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法提倡“禅武合一” 而内家拳提倡“ 拳道合一”
郭云深前辈曾言:形意拳有三层道理 ”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 炼神还虚“。 其实郭云深前辈并没有把第四个层次的 ”炼虚合道“说出来。
内家拳所说的炁(气)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先天真炁(气) 而不是人呼吸的空气。
道家的修炼功法 分静功和动功 动功是内家拳
先说静功
静功在中国道家修炼里是最基本的起手势,修炼的一切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宋氏形意所提倡“松静桩”也是通过求静求放松来完成桩法的训练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静功的基本要求
其实这个基本要求大部分跟内家拳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1、头和脊椎保持正直状态 舒适自然
2、闭口合齿 忘言默守
3、舌抵上颚。 很多刚接触内家拳的朋友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舌抵上颚。那么就游在下来说明一下:按照道家的说法,上颚有两个小窝称为“天池穴”,上通“泥丸”(大脑),最容易漏神漏炁,所以要抵住。另一个原因就是抵住上颚容易生津止渴,修炼过程中不需要喝水。
做法是把舌面反卷过来,用舌尖底面抵住上颚。
4、自然呼吸 随着修炼的不断深入,鼻息应该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双目垂帘 (内家拳中没有这条) 就是睁三闭七
静功的层次有身静、心静、意静。 丹书有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
道家的吐纳法不同于一般的气功 随时随地都可以练 有坐卧行立之分
练功的时候不要穿太紧的衣服,腰带要松,以利于气血流通。
坐可以盘膝 也可以平坐在凳子上 手放在最舒适的位置,当然掐诀是最好的。
卧可以平躺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上,也可以侧卧 一手枕头 一手放在肚脐上,双腿一屈一伸。
行 缓步慢行 神态自若 安然行炁。
立 自然站立 脚同肩宽 膝盖微屈 双手自然下垂 或相叠放在肚脐上。
以上所说的功法闲暇时间可以练练,不同于气功就算练岔了也没有坏处。
正式的内家拳修炼可以先站”松静桩“ 松肩入静 调节呼吸后 才可以进行下一步修炼。
当然内家拳也有松肩松跨 练炁的其他简易功法,由于时间的关系暂时不写了,过几天补上吧
先写一点吧
我师门有基础的“十项运动”目的是松肩松胯练炁 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只介绍一般人都适合的部分
内家拳入门基本之一 导引法
导引法在我师门的“十项运动”中是起手式被称为预备式。众所周知中国很早就有了导引之法,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可见其历史源远流长。
功法: 双足平开 与肩同宽 全身放松 双手自然下垂于双腿两侧 双目平视 头顶如泰山(头颈保持正直状态) 脊柱同样保持正直 意守丹田 十指抓泥(脚趾曲起扣地板) 含胸拔背(不是驼背)
此乃预备姿势。
调整好姿势后 双手从正前方慢慢抬起 手心朝下、重心放在前脚掌上 身体稍往前倾, 此时吸气 吸气要深、长、匀、细、微 ;当双手与肩同高的时候 双手朝胸口回收 当到达理想位置时慢慢下压、身体也要收回 重心在脚后跟, 此时呼气 并意想 气分两股一股从鼻中呼出、另一股随着双手的动作沿着任脉(身体的中线)慢慢注入丹田 并留存于丹田。
接着 双手再次自然的放在双腿两侧 成预备式站立(利用吸气后再吸气的间隔时间因为各人的呼吸间隔时间各有不同请大家自由把握 要点是保持自然),然后重复开始开始的呼吸动作以9次或13次为宜。
收功姿势:双手像身体两侧伸展 手心朝上 慢慢向上抬 犹如画一个大圆 , 到达头顶前方时 掌心朝下 按照呼气动作慢慢往下压 感觉气随着手的动作沿着任脉慢慢注入丹田;然后双手自然的放在双腿两侧,自然呼吸 静立片刻即可。
后面的慢慢再写 没想到导引法就写了这么多……
内家拳入门基本之二
金刚铁腕功
站立 两腿与肩同宽 两手臂从体侧抬起与肩平齐, 掌心向后,全身放松,随呼气两手用力抓握,同时向内旋转,成拳心向前 吸气时则松拳向后旋转到掌心朝后。 注意均匀呼吸 吸长呼短 呼吸的声音要细微。 一呼一吸为一息,一般100息左右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由调节。
此功法不但可以帮助松肩,最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增强手臂力量,一般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会感觉手比以前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