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春波夫 发布
孙中山是广东人,所以香港人喜欢替他吹牛!
其实最无用的就是孙中山,搞革命暴动还不如黄兴,个人统御力还不如老蒋,
孙是中国姓,中山是日本姓,孙中山这个名是当时日本的文相犬養毅命手下浪人平山周代取的一个中国姓加日本姓而成的不伦不类的名字。
如果当时犬養毅选的日本姓是田中,我们现在就会叫国父为孙田中。
且不要说远在天边的孔丘、秦始皇,就说近在眼前的孙中山吧。前不久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名曰《走向共和》。剧中居然借孙中山之口,说是日本人给孙中山取的“中山樵”的名字。孙中山九泉之下有知,只怕也会惊愕得目瞪口呆。当然,编剧是有所本的。我就发现了两处类似的呓说。一是萧遥天在《中国人名的研究》中说:“也有弄假成真,把假名作为真名使用的,象孙文,字载之,号逸仙,清末革命领袖,为掩护行动,便利颠覆清室,竟化身为日本人,姓中山,名樵,后来也以中山扬名。”(《中国人名的研究》第132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还有一处见于《简明中外历史辞典》,里面说:“孙中山(1866~1925),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在从事革命活动中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即以中山为号。”(《简明中外历史辞典》第149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衮衮诸公之所错,就在于他们对中国姓名文化不甚了然。“中山樵”既不是什么“姓中山,名樵”,也不是什么“化名”,而是典型的文人自号。孙文在日本使用“中山樵”,只是用自号代替本名而已。后来以号行世,称为孙中山。就像陈独秀原本叫陈国庆,号独秀山人,以号行世,称为陈独秀一样。所谓“中山樵”就是山里砍柴的樵夫,这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比喻之一。例如宋代诗人陆游自号九曲老樵,明代学者虞堪自号青城山樵。这种以“……樵”自居的中国古代文人可以在中国历史上抓出一大把来。何以到了孙文这里,就变成日本人给取的名字啦?不仅是“……樵”,还有什么“……渔”、“……农”,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玩的把戏,历史才刚刚翻过没有多久,子孙们何以健忘得一塌糊涂呢?
转自《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命名艺术》
作者:尹黎云 华艺出版社出版 2005年5月出版
算了,做人要厚道。。。
更详细的说法。。。作者不名
1897年8月下旬,孙先生亡命日本。他的日本朋友宫崎滔天和平山周准备把他安排在东京银座的对鹤旅馆暂住。为了安全起见,不便公开孙先生的姓名和身份,在对鹤旅馆登记时,平山周想起了旅馆途中路过一位“中山”侯爵的府邸,于是在旅馆登记薄上就写下了“中山”二字。日本的习俗,“中山”只能是姓,孙先生还必须有一个名字,平山周正在踌躇时,孙先生接过登记薄,在“中山”二字后面添上了一个“樵”字。自此,孙先生便以“中山樵”之名,住在日本。“中山樵”表达了孙先生在充满荆棘的丛山中,大刀阔斧,为中国开辟革命道路的雄心壮志。
最早将“孙中山”三字连在一起作为姓名的据说是章士钊。那是20世纪初的一天,章士钊从友人处借到日本人宫崎寅藏的新作《三十三年之梦》一书,内容是介绍孙逸仙的革命事迹,他很高兴,便用过去学过的那点日语知识,不分昼夜地把它翻译了出来,题名为《大革命家孙逸仙》,以“黄中黄”的笔名公开出版。他在序言中称赞孙中山是“近今谈革命者之祖,实行革命之北辰”。在翻译这本书时,由于章士钊一时笔误,将孙先生的真名(孙文)与假名(中山樵)的两个姓连缀成文,写成“孙中山”。该书出版,“孙中山”三个字也就随之传开,久而久之竟成了正式名字。后来,孙先生也就改名为“孙中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