同样的爱好”;发现有人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发现我们使用共同的语言,能够互相理解时,别人怎么看,又有什么关系?

本来这样就太平了。可是,如果主流文化的理念,同这个小圈子的坚持发生抵触,又该如何?比如,漫迷总会对Batman电影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它却两次在大众中掀起了所谓的Batmania热潮——这是它的成功还是失败?X-men电影版的造型影响着漫画版,电视剧Smallville的成功甚至使得漫画版又准备更改设定……

总之,如果坚持做小众的东西,并自娱自乐,那么就不要为它不被大众理解而感怀;如果自己要把它带到大众的圈子,就不要抱怨别人从大众角度出发的甚至指责,因为观众没有义务了解任何一件娱乐产品的背景。如果试图将小众的东西,通过包装推出给大众的话,那么要做好损耗的准备——有时候损伤的甚至是基本的东西,有人称其为灵魂。

是要坚持otaku,还是要让更多人理解自己,这是一个问题……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4-07-07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470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4-10-30
我也是被这倒数第二段感动的啊~~~

然则,日本的OTAKU似乎还是要幸运些吧
至少,他们所在的外界的理念,是不屑于,同这个小圈子的坚持发生抵触的罢,美国OTAKU所经历的这个层次上的痛苦啊……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3-12-2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2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4-10-28
看了这个介绍,感觉不同的文化下产生的东西果然风格差很远,可是本源和精神上却又差不多……
很喜欢文章的倒数第二段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