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千与千寻观后杂谈
当作报到了~才买到千寻的时候写的东西.当时看的还是枪版,所以有的东西可能写得不大对.但是不想改了.毕竟是第一观感.多多指教~
一千个感受
--「千与千寻」观后杂谈
看过「千与千寻」之后失眠似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与失眠搏斗了三个小时后我还是决定把这篇东西写出来,趁它在我脑子里还很新鲜的时候。
故事。谈到故事,大致就是一个莫名其妙地低落着的女孩子,被莫名其妙地带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世界,父母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猪,自己莫名其妙地遇到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人(??)和事,一个男孩子莫名其妙地对自己说“我很早以前就认识你了”(汗),最后救出了对所有莫名其妙的事都一无所知的莫名其妙的父母。
还真是莫名其妙的故事啊…--不过,原作是:宫崎骏!(霓虹闪烁,扮作大神状的宫崎监督缓缓从天而降,各位,给点掌声!)那么,这个故事可就不能这么简单地看看就过了。
几乎所有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部千与千寻拿来和吉卜力以往的十几部光芒闪耀的作品作一个比较,看看在它们的量尺下这部“宫崎骏出山之作”到底能评多少分。但是,应该看到,千与千寻,和从「风之谷」到「幽灵公主」的数部大作之间,是有相当的区别的。
过去的几部,基本上主题都是相当显化的。即使不去挖掘其深层内涵,诸如“人和自然的关系”等等也还是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这的确为主题的表达创造了相当的方便。
然而,在现在相当一股主题隐含的风潮下,吉卜力也玩了一把隐藏主题。而且,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可以说,千与千寻这部片子,内容不仅仅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么简单。以下的这些都只是一些臆测,但是,看「千与千寻」,或许也可以这样看。
其一,名字。
千寻在和汤婆婆签订契约的时候,名字从“麻烦的”获野千寻改成了一个字:“千”。如果说看着被去掉的三个字从纸上飘起来的时候你还没有感觉的话,那么后面的情节可以说是出乎意料了。当她看到自己过去的衣服,看到过去的朋友给过去的自己的卡片,说“原来我的名字叫千寻”的时候,我们才了解到改名字的情节是多么的重要。
白龙警告千寻说“如果你忘掉名字,就会找不到回去的路”,从后面看来应该是他自己的惨痛教训。正因为忘了回去的路,忘了自己应该是谁,所以白龙只能作汤婆婆的徒弟,由她来告诉自己该做什么,即使那是错的。而当他最终找回名字的时候,也就是他找到“回去的路”的时候了。
再来看看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变成猪的千寻的父母,不仅忘了自己的名字,连曾经是人都忘了,只能浑浑噩噩地做猪,浑浑噩噩地吃和睡,浑浑噩噩地等待哪一天被浑浑噩噩地宰掉。忘记,就是这样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
说的普遍一点,难道我们没见过上面那样的人吗?记得自己是什么,而能够“回去”的人,知道自己本来应该是什么,所以一直在寻找那个“什么”的人,以及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只是活着的人。(这样看的话,倒颇有一点benjamin的one day的感觉)
其二,回去。
前面好几次提到“回去”这个词。知道自己的名字,才能“回去”。回到哪儿去?个人认为恐怕不是单纯的让千寻和父母回到原来的世界里去那么简单。人的本源在哪里?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应该到哪里去?我们来掰一掰这个似乎又和eva搭了边的问题。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从漫画版「风之谷」中看到端倪。在这部堪称经典的大作里,有一部分是让我相当感动的。当娜乌西卡被王虫的浆液包住,不能恢复自我的时候,瑟尔穆和另外一个人物,也就是土鬼的王弟,出现了。
在之前的故事发展中,王弟这个形象不过是众多坏得无可救药,专门和正义的主人公对着干的无聊坏蛋之一。只不过是执念强了点,死了还死不瞑目,继续缠着娜乌西卡而已。后来看到王兄所说“王弟原来也是一个很为人民着想的君主,但是终于被那群无可救药的愚民弄得失去耐性。”再回过来看向着再生的世界越跑越远的那个丑陋又痛苦的灵魂,我受到了相当强的震撼。
“生命是光!”有的人如此说。
“不对!生命是黑暗里的光!”娜乌西卡反驳道。而这个认知,难道不是在与王虫交流,接纳自己内心黑暗的过程中得到的吗?而这个过程,难道不是从无尽的杀戮与憎恨中,从不知为什么杀戮而杀戮,不知为什么憎恨而憎恨的状态中,回归到了生命的本源的过程吗?
