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雨过天晴 发布
不用那么极端吧。。
打几个比方。。。。。
开小车,定期检查尾气,出远门尽量和去同一个方向的朋友carpool
开车5分钟能到的地方就不要开车去。。自行车15分钟也到了
厨房用电炉 -.- 把能回收的东西和垃圾分开
蓄水多的马桶有一个就够了,把20分钟的shower缩短到15分钟
不过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v= =v= =v= =v=.....
日常生活中的排放其實是很小的一部分, 真正的排放還是來自於工業污染。。
打個比方, 汽車尾氣, 某些車的排放是多了點, 但汽車廠家以此為依據來推銷稍微好點的車就不對了, 生產一輛車所涉及的資源和污染排放遠超過一輛車平時的排放。。
最重要的還是減少個人的資源消費量, 能不買車就不買, 能少買些就少買些。。 雖然這些原則和商業理論背道而馳。。 但是還是可以考慮的
大陸的人口控制也是類似的效果, 從基數上減少的做法實際上是最有效的。。
真的要詳細點的話, 可以這麼理解,
一個人所消耗的資源和其他相關生活環境所提供的比例, 基本持平為1
如古代農林漁為主, 農業就得耕種, 林得維護等, 因此把這個人和他存活所需要的資源放在一起的話, 基本互相抵消 如二氧化碳會被植物吸收廢物會被分解等, 隨著工具的先進, 這個比例基本超過1了, 在1~2之間吧, 所以短時間沒什麼效果,長時間就出現黃土高原這樣的情況了
到了現代, 個人存活所用生物資源(耕地等)越來越少 (也就是人均廢物自然處理率下降) 而工業等興起, 人均消耗則增加。。 因此實際的人均污染產出和人均自然廢物處理的比率已經遠超過維持平衡的1了。。因此在人口接近飽和的情況下, 自然就出現問題了。。
估計也沒人能看懂我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