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iason 发布
反战为什么不能用战争的形式?
霍尔为战争找理由了吗?他赞同战争了吗?
原著没战争,动画为什么不能有战争?
宫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改编动画?即使原著的小镇真的是田园诗一样?
你读了原作了吗?
没看原著,还来这说啥?
还有,没看前面的帖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早就已经在前面的帖有所论证了,可针对我的论证提问。
或者再重申论述也行,我从来没有说宫不反战,只是我觉得他的反战背后有种冷冰冰的东西,机械的前工业时代的记忆好像不仅是一种反省,宫更有对其无法自拔的迷恋(他自己说过是迷恋的)。那时留下的记忆,如果是反省的话,那么应该反映的是人为物役才对,可是宫导对机械元素和战争元素的应用经常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毁坏的
快感。
为何宫的幸福理想的社会中会一定有杀人机械呢?我觉得他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合理完美的统一的。不过科技在宫这里,我认为还没有足以深刻的人文思想作为根基。英国原著中只字未提战争,可是我还是感觉到了深厚的对于美满幸福日子的向往,对于动乱的厌恶。
用战争的形式来反战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角度有所不同,效果也不同(请再看我前面的帖)。但是用战争的形式反战也并不一定是最高的境界。
回想哈尔中的反战,不过是自己被战争所伤,所谓和日本当年投降相似的原因——是自己被打痛了,感觉到战争的残酷了,所以要和平。这对站争的反思并不深刻,要知道,战争中有无数鲜活生命的伤亡,这绝对不是伟大的
反文明的虚荣的辉煌可以概括的,虚荣只属于少数战争野心家。当然,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我根本不会介意他想不到这一点,只是宫是大师,而我有对于大师的要求。不过我从来都坚信宫导是极其善良的人(凭我对他的了解),只是他可能不曾真正意识到,自己如孩子般对于杀人机械的迷恋,对二战时前工业时代的记忆,其中有多少冷冰冰的残忍的东西,或者有多少可以误导现在的孩子仍崇尚战争英雄主义的东西。
现在的日本,老实说,还不配宣扬战争英雄主义,在一个对过去历史没有认识清楚的国家,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多看看被烧焦的妈妈(再见萤火虫),最好是他国的妈妈。
Propaganda是很厉害的很可怕的东西,真的,可以为Sophie而战的理由在propaganda面前是多么容易变成天皇万岁啊,为了任何一个人而战的言论都是愚蠢的!人应该有自己内心的信仰!
日本是出了不少大师的,尤其是在对细腻的美的探索方面,但是日本没有多少哲学家,许多现象并没有文化上的根基,一些日本年轻人反战是为了赶时髦或者略为了解东京轰炸广岛爆炸的惨烈,正如[菊与刀]中对日本国民性的分析,菊是有的,但刀所带的野蛮与尚武也是有的。
归根结底,日本的大师,哲学素养高的太少了。或者说,日本根本没有适于哲学生长的泥土,好不容易从中国传来的儒家思想,竟然被去掉了“仁”的精髓而被大肆宣扬,看[武士道]中作者辩护日本的杀人之道是如何深深的植根于孔子的思想吧!他们从根本上的感同身受能力的狭隘限制了他们深度的反思。
而中国人对于和平的爱好则不然,那是深深的植根于百家争鸣时代的。中国人有着天生的对于和而不同的深信,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男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输了哭着回家,传统的日本的父母立即勃然大怒:“被打败了哭着回来是男子汉么?回去!不打嬴了不准回来吃饭!”而传统的中国的父母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狠狠地训斥孩子:“老师怎么教你的?你竟然学会打人了!”立马领着孩子找对方和老师赔礼道歉,即使是受了欺负的孩子也得眼泪汪汪的向别人低头认错。不到让两个孩子消除仇恨一直到破涕为笑,家长和老师都不会善罢甘休。
但是,这两个教育哪个是更civilized的呢?
包括高导在[再见萤火虫]中的对战争的反思,也带有相当的狭隘或者虚伪。
插一句,我觉得[再见萤火虫]绝不仅仅是对于战争的反思,更是全日本民族的一部悲剧,那是直指邻人也好,亲人也好,国人也好,内心的冷漠与自私。
然而,当日本人在东京轰炸时大声高喊:"为何要将我们赶尽杀绝?"这句话不免让中国人哑然失笑。任何具有感同身受能力的人都会知道,日本人会痛,中国人也会痛,他们就为何不去想想站争对于受害国的惨烈要远甚于他们千百万倍呢?我是为那对可爱的孩子流泪了,可是我也为日本还有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而流泪,甚至是大师都如此。
想到那么多了,日本大师们对于战争主题的爱好(包括手冢),动画片中对于战争的描绘,从客观上来说,的确有甚于其他国家。而对于战争反思的不深刻,对于机械的迷恋,又隐隐让人感觉到了种种不安。
隐藏在善良的反战背后的冷冰冰的东西,更有其自身无法确切明了的缘由。
我为看到了单纯的圣洁背后的黑暗而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