回到千与千寻,剧中不断强调“找回自己的名字”,“回到来的路上”,应该是对“本源”的回归的一种--呃,呼吁--吧。
钱婆婆对千寻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了而已。”也就 是说,所谓“本源”,不是“找到”,而是“想起来”的。这很容易引到另一个对“本源”有所探讨的漫画。
在成田美名子先生的「natural」里,也有提到“回归”,即“想起本来的自己”。在冬季青森篇里,大泽回想起自己出生时的情景,"起初是一片雪白,身体很不安定,感觉很冷."而之所以还有记忆,是因为他父亲常和他说起小时候的事,常常提醒他"不要忘掉",他才会记得"出生时的心境".而natural整部作品,按成田的说法,到头来还是在讨论"回归".而成田的前几部作品,上朔到神秘王子,都对这个问题有所探讨.在双星记中,小蒂娜出生的时候,当问到"小蒂娜是从哪儿来的?"的时候,回答是"我们以后要去的地方."
这使我自然地想到"尘归尘,土归土"这句咒语."人是上帝由泥做的,所以当人死去,他的一切也将重归尘土."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一生,就应该归于自然,但如果我们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为什么而生活着,那么,我们或如待宰的羔羊,或妄自尊大,无度破坏,将自己的本源弃之于不顾,最终只有无尽的痛苦.那么,"世界上本来也见没有永久的和平,...如果人类将之破坏,那么一切只能从头再来,这样也好."如果如风之谷所述,腐海为了净化世界而出现,而即使那群多事的人不创造腐海,世界也会用它特有的,更为苛烈的方法使一切恢复原有状态.毕竟,自然永恒,人类,和人类苦心经营的社会和人生,终将消逝.
那么,一开始就保留本源的状态,不就好了?比如千寻,一开始就不要进入那个世界,也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了.但是,进入和不进入,毕竟是不一样的.这就引出了话题三.
"你站起来了?"
汤婆婆的宝贝儿子回家的时候,汤婆婆惊讶地问.
只知道哭闹的宝宝,被汤婆婆隔离在堆满玩具的屋子里(其实我好羡慕那屋子),应该说是相当程度地保有了"本源"吧.但是谁都知道这样不行.如果不被千寻带出那个小小的屋子,宝宝还会永远哭闹下去,永远不能用自己的脚站起来.同样,如果没有在油屋的历险,千寻也不会得到那样的成长.
没有历程就不能谈回归.而回归和真正的本源,实质上也是有区别的.风之谷里,娜乌西卡开始可以用"洁身自好"来形容.因为不洁的尸虫爬到自己身上而愤怒得失去自我.这是本源状态,知其丑恶而不近.后来随剧情发展,娜乌西卡也在成长,知道丑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进而可以把一切生命,美丽的和丑恶的,一视同仁.这是回归.回归,是要比本源还高的状态.
谈到"莲花"的比喻,莲花之美,不仅在其"出淤泥而不染",更主要的,莲花是不能活在没有淤泥的地方的.只有存在淤泥,高洁的莲花才能生长.宝宝开始的状态,如同"莲子",即本源,但如果没有出发的过程,莲子不可能长成莲花并生出莲子,即回归.
而初到油屋的千寻,迷茫又不知所措,这正是"过程"所必要经历的.而不断坚强,自我成长,使自己应付各种事情,包括错的和对的,才是导向"回归"的道路所在.
总之,千与千寻这部"给十岁左右的女孩子看"的动画,其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可是远远超过了十岁.这是六十岁的宫崎骏先生六十年的经历,认知,感触的综合.如果只看到"只有工作才能存在"这样表象的东西,未免可惜了.
p.s.在千寻的花絮vcd里曾有相当大的篇幅介绍"无论何时何次"这首主题歌,而千寻的创意也是在这首歌的基础上的,可见其重要性了.没有看千寻的时候听它只是觉得很好听而已,看过千寻之后再来听它就感触良深了.
----------------------------------------------
人类所遭受的种种痛苦与不幸中,无妄之灾少之又少.我们总是为自己的愚昧自私和残忍付出代价
uranus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