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ACGTALK漫谈,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此乃自己靠多年接触和网上资料整理编写,有错误地方难免,希望有人多多交流。
从日本漫画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已经过了二十来年了,当年的小毛头如今也都大学毕业走上社会了,年龄再大些的更是成家生子为人父母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总是难免的,于是当手里有钱了加上现在购买渠道的更加通畅,这些怀旧的读者便开始收藏当年喜欢的漫画的正版了。由于国内目前的漫画正版引进虽然不能说没有,但不管从翻译的质量还是印刷的质量上还是不能够让人满意,于是他们主要购买方向便指向了同样是中文版的港台版,至于还有一种中文版——新加坡版,由于几乎没机会见到,就基本忽略掉了。
由于港台两边的出版社不少,有些人也不是很清楚各个出版社的情况,所以本人就在这写个小系列介绍下港台两地的漫画出版社的情况,有不足或遗漏之处欢迎指正。
先从台湾说起,台湾的漫画出版历史要追溯起来,其实也蛮早的,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前,台湾是被日本所占领,所以那时候台湾的文化方面也受日本很大影响,作为文化分枝的漫画也不能例外,因此当时日本国内兴起的早期漫画也有流传到台湾来。1945年日本战败撤回国内的时候也把很多在台湾的日资印刷厂和出版社一并撤掉,一下子台湾的出版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后来有一群有理想的漫画青年就自己弄了份刊物,叫《新新》杂志,并在上面开设了连载漫画专栏,可惜现实是残酷的,《新新》也只存活了八期而已。当时的漫画大多为短篇类型,类似于中国传统的连环画,主要是刊登在报纸的特定版面,之后开始慢慢向杂志等媒介延伸。
从1958年起,漫画的发展开始加速,出现了专门刊登漫画的杂志。台湾第一本专门的漫画杂志就是由文昌出版社所出版。如今台湾最大的漫画出版社——东立的老板范万楠就是那时文昌的一位漫画作者,他当时的笔名叫范艺南,主要是画武侠类的作品,当时整个社会的漫画内容都以武侠类为主,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受武侠类小说流行的影响。当时的漫画出版社已经不少,比如:宝岛、义明、文风、大千、大华、南昌、太子、勿忘在莒、新台、艺昇、志成等等,而且上面刊登的漫画几乎都是台湾当地的漫画人的作品,没有外来作品。
不过随着漫画的广受欢迎,作品增多后,为迎合读者,剧情也开始乱来,有些现在看来没什么问题的内容,在当时是被认为荒诞或是不正经的。于是台湾当局开始对漫画的出版插手进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进行规范,其中的《编印及审查连环图画参考资料》就尤其苛刻,其主要内容是:“1967年前未送来审查的漫画作品要一律销毁。”光是这一条就把文昌在内的多家出版社给搞死了,同时也把本土漫画家给拖惨,辛辛苦苦画出来的作品结果不能刊登,没杂志漫画家也就没地方赚钱,丢了饭碗之后不少漫画家纷纷转行。
同时因为审查繁琐,一些出版社开始把日本当时的漫画改成台湾漫画拿过来直接在杂志上刊登,既不用支付原作者费用又可以轻松通过审查委员会的审批,何乐而不为。于是台湾的漫画出版社又开始大批地印刷出版日本漫画了。当时日本主要的漫画家就是以手冢为代表的常盘庄成员们包括:永井豪、藤子不二雄、松本零士、赤冢不二夫、石森章太郎等人。而台湾出本社的作法就是把作者名头去掉或者改成中文名字,直接拿去出版。最后的影响便是本土漫画家越来越活不下去。
在1975年,台湾当局终于同意通过日本漫画的借用送审,也就是说可以用原作者名字出现了,但同时规定必须出版一些本土的作品,来保护本土作品,其它方面就没啥改变的,一方面要求出版,一方面又限制的那么严,这个规定就象在打自己嘴巴一样。于是大多出版社并不鸟这些规定,依然是把作品改头换面拿来用,而不是用日本作品拿去审,因为那样会被要求出些卖不出去的东西,还不如我这样来的省钱省力呢。直到之后“虹光”出版社的出现,等于在这个市场上投进了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
虹光其实就是如今东立的前身,创办人就是范万楠,当了几年兵退伍回来的他,看到本岛原创的漫画市场的低迷景象,日本的外来漫画却大行其道,加上范万楠之前老东家文昌出版业已经倒闭。而且范的家族本身就是经营印刷业,既然有靠山在背后支持,范万南决定干脆自己创立一个出版社。当时他最看中的是手冢治虫的作品和当时日本当红的《巨人之星》,手冢的作品他挑中的有《怪医秦博士》(BLACK JACK)和《原子小金刚》(阿童木)等。由于当时台湾还是习惯把外来作品里面主要角色的人名都本土化,于是就出现了秦博士小金刚这种奇怪的译名了,《巨人之星》男主角星飞雄马这种用汉字写的都能变个中国名字,现在念上去是感觉怪怪的。不过当时整个台湾的漫画市场都这样,这也是环境所逼。虽然当时虹光靠这些作品赚了不少,可由于审批速度实在很慢,结果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范万南不得不很遗憾地离开虹光,暂时修养了一段时间。
在1977年,他又杀回来,再次重新创办了一个出版社,便是我们现今熟悉的东立了。当时他带回来的主要作品是世界名作系列,但是反响不是很好。反而是他偶然看中的千野彻弥的作品为东立带来了大转机。《好小子》和《魔球投手》都很受欢迎,于是他再接再厉又引进了一大批当时日本当红漫画作品出版。
