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这个
http://www.csel.fcu.edu.tw/subjects/comic-intro.htm是台湾逢甲大学与东海大学一系列动漫文化主题的讲座讲稿,
《文化全球化与在地生活实践》
相当不错的东西,首先发表者都是是圈内人,不是外行想当然的胡说八道,
其次发表的内容建立在缜密的传统理论体系之上,不是新编出来的奇谈怪论
再次发表者本身的态度非常好,不批判什么也不赞扬什么,
不压制什么也不鼓动什么,只是希望非常客观的描述这个人群和行业的生态而已
所以推荐很宅,然后读大块理论文章头皮又不会麻的人去看。
跟下文相关度最高的是这个:
http://www.csel.fcu.edu.tw/subjects/comic/comic-course13.htm《生活风格社群与消费主动性——以动漫社群为例》
--------------------
一直说,动漫画的运作要商业化,从创作到连载到出版,都应该建立起健康的市场体制来承载,这样整个行业一定能够发展起来,至少烧钱的动画不算,漫画应该不是不可能。
但是这里有一个差距,就是能够承载“我们这些迷们所喜欢的动漫画”的产业,和仅仅是商业化的很彻底的动漫产业,仍然是有差距的。
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是否给消费者以购买的自由。
商品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销售者可以操纵购买者的意志,让他们去购买其实他们并不满意的产品,尽管这个操纵的控制力不可能象国家机器或者社会舆论体制那么强,但按照金字塔理论,操纵占消费力大多数,没有鉴别能力的底层群体就已经实现目标了。
在这种体制之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其实是被动的,消费者本身也不存在对商品的鉴别的“固化”,也就是不存在相互交流建立起评鉴标准,以及将产品的价值记录下来这种行为。
因此即使前一批消费者有了某种觉悟,下一批消费者仍然难逃被操纵的命运,换句话说,社会可以建立起一个持续的提供消费者不满意的产品的商品化的体制。
所以商品化不是出路,或者说,光强调商品化一定是不够的。
日本动漫整个业界的魅力就在于相对于其他创作圈子,其创作是更加基于作者,读者群落而不是出版商群落的,消费者有自己的交流和评鉴平台,有自己主动去选择产品进行消费的意志。
所以日本的动漫作品能够在多年积累之后发展出这么强的亲和力和表现力,这一点是同样沐浴在发达健全的商品经济社会下面的迪斯尼动画所做不到的。
恩,写这些出来,也算是一个反省,过往一提到国内动漫,自己第一反应就是体制不健全,市场化的程度不够,这样的说法。
市场体系固然重要,但市场真的健全了呢?
难道健全了之后整个行业就能发展到能够让迷们欣慰和自豪的那种程度了?
之前隐隐约约的也有这种感觉,因为有一些不喜欢的动画成了热卖大作,广受媒体追捧。
上论坛抱怨两句,还有业内人士冒出来说,这是金字塔的塔基,你们这号塔尖上的人也是这么过来的,没资格抱怨,等等。
不对,这就是我想说的,现在你们所谓的塔基,这座金字塔,和我们站在塔尖上的这座金字塔,已经不同了。
我们脚下的金字塔,是在自主抉择,同好交流,建立起客观品鉴的价值观并且对作品的评价进行固化,积累了这么多之后发展出来的,在这里,消费者是主动的。
但现在的这座金字塔,只是一个通过商业要素操作,消费者操纵而建立起来的,没有灵魂的揽钱机器而已。
当然或许国内的行业,国内的媒体,还有当年曾经把动漫看作自己生命的迷们,也都有自己的难处。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机或许就是93年的画王时代,那个时候市场的商业操作度比现在弱得多,而读者群体的阅读赏析能力也是处在最强的时候(原因是短时间直接接触了大量精品启蒙),如果在那个时间点上,就建立起通畅的连载和出版体制,让读者有机会支持作者制作高素质的作品,鼓励出版者发行高素质的作品,并且让读者自己有意识去选择高素质的作品,或许漫画界的状况,会比今天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