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ywy 发布
首先月溪干掉祥琼对他绝无半点不利,不干掉她,也无半点利益。知识分子只是一国的小部分,要掌握政权就要做人大多数人满意的事才对。更不要说这是封建社会,那时还没有知识分子这个阶层。而且月溪从来没有出来惺惺作态,这件事一般人都不知道(知道了祥琼还能活?),自然谈不上宣传利用了。公主原先那个样子,根本不能博取同情,救一个让人鄙视、痛恨的人也完全不能做政治上的利用嘛。
李鸿章与我说的完全没关系,不知楼主举他出来是何意图?
我印象中阳子好像从没对祥琼说过罪有应得这样的狠话,不知楼主是在那一幕看到的?
十二国记的历史就是由作者来论述,作者说他奸就是奸,忠就是忠,对于月溪,我们还是先相信作者给出的答案吧,以后有没有变化,那也是作者说了算的事。
阁下看来对十二国记的历史了如指掌,但是对中国历史可能缺乏认识。知识分子当然是少数,但是却是最精英,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掌握了他们就相当于掌握了政府(官员都属于知识分子),等于掌握了舆论(遍布全国的学塾),如果你连“擒贼先擒王”的道理都不懂,我无话可说。
就算没有任何人同情公主,但是至少从道义上讲,杀死她是不对的。月溪不仅要取得一般民众的心,还要取得道义上的胜利。
就像说“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你,而且大家也不同意你的言论,所以我不让你发言。”和“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你,而且大家也不同意你的言论,但是我坚决维护你发言的权利。”哪一个比较高尚?
封建社会没有知识分子阶层?笑话!没有的只是知识分子这个词!你说翰林是什么人?进士是什么人?举人是什么人?科举是怎么一回事?
我说月溪惺惺作态,是指他在把祥琼从那帮愤怒的农民头手中“救”出来送到国外,以及他对那帮农民的一番解释,麻烦你弄懂我的意思先!
李鸿章自然是外话,我的意思你可能看不明白:看一个人是忠是奸,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只看他做了什么,应该想想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李鸿章是签了甲午条约,签了辛丑条约,但是你难道说他是卖国贼?同样,月溪推翻了暴君,“救”走了祥琼,你就说他是好人?
我看你对十二国记的了解实在不怎么样,阳子即使没有吐出“罪有应得”这四个字,你就看不出来她的意思就是“罪有应得”?
至于十二国记作者说了算,这个当然。不过我的态度也很明确了:没有波折,没有人物复杂性,没有能让读者意料不到的地方,流水帐一般的小说,可以说在九流之外了。当然,这是外话,我现在不打算作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