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sakuraahn 执行锁定操作(2012-07-07)
—
死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再也没有知觉,再也没有意识,永远永远……
我会阵发性的思考这个问题,从初中就开始了这个……恩,很变态的习惯,活得好好的,干嘛去想这种无解的蠢事呢?
所以没来由的,每隔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就会莫名其妙的心情低落。。。
思考死亡是一次有意义的徒劳,无论每一次把问题想得如何深入,解决手段、麻痹方法……最后,人不得不接受,自己一定会死。
咱绝不是衣食无忧闲得发慌工作太无聊生活太没压力,但你的思想总有安静的时候吧?比如深夜人静的时候,死亡的幽灵就会趁机跳进你头脑中,露出它狰狞残忍的嘴脸。所以,你很难摆脱死这一想法的纠缠,
敏感、纠结,这些年的思考让自己对死亡内涵的理解越发清淅,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更为强烈!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想想看,自出生后,我们一直活着,从未死过!可见从习惯于生到习惯于死,这个转折并不轻松。不过,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由于耳闻目染别人的死,由于自己所遭受的病老折磨,我们多少在渐渐习惯自己必死的前景。习惯意味着麻木,芸芸众生正是靠习惯来忍受死亡的。如果哲学只是使我们习惯于死,未免多此一举了。
问题恰恰在于,我不愿意习惯。期待于哲学的不是习惯,而是智慧。也就是说,它不该靠唠叨来解除我们对死的警惕,而应该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打消我们对死的恐惧。
当然,许多时候,琐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自己的心思,没空想及死亡。我还经常可以用消遣和娱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事业和理想让我把它悬在前方,如同美丽的晚霞一样遮盖住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悬崖,于是放心向深渊走去。
可是,还是对自己诚实些吧。至少我承认,死亡的焦虑始终在我心中潜伏着,时常隐隐作痛,有时还会突然转变为尖锐的疼痛。每一个人都必将迎来"没有明天的一天",而且这一天随时会到来,因为人在任何年龄都可能死。我不相信一个正常人会从来不想到自己的 死,也不相信他想到时会不感到恐惧。把这恐惧埋在心底,他怎么能活得平静快乐,一旦面临死又如何能从容镇定?
不如正视它,有病就治,先不去想能否治好。
接受它?我想不可能。
为什么?我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条理由更缺乏说服力的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与这种永远的寂灭相比,感觉到痛苦岂非一种幸福?这种对于自我寂灭的荒谬性显然没有丝毫概念,所以才会把无法接受死的 根本原因当作劝说自己接受死的有力理由。
把死譬作无梦的睡眠,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法。然而,两者的不同是一目了然的。酣睡的痛快 ,恰恰在于醒来时感到精神饱满,如果长眠不醒,还有什么痛快可言?
我是绝对不能赞同把无感觉状态说成幸福的。世上一切幸福,皆以感觉为前提。
可是,怎样才能把不愿意变为愿意呢?一件事情,仅仅因为它是必然的,我们就愿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