当时台湾漫画很多都是直接出单行本的,风险比较大,一搞不好就会造成积压,而东立在站稳脚跟后,积累运行资金,正好因为本土漫画家的不断反对台湾当局对本土漫画家的不公平待遇,在一帮人的不懈努力下,实行了二十来年的漫画审查制度不得不改善,台湾本土的漫画得以继续发展,正好赶上台湾漫画原创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郑问、任正华、高永、游素兰、林政德等一大批漫画家。在这情况下,他开始效仿日本,实行漫画连载杂志的模式,推出连载本土漫画家作品的《龙少年》,还有连载日本漫画的杂志《少年快报》等多本杂志,其中的《少年快报》更是曾卖到一期23万的销量。
整个80年代,台湾的漫画市场蓬勃发展,虽然不算正式引进版权,但当时确实把日本最新最流行的漫画都引到台湾来,而且随着读者的要求和政策的宽松,慢慢地漫画里的人名也开始直接用日本原名了。不少出版社都是那时期开始创立,在70年代青文就由前身——台湾省青年文化协会演变而来,1982年尖端成立,1988年大然成立,时报在1983年开始连载敖幼祥的《乌龙院》,和朱德庸的《双响炮》正式进军漫画出版业。
随着大然提出的版权意识号召,同时台湾的文化局又开始规范漫画市场,并且出台了版权相关法律。1992年,台湾漫画市场从一个D版横行各种版本乱飞的混乱市场转变成了有序的出版环境良好的正规市场,同时也因此倒掉了一大批跟风印D版的小出版社,最终留下来的还是那些早期积累到大批资金的大型出版社,还有些出版社转为地下,偷偷出版,艰难混到现在,现如今台湾还是有些D版出版社存在的,只是大浪淘沙,剩下的几个D版出版社也是因为有些实力才能活下来,不过这些出版社也只能出些冷门的青漫或者正规出版社不大会去出的BL漫和H漫了。
除了这些本土的出版社外,台湾还有两家外来空降的出版社,一家是1990年成立并带动台湾出版界走正规出版道路的“台湾东贩出版有限公司”,另一家是成立最晚,1999年才创办的“台湾国际角川书店出版有限公司”。这两家都是由日本公司在台湾创立的分公司,主要由日方控股,虽然公司招聘的一般员工是当地人,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以日本人为主,所以看这两家的出版的漫画后面的版权页,其发行人大多写的是日本人名字。
正是这两家出版社的加入,又丰富了台湾的漫画市场的内容,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可谓是台湾漫画出版的繁荣时期,不管是引进的日本漫画还是本土的漫画,都培养出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由于台版的漫画做的比较出色,在香港市场上卖的也不错,抢了香港本土出版社的不少份额,更是有些台湾漫画出版社直接在香港设立分部,直接在那边印刷发行,还有部分更是自主引进和翻译,因此如果后面价格有加标港币标志的,大多是台湾出版者在香港印刷香港贩卖。不过那短时期因为国内的漫画发展缓慢,加上两岸的来往确实很不方便,台版漫画很少能流进大陆市场,最多沿海地区部分城市能够见到台版漫画。实际上那时期国内看的所谓口袋本,其实就是D版商们拿港台版直接缩小COPY过来的,几乎是一字不差,连后面广告页一并印过来。
两岸三地就这么资源共享地跨过了20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开始出现漫画电子版,大陆这方面D版书从口袋转化为更省钱更耗眼睛的四拼一去了。台湾方面却在2003年出现了一个“大地震”,那就是当时台湾最大的漫画出版社大然被日本十家出版社联合控告,直接导致大然倒闭,这事件可谓是21世纪台湾漫画界的第一大新闻。大然倒闭之后,其本来拥有的漫画版权被其他出版社瓜分,于是台湾的漫画出版状况从大然的一家独大又变成战国纷乱。
大然倒掉之后又一件事震动了台湾漫坛,那就是政府部门再次插手,要求进行“分级制度”。原本分级是根据市场需要确实应该进行的一项设施,问题在于台湾当局的所谓分级过于苛刻,首先是要在限制级的漫画封面上打上书本开本1/20大小的标志,然后在普通级漫画上也要打上普字,而且对分限制的内容特别挑剔,有点暴力镜头或者露点画面便要打上限字,这便引起各个出版社强烈不满,要知道一打上这标志,便不能出售和出租给未成年人了,这样将失去一大批主要购买力,从而影响出版社的实际利益,自然要反对。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这样一来多拉A梦也变成限制级了,因为里面静香有露点。
此事闹的不可开交,由于不单是漫画出版的问题,其他普通出版社也是很抗议,政府方面迫于压力,最后不得不听取各出版社的意见,取消打上普字的行为,放宽内容的审查,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在青年向的漫画作品上,有出现性行为和过于暴力血腥画面的会在书上打上“未满18岁不得观看”的标记,大小也缩小为1/50,不至于过于太大,破坏封面的美观。所以这几年新出的青漫作品,在封面上会出现此种LOGO,虽然不少购买者对此表示不满,但也能够理解,这方面尖端有时候耍了些小聪明,有些书封面的LOGO不是印上去的,而是贴上去的,这样读者买回去后可以自行撕掉,贩卖时也比较醒目,不过后来好像被发现,被强制改回印刷在封面上了。
现在随着台湾漫画市场的萎靡,不少漫画销售连锁店倒闭,各漫画批发商把目光瞄准了具有无限潜力的大陆市场,台湾好几家大型漫画吧连锁公司纷纷在大陆设立办事机构,力求在这块大蛋糕上能抢几口来吃,于是台版漫画的发展进程又进入了新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