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而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很久很久以前就想谈谈日本动漫对于我们来说是好还是坏,起因是一网友说想要给儿子看高达种子,我当时第一反应也在思考如果有孩纸鸟,该给他看什么动漫?水果篮子?(你的喜好100%跟你的成长环境有关,例如我想变成水果篮子的饭团一样)但是总感觉不对,为什么要给他们看动漫?这样的传承,这样的理由,也适用“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最近看到一视频,里面的车玻璃上写着一句话“牢记与“日本鬼子”的血海深仇,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残次品除外)””,很热血对吧,作为温室里长大的一代代,心理却是对岛国的憧憬,这是不是很矛盾?矛盾就对了,诚然,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深入骨髓的崇洋媚外,在“意识形态”的塑造上,及不及格,我觉得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残次品
早几日看到个视频,是关于“工作,消费主义,新穷人”的简单述说,读好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结婚生子……人生就是这么一个早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玩意。伦理,道德编制的大网让你跳不出去,根本就跳不出去。穷人热衷多巴胺,富人热衷内啡肽。穷人和富人传承的区别,除了物质条件的天差地别,还有言传身教的习惯养成和广阔的眼界见识,在这花花世界,躺习惯了,还是跪习惯了,还冀望后代能站起来?何其可笑可悲?有个电影的台词,记忆犹新——最终我们都会活得像母亲一样。这就是穷人的诅咒。然而,我们一切能看到的,都是“他们”要你看到的,能看到的,(包括动漫),塑造一个个心理扭曲又不得不服从的“意识形态”,这到底是多方大手暗暗撩动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代价?还是免费午餐的消化不良?
固化 (对事物形成某种固定看法、观点的过程)
个人的人力是有限的,青春也是,于是,在匆匆忙忙的岁月中,大家都踏入了“不惑”的年龄,都是大叔大婶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什么是不惑?什么事不惑?是对事对物,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路见不平就一句“干了”?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伤害,就不能维权了?非黑即白的固执?还是和事的无零两可? 对于碇真治来说,在他喊出“我是初号机的驾驶员”的时候,对他的诅咒就成立了,因果得到了收束。人是有自毁性的,阶级,情爱,欲望等等加速着这一切。至少在我的面前,就铺着这样灰败的不真切却真实的画卷。当人有人告诉你,努力工作是对社会的贡献,但是,还有人告诉你,你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你工资;当偶像大师告诉你偶像是多么闪闪发光的时候,大小S会亲切的在你的水中加点“镇静剂”;当“援交、通勤” 等等岛国传过来的词汇常常登上日常用语,你无力面对文化入侵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在用);当你定义自己观摩过辣么多的小影片,现实中男生女生的不自重,都是湿湿碎啦……这些震撼的事多了,习惯了,也麻木了,也彻底的固化了吧。呃,中文中,这叫该死的“阅历”…
在花花世界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可贵。不能人云亦云,又要让子弹飞一会,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应该就是每个人追求不得的境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单单是看事情的对错,还必须要看背后推动事件力量的别有用心。例如去年鼓吹放开的那些辣鸡,带来每一个底层人为其行为买单的结果,你是不是觉得身体不如从前了?你也是不是当猴戏的一员?而辣些鼓吹放开的人,还不是照样在云端高不可攀?报应?洗洗睡吧,抓紧手中的枸杞杯,过着这狗日的苟且生活吧,反正收束的点,都在医院的太平间见…4月番,《我推的孩纸》就很好玩了,网友们第一话就吐槽“粑粑去哪里”,这是怎么一双看透“本质”的眼睛,高,实在是高…穿越后,为复仇去找这具身体的生父,不就是“粑粑去哪儿”?在这肮脏的网络里,总有些人的脑回路都非常的清奇,这未必是大家为之心安的理由啊。一为名,一为利,就很好的理解了。
活着
我觉得,人生都得有个交代,不要说给别人的,关键的是对自己的(于是,这里就有一个新的名词形容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不要怂,就是干”,这话是不是那句中华民族的脊梁“有可为,有可不为”的另类解读?愿你和我,在觉得不服的时候,还有奋起干的机会和勇气,还有鉴别对错的学识…
不说了不说了,来首《永远相信》来治qi愈pian一下自己吧。啊嘞,话说这不是岛国相关影视剧的主题曲来着?绕来绕去,还让不让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