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jack34b 发布
这个很难说,大家都经历了很久的发展,但是有相当的学者考究下来,相对的是英国本土的英语的改变比美国的更大,当然新生的东西大家是各有特色,但是原有的内容却是美国保留的多
虽然这个观点可能有点片面,但是偶觉得,无论迁到那里,对原来的那片土地的印象,还有文化的认同感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对故乡的思念是在骨子里的。。。
我主要观点是在民族融合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本族原先独立的生活方式,环境对种群习惯语言影响一般要大于自身对本源保持的意愿。当然具体如何我也没有考证过。
引用
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你有个理解上的误区,虽然中国逢遭战国乱世江南总比北国受到的兵祸要少,但不代表人口的流动也少。实际上南北两地的人口流动是同步的,否则北方的难民都逃到哪里去呢~
再者,三国之前江左地区是汉少蛮多,待孙权力主汉人过江开始江南地区才逐渐人口和文化上“中国化”,自然其中就包含了汉人和原住民在文化和语言上的消长与融合咯。这也是为什么南北方言差别如此显著的原因之一。
三国初期人口5000多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一直到三国后期,三国人口总计才不到800万。 人口在这个时期消减十分厉害,即便江东孙权力主汉人过江开始“中国化”,应该只是融合开端。
真正的形成南北显著差别的主因应该还是宋元时期的大迁移,这其中包括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力的士大夫精英阶层的整体南迁,再加上南宋临安的文化商业的繁荣一时,这对于南方的“中国化”都造成了非常大影响。
这个应该是主因。
关于那个误区,江南地区的人口流动的确不少,但是前面谈到的一些南方语言大都处于沿海一带,以渔业为主一向不为以耕种为主的国人视为正道。沿海一带受到战火难民影响应该相对少一些。我的意见主要想说沿海一带的发展环境较为平和而已。
但差别的真正原因应该你提到的孙权江东开端和我后来补充的南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