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wwmidia 发布
毛,你还真幽默啊
引用
最初由 0 Haku 0 发布
有人知道敝姓啊,笑.......
这才是两句话的联系,不知道你是做何理解。
如果是熟人,麻烦用pm。
如果不是,笑....那就麻烦说一下引用的第一个字的意思。我以为是有人在叫我的姓。
打口是处理瑕疵的手段。由于外国音像制品的价格、盗版相对不那么泛滥等原因,所以出现了处理次品的方法。然后就成了所谓的塑料,可以销往任何地方,甚至自己国家,偏偏特定选择,明知道是给他们带来免费的视听,恐怕是因为西方世界以外没有这些国家的市场。在第三世界它们可以生根发芽,对未来是一本万利。第三世界往往不容许你直接把那时叫“腐朽文化”的东西的次品贱卖。在西方国内面子上也过不去。
明的说完说暗的,每张音像制品成本不高但版权昂贵,变成废品很亏,废品率“居高不下”,直观地看来是比较可疑的事情。
可口可乐虽然和美国没有实质的关系,但它着力用可口可乐的文化覆盖全球,宣扬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对国家而言达成了文化侵略,对自己而言带来了丰厚的市场。
公司的行为和国家的行为是有所重叠的,他们的三种关系,你提到的是其中一个:
一,
国家不指挥商业,商业也会自行拓展自己的影响,积极开拓市场。或者不如说公司代表了国家。
二,
至于国家指挥商业,不要把自由世界想象得太美满了,国家永远都是机器。这个“可能”是存在的。然,这个指挥,不是叫你亏本地做宣传,而是将文化的侵袭和拓展市场集中起来,甚至国家暗中提供补偿。一九九九不战而胜和一九九零真的不战而胜就足以体现了吧,笑
西方世界有的是钱,为什么不不战而屈敌之兵呢?
三,
政经难分离,企业家就是政客。
而国家指挥商业机构这点,我在以前的发言里把它取巧地绕过去了,因为知道这可能永远都是假说,就像冷枪不知何发一样,现在你提出来,而且更进一步地要证据,我只能如是说:
我,没有。怀疑一个事物很容易,但证明很难。要证明的事情是国家间的暗潮因而举证困难,现在又没有时间,这又是不那么重要的问题,或者干脆不如说有时间也无法找到“证据”。
所以上一段只是简单地“议”了心中想法,而没有有理有据地“论”。这是对“在唱片业把企业干涉到这种地步”和“其次国内对这些废塑料的追捧完全是自发的,这种自发追捧很难事先被国外政府预料到。”的解释。
最后,不是这种行为最初是文化侵略,而是最初的这种事情是文化侵略。对于外国音像制品的输入,这种事情是老早的吧,笑,现在国内自发了。一来那种行为中止了,二来那种行为还存在的话也仍然是有所意图。
那个屡次用引号括起来的词,按中国现在的情况看来,如果真存在什么国家理想,那是太理想化了,但商业上的理想却部分实现了。这是软实力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