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的历史地位何在?在讨论这个主题前,必须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地位?
举例来说,为什么近代天文学家对太阳系了解远超哥白尼,但却始终无法获得哥白尼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哥白尼第一个提出了“日心说”,而近代天文学家仅仅是为他的理论做注脚。若想要在历史上拥有一席之地,那么至少也要像康德那样提出“星云说”,在总结“日心说”的基础上予以彻底突破,否则即使对某一领域挖掘得再细,也很难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一句话,历史只青睐两种人——“创新者”与“集大成者”的。这句话对于动漫同样适用。
M1作为“创新者”,奠定了Macross系列在日本动漫史中的地位。MP是精英式的细节深挖,M7是通往极端的尝试,MZ则是一个回归的补完,那么,作为25周年纪念的MF又如何?
这要从三个方面谈起:
印记,
引力 与
定位 。
符号说起最能体现MF色彩,乃至最能体现Macross色彩的符号,无疑是“Ranka&中岛爱”。尽管和Sheryl相比,Ranka显得太过普通甚至令人感到费解,但事实上这是河森有意的设置。
MF的卖点是双歌姬,然而Sheryl是专业声优和专业歌手的组合,一个依靠现代社会专业分工打造的完美型角色,缺乏现实感。Ranka则完全不同,相对平淡的人设和剧情与其说是为了塑造一个平凡到不合格的女主角,还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贴近——Ranka样子很可爱,中岛样子在现实中也算可爱;Ranka在MF内举办演唱会,中岛在日本也举办演唱会;Ranka逐渐成名,中岛也逐渐成名——在戏内成长的Ranka和在戏外成长的中岛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重叠起来,从而给人一种非常和谐的一体感。
回首M1和剧场版会发现,尽管“饭岛真理&《可曾记得的爱》”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但是在25年前,制作组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点,M1带来了歌姬的创意,可是并没有将之强化,是漫长的时间滤去了糟粕,最终留下《可曾记得的爱》,林明美以及天才歌手饭岛真理作为Macross的符号。而当河森回顾这一切的时候,他决定强化“角色&声优”共同踏上成名之路的情节——无论是在戏内还是戏外。
所以才有了复制“林明美&饭岛真理”的“Ranka&中岛爱”——如果单纯是强调“歌”而不是“歌姬”,完全可以做成Sheryl的专业分工模式——而且这一次,把这对戏里戏外的歌姬的强调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可以因此牺牲剧情本身。遗憾的是,河森忘记了两件事:一、现实并不像动画那样,可以随一个监督的意志而改变;二、“歌姬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饭岛真理那样的天才不是靠选秀能选出来的,当然无法服众,连带地,也会使得Ranka显得苍白无力。
但无论如何,当观众在看MF的时候将中岛爱等同于Ranka时,河森将现实歌姬与动画歌姬混合的革命性创举已经可以算成功了一半。
引力 Sheryl这个角色则是与Ranka完全相反的存在,她甚至可以剥离出MF单独欣赏,换言之,并不是一个非要靠唱歌才能凸显其存在的角色,甚至并不是Macross式的角色。吉野之所以舍弃了二男一女的设定,而强化了Sheryl这个女王类型的角色,一方面或许是其个人口味,另一方面,应当也是看重了“女王类型”的“引力”吧。近年来这种类型更是成为了主流,相对于Ranka&中岛爱慢热的“歌姬”特色,通过Sheryl这样的角色来在第一时间拉动人气和眼球无疑是上等的做法。
唯一的问题在于,女王类型的性格决定了Sheryl必然是“剧情破坏者”,而地位上升到女主角之后,破坏力更是会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当然,剧情脱缰——例如第6话那种结局了的感觉——可以归咎于吉野对角色控制的不力,但也从反面衬托出了Sheryl的破坏性。Alto为什么不停地重启?爱情进度为什么不停地反复?是因为Ranka太没能力?不,是因为Sheryl走得太快了,以至于打乱了三角的节奏,迫使其他两个角色以一种生硬的方式来进行控制,重启体现的并不是角色的愚蠢,而是脚本的无奈。
可以这么说,成也Sheryl,败也Sheryl。如果没有Sheryl,MF大概会变得很沉闷——因为“Ranka&中岛爱”这个符号只成功了一半,支撑不起剧情;而如果将Sheryl捧到如今的耀眼位置上,又会使得其他角色的节奏跟不上她,最终造成三角一拖再拖,剧情无处描绘的局面。
但总体来看,Sheryl的引力是大于破坏力的。日本动画一向依靠角色来引导剧情,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被记住的也是角色——除了“世界补完”“少年坐上机体”“阴谋论”“和谐论”这种大套路的桥段——Sheryl同样也会成为被人们记住的符号,但并不是Macross的象征,而是单独为MF存在,与MF的剧情、爱情相连的符号。
毕竟,她本来就是为此才被创造出来的。
定位 两位迥异的歌姬,一位为强化Macross系列的符号而生,一位为支撑Macross Frontier的剧情而生。但Ranka因为中岛爱力有不逮显得苍白无力,Sheryl则因Ranka的设定太接近现实,自己又太过耀眼而经常将对方烫伤,顺带导致自己被雪藏。
并不能算是很成功的合唱。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作为这合唱的大舞台,Macross Frontier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究竟是突破了M1的新创新者,还是总结了25年来发展的集大成者,或者是将一切都搞砸的失败者?
或许都不是。如果一定要打比方的话,MF是一名勇往直前的开拓者。当然Macross本身的人气也有一定帮助,但是在今天这个残酷的动画市场上要打开一条活路并不容易——日升在上面虎视眈眈,观众在下面要萌要腐,轻小说在一旁靠廉价改编来撒网捞钱,还有很多相关行业等着分一杯羹——要让并不多产的Macross系列重回“主流动画”的宝座谈何容易。
但是MF做到了。凭借歌姬X2的改良,凭借动画舞台与现实Live的交错,凭借从死保三角、访谈误导、Blog暧昧,再到MZ复刻,乃至同步游戏宣传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人气聚敛方式。客观来说,MF在开拓市场方面每一步都很细心,很到位,很革新,所以才能造就如此成功的BD销量和CD销量,所以才能重新取得主流动画的位置。现在Macross不仅回到了观众心中,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市场价值,要成为商业动画还是继续走精品路线,河森的选择非常自由。
MF大概无法跻身经典动画殿堂,也没有特别突破性的理念和价值观。但是它的确成功地托起了Macross系列,令其乘风翱翔于青空之上。
再过25年后,人们或许会这么回忆吧——
“Macross?记得哦,就是当年那个有两个歌姬对着唱歌,飞机战舰都能变形,最后人虫和谐一起战翻BOSS动画吧?这次的50周年纪念,就关注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