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世界公认的“漫画之神”,也是整个日本动漫界唯一的神。
在各论坛里,有那么一种很让人讨厌的说法,那就是“你有看过XXX(跟讨论的话题毫无关系的另一部作品)吗?没看过的话你根本没有发言权。”这类言论通常会被嗤之以鼻,不过我相信这么说的话是一定没有错的:
如果没有看过手冢治虫作品、没有研究过手冢治虫的话,在很多场合都会没有发言权的。为什么说Angel Beats是忠实地走在手冢治虫所开辟的道路上呢?
从内容上来说,Angel Beats!是
对生与死的探讨。手冢的作品《火之鸟》中,火鸟曾对主角说过:昆虫的寿命很短暂,但它们会在这短短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后安然死去。人的寿命要比昆虫长得多,为什么不用这些时间来好好体会生的快乐呢?寻求“永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AB延续了手冢治虫关于生与死的探讨,但不同的是它把舞台放到了死后的世界,这里的人对生前的回忆都充满了痛苦,以至于对“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都产生了疑问。但岩泽消失之前的一幕幕回忆中,她的表情却都是快乐的,岩泽最后的话是“这就是我降生的意义……终于找到了”。直井文人的回忆中,最初也都是自己不得不代替“直井健人”的存在,一直作为“另一个人”而努力着的痛苦,到后来(让音无抱住后囧)却想起了自己作为“直井文人”被认同的快乐。所以,我认为AB讲的就是“在死后的世界回忆生的快乐”的故事,这跟火之鸟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从不同的视点进行了探讨而已。
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手冢治虫所开创的日式动漫,其重要的特征就是
大量地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用于动漫作品中,重视通过视角的变化、镜头的移动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在《铁臂阿童木》中,我们的视角就经常尾随着飞行中的阿童木,穿过都市林立的高楼、穿过森林、高山、大海,这样带给我们的体验,是仅仅使用固定视点的早期欧美动画所无法达到的。
AB中,也大量地使用了这种镜头变换的手法,所不同的是AB中大量应用了3D技术,使得作品
在有限的成本下达到了更好的表现效果。例如2话音无下到工会时,镜头从音无的脸慢慢拉远,渐渐展示出工会的全景,给人以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第5话的LIVE场面,镜头锁定着唱歌的唯,慢慢旋转着由远拉近,再配合上炫丽的光影效果,对场面气氛的表现显然要胜过凉宫12话里简单的几个固定镜头切换。
另外,针对一些人提到的AB“画面崩坏”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们:TV版动画的赶工、缩减成本、赔钱赚吆喝,这些都是手冢大神开的先例。只不过,手冢治虫自己是一天画50页原画的工作狂,手下助手(藤子不二雄、石之森章太郎等)放到现在也都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所以当时的画面崩坏还不是那么严重。但在现在这个商业的时代,要把TV版动画的画面做到完全不崩坏、完全无BUG,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一些动画的崩坏不那么明显,也并不都是下了更多功夫,而更多的是因为画风的原因使得崩坏比较容易被原谅罢了。
或许还有人会说,沿着几十年前的老路走下去,有出路吗?我也可以告诉你们:
手冢治虫之后,日本动漫界就再也没有真正的创新了。京都的幸运星、轻音以及之前的阿兹漫画大王等“四格改编”的作品,似乎是一把敛财的好工具。但事实上这类作品都是沿袭着手冢治虫之前的更古老的动漫类型,属于直接继承欧美动漫的娱乐风格,算不上创新。这类作品虽然属长盛不衰的类型,但并不能代表日式动漫发展的方向,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新房昭之的动画作品,看起来风格很独特,其实却是把早期无声电影时代的一些表现手法用到了动画中,而且说得难听点,也就是把手冢治虫当年“缩减成本”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使其成为了一门艺术。关于新房风格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他人去模仿新房的风格是死路一条。
总之,我想说的是,手冢治虫当年所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日本动漫发展的正道。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如宫崎骏、高桥留美子、北条司等等,都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并在其上刻上了自己的印记。Angel Beats也是忠实地走在这条道路上,并且以新的技术和有独特视点的剧本为这条道路的发展继续探索着。虽然它还有缺点,但总比那些为了赚钱拼命卖萌卖肉的“邪道”要好得多。
================================
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