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26006阅读
  • 246回复

[新闻]新京报对久石的找抽评论。。大家进来拜这勇敢的妓者吧。。。

楼层直达
级别: 天使
注册时间:
2005-07-23
在线时间:
1797小时
发帖:
43241
只看该作者 90楼 发表于: 2006-12-05
哎,那么她认为一首曲子是否好听,是否值得去听,是取决于曲子本身,还是写在作曲后的名字呢?

认人不人本,只能说这种人悲哀呀

同求言叶篇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2-1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2
只看该作者 91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Xalnaga 发布
至少我觉得在中国还没有能栽培出这种话的土壤(哦~北京人有可能)


您真内行,北京人怎么了......

这家伙的评论虽然对动漫迷不公,不过也代表了一批高雅音乐鉴赏群体对交响通俗化NEWAGE化的一点点嗤之以鼻。两个群体,由一件事搭桥走到前面交锋,只不过真正的古典高雅音乐论者还没有出现而已。不可能要两群人两种文化嗜好的人做到互相欣赏对方的艺术观念,像LS某位DX说的,这是找错人,还是故意找错人的问题了......求同存异吧 ......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5-1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8
只看该作者 92楼 发表于: 2006-12-05
半吊子枪手记者,进来拍砖!!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10-19
在线时间:
14小时
发帖:
7089
只看该作者 93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dio799 发布
神人说神话....文里通篇没提到对曲目的感想....

只强调它是交响乐?......囧


一个以为动画作品创作配乐而著名的人的交响乐,对此文作者来说或许是充满了对所谓传统交响乐的亵渎与戕害的。

这种情绪,只有标榜纯文学的老一代文学工作者在看到新生代的魔幻文学作品时的那种不屑与鄙视可以相比。

级别: 天使
注册时间:
2005-07-23
在线时间:
1797小时
发帖:
43241
只看该作者 94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cyberalogo 发布


一个以为动画作品创作配乐而著名的人的交响乐,对此文作者来说或许是充满了对所谓传统交响乐的亵渎与戕害的。

这种情绪,只有标榜纯文学的老一代文学工作者在看到新生代的魔幻文学作品时的那种不屑与鄙视可以相比。

想起yoko大神曾说,配乐无所谓交响乐,jazz还是pop什么类型的,她只是做适合气氛的曲子罢了,我很喜欢她这句话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10-19
在线时间:
14小时
发帖:
7089
只看该作者 95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chen37106 发布

想起yoko大神曾说,配乐无所谓交响乐,jazz还是pop什么类型的,她只是做适合气氛的曲子罢了,我很喜欢她这句话


不囿于成规,不拘于定式,多样化的音乐表现方式,本身就是动画作品多彩而多姿的元素之一。

动画配乐本无传统时尚之分,只有那些抱持“文化小山头主义”的所谓鉴赏家才会在此方面竭力钻营。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4-11-16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1818
只看该作者 96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小津江 发布
“漫画迷、卡通迷、或者自称久石让的乐迷者,绝大多数本来就从不会踏入音乐厅,也不爱听交响乐的”
总觉得 一 一听了这话后生气的人……是不是内心本身还对动漫迷这个称呼有芥蒂……
这文的确妊娠攻击了……但也没什么太过扯淡的理论……


如果她認為交响乐是有修養及高尚的人聽的, 她這句話便視漫画迷及卡通迷為沒修養及低級的人了... 不過以她這句話來說, 我被踼出了漫画迷及卡通迷之列呢.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6-02-1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144
只看该作者 97楼 发表于: 2006-12-05
恩,我找到了张璐诗的那篇“搞音乐的,别给‘跨界’抹黑”:



其实音乐本不需有种类之分,因此“跨界”可比乐界的“大一统”角色。只是“跨界”本身也有不同的指向性,这便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好坏和趣味——音乐不需分清楚河汉界,但还是有质量的高下分的。

  最近来北京参加国际音乐节的马克西姆和王健都在采访中提及“跨界”的话题,这亦是近几年音乐界一大流行。
 “跨界”(Crossover)在音乐上的定义,是指“不同类别的音乐融汇在一起”,也有特指“以商业操作为主导代替音乐本质”的音乐创作/改编手法。著名的范例包括有“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与朋友们”慈善演唱会及其录音系列;女歌手莎拉·布莱曼的《月光女神》唱片。“跨界”还有另一层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含义:原本属于某一类别的音乐,却在另一种类别乐迷当中很受欢迎。比如被广泛用作手机铃声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这篇文章讲的是第一种含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乐迷和观众逐渐通过唱片和电视等途径熟悉了“跨界”的音乐形式。最常见的是像当年的“小天使”夏洛特·彻楚,亮着一把堪比天籁的清澈美声,唱圣诞祝福歌——这种用学院派的唱法演绎老百姓喜闻爱听的形式。近年来到访国内演出的艺术家和明星,如波切利、莎拉·布莱曼,都是古典乐和流行元素结合的典型。但其实在“跨界”领域里,脸谱还多得很:周杰伦在说唱乐中“跨”入民乐,王力宏在“蓝调”中“跨”进京剧;爵士和摇滚“跨”,电子和爵士“跨”……如果以数列的思维去计算,以音乐门类之多,根本是数不胜数的。只是王力宏、周杰伦的做法被广泛视为“有想头”,因为他们是在生命力短促的流行音乐中加入底蕴深厚的艺术元素;但一旦是古典乐介入的“跨界”,则一向争议最大。原因很简单:古典乐最清高。

