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海森堡的幽灵 发布
刚才忙着战了,这么有价值的题目竟然没看到,自己该打。
谈到开源,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的问题就是版权。不知道兄台所了解的数码制品版权最早从何而来。至少我的印象里,这个问题源自于激光唱盘——83年由SONY,PHILIPS联合制定的标准光盘格式。显然,在这里出现了问题——习惯于发售唱片的公司意识不到可以轻松复制数码音乐和电脑对信息传播的意义,他们只想一张一张发售新的唱片。版权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生命线。
但是这种对于智力资源的简单垄断行为显然只能妨碍新想法的产生。真正的创造性社会中,产品的价值应当以创意水准衡量,创意失去生命力了,就是废品,智力劳动者应当寻找新的创意,而不是吃某种东西一辈子。虚拟社会是不曾出现过的新社会形态,过去的规则在这里应当被摧毁。
或许,马克思寻找的新世界——每个人自觉地进行劳动创造并以此为快乐——就在这里。коммунизм еще победит!
最早應該是專利權的出現。當初是爲了讓新發明的東西可以更好的廣泛應用與各個領域,實際上,在工業時代的前期起一直到現在,專利權這個東西大部份情況下都是起著正面的作用的。它在保護了技術創始人的權益的前提下促進了新生技術的交流和應用。
但是在軟體技術高度發展的如今,這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起了重要正面作用的東西的負面影響正在不斷顯露出來。
最明顯的一點體現在於微軟現在四處揮舞它的專利大棒去狀告各個開源組織——雖然沒啥人會鳥它。
軟體這東西的特殊性除了我剛才說過的可無限複製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各個用戶需求的相異性。一百個用戶就有一百種需求,做過應用軟體開發的同學應該都深有體會。目前來說plugin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解決之道,但是對於封閉代碼的環境來說,做plugin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大家也應該是深有體會。微軟折騰半天搞出來的COM架構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解決這種問題。但是最近我真的用上了的時候還是覺得這玩意根本不夠好用,又另起爐灶搞了套類似boost.function的泛型Dispatch系統出來。開放代碼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覺得不爽的用戶可以自行修改,就算自己沒有這種能力,也可以通過社區求助去達成類似的目的——光依靠一個封閉的團隊是很難很難滿足這種需求的。實際上這正是Mozilla風生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用
真正实现的垄断可就不是市场能够轻易打破了,要不然美国政府也不会自己上手反垄断。垄断企业死去的话,肯定不是自杀,而是超越市场的外力他杀。
在学界,我们衡量创意水准的标准叫做引用率,别人引用你的文章次数越多,你的想法越有价值。这不同于以往的市场规则,而是一种更公平的新市场。衡量产品的创意水准可以参照于此。
按照马克思的想法,新的社会应当有更高水平的资源配置方式,虽然它不能完全预见到现在的情况,但新的市场雏形毕竟出现了。我想,这可能真的是新世界的曙光也说不定呢。
引用率的確是個好東西,實際上對開源項目的評價也是看引用率,主要是看在哪些實際的大型系統中使用了這些開源項目的代碼,被實際應用的越廣泛,就越有價值。
如果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去評價項目自身的價值,以及項目參與者的貢獻,再給與他們回報的話,其實就已經很完美的實現了老馬所設想的按勞分配原則了。而在使用上則是可以達到按需索取的地步。
當然,這只是空想。目前的開源項目主要都是還要依賴各大公司、大學的支持才能存活。能做到自負盈虧而且活得不錯的我就知道一個Mozzila基金會。就連Bjarne Stroustrup這個C++創始人都曾經在一次訪談中抱怨C++ Standard Committee資金不足,有錢的公司總是把錢投入到封閉的語言中去以期獲得“不一樣的競爭力”。
跟赫魯雪夫學舌一句:“如果在每個程序猿的硬碟中都能看到Windows和Office的源代碼,那麼我就已經看到共產主義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