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前九集都拍成“军装COSPLAY野外郊游欢乐片”,导演想向观众展示一下自己也是能拍“内涵”、“人性”片子的,所以在前半段老掉牙的青年男女雪山遇险剧情之后,导演安排了一段敌对双方在小屋内偶遇、展现李霞人性光辉、谴责战争的戏码。但是……但是……问题就在于:
李霞在这段戏里表现得实在太光辉、太像圣人了!根本不像一个正常人!
一个正常人,在目睹国破家亡的惨剧之后,即使经过几十年,那种仇恨都不会那么容易消除,更不用说李霞现在还在打仗了;李霞曾经亲眼看见自己的家乡是怎么被帝国军毁灭的,自己的乡亲(对于没有亲人的李霞来说,乡亲就是她的亲人)是怎么被帝国军屠杀的,她跟帝国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然而整部片子里却完全没有对此有半点描写(当然,本来这就是一部欢乐片,没必要描写得这么沉重,但是导演突然犯了傻,又想来“人性”一把),在发现帝国逃兵有伤之后,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利用这一点消灭他,否则自己都很可能要死,而导演却居然安排李霞不顾警告,帮他包扎,实在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出来,可李霞不是圣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女!导演强加的戏路完全不符合人物的经历,一点也不真实。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受了那个美军和德军圣诞节在小屋内联欢的故事启发,但是就连跟德军并无仇恨的美国人,一样经常在战斗之后枪杀德军俘虏,更不用说跟帝国有着深仇大恨的李霞了。
本来,这个情节是很适合深入挖掘“人性”、“内涵”之类的,但是导演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真要想挖掘这些东西,不如安排如下情节:
1、李霞在撤出布鲁尔时,望着火海中的故乡,冷冷地(此时一定要大特写,要在瞳孔中映出大火)说:“总有一天,我们打回他们的国家,烧毁他们的房子,让他们的血流干。”(然后镜头幻化,变成战火中的帝国首都,李霞在一条小巷中向举手投降的帝国军士兵扫射,镜头慢慢向尸体摇近,最后定格:头盔下的一缕金色长辫子。)
2、一次战斗之后,由于帝国军有机枪,第七小队伤亡很大,李霞抓到一个帝国军机枪手,让他给牺牲的战友挖坟,挖好之后李霞要枪毙他,但魏二斤把他放走了,李霞不服,与魏二斤激烈争吵,魏二斤对李霞说:
“李霞,你还记得你为什么要戴这么显眼的头巾吗?”
李霞怔住(此时面部特写);
魏二斤:“我曾跟你说过,战争结束之后,我要当老师吧。我想回到布鲁尔,在那里的中学,教孩子们认识各种昆虫、动物,认识各种植物。平时,还可以当他们的棒球教练。在大学里,我跟同学说起这事,他们都说:‘是啊,你一看就像个当老师的。’可现在……可现在,我觉得自己变得实在太多了。我很害怕,回去以后我还能不能当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只是觉得,杀的人越多,就变得越厉害,最后会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
然后魏二斤转身离去,李霞表情复杂,伫立良久,也随魏二斤而去。
3、又一次战斗之后,第七小队抓到不少帝国军战俘,魏二斤命令李霞押送俘虏,随后拿过李霞的步枪,拉动枪机上膛之后卸下弹匣,把步枪交还给李霞;此时在另一边,伊萨拉对着长长的战俘队列挥舞着自己的披肩,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喊:“达尔克斯人!达尔克斯人!”(好像有点不对劲了……?)
4、一次巷战中,四喜在楼下听见楼上有激烈的搏斗声,踌躇不前(此时一定要拉近景,突出四喜想进去却又不敢的激烈心理斗争),然后搏斗声消失,帝国军士兵从门里出现,四喜几乎要哭出来,但帝国军士兵连正眼都没看四喜一眼就走开了。
5、一次巷战中,第七小队发现在废墟里还有一户人家,父亲想把女儿交给第七小队,李霞反对,但伊蒂(第七小队里另一只傲娇双马尾)不顾李霞的反对,接过小女孩,接着就被帝国军狙击手射倒,随后玛丽娜(第七小队的黑发女狙击手,平时总是用刘海遮住左眼的那个)把子弹击穿帝国军狙击手的瞄准镜后击毙帝国军狙击手(……怎么好像越来越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