  其实音乐本不需有种类之分,因此“跨界”可比乐界的“大一统”角色。只是“跨界”本身也有不同的指向性,这便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好坏和趣味——音乐不需分清楚河汉界,但还是有质量的高下分的。比如我们听马友友拉皮亚佐拉的探戈、拉莫里克内的电影音乐,就算能听得出大提琴家只用了他拉巴赫1%的力气,仍能分辨出他的用心:为的是让各种形式的音乐得到大众的欣赏,绝对主角就是音乐,而且是好音乐。他是大明星,他录的唱片得到漂亮的市场成绩,这些是BONUS,不是YOYOMA的动机。另一种“跨界”,则是完全指向商业性的,就像之前提到的“跨界”定义之一,比如“古典辣妹”和“某某乐坊”。前者的四人组包装完全模仿了流行音乐界的“辣妹组合”,成员虽都是有实力的乐手,但她们所呈现的令人看到了并不纯粹的音乐:古典音乐粗糙地加上节奏和电声,算是跨了界;最重要的还是要穿得少,姿势摆得好。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在“古典辣妹”组合没成型前曾与当中两位乐手合作,然后眼巴巴地看着她俩在捞钱的路上越走越远,完全抛弃了在音乐艺术上的追求。这一种的可算是给“跨界”之名抹黑了。

什么都不用说,大家来拜吧。
论点1:因为这世界上存在过目不忘的人,所以只需要0.5s就能够看清一句话的人是存在的。(人类的潜能是多么伟大啊)
论点2:综合上述这点,因此可以得出,0.5s就能将一张帖子浏览一遍了解其含义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做个计算,假如一张帖子20个字,不多吧?那就是1秒40个字。也就是说一分钟2400个字,一小时144000个字……)
论点3:即使心不在焉,也能够了解别人在说些什么。(因此合理的推论就是,上课开小差对学习没有影响。拜吧,太伟大了……)

这难道不是强者吗?这实在就是逆天的强者呀!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12-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94
只看该作者 98楼 发表于: 2006-12-05
仔细想想其实一些话还是有道理的...
就跟那些批判日本动画的人是一样酸溜溜的态度
怪只怪我们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


MAHO很萌!!!富田麻帆@カレッツァのフットサルブログ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12-1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81
只看该作者 99楼 发表于: 2006-12-05
骂不到点子上可不好哟

火龙果被称为心里美

我×·····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10-19
在线时间:
14小时
发帖:
7089
只看该作者 100楼 发表于: 2006-12-05
指桑骂槐的伎俩太普遍了。借题发挥也不是第一遭。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3-12-31
在线时间:
25小时
发帖:
11665
只看该作者 101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forest_noir 发布

不,津江君,我不是对ACG爱好者而感到有芥蒂。[/KH]

而是身为音乐爱好者,十分疼恨有人把音乐等同于古典乐,交响乐,而把之外的音乐当成低俗的,噪音等。[/han]

PS.SD另一本扫出来米 OTL[/ku]


熟悉音乐的人一概知道,某些现在推崇的东西在过去都是些什么……

举例吧,爵士乐过去是干什么用的?

エンディング中に一瞬だけウインクするパインが好きすぎて仕方ありません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3-12-31
在线时间:
25小时
发帖:
11665
只看该作者 102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cyberalogo 发布


不囿于成规,不拘于定式,多样化的音乐表现方式,本身就是动画作品多彩而多姿的元素之一。

动画配乐本无传统时尚之分,只有那些抱持“文化小山头主义”的所谓鉴赏家才会在此方面竭力钻营。


恩恩,抛开对ACG FAN攻击这一点来看,作者确实有一种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位于评判标准的倾向。评论肯定会带有主观色彩,但是这不同于把主观代替掉客观,以自己或自己这个圈子的评判标准来衡量世界……

エンディング中に一瞬だけウインクするパインが好きすぎて仕方ありません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3-12-31
在线时间:
25小时
发帖:
11665
只看该作者 103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ddtrrt 发布
恩,我找到了张璐诗的那篇“搞音乐的,别给‘跨界’抹黑”:



其实音乐本不需有种类之分,因此“跨界”可比乐界的“大一统”角色。只是“跨界”本身也有不同的指向性,这便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好坏和趣味——音乐不需分清楚河汉界,但还是有质量的高下分的。

