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非拉——中国的“梦里人”
05-07-13
姚非拉如今在《漫友》的全面商业化打造下,已经成功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内陆首屈一指的漫画作者,但是了解他的人都很清楚,姚非拉的走红与《北京通》,及其所连载的《梦里人》,三者的关系是无法弃之不谈的。
Part 1 《北京卡通》的《梦里人》
《北京卡通》(此文简写为《北卡》)于1995年5月开始筹备出刊,在这期间姚非拉收到了《北卡》主编 于虹的信。其内容大概是“奉中央指示,国家正式启动“5155”工程,培养中国自己的卡通力量”。“5155”工程是国家经商议出台的计划,其中的5 指的是“筹备五种卡通漫画杂志”,而《北卡》就是这五种杂志中的一份子。这也解释了,《北卡》自1995年10月首刊以来,一直在封面注明的那几个“镂金大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这就是首都出版物无人能敌的“政治庇护”,单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就叫人肃然起敬,有“中央撑腰”架势果然不一样。姚非拉因为之前在其他漫画刊物上,零星的发表过一些短篇,因此被《北卡》主编于虹一眼相中,自此,姚非拉便开始了他长达6年的《梦里人》连载生涯。
《梦里人》故事里充满了青春与热血,轻松怡静的田园式风格,这便是姚非拉作品的最大特色,似乎是“姚氏风格的标签”一般,无论是谁看了他的漫画,都不由得惊呼“好特别的作品!” 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梦想与现实间交错徘徊的故事,吸引眼球指数已大大超出《北卡》编辑们的预料,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成了《北卡》无可替代的顶梁柱。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姚非拉的成长速度已成“N次方”递长。虽然《北卡》是最初提供给他舞台,让他肆意发挥其能动性的大恩人,但是由于《北卡》在营销策略,以及刊物出版内容的限制,和读者年龄层相较普遍低龄的情况,姚非拉终于还是被“挖角”去了《漫友》,果然,姚非拉在《漫友》如鱼得水,作品知名度急转直升,fans拥护度“冲破屋顶”,随之而来的单行本发售更是销量一路攀升…… 这些都是《北卡》未曾提供给他的。讲到这里这里就不得不说《北卡》失败的营销策略了。由于《北卡》是政府出台的一项“计划刊物”,所以十分注重“审稿”这一环节,说明白点就是: 要求稿件要有“教育意义”,“老少皆宜”,当然最好能够突出“爱祖国、爱人民、为人类、为宇宙”这种“高难度”思想主题,也许是这个原因,吓倒了一批批的投稿者,这也为《北卡》的未来读者对象,理所当然的铺出了一条路—— 低龄化。
这里不得不提及我的童年和《北卡》所交叠的渊源。
Part 2 “哇哈哈~~ 我好想把《北卡》杂志社 买回家哦!”
你没有看错标题,这句:“哇哈哈~~ 我好想把《北卡》杂志社 买回家哦。” 正是《北京卡通》的形象写照。我10岁那年读小学五年级,一天和同学经过报刊亭,她说想买本漫画杂志,也许是跟风思想,我也决定一起买。挑来挑去,她选了《少年漫画》,而我则第一次与《北京卡通》结缘,也就是那天起,奠定了我“风雨无阻”多年的购买欲望。 那个年纪的我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太多的日本漫画,充其量是学校图书馆里的《多啦A梦》,只在电视上看过《美少女战士》、《魔法小天使》…… 成天做着“小女孩无忧生活的美梦”。但是与《北京卡通》的相识 改变了这一切。之所以说《北卡》读者低龄化,是因为读者年龄层的高峰段,集中在12-15岁之间,这在其他漫画刊物的读者群众比较,算是偏小,再加上它很少出现“教唆小朋友早恋”的情节,所以也无法满足一些“有这方面美好愿望”的读者的亲昵。这便形成了一群看似“没有购买力”但内心纯美的“小朋友” 的大力支持。 于是《北卡》 的读者信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便是:“哇哈哈~~ 我好想把《北卡》杂志社 买回家哦,这样我就可以天天看了。”正应了标题。 不过在小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北卡》虽然不像其他一些热门动漫杂志销量惊人,但维持个“小康水平”并不是什么难事。
我如今18出头,虽然成功迈入“成年人”的队伍,看着书架上排成长龙的《北卡》 心中不禁由升出一种敬意。当年与《北卡》的点滴还记忆犹新,毕竟是启蒙刊物,时至今日我每每路过书城的“动漫区”,无论《北卡》被放在多么隐秘的地方,我仍然可以第一眼就认出它,真不知是多年练就的“火眼金金”,亦或是自始至终我都无法摆脱它的引力。 虽然营销策略有着明显的不足,但对我来说,并没有打击我对它的热爱程度,自然,也不会让其他小朋友们退缩。
《北京卡通》所刊载的故事内容,轻松易懂,简洁明快。别说,还真的做到了“爱祖国、爱人民、为人类、为宇宙”这种“高难度”思想主题。真是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小朋友们在“读编信箱”中豪言壮志,“我长大以后要像李梦玲一样,等上了高中也要去戏剧社……”,“我也想像《我街》里的茂叶一样,坐飞行器到处旅行……”果然是小孩子,信件中的思考角度完全充满了童贞童趣,到现在还有人怀疑,《北卡》的小编熟悉了低龄化的读者,以后连跳槽是不是都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容幼稚”的漫画,但我绝对不认为《北卡》所选载的作品可以用“幼稚”形容,只是它的风格简洁明快,像散发着快乐气息的小鸟在孩子的心头萦绕,即便是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起一些快乐又不失内涵的作品。《北卡》只是排除了一些内容“黑暗”,情节繁琐,不利于小朋友生心健康的稿件,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失去了很大一批读者群。
