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乐飘飘,意象中的音乐盛宴——浅析《花音》里的古典音乐
齐藤千绘的作品《花音》,是一部以古典音乐为背景,讲述一名音乐天赋极高且身世离奇的少女成长的故事。出生在蒙古的日本少女花音,极具音乐天赋,身世离奇。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到蒙古采风的电视音乐制作人天童邂逅,并在其帮助下重返日本,在音乐界寻求发展的同时,力图寻找解开自己身世谜团的线索。故事本身的设定已是波澜起伏,加上巧妙汇集了众多的古典音乐名曲,从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到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从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到圣•桑的《死之舞》,从《哈巴拉涅舞曲》到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宛如在金璧辉煌的演奏大厅内上演的音乐会,与故事内容交相辉映,华彩乐章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色彩绚丽,不啻为一场意象中的音乐盛宴。
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这里想说的,是《花音》中的几部极具代表性极其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它们是齐藤千绘创作的灵感源泉,是《花音》的灵魂,是我在阅读时,始终伴随左右萦绕耳廓的,天籁之音。虽然我想,真正如我一般爱好古典音乐的人,现在恐怕已如恐龙般稀少,不过,还是想把这场令我感动令我迷醉的音乐盛宴呈现出来,以它本来的姿态。
首先出场的是虚构的男主人公三神弦担任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芬兰颂》与《弦乐四重奏》。这里要说明的是,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1973年起由小泽征尔担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演奏比较通俗的古典乐曲。其弦乐合奏效果优美,颇为著名。回到曲目上来。西贝柳斯的《芬兰颂》的创作是以1899年芬兰处于沙皇俄国统治之下芬兰知识界声援当时被俄当局勒令停刊的报社为背景,表现了当时芬兰人民的痛苦和反抗,并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整部交响诗风格宏大,中庸的快板奏出号召斗争的昂扬斗志,暴风骤雨般的进行曲交织成一个巨大的高潮。最后是胜利的颂歌,演绎出芬兰人民的信念与活力。至于第二首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则是伟大的印象主义作品。具有极其绚烂的色彩视觉效果。这两部作品在开篇只是一闪即逝,齐藤如此安排只是为了渲染音乐奇才三神弦气焰灼人气势逼人的出场,并没有对乐曲本身作刻意的表现和描写。
接着是一个小小的高潮:花音在校内音乐会的小提琴独奏,音乐才华的全面释放与命运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偶个人最钟爱的小提琴曲——《卡门幻想曲》。此曲由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根据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的四幕歌剧《卡门》中的著名旋律改编而成,而比才的歌剧脚本则是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悲剧小说《卡门》改编。龙骑兵唐霍塞爱上迷人的吉普赛姑娘卡门,而热情泼辣,奔放不羁,热爱自由的卡门,不甘霍塞的禁锢,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竭尽所能仍然挽留不住卡门的唐霍塞妒火中烧,将卡门杀死。
乐曲由引子及四首小曲组成。演奏技巧难度非常之高。引子采用中庸的快板,先由钢琴响亮地奏出歌剧第四幕前奏中欢快的音乐,然后,由小提琴奏出略带忧愁的旋律。小提琴在演奏中运用颤音、泛音等多种华丽技巧,最后用拨弦音结束引子。
接着钢琴在低声部奏出第一幕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随后由小提琴奏出加装饰音的哈巴涅拉舞曲主旋律。华丽飘逸,活泼而略带轻佻,生动地表现了卡门奔放不羁的个性与魅力。小提琴以其特有的演奏技巧对这一旋律加以装饰,使咏叹调的色彩更为浓郁。最后,在剧烈的震音之后有力地结束。
第二曲采用慢板,轻快含蓄,带有漫不经心的情绪特点,进一步表现了卡门无拘无束,自由不羁的性格。泛音的频繁使用,渲染了乐曲轻松的气息。
第三曲采用中庸的快板。先由钢琴奏出主题,然后由小提琴反复演奏。乐曲采用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形式,生动活泼的节奏,跳跃奔放的旋律,使卡门野性妩媚的魅力表露无遗。试想歌剧中卡门引诱唐霍塞时所唱的咏叹调,甜蜜娇美,怎不叫他跪倒在她的裙下。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还采用左手拨弦、滑奏等技巧,使乐曲情绪更为强烈。
第四曲采用中庸速度,乐曲主题选自歌剧第二幕两个吉普赛姑娘在塞维利亚城边跳舞时的音乐。跳跃的节奏激荡着炽热的情绪,表现出吉普赛人纵情歌舞的热闹气氛。随着乐曲的速度逐渐加快,在连续不断的震音形成的火一般的激情中结束。
萨拉萨蒂的小提琴曲《卡门幻想曲》就此结束。而齐藤在《花音》中为表现剧情,采用的是不常见到的华克曼版本,理由是“华丽,富有统一感”。个人以为,若单以小提琴曲而论,萨拉萨蒂创作的《卡门幻想曲》,已非常完美。
接下来想说的,是在卷三中出现的圣•桑的《死之舞》。乐曲取材于法国诗人卡扎里斯的同名幻想诗篇,描述死神在墓地上演奏小提琴。寒风呼啸,夜色苍茫,骷髅随音乐起舞,白骨格格作响。雄鸡报晓时,迅即四散奔逃,留下寂静一片。因此又译作《骷髅之舞》。整部乐曲神秘,空寂,小提琴独奏时而刺耳怪诞,时而飘忽流动,时而阴森低沉,充分表现了骷髅飘忽古怪,阴森诡异的舞蹈场面。最后以小提琴独奏的袅袅之音,暗示墓地早晨的宁静。《死之舞》是圣•桑最负盛名的作品。齐藤特意以一曲《死之舞》,揭开了才华平平冒名顶替死去音乐家哥哥的弟弟的悲剧序幕。可谓匠心独具。
最后要提及的,是贯穿卷四卷五的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花音》中最为流畅最为动人最为华丽的章节。花音以为寻父名单上的最后一人——名指挥家肯特是自己真正的父亲,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而忠厚的肯特,也真心地把花音当作女儿来看待,尽管一切,原本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于是有了“父女”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华丽,哀切,芳醇,集高贵,哀愁和绚烂为一身,也是柴可夫斯基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整部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1、中庸的快板。这个第一乐章只用第一小提琴组安祥、质朴地开始,独奏者以炫技华彩在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间转换。2、柔板。这是柴可夫斯基最细腻的乐章,深沉的木管重奏创造了纯朴的悲歌气氛。独奏的小提琴在中提琴和圆号的伴奏下,缓缓奏出主要主题。第二乐章很短,很快就消失于沉静之中。3、末乐章,极活泼的快板。充分发挥小提琴的光彩和灵巧,效果极其辉煌。而在绚烂的最终乐章中,心脏病突发的肯特猝然离世。辉煌的《小提琴协奏曲》以悲怆的哀音结束。花音的生命,也自此再次步入不可触摸的黑暗中……
尾声:之所以说《花音》是“意象中的音乐盛宴”,是因为除去作者本人虚构的乐曲之外,出现的绝大部分古典音乐,都是西方古典音乐界伟大先人们的作品,如果你又恰好听过这些曲子,那么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耳边一定会像我一样,仙乐飘飘,犹如置身于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大厅,不由自主地沉醉、沉醉——沉醉的同时,终于忍不住提笔,对其中一些经典的乐章进行了粗糙的分析与表述,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