  最近来北京参加国际音乐节的马克西姆和王健都在采访中提及“跨界”的话题,这亦是近几年音乐界一大流行。
 “跨界”(Crossover)在音乐上的定义,是指“不同类别的音乐融汇在一起”,也有特指“以商业操作为主导代替音乐本质”的音乐创作/改编手法。著名的范例包括有“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与朋友们”慈善演唱会及其录音系列;女歌手莎拉·布莱曼的《月光女神》唱片。“跨界”还有另一层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含义:原本属于某一类别的音乐,却在另一种类别乐迷当中很受欢迎。比如被广泛用作手机铃声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这篇文章讲的是第一种含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乐迷和观众逐渐通过唱片和电视等途径熟悉了“跨界”的音乐形式。最常见的是像当年的“小天使”夏洛特·彻楚,亮着一把堪比天籁的清澈美声,唱圣诞祝福歌——这种用学院派的唱法演绎老百姓喜闻爱听的形式。近年来到访国内演出的艺术家和明星,如波切利、莎拉·布莱曼,都是古典乐和流行元素结合的典型。但其实在“跨界”领域里,脸谱还多得很:周杰伦在说唱乐中“跨”入民乐,王力宏在“蓝调”中“跨”进京剧;爵士和摇滚“跨”,电子和爵士“跨”……如果以数列的思维去计算,以音乐门类之多,根本是数不胜数的。只是王力宏、周杰伦的做法被广泛视为“有想头”,因为他们是在生命力短促的流行音乐中加入底蕴深厚的艺术元素;但一旦是古典乐介入的“跨界”,则一向争议最大。原因很简单:古典乐最清高。

  其实音乐本不需有种类之分,因此“跨界”可比乐界的“大一统”角色。只是“跨界”本身也有不同的指向性,这便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好坏和趣味——音乐不需分清楚河汉界,但还是有质量的高下分的。比如我们听马友友拉皮亚佐拉的探戈、拉莫里克内的电影音乐,就算能听得出大提琴家只用了他拉巴赫1%的力气,仍能分辨出他的用心:为的是让各种形式的音乐得到大众的欣赏,绝对主角就是音乐,而且是好音乐。他是大明星,他录的唱片得到漂亮的市场成绩,这些是BONUS,不是YOYOMA的动机。另一种“跨界”,则是完全指向商业性的,就像之前提到的“跨界”定义之一,比如“古典辣妹”和“某某乐坊”。前者的四人组包装完全模仿了流行音乐界的“辣妹组合”,成员虽都是有实力的乐手,但她们所呈现的令人看到了并不纯粹的音乐:古典音乐粗糙地加上节奏和电声,算是跨了界;最重要的还是要穿得少,姿势摆得好。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在“古典辣妹”组合没成型前曾与当中两位乐手合作,然后眼巴巴地看着她俩在捞钱的路上越走越远,完全抛弃了在音乐艺术上的追求。这一种的可算是给“跨界”之名抹黑了。

一句话,that's bullshit。马友友,拉莫里克内拿的美金欧元绝对比久石多。喜欢的就是推进大众欣赏,赚得是Bonus,不喜欢的就是没品,低级,为了商业而商业。

而且,从第一段看,作者古典最清高这句话本身就证明这家伙实在是没什么底力,纯一小圈子的发烧友,就拿我这种三脚猫的水平都能驳斥他……

エンディング中に一瞬だけウインクするパインが好きすぎて仕方ありません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4-12-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88
只看该作者 104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最初由 errorlord 发布
……抛去那些讥讽不说,我怎么觉得这人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呢。

去听音乐会的那些学生(说白点就是宅们),我相信至少有80%之前从没花钱去音乐厅听过交响乐。而且,他们除了动漫里的交响乐外也不会去接触其他的交响乐作品。

这个记者或许是觉得:在传统交响乐越来越不被人重视的今天,久石让以为电影配乐成名反而受到极大欢迎,颇有些讽刺意味。这种感觉大概和传统演艺家看到超女们拥有的超级人气时的感觉差不多吧。


“我相信”“至少有”“80%”“除了……也不会”

笑了,请问阁下你有什么资格代表那些去听了久石让音乐会的百分之八十的听众,你的数据从何而来,你的自信又建立于何处,你这腔调跟新京报的那篇文章有什么区别?

任何人都不是任何人肚子里的蛔虫,新京报没任何权利代表久石让说话,也没资格以“新京报只卖XX块”的口气说“久石让最怕的就是这个”,因此才挨抽,那么去听久石让音乐会的听众们,谁又来跟你讲过“我在去听久石让之前从没进过音乐厅听过交响乐,除了动漫里的交响乐我从没接触过其他作品”的?至少,我不会把自己的话语代表权交到你手上。

其他许多人也不会。

↓银魂攘夷中心突发本《曇天》,8月7日空降↓


我可以为你去摧毁一座城市。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