Part 3 《漫友》挖角
我并不是漫画杂志的内幕人员,也不能随便说是“挖角”还是“跳槽”,但结果都一样——姚非拉离开了《北京卡通》。在许多fans 失声痛哭之际,姚非拉以全新的连载主线,开始了与《漫友》的合作,随后,便真正做到了一鸣惊人。 其实了解姚非拉的人很清楚,以他那种无敌的智商,随便联系一家发行量大的杂志,他早在几年前就可以掀风弄雨。但是善良的姚非拉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兼老东家——《北京卡通》,不仅“窝”在那里连载了6年的《梦里人》,之后又画了由《梦里人》中人物角色客串的《梦里西游乱记》。他已经作了《北京卡通》多年的顶梁柱,也算仁之义尽, 虽然还是在《北卡》的再三挽留下决定与《漫友》合作。果然,在《漫友》连载的《80°》以爱情为主线,展示出姚非拉惊人的作品驾驭能力,高超的分镜头功底,独特的作品叙事顺序,他的才思敏捷,他的机智幽默……这些,给内陆无论是读者还是漫画家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像,果然,由于《漫友》在国内的发行量一直令人满意,随之带来了很多对姚非拉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其名的读者的支持,他们无一例外的被姚非拉的魅力捕获了,接踵而至的,便是《漫友》纯熟的商业运作,《80°》在短期内紧随连载发售单行本,不用说,姚非拉自是“进帐无数”。然而这些都是《北卡》不能带给他的,姚非拉在《北京卡通》连载《梦里人》6年之久,《北卡》并未为他出过一本单行本,当然,《漫友》是在姚非拉有了《北卡》的读者群后才吸纳了姚非拉,并且在《80°》的读者反应热情万丈后决定发售其单行本的。《漫友》的营销策略非常简单,却行之有效,一石二鸟、互利共存。
Part 4 不矢风格的爱情
我是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在对待漫画的问题上也不遗余力,曾经狂热的追求《北卡》就是这个原因。《北京卡通》是现实主义风格很浓的刊物,他所刊载的作品主题大多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找的,就像不同人物的生活投影,平淡却不失激情,简单却不乏绚烂。在其他动漫刊物大肆宣扬“美女帅哥组合”,“魔法少女出击”,“人妖大战三千六百回合”的时候,《北卡》却在“温馨的屋里帮妈妈家务”,“暑假打工体验生活”,“为母亲节准备惊喜”。正是这种完全生活话的题材令我至今难忘。我向来反胃“痴男怨女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唧唧我我”或是“善良的女主角被某富家千金整得死去活来、体无完肤(一般都是为了男主角)”以及 “救世主与XX魔王大战三千六百回合(还是没有分出胜负)”这种经久不衰的题材被无数作者玩的五花八门、不亦乐乎。
姚非拉所创作的《80°》给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绝不向俗套低头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描写着心中的爱情轮廓,没有“俊男靓女”的无敌组合,却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现实都市中的人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独特气质被他勾画的淋漓尽致。男女主人公永远不会俗套的“有缘千里来相会”,也不会“第三者大显身手”。现实爱情中的不完美,是怎样,就是怎样,无需添油加醋,它本身就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平淡自然,沁人心扉,萦绕心头。凭借姚非拉坚实的创作功底,相信他引领中国动漫的将来,指日可待。
Part 5 姚非拉资料摸底
我也是根据一些不同文章对姚非拉的介绍中,所找到的一些比较“特别”的个人资料。说道特别,如果将姚非拉放在“武汉步行街”(他是武汉人)上,即便我看过数张他的照片,恐怕仍然无法在1小时内分辨出他。(武汉人口密度大啊 = “ =)这种形容,因该可以体会他有多大众化了。
细节描写:
姚非拉 ,男,湖北武汉人,生材不高却自称“黄金比例”,两条极富个性的眉毛像扫把似的气势,一对 “牛眼”大的出奇,再配上“动物特有”的超长睫毛,最重要的是武汉的潮湿天气把它的皮肤滋养的像“粉刷过的白墙面”,无论何时都带着一幅老式又夸张的黑框眼镜。
姚非拉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成绩优异(高材生啊),他大学期间是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和凤毛麟角的学生党员。从小在数学、绘画上显现出非凡的天分,拿过数学与 绘画的奖项,大学期间举办了个人画展 (不知是何种形式)。听说踢毽子的功力好似变魔术,神乎其神(大概是不论怎么踢,毽子都能乖乖的落在他脚上吧)。性格善良喜欢收养小动物,家里几度有变成“动物园”的危险,喜欢吃广州的肠粉。最大的特点便是“丢三落四”,大到1万3千的“商务舱”机票,小到在和朋友游日本时,也会把自己丢了。 工作态度严谨,是个极度完美主义者。
Part 6 后记
此文完全是在个人的理解层次上创作的,我不是杂志内幕人员,所以文中的内容都是根据我对一般杂志运作程序,推敲出的结果。文中并没有刻意比较《北京卡通》和《漫友》孰优孰劣的意思,只是为了衬托姚非拉在“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重大的出版刊物,如果换成是其他杂志我一样会写,并没有特意锁定的意思。此文为的是向大家展示,姚非拉在初出茅庐到 大红大紫的一个过程,当然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希望有更多的人,对他的背景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