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局完结,186的等待仍是漫长一个礼拜的摧折。反复之间,常见人引经据典的表示故事已落入俗套,严重则有说法:第二部破坏了第一部的独特。
[光之棋]应当见好就收,终结了断,这一提议不像佐为是否消失的两极论点各有争议,反是占据认同的比例大于延续的范畴。是支持继续的部分读者,凭据不足以声势么?
日本,香港,台湾,泛亚洲,除了中国大陆,几乎不再有哪方地域的人非得将[光之棋]分割成第一部,第二部。这种先入为主的分化,无非是区别出佐为以主的部分。然而,如同佐为的离逝不可避免,故事在没有佐为表演的空间继续发展,依然是理所当然的铺陈。
原因相同——故事的主题是在讲述光的棋路。
有佐为的光是起初,离开佐为独立的光是承接,到达转应则是容纳了佐为的光,最后的终结——必须是呈现出超越佐为的光!顾名思义,串联整个起承转结之过程的大体才是充分详实的[光之棋]。
目前,我们观看的仅仅还在承的部分。真有必要在佐为久候千年,提拔了光,冀望他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光继承其愿,却尚在耕耘未达完满之前,硬生生的折断半熟果实,抹杀果实结果的权利?这就符合所谓的完美与所谓的情理了?
那么,[光之棋]怎么去名副其实?
在等待中接受这个故事的我们,比起往后伸手可得的那一辈,是不幸的。必须消耗长久不可预测的时期,伴随每个星期的起伏,长叹短吁。情形,和一口气抱一套[封神演义]或收购全部的[浪客剑心]一气呵成的欣赏,状况与立场皆不同,心态自然不能平等而语。崎岖心态下的评论,又能够成熟么?
成书中,读者可以接纳的情节,连载时却要挑三拣四,归咎根底也不过是已知完结与未知篇幅的空白落差有冲突。
凭心而论,是小畑近乎化境的分镜不值得,或是栩栩灵动的人物被厌倦了;崛田进退得宜的情节编排弱化了,或是人性刻画浅薄了?就是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嫌弃了。
光不再笑了,光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
人会长大,他的心事会更丰满,即使孩童也不可能永远无忧虑。有人为他的沉重负荷感伤,为什么没有人庆幸他的生命有坚定的支撑?比较世上绝大部分不知因何而活的人,光非常幸运。他有追求的目标,因此拼尽全力,改变不羁的童性,成长而焕然。真不是好事么?
光和亮的关系,粗浅了?
亦敌亦友,彼此若彻底了解对方的步数,再形成相互克制的较量与竞争场面,亦轩亦轾的对攻不够令人期待?他们周围更有新老一代不可或缺的角色,依靠他们推动整体及环境的超脱。这样的转折也无趣?
不是之雏形,异样之创作,非常之所得,谁的人生没有高低腾落?
批判的人,到底想要故事给予你们什么?一味批评的同时,能不能更有建树的提出走向与方针?如此,议论才具备意义!
高小夏的安排是有瑕疵,基于日本对韩国的国际观念为考量却也是无可厚非。实态而言,当前韩国确是围棋领域的霸主,[光之棋]未来的戏路安排必要具备这一场景来扩充。
商业志中有一不成文的真理。无论佳作次品,销量好的就赢;不管被赞被骂,读者看了书已经先输。
既然有那么多人不喜欢,为何还要看下去?边看边骂,心情比较愉快?再处心积虑找缝隙写评论指点江山,似乎也怪有趣?有谁,想解释爱之心切此类的说法加以分析其心态的矛盾曲折,站出来说,没关系。
既然都有矛盾,都有曲折,只准自己放火,能不能忍受一下别人点个灯?
倘若[光之棋]真的草率结束了。有多少人会拍手叫好,认为故事交代得明白切实?往后每个礼拜,还要用多少时间去寻觅另一个替代?
用那么长的时日,那么多的期待,选择了一个倾注自己热诚关切的作品去依赖。即使水到渠成,心情也会失落,中途截断,可喜会比可惜多吗?
希望忍心苛责的人,等到局面终止,世上不再有收集入册以外的光和亮和相关事件,稍微平心静气,留一段休憩的时光,再度翻开起点的首页,从、头、到、尾、把整个大起大落衔接期间的喜怒哀乐,重新浏览过。
也许这个耗心五年、七年、甚至需要十年时间陪伴的结果,有难咀嚼的涩,有香甜可口;由、始、至、终、让你花费美好青春,珍贵情感,换取的全局,究竟值不值得?
你白费了,还是,你收获了?
等局面终止以后,公正的全盘接受。然后,不论褒之贬之,时机,才能算是成熟。